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伐清 > 第二十五节 印象

?    “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网高速更新//”周培公对胡全才答复道。这本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于关羽的评价,他觉得用在邓名身上也挺适宜的。

  

      “善待不善待士卒不知道,但骄于士大夫是一定的了,他这是有意的欺侮湖广士林啊。”邓名给每个幕僚也发一两银子的事情,刚才胡全才曾经从众人口中听说了。虽然还没想通邓名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过挑唆本地缙绅和邓名关系的时机他绝不随便放过。

  

      “他倒不是有意欺侮。”没想到周培公居然没有附和胡全才的说法,而是反驳道:“看上去邓名根本不知道他这么做是使士人蒙羞,所以也就称不上有意欺侮。”

  

      “哦?”胡全才对周培公的答复感到非常不测。他身为清廷的封疆大吏,曾经不太习气遭到别人这样直截了当的驳斥了;邓名是敌人,就算他真的不是有意欺侮湖广士林,周培公也应该站在湖广总督的立场上,说一些征伐他、攻击他的话才对。

  

      “若是有意欺侮,那他在给我们银子当前,就该幸灾乐祸地看着我们发火,或许欣赏、嘲笑我们脸上的惭愧之色……”周培公没有察觉总督大人的不快,依然絮干脆叨地往下说。

  

      刚拿到那一两银子的时分,周培公也和其别人一样,认定这是邓名在欺侮他们这些读书人,不过他没有立刻表现出来,而其他的人更沉不住气。周培公看到那个老年的幕僚暴跳如雷的时分,邓名表现得不知所措,等那个人大喊大叫地把银子扔在地下后,邓名更是显露了震惊之色,显然并没有预料到他行为的结果,所以不像是诚心做的,更和有意欺侮扯不上关系。

  

      在周培公看来,邓名的行为只能阐明他无知无识,不懂得如何与读书人相处;或许说邓名自豪自大,他是用一种俯视的目光来对待缙绅和普通兵士——在九天之上看地面,当然大象和田鼠看起来都一样,都和蝼蚁差不多了——因此邓名对不同的人给予了异样的待遇。

  

      “好了。”胡全才不耐烦地摆摆手,他没兴味与周培公讨论邓名是个什么样的人:“本官曾经下令从夷陵、江陵等地调回了兵马。”

  

      抽调江防部队回援武昌这件事,迟早都会为大家所知,胡全才提早告诉周培公就是表示一下对他的信任。

  

      “这是为何?”周培公不解地问道。

  

      胡全才知道周培公没有任何军事阅历,周培公关于钟祥城防发表的那些胡言乱语愈加深了这个印象。不过他还盼望这个年轻人有点才能和机智,对胡全才的军事部署可以了解。但周培公这个成绩一出,胡全才就感到彻底绝望了,觉得此人在军事方面的嗅觉真实太差,居然在明军营地里呆了两天还对明军的攻击意图一无所知。

  

      不过,对于年轻人还是要教育为主。俗话说“莫欺少年穷”,周培公这么年轻,未来在官场上可以走到哪一步还很难说,胡全才本人就算用不着,也要为子孙后代尽能够地积聚些人脉。

  

      胡全才把本人之前的分析又对周培公讲了一遍,指出明军对武昌的总攻曾经是迫在眉睫。至于邓名释放这些幕僚的意图,其实也不是单纯为了欺侮他们,而是想借他们的口放出一些烟幕弹,制造假象,麻木湖广的清军。不过胡全才当然不会中这种浅薄的阴谋,敌人的意图曾经暴露无遗了。

  

      分析一番后,胡全才就坐等周培公的称赞了。见对方楞了半天没有说话,胡全才还以为周培公是被本人滴水不漏的推理震惊得无言以对了。

  

      “总督大人判别有误!”却没有料到周培公一启齿就否决了胡全才的推断,更想不到的是,周培公虽然拿不出任何有理有据的反驳理由,只是一口咬定他见过邓名本人,觉得对方不是一个满腹鬼域手段的小人,使不出这种手腕。

  

      “什么叫邓名不是这种人?”胡全才闻言,不由得大怒:“你说邓名不是这种人,那你就是说老夫是一肚子鬼域的小人喽?”

  

      话不投机半句多,胡全才立刻起身端茶送客,把周培公赶走了。假设对方不是个年轻举子,胡全才说不定会让人把他拖出去打一顿。湖广总督上任以来很少受过这种窝囊气。

  

      怪不得邓名给他一两银子就轰回武昌来了,真是个不识好歹的蠢货!没能享遭到赞誉反倒生了一肚子气,湖广总督算是把周培公这个家伙恨上了。

  

      分开湖广总督府,周培公前往家中。他本是荆门人,父母双亡,带着妻子住到武昌来读书,考中举人后被招徕入湖广总督幕府做事。

  

      见到丈夫回家,周夫人当然惊喜不已。虽然早先曾经有人来报过安全,但见到周培公安然无恙后还是悲喜交集,忍不住哭泣流泪。

  

      聊起这段工夫的阅历,妻子也向周培公问到明军统帅、身世奥秘的邓提督。

  

      “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周培公对邓名的评价照旧不变。在湖广总督和其他清朝官吏面前他没有过多地谈到邓名,但在妻子面前顾忌就少了很多:“据我所见,湖广总督、已故的汉阳总兵也不把手下的每一个小兵都当人对待。但邓名却能释放俘虏,不优待降兵,连那些刚刚和他血战过的敌兵,他也怀有恻隐之心。”

  

      周培公叹了口吻。

  

      刚刚被明军俘虏的时分他也非常惧怕,担心被杀,担心拖累妻子或是再也见不到她,但周培公丝毫没有想过那些被俘清军兵士的生死。直到听说邓名释放武昌降兵的时分,周培公才突然看法到这些降兵幸运逃脱了死亡,虽然他们目不识丁而且地位卑贱,但也和本人一样有着恐惧和悲哀。被俘的幕僚和清兵不久前还是明军的敌人,邓名居然能知道他们的痛苦,这真让周培公感到万分的惊奇。

  

      “相似吴起吗?”周夫人以为丈夫的意思是邓名擅长笼络人心。

  

      “不是。”周培公摇头道:“吴起想办法减轻兵士的苦难是有他的目的,是要让兵士为他效死拼命;而邓名不一样,是能体察别人的苦痛,周围的人受苦会让他感到难以忍受。”

  

      “这不是仁吗?”周夫人听到丈夫对敌酋的评价,吃惊不小。

  

      “是啊,很分明跟吴起不同,这是恻隐之心。”

  

      不过周夫人还是感到难以置信。听到周培公谈起刚才在总督衙门的见闻后,周夫人也觉得胡全才的分析比较有道理。

  

      “不然,我在钟祥呆了好几天,不止一次见过此人。故汉阳总兵领军强攻城墙的缺口时,他不断手擎大旗站在城墙上,没有畏惧之色。往常的谈吐也绝非像一个奸猾之徒。”周培公说着就侧过头,让妻子看他的后脑勺。

  

      周夫人悄然地惊呼了一声,借着蜡烛的光亮,她赫然看见丈夫的辫子还在。

  

      “不只我们几个幕僚,就是钟祥周围的百姓,我看见很多人也还留着辫子。”

  

      以往明军见到梳辫子的人统统都给剪掉,为的是让人由于没有退路而和清廷血战到底。但邓名觉得这个做法其实意义不大,清廷的官员并非不通权变之术,减掉了辫子只是给清廷小吏祸患百姓制造借口,而且无论如何,最终受益的还是那些老百姓。

  

      因此邓名从宜城之战当前,就和夔东众将商定,既然夔东明军不打算在湖广守土不失,那么就不要强行剪去百姓的辫子,那些参加明军的兵士自当别论。

  

      周培公等几个幕僚被俘后,明军对这些读书人也比较客气,他们就关在距离邓名营帐不远的地方。明军没给他们剪辫子,由于剪了辫子也不能阻止他们前往清廷那边;其次邓名自以为和满清不同,满清是强迫剃头,假设明军强迫剪辫子,就降低到与满清相反的同一个程度了。

  

      “他还给我们看了他的头发。”周培公告诉妻子,邓名也留着辫子,而且他的卫士们也有,在明军控制区他们就把头发散开,要混进满清控制区以前再扎起来:“头一、两天,他对我们说可以先留着,说不定哪天他需求我们与他一同混进朝廷的地盘,要是立刻剪断了会不方便。”

  

      周夫人听完后愣愣地半晌没说出话来。

  

      周培公又叹了口吻:“他知道我们会想方设法地逃跑,知道我们不甘心把辫子剪了,就帮我们找个开脱的借口。假设这不是仁心,我真不知道什么才算是了。”

  

      “可是他只给了每个幕客一两银子,”周夫人低声说道:“和那些当兵的一样。”

  

      “所以我对湖广总督说过,邓名这个人太无知、太自豪了,他没有仔细思索过这个成绩,而不是刻意欺侮我们。”周培公在回武昌的路上反复回想这几天的阅历,觉得邓名不是个以欺侮别人为乐的人。

  

      “只要老爷会和总督大人假话实说!”周夫人有些担忧:“老爷以为别人都想不通么?以为别人都看不清邓名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大家还不是顺着总督大人,跟着一同骂他。”

  

      明天的宴会上,幕僚们把辫子展现给胡全才看过,众口一词谴责邓名不安好意、别有用心,详细是什么样的坏心思,就有待胡总督去发掘了。

  

      见周培公默不作声,周夫人放缓了语气,小心肠试探道:“老爷莫非?”

  

      “没有!”周培公知道妻子疑心本人对朝廷的忠实,立刻断然否认道:“我本来是个白身,一身的功名都是朝廷给的,已故洪经略、如今的胡总督对我优待有加。再说……”周培公稍微停顿了一下,声响放低沉了一些:“一个无情有义的人,哪怕是英雄盖世也没法逐鹿中原。这个邓名放不下恻隐之心,还想同当今圣上争天下吗?”

  

      ……

  

      轰走了周培公当前,胡全才坐在衙门里苦思邓名各种举动的背后深意,无论是怠慢缙绅还是允许百姓不剪辫子的行为,都很令人生疑。胡全才琢磨再三,分析出了一系列的成绩,虽然想到许多预防的办法,但也不敢说洞悉了敌人的全部险峻用心。

  

      “没用的书生!”一想起周培公的胡言乱语,胡全才就一阵阵怒气上涌,周培公居然会以为对方没有太多心计,这真实让胡全才感到太不测了,难道周培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狗肚里去了么?

  

      若邓名真是个匿名的宗室子弟,王府里的太监、长吏哪一个不是阴险狡诈之徒,从这些人身上别的学不会,坏招数还能少学了不成!若邓名出身草莽那就更了不得,听说才二十几岁,年岁悄然就成为一群贼人的首领,岂是易于之辈?

  

      在心里一遍遍地回想了本人这辈子见过的的各种足智多谋之徒,胡全才感觉邓名发挥出来的手腕前所未见,无法从这些人生阅历中得到自创;然后又在心中一本本地检视读过的书籍,想从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徒中找到相似的行为。

  

      胡全才的担忧越来越重,想到那些出名的奸雄,更感到武昌危机四伏。

  

      胡全才唤来一个幕僚,让他迅速写就新的命令,命令岳州的洞庭湖水师不必遵照前令持续保护湖口,而是与江陵、夷陵的驻军一同全速前往武昌。胡全才把这个命令连同一根令箭交给一个亲卫,让他星夜出发去下游传令。

  

      派走了传令兵后,胡全才坐在书房里发呆,不知道本人还能在这个衙门里坐多久,对能否守住武昌也完全没有把握。

  

      愣神了一会儿后,胡全才看了看桌案上那个满满的令箭壶,突然心中一狠,军情如此紧急,眼下只能以守住武昌为独一目的,决不能贪多求稳导致处处薄弱,最后却什么也没能守住。

  

      “来人啊!”胡全才高声唤来一大堆幕僚,让他们一同动手,火速起草给湖南各府县的命令。

  

      =================

  

      明天双更一万字吧,本来我每天零点更,再多写一天的,只需未来四十八小时不会都有事就不会断更,如今只要二十四个小时的缓冲期了。而且我稿子的确没有了,这节更了四千,手里如今就剩一千字了。

(https://www.mangg.com/id8837/508813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