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伐清 > 第六节 疑惑

?    听邓名说要去南京见郑成功后,文安之并不非常赞成:“兵凶战危,延平岂有必胜的把握?你最好还是呆在奉节,若是延平真能平定江南,那你再去不迟。”

  

      邓名心想:“我估量郑成功此战必败,所以才要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做的事情。如今除了我以外,一切的人都觉得战争曾经打了很多年了,还能持续坚持下去。这么多年来明军不断处于优势,这反倒让很多人曾经习气了,觉得没有什么,未来还能反攻,还能收复土地。可我知道假设不拼命去争取的话,满清很快就会把明军彻底消灭。”

  

      以前明军数次丢失湖广、广东、广西,又几次收复。昨天云南又有音讯传来,李定国曾经回到昆明,这更让奉节的明军安心不少,以为朝廷不久当前或许也会回来,或许晋王很快就又会大展神威,把吴三桂赶出贵州。固然士气没有低沉是件坏事,但邓名觉得明军的危机感也因此遭到影响,昆明的大火让清军的攻势没有像邓名所知的那样把云南明军彻底赶到境外,可既然清军都呆不下去了,邓名觉得李定国发起反击的难度也一定很大。

  

      见邓名二心要走,文安之想了想,问道:“你是不是觉得四川不安全,打算找时机到福建去?”

  

      奉节四面受敌,文安之觉得少唐王能够觉得呆在此处非常风险,所以打算分开这个险地到郑成功军中,毕竟厦门、澎湖等地和清军隔着大海,而且还有郑家的水师可以保护。

  

      邓名没有想到文安之会联想到那里去,赶紧解释道:“我并无此心,的确是想到南京去尽一份力。若是我在延平郡王克复南京之战中立下一些功劳,那未来也好劝说他运送军粮来奉节。若是我想去福建,那么就直接去福建好了,何必要到南京走一趟?”

  

      文安之一想也是,邓名也不是个胆怯的人,不过他还是以为此行意义不大,尤其立刻动身更是没有必要:“延平五月出兵,等他到浙东和张尚书会师后,还要等待机遇,进入长江还要经过一番苦战,估量七月之前不太能够抵达南京。你若是去得太早,延平能够还没有到。身在敌境多一天便多一分凶险,你不妨五月中旬再出发,有一个月大概就到了。”

  

      “我还打算侦查一下南京周围的地形,或许未来可以用的上。”邓名觉得文安之说的有道理,就讯问察看南京周围还需求多少工夫。

  

      “五月中旬出发足矣,而且不要呆太久,等延平进入长江后,鞑子势必在南京周边戒严,老夫估量假设一切顺利的话,七月初到七月中,延平差不多就能进入长江,那个时分鞑子大概就会末尾戒严。你即使早到,也要在七月前分开,以免被陷在南京城中。”

  

      邓名把文安之的话牢牢记在心里,点头道:“督师说的是,我知道了。”

  

      文安之又想了想:“看来你在奉节也呆不住了,不过你刚回来怎样也要休息几天,让你的卫士也都休息一下,这时期收拾一下行装,然后再去大昌、巴东一趟吧。靖国公他们把子侄交给你,你却没有带在身边,怎样也要和人家的长辈交待一声吧。”

  

      邓名在地方上并无心腹,袁象、刘晋戈执掌一方司法,怎样看都是邓名插手地方的布置,未来一定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安之一直有些疑心邓名对大位有想法,这两个人的安排既是邓名在培育本人的权利,也是在笼络闯营众将。既然如此那不如坏人做到底,再去和袁宗第、刘体纯见个面,特地也可以见见其他闯营旧将,和这些领兵将领搞好关系——文安之是奸臣,当然不会教邓名怎样和武将们处关系,如何挖当明天子的墙角,至少不会明着教。

  

      “督师说的是。”邓名虽然没能把文老头的心思完全摸透,但也能感到话里隐含的意思,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是越处越熟,见面次数多了自然交情深沉,满清有席卷天下之势,邓名也觉得应该和这些将领们好好相处,取得他们的信任,未来也好并肩作战。

  

      “这小子,”文安之捻了捻胡须,在心里揣摩着:“虽然有时懵懂,但是这方面倒是一点就透,时时辰刻不忘从天子手中赢走臣子们的忠心,要是我还年轻个二十岁,定然要好好痛骂他一番,让他打消了这些非分之想。”

  

      见文安之没有其他交代,邓名就起身告退,文安之摆摆手让他离去了。自从昆明大火的音讯传到奉节后,文安之感觉本人仿佛突然年轻了几岁,胃口也好了很多。遇到邓名前他常常愁得吃不下饭,尤其是重庆兵败后更曾几天食不下咽,最近这段工夫一日三餐,少一次就饿得慌,有时甚至还能添一碗;早晨睡得也甜蜜了,常常一宿无梦,睡到天亮后感觉精神充沛。

  

      “这小子可不是什么奸臣孝子,”邓名走后文安之让仆人开饭,为了庆贺李定国克复昆明,明天他又拿出一个香菇炖了块肉:“皇上给的好东西可不能再给他吃了。”

  

      ……

  

      把卫士召集来宣布了本人的决议后,邓名方案先在奉节休息几天。的确如文安之所说的没有必要着急,首先出发去大昌、巴东,还有上次没去过的地方转转,以免让夔东众将觉得本人一视同仁。

  

      如今穆潭也算邓名贴身卫士之一,他对这个决议当然高声赞同。赵天霸不假思索地表示随时可以出发。其他大多卫士也没有多想,既然邓名都不怕冒险他们自当奉陪。

  

      反倒是以前一向粗心的李星汉在听到这个决议后显出些异色,邓名留意到这点后,就在众人解散各自去休息后叫住了他。

  

      “李兄有什么疑虑么?”等只剩下两个人后,邓名直截了当地问道。

  

      “没有什么啊。”李星汉支支吾吾的,显然言不由衷。

  

      “那就是还有一些了,”邓名笑道:“李兄有什么想问的虽然说,我一定知无不言。”

  

      “不敢,”李星汉揣摩了片刻,终于还是吐露心声:“先生是要弃四川而去吗?”

  

      “李兄怎样会这么想?”邓名有些吃惊,怎样本人一提去南京,文安之和李星汉都会有这种想法?

  

      “嗯,若是先生要去南京,也没有什么奇异的,毕竟孝陵所在。”李星汉和文安之的想法并不完全相反,在他印象里君上是不会一天到晚东跑西颠的,而会稳稳地呆在首都里,就好象象棋里的将帅,不也都老老实实地呆在王城中么?而征战四方应该是部将的职责。

  

      李星汉是个四川人,上次跟着邓名去云南是他第一次出省,以前不要说外省,就是建昌府都没有去过。虽然身为邓名的亲卫应该和主帅共进退,但这次邓名到了南京能够就不会分开,那对李星汉就意味着要远离家乡,能够很多年都不再无时机回来,刚才有一瞬间李星汉还想到,若是本人战死了、或许生病不治,那岂不是要当个异乡鬼?要是很多年都无法回来的话,那这种能够性还是不小的。

  

      “不是,”邓名摇头道:“就像我们去建昌一样,如今情势险峻,我们只要奋不顾身地与鞑子交兵,才有能够争取成功,才能驱逐鞑虏克复神州。延平此战假设可以成功,那天下的大局就会为之一变,甚至能够一举逆转乾坤。这样的时机摆在眼前,我觉得我无法呆在奉节坐观成败,而要去南京尽一份心力。但我向李兄保证,我绝无弃四川而去的意思,等到南京大功告成,我不但要回来和将士们并肩作战,还要设法压服延平派军队来、运粮草来,我不会坐视四川将士浴血奋战而置身度外的。”

  

      “先生的心意卑职明白了。”见邓名如此推心置腹李星汉也非常感动,他突然想到:邓名是蜀王之后,也是四川人,当然不会对克复四川袖手旁观。

  

      “卑职先回去了。”李星汉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兴致勃勃地告辞离去:这次和去建昌一样,只阐明邓名是个异乎寻常的宗室。

  

      压服了李星汉后,邓名独自沉思良久,以前他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分,不是没有梦想过逃亡海外,只是当时他没有任何可以达成这个目的的才能,所以只能呆在重庆城外苦思如何剃发生活下去。

  

      “后来我遇到了袁宗第,遇到了周拓荒、赵天霸还有李星汉他们,他们都尊崇我,情愿舍命保护我,所以我希望可以改变历史,改变大势让这些人可以活下去。若是未来照旧事不可为,满清照旧席卷天下,那时我会和他们同生共死,还是会设法逃亡海外呢?”邓名不断以为本人还算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但面对本人这个成绩时,他凝思了很久都没有给出答案。

  

      这时李星汉曾经回到本人的冤家之中,他看到武保平、吴越望和其他几个人正在嘀嘀咕咕。

  

      “你不就想着去江南养老么?这次不是遂了你的愿了?”武保平问道。

  

      “我那是随口一说啊,江南到底怎样样也不知道,说不定我根本受不了那里的气候,也吃不惯那里的东西,会水土不服,会生病,会成了异乡之鬼。”吴越望皱着眉头,一脸郑重地预测着本人的未来。

  

      “呸、呸。”武保平连吐了两口唾沫,骂道:“好端端的,咒本人作甚?”

  

      “我们当兵的,还忌讳死字吗?”吴越望显然并不放在心上。

  

      见到李星汉走过去,武保平就对他叫道:“李千总,你说邓先生这是不是要去南京不回来了?”

  

      这几个川军反应比李星汉慢了一些,听邓名说完方案后就掉头分开,等出了门后有人冒出了异样的想法,和同伴一说结果大家都末尾疑神疑鬼起来。

  

      “胡说什么呢?”李星汉用鄙夷的目光扫着这些个家伙,大声说道:“难道你们忘了邓先生其实是蜀王么?”

  

      此时并没有周拓荒等人在场,没有人会与李星汉争论。关于邓名是蜀王之后这个猜测,这些川军最末尾还没有把握,但说的久了大家都越看越像,邓名也没有明白否认过他们的试探,所以如今曾经是李星汉这一群人的共识。

  

      “虽然孝陵在南京,但历代蜀王的祖坟可在这里,”在场的人并没有提到孝陵一个字,但李星汉越说越觉得本人有理:“不平定全川,保得祖坟安宁,邓先生怎样忍心离四川而去?难道你们觉得邓先生不孝吗?”

  

      “当然不是。”听众们纷纷摇头,被李星汉这么一质问,他们登时都心虚了,一个个都感到本人仿佛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那邓先生为什么要去南京?”

  

      李星汉本来就还要持续炫耀本人的见识,这个成绩提得极端趁他的心,简直就是想打瞌睡的时分有人送枕头:“自然是先生忧心国事,看到神州大地上四处都是鞑子横行,他不肯呆在四川坐观成败,所以要亲赴江南,助延平郡王一臂之力、不,是统帅闽、浙大军克复南京。而且,等邓先生带着延平郡王、张尚书他们克复了东南,自然就会带领他们沿江而上,杀回四川来消灭李国英这贼。”

  

      “原来如此啊。”听李星汉说的铿锵有力,众人都兴奋起来。

  

      “就仿佛去建昌、去昆明,难道先生去别处就是不回四川了吗?既然不是,那你们怎样会以为先生去南京就要弃四川而去呢?”

  

      李星汉的质问非常有力,至此大家都彻底被雄辩的李千总压服了,武保平心服口服地说道:“还是李千总有见识。”

  

      “那是,”众人的恭维声让李星汉感到很享用,他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心服口服:“不然怎样我会是千总呢?”

  

      又享用了一阵众人的称赞,李星汉终于有点脸红了:“好吧,其实这是刚才先生对我说的。”

  

      ……

  

      五月初五,邓名带着十九名卫士分开奉节,文安之吩咐他在分开通军控制区前要多写信回来,假设有什么疑问也随时可以来信讯问。这些日子来,文督师还仔细心细地把夔东众将的性情、他们的爱好和邓名讲述过,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得意之举和不情愿被触及的伤疤,老头子全都逐一告知邓名。这些事情文安之唯恐邓名记不住,还考较过他几次。

  

      “督师请回吧,静候佳音。”走出奉节城门,邓名回头向来送行的文安之说道。

  

      “嗯,一路小心。”文安之又捻起了长须,仍是往常那种波涛不惊的容貌。

  

      仍和上次一样,邓名一行在草堂湖乘上奉节的船只,从白帝城下经过,经过宏伟的夔门驶入三峡,然后在大宁河转乘小船,直奔大昌。

  

      “邓先生,良久不见了啊。”这次并非是在大昌县城门口见到的袁宗第,他得知邓名到达大宁河口处就跑出来迎接,单方在半途相遇。

  

      路上袁宗第还给邓名当起了导游:“这里是观音岩。”

  

      邓名顺着袁宗第的手臂望去,左手前方有一座酷似观音菩萨的山岩,他点点头:“果真是观音菩萨啊,看上去仿佛还在对着我们笑。”

  

      “看到邓先生来了,菩萨也是高兴的。”袁宗第哈哈笑道,又行了片刻,他又向右前方指去:“这里是双鹰屏。”

  

      高大开阔的乌黑岩壁看上去,就好象是一双展翅欲飞的雄鹰。

  

      “邓先生在巫山看过大鹏山吧?没有这里的双鹰屏像吧?”

  

      邓名觉得都很像,不过袁宗第既然这么问,就笑道:“的确是这里更像一些。”

  

      “雄鹰展翅,就像邓先生一样的威风啊。”袁宗第说着又大笑起来。

  

      其间邓名说起对袁象的安排,袁宗第大度地挥手道:“我那侄子既然托给了邓先生,那就听凭先生安排,邓先生可还需求人么?我还有个侄子也不错。”

  

      “袁将军的好意我完全明白,”邓名赶紧谢绝道:“只是在我身边非常风险,说假话我不太情愿带着袁小将军一同,由于若是有什么闪失,我很难向将军交代。”

  

      袁宗第侧头仔细地看了邓名一眼,神色也严肃起来:“袁象不是个怕死的胆小鬼。”

  

      “的确不是,我绝无欺侮袁将军的意思,袁小将军在我身边时勇武过人。”邓名安然答道:“但的确有所顾忌,这道理想必袁将军一定可以了解。”

  

      袁宗第又仔细地看了眼邓名,叹了口吻:“说假话,我也没想到先生会出生入死地拼杀,先生的顾忌我当然明白。”

  

      三太子对本人如此坦诚,袁宗第心中感动但没有表现出来,到达大昌县城后,袁宗第告诉邓名他曾经摆好酒宴,他最近向湖广走私石盐换了一批好酒回来:“邓先生在昆明大破吴贼,真是太直爽了,大昌曾经欢庆好几场了,既然邓先生亲身来了,那我们就再庆贺一场。”

(https://www.mangg.com/id8837/50881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