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羽又一次的跪到贾荣面前,言辞诚恳的说道:“大人之恩,姜羽此生不忘,姜羽定当终身跟随大人,永不背叛,但以兄弟相称却是万万不可。”
说完,姜羽直接俯伏在地上,表示对贾荣彻底的臣服。
见姜羽一再的坚持,贾荣也就没再提和贾荣称兄道弟的事,将姜羽扶了起来。
贾荣对姜羽说道:“你是羌人骑兵的千夫长,这外面一定也有你以前的兵士,这样吧,你把他们挑选出来,当前还由你来带领他们。”
姜羽听了贾荣的话以为本人是在做梦呢,没想到本人还能带兵,而且还是本人以前的部下;他以为本人投诚之后,汉人一定不会让本人持续领兵的,急忙跪下谢恩道:“多谢大人信任,卑职一定尽心尽力,报答大人的大恩大德。”
贾荣没有董卓的那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他的准绳是对于有才、忠于本人之人就会施以重用,从刚才姜羽的言行之中,贾荣就曾经看出来姜羽曾经彻底的投向本人,所以才放心的让姜羽带领原来的手下。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兵士挑选终了,姜羽之前的部下还有三百多人,贾荣又从其他投诚的羌人兵士外面挑选了一些看上去很壮实的兵士,将挑选的羌人兵士凑够五百人。
挑选完之后,贾荣直接将这五百人带到了校场,看着正在努力训练的兵士,贾荣称心的点了点头;转身告诉前面的张伟,让他将兵士集合起来,本人有话要说。
盏茶功夫,一切的兵士集合终了,看着下面安安静静的兵士,贾荣看法到了榜样的重要性,放在以往,兵士们相对不聚集合的这么迅速,也相对不会这么安静;由于有河池县、故道县的那些兵士在队伍里站着,给他们起着好的带头作用,他们也不由自主的跟着站好,然后安静的等着,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贾荣走上训练场的前台,也就是点将台;一眼望去,贾荣能立刻分辨出哪些是河池县的兵士,哪些是故道县的兵士,从他们站在那里的精、气、神就可以一眼分辨出来。
整理了一下眉目,贾荣说道:“刚刚来的羌人兵士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当前将会融入我们这个队伍,对他们,就要像对本人的兄弟一样,往常相互协助,不能由于他们刚刚进入我们的队伍就欺负他们;更不能由于他们是羌人而有什么言辞,否则定不轻饶。”说完,贾荣表示姜羽走到本人身边。
贾荣指着姜羽说道:“这位是姜羽,刚才那些羌人兵士当前由他来统领,大家看法一下。”
姜羽客气的走上前对大家一拱手,表示见礼。
“无论是刚来的羌人兵士,还是我以前的士卒,在我的队伍里,都要牢记并实施“令行制止”这四个字,明白了吗?。”贾荣语气一转说道。
“明白了!”兵士们传来划一的吼声。
贾荣知道这些羌人兵士能够会一时不顺应本人的训练方式,但经过一段工夫之后融入了这支队伍里就好了。
贾荣反复的思量,不知道怎样启齿说向董卓许愿的分出一千五百名兵士给其他五部的这件事。
但是不说又不行的,贾荣一狠心说道:“下面是一个不好的音讯,但对于你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时机;我部人马共有三千六百八十人,其他五部的人马大都是两千余人,所以董将军让我将手下士卒分出一千五百名来,进入其他五部。”
“置信在其他五部那些沙场老卒的带领之下,你们会很快成长起来的,你们谁情愿去,请走到队伍的左面去。”贾荣接着说道。
话音刚落,下面传来了嗡嗡的讨论声,不用看贾荣也知道讨论的兵士相对不是河池县和故道县的。
兵士们相互讨论着是去其他五部还是留上去比较好,有些兵士说还是留在这里比较好,最少不会去受那些老兵的欺负;这些也是刚刚被整编到贾荣的队伍,对贾荣的了解不是很多,只知道贾荣在战场上立了大功,个人武艺很强,但也都是听别人说来的。
不少的兵士动摇了,在他们看来,贾荣的队伍只能算作是新兵队伍,和那些老兵队伍的待遇一定不能相比,去到其他五部,往常吃的什么的一定会好很多,说不定饷银也可以高出许多,毕竟多数的兵士在乎的是饷银成绩,听有的兵士这么一分析,心生向往之意。
只不过片刻的功夫,曾经有几百兵士走到了队伍的左面。
看到这一切,贾荣也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本人对这些兵士都是很用心的,虽然这些兵士刚刚整编过去没几天,真看到这些兵士要离本人而去,说不舍得那是不能够的。
不过贾荣也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既然这些兵士选择要离去,本人也不会挽留;何况走的都是对本人不信任的,这样的兵士留着也迟早是个事,还不如早点走。
令贾荣欣喜的是河池县和故道县的那些兵士并没有一个选择离去,没有孤负本人往常对他们一番尽心尽力的教诲。
选择去其他五部的兵士大约有千余人,剩下的五百人就要靠贾荣本人亲身选择了;贾荣在点将台自然将这些兵士的表现看在眼里,无论那些长的兵士精壮不精壮,是不是精兵,只需是刚才犹豫不定、左右摇晃的,贾荣都将他们逐一挑选出来,分给其他五部。
经过两个时辰的挑选,一千五百名兵士曾经挑选终了,剩下的这些兵士不说对贾荣相对的忠实,但也一定值得贾荣在他们的身上付出,贾荣置信经过一番训练之后,这些兵士都会成为他的忠实部下。
带领着这一千五百名兵士,贾荣离开中军所在的营地,让兵士安歇,留下张伟组织纪律;然后亲身去向董卓禀告,等待董卓的定夺。
经过兵士的通禀,贾荣见到了董卓;当董卓听到了贾荣的来意之后,显得非常的高兴,毕竟人家这是给本人送兵来了。
他亲切的招呼贾荣坐下,而后说道:“志远辛劳了,为奖赏志远作战有功,肯为军中的其他部队着想,我个人决议奖励你的部队两百匹战马。”
贾荣听了董卓的话之后,一扫之前心中的阴霾,急忙给董卓行礼说道:“多谢将军厚爱,卑职一定尽心尽力,报答将军的大恩。”
董卓对贾荣的反应也很称心,贾荣本来就是本人看重的人,本人做的这一切自然是为了让贾荣彻底的归心于本人。
见没有什么事了,贾荣向董卓请辞分开了。
出了营帐,将兵士交接给董卓派来接收的人之后,贾荣就分开了中军营地,目的地自然是去支付董卓应允的两百匹战马。
贾荣的心境很好,由于董卓决议奖赏本人两百匹战马,贾荣也不知道两百匹战马在军中的价值几何,但贾荣想着本人训练骑兵的方案马上就能发挥了,分外的喜悦。
连跟在贾荣前面的张伟也一路呲牙咧嘴的笑着,贾荣问他为什么笑,他憨憨的说道:“我见将军高兴,我也就跟着高兴呗。”贾荣听完之后一阵无语。
这时,一名传令兵离开贾荣的身边,行了一礼,对着贾荣说道:“敢问这位可是贾荣贾将军?”
贾荣不知兵士为何这么问,点了点头说道:“我是。”
兵士说道:“贾将军,李大人有请。”
虽然贾荣不知道这个兵士所谓的李大人是谁,但本人还是想去见见,听着兵士对他的称呼就知道他的职位不低;再说多结交一些冤家总是有益处的,不是有句话说“冤家多了路好走”嘛。
跟随着传令兵离开一处营帐,兵士让贾荣稍待;通禀之后,表示贾荣可以出来了,贾荣让张伟留在营帐外,而后本人拉开营帐门走了出来。
走进营帐,贾荣发现原来要见本人的是那位中年文士,急忙行礼说道:“卑职贾荣,见过大人。”
本人并不知道这位中年文士的详细职位,但从董卓对他的言听计从就可以看出,他相对是董卓的心腹之人,那天在董卓的营帐他也帮过本人,对他行礼是不会吃亏的。
中年文士语气冷漠的说道:“起来吧,我明天找你来是想问你一些事情。”
听着中年文士那冷漠的语气,有一种拒人与千里之外的感觉。
中年文士渐渐说道:“贾将军字志远是吧,不知道贾将军的志向是什么?”
贾荣恭敬的答道:“大丈夫当学卫霍,踏平匈奴,保卫国度!”
中年文士冷冷的说道:“志远之志果真远大,但不知志远可知为人臣子该当如何?”
贾荣思虑了一下说道:“为人臣子,首先要尽忠,其次要尽责。”
“嗯,那么志远对董将军怎样看?”中年文士试探着说道。
贾荣不假思索的回道:“将军英明神武,打败羌人,功绩卓著,是我敬服的人。”
求各位哥哥姐姐手中的红票票、收藏票票!断崖在此多谢各位哥哥姐姐对本书的支持,旧书榜上的名次,断崖曾经看到!再次拜谢诸位!
(https://www.mangg.com/id9098/515010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