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两银子足足一千多斤,一辆马车堪堪能拉得动。朱高燧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拉进了东宫太孙邸,赵王府还真是有钱。
“大侄子,银子可给你送来了,什么时候咱爷俩再斗一回?”
“三叔莫急,眼下侄儿手头有点儿差事,等差事过后随时都能跟三叔斗。”
“好!一言为定!”
朱高燧带着四只蛐蛐心满意足的走了,就好像今天赌输的是朱瞻基一般。
范安目瞪口呆,这些天一直跟着太孙四处找虫,并且按着太孙传授的方法培养蛐蛐,没想到这方法还真是好使。为了让朱高燧入套,朱瞻基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没想到一套方案都没用,朱高燧自己就钻进了套子里。
太孙邸一下子进账了这么多银子,可把太孙妃高兴坏了,虽然太孙一年的俸禄很高,可是架不住开支也是很大,不但要支应手下的宦官宫女的赏赐,还得贴补太子那边。
太子不受皇帝待见,除了俸禄之外没有别的收入,可是开支却比朱瞻基大很多。太子不但要应付东宫上下的赏赐,还有东宫属官需要应酬,这些官员可是他的班底,更加不能轻慢。
朱瞻基心里很清楚,他爹这个太子当的异常艰难,不但要管好朱棣不愿意管的政务,还要时常遭受皇帝老爹的刁难。
今天进账这笔银子,朱瞻基可没打算贴补老爹,他打算用这笔钱打造自己的一个千户的侍卫军队。
朱瞻基打算把这一千人打造成大明军队的样板,虽然他不敢说能够训练成梦中见到的那支铁军那样令行禁止,死不旋踵。但是在如今的大明只要能训练处七八分的火候,就能所向睥睨。
朱瞻基不懂什么主义,可是他懂什么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做为大明的皇帝首先要想的是大明子民的利益,维护大明百姓的利益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应该做的。
第二天,早朝过后。
果然旨意如期而至。
旨意宣读完毕,整个东宫都蒙了,这才夸完太子教子有方几天啊,就成了太孙顽劣,玩物丧志,特削去太孙幼军统领之权。另招募千人为太孙侍卫,募兵所需由太孙一人承担。
“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传旨的太监走后,朱高炽一把拉住想要溜走的朱瞻基问道。
见自己跑不了,朱瞻基只好回禀道:“父亲,前几天孩儿不是一直在寻找合用的蛐蛐,不知道哪个孙子走漏了风声,被皇爷爷知道了,把孩儿叫去,又是罚跪,又是大骂。这不今天的旨意就来了。”
“罢了,既然老爷子这么反感你玩蛐蛐,你就改了吧。咱爷俩可经不起折腾了。”
“是!父亲。孩儿以后绝不再碰蛐蛐,有违此誓天打五雷轰。”
“你这孩子可不敢胡说,怎能发此重誓?以后不玩就是了,那些兵马你这太孙也不过是担个名声,不要也罢。”朱高炽吓了一跳,没想到儿子竟然发下如此重誓。
“父亲说的是,现在北征在即,皇爷爷那里兵力不够用,就当这点兵马给皇爷爷添砖加瓦了。”
“大明朝百万大军还在乎你太孙幼军那点兵马,这是老爷子在警告你不要不务正业。”
“是!孩儿以后就跟着父亲学习处理政务,为父亲分忧。”
“你真的愿意跟着为父在后方处理政务吗?”朱高炽狐疑地问道。
朱瞻基有些郁闷,我就跟你客气一下,你怎么就认真了,就现在大明朝的政务有什么好处理的,眼下的朝廷有整个大明朝最精明强干的文官和与文官配合默契的太子,自己处理公务就是自取其辱。
“孩儿对处理政务倒是没有意见,就是皇爷爷恐怕会让孩儿伴驾出征,孩儿留不下来。”
朱高炽戏虐一笑:“我们做晚辈的当然要顺着老爷子的心意,不过基儿若是不愿意去塞外苦寒之地。为父倒是可以与你皇爷爷求个情让你留下来。”
朱瞻基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自己说什么不好,偏偏要说跟着太子学习政务。
太子老爹明知道自己只是随口一说,还要拿话拿着自己,看来这太子殿下也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和善仁慈。
想起梦中老爹刚一登基就把自己手中的幼军拆分,并把自己派到南京监国,虽然这是为了将已经在北平行在的行政中枢迁回南京做准备,但是绝对不排除老爹是为了削弱自己在朝廷的影响力,让自己远离政治中心的可能。
这还真是天家无父子,就算在外人看来,太子与太孙就是模范的帝国接班人标准,也一样是勾心斗角。
当然这并不是太子不想将大位传给太孙,而是不想在太子还活着的时候就被太孙架空。
这就是权力的诱惑,能让亲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敌人,也能让敌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朋友。
不管朱瞻基愿不愿意,太子的话还是要回的,好在他现在还有一个招募训练贴身侍卫的差事。
用这个借口逃离了太子的盘问,匆匆带着范安在一个小旗的警衣卫贴身保护下出了皇城,直奔房山而去。
朱瞻基不想在北平城跟前招兵,他要招的兵首要就是老实听话,机灵油滑之人不会进入他的视线。
只有老实本分的农家子弟才有更好的可塑性,才能把朱瞻基在梦中所见到的那种练兵方式发挥应有的威力。
就算不能达到十成的功力,达成个七八成也能无敌于现在的所有军队。
范安与随行的锦衣卫并不明白太孙为何舍近求远,跑到房山那么偏僻的地方去招兵。
朱瞻基也不解释,房山距离北平并不远,一行人骑马快行,半天时间就赶到了房山县城。
这是一座周长不过五六里的小土城,朱瞻基一行人从东门进了县城,顺着直道一路赶到县衙。县衙设在十字街的中央,两边分别是县学和仓库。
这是古代小城的基本设置,因为房山县又小又穷,来这里当官的都不是正途科举的进士文官士大夫,不是举人铨选,就是监生充任。
现任的房山县令就是监生充任,北直隶通州人,名叫唐三任,字季重,已过而立之年。二十岁过了院试之后就再无寸进,在国子监厮混了两年之后,通过选监被派往房山就任房山县令。
房山是个小县,整个县城就两个吏部铨选的官员,一个县令唐三任和一个主簿。连县教谕都是唐三任这个县令兼任,仓大使由主簿兼任。
(https://www.mangg.com/id87757/6691214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