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西凉铁骑 > 第七十三章:张温到任

?    汉帝也想把皇甫嵩这个天下人口中的大汉名将给削了,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成为汉室的大功臣,在军中的声望极高,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嫌,若是尾大不掉,一直会是一个祸患,早点拿掉也不是什么错事,区区的羌人,汉帝还没放在眼中,多少年的仗都打过去了,羌人不是照旧如此。

  

      第二日,当汉帝说出本人的决议之后,遭到了众大臣的分歧反对,皇甫嵩被削职,可以,但绝不能让董卓这个山野匹夫来担任,汉军统帅之职,应该有世家之人来担任,世家的底线就是不让那些粗狂的武夫担任大权,与那些粗鄙的武夫一同上朝堂在这些士大夫的眼中都是一种耻辱,这也导致大汉的不少将领都文武双修,能上朝堂,能上战场,皇甫嵩能当上汉军的统帅,也是由于他出身世家,且是一名儒将。

  

      一些大汉的名将经不住这些士大夫的一再排挤,只好拜师名门,踏入士林。

  

      汉帝耐不住这群执着的大臣的上谏,赞同由张温接任皇甫嵩,成为汉军新的统帅,当然汉帝借此时机向那些世家索要了不少的粮草,小小的高兴了一把,这样的时机可不多得,以前战事一同,这些世族只知道一再的上谏,那肯出一粒粮食。

  

      皇甫嵩见圣意难违,不得已只好吩咐三军再次退守北地郡,等待车骑将军张温的到来,对于张温担任汉军统帅一职,皇甫嵩没有多大的意见,张温本身就是有才之士,谋略不输于本人,无法的是如此大好的形势由于汉帝的一道圣旨而打破。

  

      灵州、廉县的汉军退军了,西凉军不能够再孤守一座城池,连夜撤离,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焚毁,不给羌人留下任何的有用之物。

  

      灵州的李文侯得到这个音讯之后,仰天大笑,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再一次的差遣兵士占领了泥阳县,带兵的将领自是李文侯的心腹大将。

  

      北地郡,皇甫嵩召集三军,将汉帝的旨意宣布了下去。

  

      统军多年,皇甫嵩也明白这些兵士一定会无心情,这些兵士也是本人一手带出来的,张温到来之后,一定会有不少的困难,影响接上去的战役。

  

      皇甫嵩对手下的将领逐一安慰,安抚他们的不良知情,虽然有些将领对皇甫嵩的离任很是不爽,奈何皇甫嵩都这样劝说本人了,只要硬着头皮答应了上去。

  

      一部分对皇甫嵩死忠的将领私下劝皇甫嵩带军杀向雒阳,清君侧,诛奸腻,还大汉朗朗乾坤;皇甫嵩登时大怒,狠狠的训了这些将领一顿。

  

      看着被本人训的老老实实的将领,皇甫嵩喟然长叹道:“当前切不可如此说,我们身为汉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当前切不可再说此大逆不道之语。”

  

      何止是这些将领劝过本人,当初携大胜之军时,一名汉阳名士就曾劝本人掌权称制,但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告诉着本人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之事。

  

      皇甫嵩何尝不明白本人的功绩太高,容易惹起汉帝的猜忌,自古功高震主者,能有几个得到好下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接到汉帝的旨意,皇甫嵩劝慰手下将领之后就轻装分开了北地郡。

  

      仅仅过了几日,张温就火速赶来,张温得到汉帝的任命之后,不由为当前取得的形势感到惋惜,也为皇甫嵩的遭际感到不满,堂堂的大汉名将,汉军统帅,居然说换就换掉了,而今大汉的形势,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汉帝却还这般。

  

      战场的不容得耽搁,张温一路再接再励地赶到了北地郡。

  

      虽说皇甫嵩被朝廷交流掉了,但在野廷那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临走之时,留给了张温一封书信,同时向汉帝再次推荐贾荣,贾荣之前拒旨而逃,按理说皇甫嵩不应再次向汉庭推荐他。

  

      经过这次与羌人的交锋,皇甫嵩又一次的欣赏贾荣的机智、韬略,贾荣又一次的被推到了朝堂之上。

  

      且说张温到达北地郡之后,自然是遭到了汉军的热烈欢迎,不管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反正看着有那么一回事。

  

      临阵易帅,乃是兵家大忌,容易使士气降低,士气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影响力却是不容无视,它能让弱小的兵士迸发出弱小的战役力,就像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战役有时却比一只羊带着一群狮子的战役力要高。

  

      离开北地郡之后,张温并没有发动战争,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拢军心,张温将汉帝的恩赐全部赏给了众将士,吩咐伙房改善伙食,亲身带领兵士操练,较之皇甫嵩之前所做,犹有过之;虽然兵士们对皇甫嵩的调职不满,但兵士一直是兵士,命令是一定要执行的。

  

      张温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渐渐的兵士也承受了他。

  

      趁此良机,贾荣抓紧与手下的新招的羌人骑兵磨合,任命姜羽不断的给他们洗脑,也就是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这些投诚的羌人兵士彻底的归于汉军,不致于会发生临阵潜逃之事。

  

      接上去要商榷的就是对羌人用兵之事,张温当然明白当今汉室的状况,也不采用那一套据守北地郡的策略。

  

      半月之后,张温带领汉军八万,李文侯带领羌人九万,对峙在距离灵州和富平之间。

  

      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安静压制在每一个汉军兵士的心头,往常吃完饭没事一阵天涯海角的胡侃的兵士也默契的不再言语,静静的等待着战争的到来,训练起来也是倍加的努力,其中尤以西凉军贾荣部训练的如火如荼,骑兵冲锋作战,步兵结协作战,一遍一遍的演习。

  

      汉军中军大帐中,董卓一再建议张温:“将军,而今我军占据优势,该当以静制动,等到敌军有异动之时,我军再行出击为时未晚也。”

  

      张温反复思量之后还是摇头否定,大汉朝目前的状况不允许汉军再行拖延,粮草曾经快要不济,若是再拖下去,别说打仗了,饿也饿死了。

  

      大部分将领也赞同董卓的建议,以为一动不如一静,静待羌人变化才是上上之策。

  

      想起皇甫嵩临走时留下的书信上所述,张温看向董卓身后的一名将领说道:“说说你的看法吧。”

  

      贾荣看着张温将目光指向本人,非常的疑惑,本人从来没有与张温打过交道,这是怎样回事,难道本人的个人魅力这么大,以前怎样没发现。

  

      工夫不允许贾荣持续思索,拱手答道:“将军,卑职赞同董将军的看法,一动不如一静,为今我们要做的就是以静制动;何况而今我军兵力少于羌人,且羌人多骑兵,一击不中,远走而去,步兵追击不及;羌人大将李文侯也不是擅长之辈,颇有谋略,所以我军还是静待变化方为下策。”

  

      董卓向贾荣投来好意的浅笑,贾荣说的正是他心中所想。

  

      袁滂等一干将领也出言劝张温等待机遇,他们都是吃过李文侯的亏,自然明白其中的凶猛。

  

      张温摇了摇昏涨的脑袋,摆摆手说道:“就以诸位之见。”张温又何尝不知,他也是抱着和皇甫嵩一样的想法,早点完毕战争,让风雨飘摇中的大汉得以喘息。

  

      “运粮官何在?”张温喝道。

  

      一名将领应声而出,“卑职在。”

  

      “军中存粮尚有多少?”张温问道。

  

      “启禀将军,尚有十日之粮。”

  

      “敦促朝廷筹备粮草、军饷。”张温神色并不是很好。

  

      运粮官一脸难色的应道:“卑职领命。”

  

      贾荣如今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粮草成绩不是本人需求担心的,尽管打好眼前的仗就行,等到真正临到贾荣掌权之时,却是明白了如今的张温心中的难处。

  

      运粮官带着张温的命令离开京师催要粮草,自然又是引得汉帝一阵大怒,大骂张温小儿贻误军机,不知道速战速决,引的一干大臣静若寒蝉,生怕一个出言不当撞上了枪口就有的受了。

  

      汉帝怒火发完,冷笑的看着手下的一干大臣,说道:“当初是你们一再推荐张温为统帅,而今粮草完善,该当如何?”

  

      大臣们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又要被汉帝褪一层皮了。

  

      袁隗上前一步答道:“老臣情愿出一千金作为粮饷。”说完,脸上的肉皮一阵颤抖,显然是不舍,奈何军中有老袁家的人,只要忍痛了。

  

      汉帝抚掌大笑道:“袁太傅忠心可嘉!”

  

      其他的大臣见袁隗都身先士卒的捐赠了,也纷纷出血。

  

      汉帝开怀大笑,一个劲儿的表扬众大臣,反正表扬又不用花钱的,看着他们一个个肉痛的样子,汉帝更是心中大爽。

  

      一个月的粮草备好之后,汉帝没遗忘发旨让张温火速消灭羌人,而今大汉境内又有一些宵小起兵作乱,烽火四起。

  

      张温依旧是与羌人对峙,没有停战的意思,谋士的一番话愈加坚决了张温与羌人对持的决计。

  

      求收求红!您的支持就是铁骑提高的源泉!

(https://www.mangg.com/id9098/51501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