53.不要害怕改变,没有改变就没有成长
在数亿万年前,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强大、最活跃的物种之一,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灭种了,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拿出确实的证据来举证。但有人曾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长期安于现状的恐龙缺乏“应变”的能力,无法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恐龙式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恐龙族”。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学习热忱,满脑子目前的状态,不设法改进自己,不让自己有机会进行更好的学习。“恐龙族”不肯承认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
在我们周围,你能发现许多类似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不一定很好,可也不算很坏;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一定高,可也不算太低;他们的人生说不上成功,可也算不上失败。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保持下去。他们也想过冒险,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但他们又担心万一失败连自己现在的也失去了。也就是说,寻求一种生活的安全感成了他们最高追求的人生目标。
客观来说,随遇而安,过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是一种人生,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如果总是随遇而安,把所谓的生活安全感放在人生的第一位,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惰性,机会来到面前也把握不住。
人们结伴去寻找一座嵌满宝石的矿山。当他们沿着一条大路前进时,走着走着,突然前方出现了一条大河,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河水奔腾不息,大有吞没一切的势头。矿山就在河的对岸举目可见,但面前的这条河却使他们陷入了困境。怎么办?人们一直是靠双脚在行走,但陆路已走到了尽头,再用双脚是走不过这条大河的。这时,人们能够做的只有改变自己。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改变,他们仍按照陆地行走的方式走进大河,结果被淹死了,未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另一些人,他们知道河水的凶猛,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自己,只能在远处眺望那耀眼的宝石,望河兴叹。
另有一些人,他们改变了陆地行走的姿势和习惯,学会了游泳,泅过了这条河,到达了宝石矿山。还有一些人临河沉思,偶然看见一块圆木在河里漂浮,于是有了变化的灵感,意识到圆木能将他们带到对岸,结果他们发明了船,同样到达了矿山。
有些时候,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应该迫切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有些时候,我们不是找不到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在问题面前,我们没有真正做出努力。相信,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面前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面对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及时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所以不要害怕改变,没有改变就没有成长。如果大气的成分不改变,就无法孕育出生命;如果季节不改变,就没有开花结果的轮回;如果我们不改变,也就不会有成熟、进步。
要知道环境的变化,虽然对每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但是,任何一种环境都有可供发展的机会,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好好利用这些机会,不断随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也许今天你面临的问题看起来很严重,但当你成熟之后再回头看它,就会觉得不过是小事一桩;也许今天对你而言是一个艰难的改变和突破的时刻,但当你成功之后再来回味人生,就会发现原来当时那一点小小的狠心和决绝是多么必要。
年轻时对未知的世界心存恐惧是自然的,你要相信那些看起来很镇定自若的同龄人,他们的内心其实也和你一样紧张、不安。在这样迷惘的时期里,谁能让自己尽早适应改变,谁就能尽早地走入下一个阶段的生活。
54.恐惧源自你将自己的内心孤立
“我举手发言,同学们肯定会笑我像个小学生;可是如果我不举手,老师会觉得我这段时间没有任何进步,但我心里有一点点想法想要说,但又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一个准备在课堂上发言说说自己对近代史的看法的少年,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其实这些想法的背后都是一种情绪——恐惧。
恐惧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当我们看到狮子老虎的时候,我们不用思考也会体验到那种恐惧的感觉。死亡、疾病、自然灾害、天敌等的存在,让我们潜意识中存在着危机感。当面对不确定的事情的时候,恐惧就会发挥作用。
在孩童的时候,可能我们害怕的东西还比较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一知半解的时候,恐惧感就随之增强了。恐惧能摧残我们的创造精神,足以消灭个性而使我们的精神机能趋于衰弱。一旦心怀恐惧的心理、不祥的预感,则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效率。恐惧这个恶魔,从古到今,都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是进步事业的破坏者。
神话中许多人都有一种杞人忧天感,他们常常猜想着大不幸的降临:要生病了、要遭遇不测、要面临火灾水害……假使在他们出门的时候,他们的心目中一定会看到种种灾难——火车出轨、轮船覆没——他们总是想到最坏的一面。
当整个心态和思想随着恐惧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时,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收到功效。而秘密法则展示给我们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的痛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那些使得我们愁眉苦脸的事情,那些使得我们步履沉重、面无喜色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这些恐惧只源于你将自己的内心孤立。如果你能想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承担这份恐惧,如果你相信当你决定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愿意帮你一起面对,你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事情是无法解决的。
要知道恐惧纯粹是一种心理想象,是一个幻想中的怪物,令我们感到恐惧和担忧的90%的事情并不会真正发生。多与人交往,打开自己封闭的世界,我们的恐惧感就会消失。如果我们都被正确地告知,没有任何臆想的东西能伤害到我们;如果我们的见识广博到足以明了没有任何臆想的东西能伤害到我们,那我们就不会再感到恐惧了。
在这个世界上,你并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有许多人能够为你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果你懂得运用学识、经验、能力及影响力来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成功会来得更快且更有保证。
查尔斯是一所州立大学文学系的学生,他喜欢创作,在大学期间已经发表了100多篇文章,有评论时事的,有讽刺学校的,还有一些是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毕业前,老师指着一则招聘启事说:“这家报社正在招聘编辑,你可以去试试。”
其实查尔斯也知道这家报社在招聘,但他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老师,我不符合条件,他们要求的编辑实际工作经验必须两年以上。”
老师笑笑道:“你发表作品的时间不也已经超过两年了吗,你肯定没有问题的,记得带着你的作品!”
查尔斯又说:“我想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消息了,现在正是经济危机的时候,报社有的是高材生挑选,我就怕自己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老师问:“你见过总编了?你了解过全部竞争对手的情况了?”
查尔斯说:“没有。”
老师严肃地问他:“那你到底怕什么?”查尔斯想想,最多自己也就被拒之门外,那样就继续关注别的工作好了。于是,他拎着一档案袋的发表作品去见总编,最后被破格录用了。
查尔斯之所以感到没有信心,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学生,而报社那边是要求苛刻的招聘方。好在他还能够和老师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打消了他的种种顾虑。如果他自己一个人闷在心里想这些心事,一个合适的工作机会恐怕就被他错过了。
许多时候,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巨大、恐怖。当还未去尝试的时候,自己已经给自己下结论“我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论断已经放弃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其实当我们感到害怕时,与其向“恐惧”投降,不如理智地判断一下,如果害怕起不到任何作用(绝对是这样的),那就试着从心底消除恐惧、战胜恐惧。
战胜恐惧的力量只在我们直接面对恐惧事物的瞬间产生。如果想得越多,潜能就被自己封锁得越严,最后只会相信自己绝无那种抗拒恐惧的能力。所以请先开放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屠格涅夫曾说:“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之下,只要改变恐惧的内心,不丢失自信,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55.焦虑除了让时间流走外毫无用处
这个世界节奏太快,快得让每个人都得绷紧了弦,甚至随时奔跑起来。空气中似乎弥漫了紧张压抑的气息,我们的表情和行为都充满着紧张,我们总是焦虑和不安,紧张已经像一张大网牢牢地伸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事实上,我们的确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焦虑时代,有一首现代交响曲就叫做《焦虑的时代》,我们的乐曲都以焦虑为题,可见其影响之深了。
但不同于原始人因自然和动物袭击所带来的焦虑,我们的焦虑似乎更加神秘。它看不见摸不着,模糊不清,难以名状,却丝丝缕缕地渗透到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深处。我们总是试图去排除这些干扰,甚至去反击,但却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焦虑什么。于是,它就成了我们头顶那片阴云,我们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给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投下阴影。
那么,就这样束手无策,向我们的焦虑乖乖投降了吗?
当然不是!
吃阿司匹林、镇静剂和安眠药就能解决吗?
当然也不是。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生理上的疾病,但如果病由心生,药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它可能让你暂时好受一些,但之后会是更严重的焦虑、抑郁。你会渐渐对药物产生依赖,直到最终连药物也无法解决问题。
真正能战胜焦虑的,还是一种宁静、沉着的心志。
当你感到自己内心被堵得满满的,已经无法获得平静时,你可以考虑将心灵腾空。“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感受自己心脏在跳动、血液在循环、我在呼吸……”你可以去找专业的瑜伽师指导,他们能帮助人们将自己的内心倒空。
腾空后的内心,一定没有恐惧、仇恨、不安全感、内疚、悔恨和罪恶感。经常问问自己“我现在感觉如何”,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心灵瑜伽。不要觉得自己不用借助这样的形式来达到宁静,很多时候,仪式能帮助我们确信内心。如果你消极地对待自己的焦虑,一味处于这样的状态,那你也只是在折磨自己,事情也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一位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劝慰着她那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足有几百次的丈夫:“睡吧,别再胡思乱想了。”
“嗨,老婆子啊,”丈夫说,“你是没遇上我现在的罪啊!几个月前,我借了一笔钱,明天就到还钱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儿有钱啊!你也知道,借给我钱的那些邻居们比蝎子还毒,我要是还不上钱,他们能饶得了我吗?为了这个,我能睡得着吗?”他接着又在床上继续翻来覆去。
妻子试图劝他,让他宽心:“睡吧,等到明天,总会有办法的,我们说不定能弄到钱还债的。”
“不行了,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啦!”丈夫喊叫着。
最后,妻子忍耐不住了,她打开房门,对着邻居家高声喊道:“你们知道,我丈夫欠你们的债明天就要到期了。现在我告诉你们:我丈夫明天没有钱还债!”她跑回卧室,对丈夫说:“这回睡不着觉的不是你,而是他们了。”
如果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你还忧虑在心头,似乎全世界的重担都压在你肩膀上:怎么才能考到满分?怎样可以使唠叨的妈妈改变对你的看法?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大学怎么办……可怜!你的脑子里有许多烦恼、问题和亟待要做的事在那里滚转翻腾,你仿佛永远无法再入睡了。
不,你会睡着的,只要你采取一个简单的步骤,对自己说一句简短的话,说上几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松。你要对自己说,同时心里也要真的这样想:“不要怕。”
深呼吸,一切由它去!睁开眼睛,再轻松地闭起来,告诉自己:“不要怕。”要仔细想想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要真正相信,不要让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惧和烦恼之中。
但是,我们不能将焦虑与计划安排混为一谈,虽然二者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考虑。如果你是在制订未来的计划,这将更有助于你现实中的活动,使你对未来有自己的具体想法与行动指南。而忧虑只是因今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产生的担心。忧虑是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几乎每个人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未来担忧。忧虑既然如此消极而无益,既然你是在为毫无积极效果的行为浪费自己宝贵的时光,那么你就必须改掉这一缺点。
请记住一点,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绝对没有!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忧虑,甚至抑郁而死,你也无法改变现实。这是个焦虑无处不在的时代,所以要想从焦虑中摆脱出来,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的状态,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丽!
56.青春的怒火需要理性来浇灭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我们听到的许多议论是“某某候选人很热情、很乐观,不会情绪化,相比之下更适合做领导人”,而不是“某某的经济策略和政治策略不错,我们应该支持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领导人的个性的重视,远远大于他对于经济与政治的宏观把握。
在判断一个人是否能担当重任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就算心中有天崩地裂的大事情,但表现出来也要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将军”。对学习阶段的人而言,现在正是完善自己的时候,除了丰富知识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有沉稳的情绪。一个人只有控制了情绪,才能控制自己的才华,影响周围的人。
1939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首都华沙,此时,卡亚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筹办婚礼。卡亚做梦都没想到,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纳粹推上卡车运走,关进了集中营。卡亚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悲伤之中,在不断的摧残和折磨中,他的情绪极其不稳定,精神遭受着痛苦的煎熬。
一同被关押的一位犹太老人对他说:“孩子,你只有活下去,才能与你的未婚妻团聚。记住,要活下去。”卡亚冷静下来,他下定决心,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一定要保持积极的精神和情绪。
所有被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他们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块面包和一碗汤。许多人在饥饿和严酷刑罚的双重折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亚努力控制和调适着自己的情绪,把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抛之脑后,虽然他的身体骨瘦如柴,但精神状态却很好。
5年后,集中营里的人数由原来的4000人减少到不足400人。纳粹将剩余的犹太人用脚镣铁链连成一长串,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将他们赶往另一个集中营。许多人忍受不了长期的苦役和饥饿,最后死于茫茫雪原之上。在这人间炼狱中,卡亚奇迹般地活下来。他不断地鼓舞自己,靠着坚韧的意志力,维持着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军攻克了集中营,解救了这些饱经苦难、劫后余生的犹太人。卡亚活着离开了集中营,而那位给他忠告的老人却没有熬到这一天。
若干年后,卡亚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他在前言中写道:“如果没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惧、悲伤、绝望的情绪在我的心间弥漫,很难想象,我还能活着出来。”
是卡亚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救了自己。与卡亚不同的是,总有许多人不停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自己付出了辛劳的汗水,得到的却是失败和痛苦。当有人不理解他的时候,就会感慨自己命途多舛,埋怨周围的人不能换位思考。每年因为这种情绪上失控而做出终生后悔的事情的人,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
真性情的人固然可爱,但过度情绪化的人就有点儿令人厌恶了。总是将自己的思想理解为真理,这样的人不仅带给周围的人不快乐的情绪,也会错失很多成长、进步的机会。情绪化会让周围的人认为你喜怒无常,不敢委以重任或信赖你,因为你显得不够成熟。情绪化还会让你丧失判断力,冲动之下说出错话,做出错误的决定。
如何避免自己过于情绪化?这首先需要你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你不是世上的圣人,也不是唯一的主角。所以你必须接受有人可能忽略你的现实。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增加自己的见识。越是短视的人越是会斤斤计较,越是博学的人越能用理性分析问题。
另外,我们应该关注并重视对手和竞争者的意见。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曾说:“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
我们并非逻辑的动物,而是情绪的动物。我们的理性就像在狂风暴雨的情绪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听到别人谈论我们的缺点时,想办法不要急于辩护。因为每个没头脑的人都是这样的。当你因恶意的攻击而怒火中烧时,何不先告诉自己:“等一下……我本来就不完美。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99%都是错误的,也许我起码也有80%的比例是不正确的。这个批评可能来得正是时候,如果真是这样,我应该感谢它,并想法子从中获得益处。”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查尔斯·卢克曼曾经用100万美元请鲍伯·霍伯上广播节目。鲍伯从不看赞赏他的信,因为他知道不可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福特汽车公司为了了解管理与作业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请员工对公司提出批评。当你不能理性思考的时候,请别人来帮你分析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我们往往看别人的时候会比较客观。
理性思考,是浇灭情绪怒火的“干冰”。
57.战胜自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
每个人心中都沉睡着一个巨人,当你唤醒了他,他就能助你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很遗憾,大部分人还没有唤醒心中的巨人就已经离开了人世,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哀。
那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唤醒了自己心中的巨人呢?一定要实现历史巨人那样的丰功伟业才算是不枉此生吗?也不尽然。其实,将自己内心的巨人唤醒,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意外事故的刺激作用,也可能是长期一点一滴地改变。今天比昨天好,现在比过去好,这就是超越。
巴伐洛夫,1926年5月出生在莫斯科郊区的一个小村庄。很小的时候他就出来半工半读,一把24磅(约10公斤)的大铁锤成了他参加社会建设的主要工具,为此,乡亲们曾亲切地称他为“大铁锤”。
17岁那年,巴伐洛夫参军,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他很快就随部队投入对法西斯的大反攻作战中。在长达4个多月的激战中,巴伐洛夫随苏军主要突击兵团向法西斯匪徒勇猛进攻,顽强地突破了德军坚固设防的战略防御带,粉碎了德军所谓的“东方壁垒”。
在惨烈的登陆争夺战中,德军从西欧调来了大量的党卫军和坦克兵团进行疯狂反扑。巴伐洛夫和战友们用反坦克枪和燃烧瓶先后击毁了数辆敌军坦克。接着,他们又与进入阵地的纳粹党卫军展开了肉搏战。在几度易手的阵地上,身高1.84米、擅长摔跤的巴伐洛夫将凶恶反扑的法西斯匪徒一个个摔在烂泥里,并用冲锋枪和铁锤把他们送回了“老家”,因此,成为让敌人望而生畏的“战神”。
战争结束后,25岁的巴伐洛夫戴着胜利的军功勋章复员回到了家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摔跤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天,他与朋友路过莫斯科体育馆,看见摔跤运动员们正在作体能训练。他对朋友说,自己的体能成绩与运动员相比并不差,朋友不信,他便走进馆内,把100公斤重的杠铃抓起来推举了好几下。
这一举动博得了所有在场运动员的喝彩,也引起了一位教练员的注意。经过与巴伐洛夫的交谈,教练员马上表示愿意收这位英雄为徒,让他参加摔跤训练。
刚开始巴伐洛夫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以军人特有的毅力坚持训练,连节假日也从不中断训练。不仅如此,他还自费买票到处观看摔跤比赛,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一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夺得第三名。
随着一次次比赛的成功,巴伐洛夫的技艺日臻完善,成为当时同类摔跤级别的领军人物。1956年11月,在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上,他以当年“战神”的特有气概力挫群雄,一举登上了古典式摔跤项目重量级冠军的宝座。人们称这位具有军人气概的卫国英雄是“开着坦克的摔跤王”。
巴伐洛夫早期从来没有确立过“要当最棒的摔跤手”的目标,但他每到一处,就尽自己的一分力。在做工人的时候,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做战士的时候,则勇往直前、冲锋杀敌;在做运动员的时候,挑战自己的极限去与对手竞技,他只在自己的舞台上超越过去。他就算是一个唤醒了心中的巨人的强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说一个人只有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人若超越不了自己,不但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成为无可替代的人了。
好高骛远是青年人的一个通病,很多人都想着自己要成为地球超人,但少有人像巴伐洛夫那样,踏踏实实地去超越过去的自己。过去每天迟到,现在能够按时上学了,就是一个超越;过去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现在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了,也是一种超越。当你从按时上课、勇于发言,慢慢变得有思想、有见地,然后再能结交著名的人物、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你成为一个政治明星、领袖的梦想也就这样一步一步实现了。
只要每一天都有超越自己的地方,或者是让自己的优点更加稳固,这样的成长都是值得期待、充满希望的。但今天和昨天一个样,甚至不如昨天,这样的生活就会令人厌倦、感到无望之极。
超越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成长,因为自己的存在于别人有益而变得重要。对于前进路上的人来说,永远没有终点,明天永远会比今天更加值得期待。
58.控制情绪笑遍世界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忍”就是忍耐、克制的意思。做人必须首先自制,也就是懂得管理自己。一个人的言行受着多方面的制约,如果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就必然会受制于人,失去自主的权利。
1.控制情绪是一种能力
晚年的海菲,已是一位事业辉煌、构建起自己强大的商业王国之人,每当他回首自己走向“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历程时,他总是颇有感慨地说:“对于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来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够做到不再难与人相处,而且笑对整个世界、笑对人生。”
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你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否则迎来的又将是失败的一天。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但是你只能为自己创造天气。你要学会用自己的心态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你为顾客带来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么他们也会报之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最终他们什么也不会买。相反地,如果你为顾客献上阳光、温暖、光明和欢乐,他们也会报之以阳光、温暖、光明和欢乐,你就能获得销售上的成功,赚取无数的金币。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浮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作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人常常以情害事、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胜算吗?
但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诗人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又如,我们因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大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致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柔弱心肠的情绪所为)。还有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所为。
2.戒掉烦恼的习惯
《圣经》有言:“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生的难处一天就够了。”在犹太人中间流传这样一句名言:“会伤人的东西有三个,苦恼、争吵、空的钱包。其中苦恼摆在三者之前。”
忧能伤人,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似乎理所当然。尔士·梅耶医生说:“烦恼会影响血液循环,以及整个神经系统。很少有人因为工作过度而累死,可是真有人是烦死的。”
心理学家们认为,在我们的烦恼中,有40%都是杞人忧天,那些事根本不会发生。另外30%则是既成的事实,烦恼也没有用。另有20%,我们担心的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此外,还有10%,我们担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有92%的烦恼都是自寻的。
苏珊第一次去见她的心理医生,一开口就说:“医生,我想你是帮不了我的,我实在是个很糟糕的人,老是把工作搞得一塌糊涂,肯定会给辞掉。就在昨天,老板跟我说我要调职了,他说是升职。要是我的工作表现真的好,干吗要把我调职呢?”
可是,慢慢地,在那些泄气话背后,苏珊说出了她的真实情况。原来她在两年前拿了个MBA学位,有一份薪水优厚的工作。这哪能算是一事无成呢?
针对苏珊的情况,心理医生要她以后把想到的话记下来,尤其在晚上失眠时想到的话。在他们第二次见面时,苏珊列下了这样的话:“我其实并不怎么出色。我之所以能够冒出头来全是侥幸。”“明天定会大祸临头,我从没主持过会议。”“今天早上老板满脸怒容,我做错了什么呢?”
她承认说:“单在一天里,我列下了26个消极思想,难怪我经常觉得疲倦,意志消沉。”苏珊听到自己把忧虑和烦恼的事念出来,才发觉到自己为了一些假想的灾祸浪费了太多的精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自寻烦恼和忧虑的人,对他们来说,忧烦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有的人对名利过于苛求,在得不到时便烦躁不安;有的人性情多疑,老是无端地觉得别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人忌妒心很重,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心里就难过;有的人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自怨自艾,这无异于引火烧身。
忧虑情绪的真正病源,应当从忧烦者的内心去寻找。大凡终日忧烦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不幸,而是在自己的内心素质和对生活的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聪明的人即使处在忧烦的环境中,也往往能够自己寻找快乐。因此,当受到忧烦情绪袭扰的时候,就应当自问为什么会忧烦,从主观方面寻找原因。学会从心理上去适应你周围的环境。
所以,要在忧烦毁了你以前,先改掉忧烦的习惯。
不要去烦恼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情。你的精神气力可以用在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上面。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目前的生活,别坐在那儿烦恼,起来做点事吧,设法去改善它。多做点事,少烦恼一点,因为烦恼就像摇椅一样,无论怎么摇,最后还是留在原地。
3.保持乐观精神
人生是一种选择,人生是选择的结果,不一样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你选择心情愉快,你得到的也是愉快。你选择心情不愉快,你得到的也是不愉快。我们都愿意快乐,不愿意不快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愉快的心情呢?毕竟,我们无法控制每一件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心情。
每个人的观念及价值观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情所得到的反应也不同。你觉得是件快乐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却有点伤感。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快乐标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忧愁。
吃葡萄时,悲观者从大粒的开始吃,心里充满了失望,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小。而乐观者则从小粒的开始吃,心里充满了快乐,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大。悲观者决定学着乐观者的吃法吃葡萄,但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一粒。乐观者也想换种吃法,他从大粒的开始吃,依旧感觉良好,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
悲观者的眼光与乐观者的眼光截然不同,悲观者看到的都令他失望,而乐观者看到的都令他快乐。如果你是那个悲观者的话你不需要换种吃法,你只需要换一种看待事情的眼光。
59.别让你的天赋被扼杀
每人都会遇到一展才华的机会,要善加利用。有些才华横溢的人会把自己微小的才干也显露出来,使它成为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而他们的卓著才能显露出来时足以令人震惊。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把上天赐予的天赋展示出来。但是,展示才干时也要切合时宜,并且注意不要过于炫耀。
许多人过着平庸的生活,并不是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总爱给自己设定许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潜能。他们看似一天到晚在忙碌,实际上已经给自己套上了“金箍罩”,将自身的才干完全藏起来,最终注定碌碌无为。这就像被关在瓶子里的跳蚤一样,时间长了,它就再也跳不出去了。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立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后他们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第一次跳蚤就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碰壁后,跳蚤改变了跳跃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高度总保持在罩顶以下。接下来,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跳跃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是它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的受挫使它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念头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它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它的心灵上,它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因为自我限制而变得平庸,就似一只悲哀的跳蚤把自己的才干尽数丢弃。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起飞的可能性,都有别人意想不到的潜能,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可是有时因为碍于面子,或者害羞,或者根本不思上进,最终将自己葬送在平庸的坟墓中。
人就好比一块磁铁,一开始可以吸起比它重12倍的重量,但是如果除去磁性,甚至连轻如羽毛的重量都吸不起来。同样地,人也有两类:一种是有磁性的人,他们充满了信心,知道自己天生就是个胜利者、成功者,并且善于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另外一种人是没有磁性的人,他们内心充满了畏惧和怀疑,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就会说:“我可能会失败,我可能会失去我的钱,人们会耻笑我。”每个平凡的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质,不要让这种潜质被催眠,而要尽量使自己的才干公之于众,避免令自己沦为世俗。
生活中,有无数人是在阅读一本激励人心的书或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励志美文时突然感到灵光一闪,蓦地发现了一个崭新的自我。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些书或文章,他们可能永远对自身的真实能力懵懂无知。任何能够使得我们真正认识自己、能够唤醒我们的全部潜能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这些货真价实的东西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天赋,督促人们变得审慎谦恭。它们所提供的偶然一语,或许就会令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
文字能够鼓舞人心,而生活就是另一种激发人施展才干的助推器。人们常常会发现人在遇到巨大的难题或者偶然事件时反而会表现得异常出色,因为这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正是有了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我们身上的潜能才得以发挥。平时的循规蹈矩磨灭了我们的创造力,安逸而平稳的生活只会造就平凡的人。而真正的天才都是在困难时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脱困,然后让世人为他们的卓越成就而吃惊。
60.走出人生的冬季
一样的事情,可以选择不同的情绪态度对待。选择积极的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就一定会看出前方美好的风景。
1985年,美国女孩辛蒂还在医科大学念书,有一次,她到山上散步,带回一些蚜虫。她拿起杀虫剂为蚜虫去除身上的有害物质,却感觉到一阵痉挛,原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谁料她的后半生从此陷入不幸。
杀虫剂内所含的某种化学物质使辛蒂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使她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这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
起初几年,她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睡在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后来,她的丈夫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所无毒房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成分。
很多年过去了,辛蒂没有见到过一棵花草,听不见一声悠扬的歌声,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和风。她躲在没有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余,甚至不能哭泣,因为她的眼泪跟汗液一样也是有毒的物质。
坚强的辛蒂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一直在为自己,同时更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1986年,她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以便为那些致力于此类病症研究的人士提供一个窗口。1994年,辛蒂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创建了“化学物质伤害资讯网”,保证人们免受威胁。到2007年,这一资讯网已有来自32个国家的5000多名会员,不仅发行了刊物,还得到美国、欧盟及联合国的大力支持。
她说:“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当我们选择了微笑地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也就走出了人生的冬季。
你知道汽车轮胎为什么能在路上跑那么久,能忍受那么多的颠簸吗?起初,制造轮胎的人想要制造一种轮胎,能够抗拒路上的颠簸,结果轮胎不久就被切成了碎条。然后他们又做出一种轮胎来,吸收路上产生的各种压力,这样的轮胎可以“接受一切”。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如果我们也能够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颠簸,能够化解与消释所有的困难与不幸,有良好的情绪,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们就能够活得更加长久,我们的人生之旅就会更加顺畅、更加开阔。
(https://www.mangg.com/id93379/21894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