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秀色农家 > 第62章 大赚一笔,迎新年

?    好不容易到了集市,直接将肉拉到酒楼后门,弯弯气的跟守门的小哥说找余掌柜,同时在没人瞧见的时候塞过去几个铜板。[  ~]

  

      什么时代都得讲钱啊!

  

      弯弯和百首每次来都会给几个铜板,虽没几个钱,可在这小镇上能额外得几铜板帮忙传个话,守门的还是很乐意的。

  

      笑着跟弯弯说了声让她稍等,守门就进去了。

  

      没一会儿,守门的小哥出来了,说是余掌柜有事,让她们等等。

  

      弯弯又跟他道了谢。几人便将东西放下,原地休息。等了有半刻钟还没见着余掌柜人,石头娘就在旁边担心的道:“怎么人还没出来?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

  

      “对啊,弯弯,要不要让那守门的小哥再进去看看?”元宝娘也在一旁道。

  

      “应该是余掌柜有事没法藤出时间来,咱们再等等。”弯弯想了想道。

  

      心里也开始琢磨了,这冒冒失失的法确实不妥,下次得先跟余掌柜要订金才行!

  

      就在众人左猜右想,疑虑不定的时候,就见一个穿着长袍的男走了出来,余掌柜看到弯弯和百首,欠意微笑道:“真不好意思,刚才有点事,几位等久了吧。”然后扫眼其它几人,询问看向弯弯和百首。

  

      “这几位就是和我们一起做腊猪肉的。”弯弯一一介绍元宝爹几人,然后又道:“余掌柜你贵人事多,我们不忙,等等也没啥。”

  

      余掌柜立刻笑起来,请几人进后院。

  

      众人把腊猪肉搬到酒楼后院,余堂柜挨个检查了遍。觉得很满意,当看到酱排骨和香肠时很有些好奇。弯弯跟他细细讲了这酱排骨和香肠的特别之处。

  

      “……辣中带麻,麻中带香,味浓而香,口感十足,切成片。油亮亮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保证让你吃了还想吃……”

  

      余掌柜听着不由瞪大眼睛,片刻笑着道:“饶是我走过大江南北也没见过这东西,不知道是否真如你所说的那般好吃?”

  

      弯弯微微一笑。[  ~]很有信心道:“余掌柜一会儿可以煮上一小截自己尝尝不就知道了?再说,你是我们的长期顾,我若说谎骗你对我有何好处?为了那么一丁点小利益。少了你这个大主顾岂不是我们的损失?”

  

      余掌柜听着暗暗点头,和弯弯百首接触这段日,他也看出两人是地道的老实人。只不过弯弯更加精灵古怪,主意也多,但对她说出来的香肠他又实有些怀疑。

  

      俗话说舍不得孩套不得狼,余掌柜很干脆的就把所有的腊猪肉,排骨还有香肠买了下来。

  

      弯弯家的猪比另两家人小,腊猪肉和排骨自然少些,不过。酱排骨又比腊猪肉的价卖得高,香肠的价自然是最高的。所以弯弯家总共得了三十两银,而元宝家和石头家也得了二十多两银,这可是大大出乎两家人的意料,毛猪肉打死也卖不了这么多银啊!

  

      一旁的老柱头也看得直发愣,这可是白花花的三十两银啊,这么容易就到手了?

  

      将肉卖掉几人便离开了酒楼。

  

      弯弯很大方的打了一壶烧刀给李柱头,又花了十五文钱买了些干枣让他舀回去,算是感谢他帮他们把腊肉载到集市来。

  

      李柱头笑得脸上褶印都出来,他虽精明,却还是个实诚的人:“哎哟,这怎么能,也就顺顺路,这样吧,酒我留下,枣你自个儿留着吃吧。”

  

      弯弯把枣推回去:“枣是买给大娘吃的。”

  

      李柱头这才收了下来,然后拉着牛车办自个儿的事去了。

  

      这回猪肉卖了这么多钱多亏是弯弯的主意,元宝娘和石头娘就商量着:“这回多谢了二妹,我们才能跟着挣这么多银,这样吧,我们请你们两口去下馆?”

  

      “对对对,辛苦这么一段日,咱们好好去喝喝酒。(  ·~  )”元宝爹也附合道,石头爹就揽了百首的肩:“怎么样?今儿哥几个也去尝尝馆的酒是不是也一样?”

  

      百首就有些纠结的挠了挠脑袋:“我这人是一沾酒就脑犯昏,一会儿不还回去吗,咋整?”

  

      几人哈哈笑了起来,弯弯亦抿着唇轻笑起来。

  

      几人没去下馆,在集市转了一圈,趁今天人多手空,置了些家里需要添置的家拾。元宝娘和石头娘又各给自家孩买了些吃食,还买了些东西孝敬家里的老人。

  

      弯弯添置了两幅新的碗筷,买了两铜盆,到干货铺时,又买了干枣,胡豆,花生,然后又挑了两样偏宜的糖各买了一包。

  

      离过年还有十五天样,再等个十来天再购置其它年货。他们家就她和百首,也吃不了多少。

  

      今儿大家都非常高兴,解决了心头一块大石,几人也不急着回家,逛够了这才慢朝家走。

  

      时间总是随着人的心情而来,心情好时时间也过得格外快,几人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村头,然后各自回了家。

  

      晚上弯弯把存钱罐舀出来,上次卖野猪肉得了五两银,加上平时卖饼每天能有几十百来文收入,出去开销,算下来现在手上还有三十两银余,弯弯用布将银包好放进土罐,埋在床下,手上还有一百多文,舀了二十文给百首,她自个身上只留了五文。男人嘛身上哪能不放些钱防身。

  

      但是百首没要,只舀了五个铜板,将其余的还给了她。弯弯让他留着,没准什么时候出去就需要呢。

  

      百首就道:“我一天到晚不是家里就是山上,万一丢了岂不划不来。如果真要出去的话,我会向你要的。”

  

      弯弯点点头,还真是这么个理。把银全藏到箱底。

  

      从第二天开始,弯弯和百首又开始卖饼,甜味的这次她变了做法。将糖完全溶在水里,将饼幹成薄薄的一块,刷上糖水,将饼对折,再幹成圆形。

  

      这样,甜味儿能更均匀。糖份能更好渗透面粉内。吃起来再不是原来中间一块是甜的,往边上就没了味。

  

      年关前赶集的特别多,饼卖的更多。

  

      下午两人就在家,百首用上次建猪圈省下来的木头做了一张木桌。两根凳。又编了篱笆出来。将屋前后全部圈起来划为自家范围,古时就这点好,就算你在屋前屋后建房也没人管你。换现代,啥城镇建设,乡政府要不了两天就来人了。

  

      菜园旁一大块好地。那是等开了春种辣椒的,屋后可以围出一块到鸡舍门口,这样鸡又能放养了。再养十只地方都够。等明年他们家再把房屋给整整,加两间,到时候就不用为洗澡烦恼了。而且来个人也有地儿住了。

  

      不过,貌似也没人会来他们家住吧!

  

      弯弯喜滋滋的在心里想着。

  

      离过年越近,那热闹的喜庆气氛更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天都能在村里看到孩们欢快笑声。对孩来说。过年是期盼已久的,不仅有好吃的还有新衣裳穿。

  

      村里很多人都忙着卖肥猪,弯弯和百首只需上午去集市,下午便窝在家里,很是轻松惬意。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四,从这天开始大家就要忙起来了。

  

      早上两人照样去卖饼,完了置了年货,买了些水果,晚上要祭灶。

  

      这古时的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爷,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很多人家里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

  

      这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人们在祭拜的时候都会跟灶王爷说些好话,比如“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或者“……请对玉皇进好言”。

  

      晚上,百首在灶房摆上桌,他们家没有灶王爷的像,就对着灶的方向敬香,供上从集市买回来的糖果,放上竹篾扎成的纸马这在集市有卖和喂牲口的草料。意思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让他别说坏话。

  

      敬完以后,家里有神像的便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

  

      这就是送灶王爷升天!

  

      还有些地方则是晚上在院里堆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全家人一边烧一边祷告。

  

      这种习俗在现代农村也是常见的。只是流传到现代,规矩已不像以往那般严格,已经被简化。

  

      祭灶完了就该开始扫尘。有的地方称为“掸尘”。在现代来说,也就是春节前大扫除。

  

      百首找了一根长棍,在其一端绑上一团竹叶条,头上用巾蒙着,避免灰尘全部落到头发上。从屋内到院,从屋顶到墙壁开始扫尘。

  

      扫完尘后,又把家里器具等等全部清洗一遍,还有被褥窗帘等,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它的寓意就是把晦气,霉运全部扫出门。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弯弯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做过大扫除,跟着大人们把家里的板凳,椅,桌,电视等等一个易搬动的东西都搬到院里,然后大人们从屋内开始扫灰,重要的是还有屋顶的一些蛛蜘网。

  

      那时候就觉得特有意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https://www.mangg.com/id9192/517860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