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 > 第200章 旱灾至,蝗灾生

大业九年,七月初十。

    杨英端坐在金銮殿上,看着手中的奏折,眉头微蹙。

    旱灾已成,自进入五月至今,整个北方滴雨未下,土地龟裂,一些小河沟都见了底,百姓苦不堪言。

    除了这些之外,有河南道传来消息,在黄河两岸出现了大面积的蝗虫,如今已经衍化成灾。

    直到现在他才知道李淳风当日所言,原来那变化便是多出来的蝗灾。这东西在后世还好说,可现在想要将其度过却很难。

    现在的人们将蝗虫当做是上天对凡俗之人的惩罚,没有人敢于扑杀蝗虫。再加上干旱的因素,使得蝗虫一旦成灾,便损失极重。

    “陛下,臣请陛下赐下贡品,于邙山之中诚心祷告,乞求上苍宽恕,以解蝗灾之厄。”秘书省太史监上前禀奏。

    这其实也是先前历代的规矩了,想要平息蝗灾,只能祷告乞求上天,百官也好,百姓也罢,都觉得此非人力所能及。

    “哦?乞求上苍宽恕?难道爱卿是说朕有失德行么?”杨英将脸往下一沉,语气透着几分不善。

    “陛下,臣不敢。”那太史监急忙摆手,这本是历来的规矩,否则他才不会上奏,想不到今日竟然触怒了天颜,自然恐惧不已。

    “哼,传旨下去,摆驾邙山。记住,只设香案,不可摆放祭品。朕要在香案前质问那苍天,到底是否朕德行有亏!”

    杨英将龙袍一掸,豁然起身。其他大臣见陛下正在气头上,自然没人敢劝谏什么,一行人随着杨英的銮驾来到邙山脚下。

    这里有一建筑,是为了特殊节日皇帝祭天所建造的。只是自打杨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便没有来过,今日还是第一次。

    杨英缓步登上那高台,只见香案摆放齐整,上面倒是没有准备供品。只有下面的百官和远处的百姓有些心忧。

    如此不设供品,岂不是慢待上苍?那若是惹得上苍怪责,怕是会引来更大的祸端啊,只是人们恐惧,却无人敢上前死谏。

    “昊天小儿听真,吾乃当今天子广!”杨英猛然对着高处的虚空就是一声爆喝,这言语可是唬的太史监双腿发软,差点一屁股坐地上。

    可杨英似乎没有在意这些,依旧云淡风轻的开始了自说自话。他自腰间抽出龙泉佩剑,剑尖直指苍穹。

    “如今蝗虫横行,有人言说是尔降罪于民,可天下百姓皆是朕之子民。倘若子民有罪,朕愿一力承担。

    如今天降大旱,五谷难丰;若是朕德行有亏,愿替民受过,便让这蝗虫毒杀于朕!

    若是朕上体天心,下顺民意,还望尔将这蝗虫之毒收走,让其成为朕子民口中之粮,以果腹充饥!……”

    杨英声音极高,其他群臣有被吓得不敢发出半点声音,在邙山山峰的回音之下,将杨英所言传遍了周围围观的百姓耳中。

    此时那蝗虫沿着黄河两岸已经到处皆是,这邙山也在黄河不远,恰逢有几只蝗虫来到香案前,被杨英一把抓住,薅在手中。

    他的动作被百官和百姓都看在眼中,顿时吓得瞠目结舌。这东西可吃不得啊,那若是吃了,岂不是立马暴毙?

    可不等百官劝谏,杨英直接将那蝗虫丢入自己口中,就是一通咀嚼。虽然入口滋味不怎么好,可杨英还是强忍着不适将其吞入腹中。

    “昊天小儿,既然尔收回蝗虫之毒,那朕便替天下百姓谢过了!”然后他才转过身来,面对高台下的百姓。

    “上苍深感此次大旱对五谷不利,然则猛降暴雨会适得其反,才撒下蝗虫充作尔等口粮,还不随朕谢过上苍!……”

    “陛下圣明!……”

    “陛下德比尧舜……”

    下方的百姓见杨英果然没有什么异状,顿时欢呼起来。就连太史监也一脸懵逼的看着杨英,心中纳闷,这蝗虫真的能吃?

    实际上蝗虫还真不一定都能吃,可事情已经到了此步,杨英自然要赌一把。再说只吃一两个,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他前世乃是军人,也参加过一些特殊任务。虽然比不上某档国外节目之中的哥们儿什么能吃下去,可对于大部分活物他还是没有什么逆反心理的。

    杨英笑呵呵的看着眼前的诸多百姓,心中得意。人只要战胜了心理上的恐惧,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隔自己的脚步呢?

    随后,他回到金銮殿上,传下旨意:一,令礼部尚书虞世南将今日邙山祭天之盛况,通过学正渠道传达于各地;

    不单单要让洛阳附近的百姓收起对蝗虫的敬畏之心,让其他州郡的百姓也要敢于和蝗虫做斗争,争夺口粮。

    二,传旨天下各州郡,自即日起,所有鸡鸭鹅等家禽,全部不得宰杀。人吃蝗虫或许还怕中毒,但这些家禽却没什么问题。

    令家中饲养家禽者,都做上标记之后,统统放在田野之间,让其自有吞噬蝗虫,只待蝗灾度过,才可收回家中。

    三,鼓励百姓可用蝗虫抵扣税赋和劳役。具体的数量和抵扣办法,由户部尚书萧瑀拟定。

    随着三道旨意传达下去,天下闻风而动。蝗虫自秦汉之后,还是第一次被人当做食物和饲养家禽的饲料。

    蝗灾虽然来的很快,可消散的也不慢。尤其经过上次祭天时,杨英的表现通过虞世南的文字传达到了天下各州郡。

    使得杨广在民间的印象开始发生了转变。陛下能够将天下罪责揽在自己身上,足见其对百姓还是很爱护的。

    于是在接下来处理旱灾,指引百姓小幅度迁徙之时,便简单了许多。人们心甘情愿的去做,总比刀架在脖子上更顺利一些。

    在天下子民抗旱灭蝗的同时,杨英也没有闲着。除了通过华庆和典超二人将戴军骆商行将北方的商路网搭建起来之外,董盛和石标的工作也有了进展。

    这二人自从金堤关重新回到杨英手下,结果凳子都没坐热,就再次被杨英派了出去。

    而他们所去的目标城池便是江都,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这二人也终于在江都附近站稳了脚跟。

(https://www.mangg.com/id90649/1235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