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这太子不当也罢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凡尔赛发言

“你们俩真的是太不要脸了!”

        李泰愤愤然说道:“我从小读书多么努力?凭什么你们用一两个儒术,就抹平了这一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不怎么叫儒术呢?你也不是学不会,谁让你不学来着?”

        “我不是不学!”李泰固执道:“我是要等考完了再学,不然我怎么知道,我这些年学的东西到底有用没用?”说罢,他示威地看了二人一眼,道:“看着吧,等榜下来了,我必定是状元!”

        “那就等着看吧,我还觉得我是状元呢。”李牧笑呵呵地说道,李泰现如今比从前可强多了,不那么刻板,也没那么心眼多了。偶尔兄弟间的斗嘴,李牧还觉得莫名的有些喜欢呢。

        三人沿着贡院的路往前走,马周微微落后半步。他心里明白,这二位皇子之间的事情,不要说他是个寒门子弟,就算他是世家子弟,也没有插嘴的份儿。

        李牧也没把马周当外人,和李泰的聊天,也没有避讳他:“青雀啊,你不用当状元,如果你名列三鼎甲内,我就奏请父皇,送你个大礼。”

        “什么大礼?”李泰还真有些好奇,他知道李牧不随便说话,他说有大礼,那就一定是有大礼。能被李牧称之为大礼的,肯定是不同反响。

        “自父皇登基以来,咱们大唐就没有尚书令了,这事儿你是清楚的。”

        “嗯。”李泰点点头,道:“因为父皇做过尚书令嘛,再者说,尚书令类比宰相,权柄过重,也不适合存在于朝廷。”说着,他看向李牧,道:“皇兄,你该不会是想举荐我做尚书令吧?哈,且不说我有没有能足以服众的资历,真让我做了,你就不怕我培植亲信,建立党羽,来日你登基的时候逼宫?”

        “你要是真有这个本事,皇帝给你做又如何。咱们可是一奶同胞,再说我也不爱当皇帝。”李牧说着,又道:“不过尚书令你是别想了,我举荐父皇也不会同意。我会建议父皇组建内阁,让你入阁理政。”

        “内阁?”李泰满脑袋问号,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是一个专供皇帝咨政机构,非重臣要臣不得入阁。内阁之权,在六部尚书之上,但又不能独断事情,只有谋事之权,无专断之权。所有的决断,都要皇帝最终首肯才行。其实现在朝廷也是这样运转的,房相和杜相,基本上就是父皇的咨政之臣,外加上舅父,李靖大将军等几人,其他如六部尚书,多是执行者,而无建议之权。”

        “所以,不如就直接改组成内阁,以后办事还方便些。”

        李泰聪慧,立刻就明白了内阁的优势所在。

        虽然皇帝是明君,但是明君也不能独断一切,想法也不能都是对的。所以他就需要听别人的意见,需要其他人帮他处理事情。以前,这个责任是宰相的,优点是有一个好宰相,皇帝当的就特别省心,但缺点是,很容易大权旁落。

        所以自汉以来,宰相的权柄一削再削。实际上,尚书令已经不是完整的宰相了。而到了李世民这儿,干脆不设置尚书令了,左右仆射分管尚书令的职责,也算是进一步的削弱。

        而李牧更狠,又给砍了一刀。

        把左右仆射的权力,再度分化成多人。而且,还取消了他们的专断权,改为只有议事权,没有决断权,所有的最终决断之权,都归于皇帝,这是变相的在强化君权。

        可想而知,这个建议李世民是一定会采纳的。

        李泰想了想,道:“皇兄,入阁的事情,兹事体大,就算有人要入阁,那也不能是我。你比较合适一些。”

        李牧摆摆手,道:“我可是大唐的太子啊,储君不懂吗?储君怎么能做这种事情,还是你合适。身为皇子,代表皇室入阁参政,理所应当。”说着,他又道:“阁臣未来的成分会非常复杂,你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势力的人。这也是为何,我想让你入阁,内阁不能没有皇室的人。有你在,父皇的压力会小很多。”

        李泰微微蹙眉,道:“皇兄,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只是我不明白,你把这些事情交给我,那你做什么去?”

        “文治的事情交给你,武功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我。天煞盟人神共愤,如今还有余孽没有清除。等科举的事情告一段落,我会跟父皇申请,带人去一趟南疆,彻底把天煞盟的事情解决掉。同时,我还要带回真腊国的稻种,在江南广泛培育。如果一年能收获两次水稻,百姓挨饿的情况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李牧叹了口气,道:“父皇不能离京,你又这么胖,做不了这些事情,我不亲自出马谁来做?”

        “呵!”李泰冷笑一声,道:“皇兄,也不必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吧,还当我是三岁稚童吗?我现在可不受你的忽悠了。你这么想出去,除了天煞盟的关系,更多的是想游山玩水吧?”

        李牧脸色一垮,道:“看破不说破,还是好兄弟。猜到了不一定说出来,说你短练你还不服气。”

        聊了半天,才想起来还有一个马周,回头道:“马周,如果你能进三鼎甲,我也会跟父皇谏言,破例让你入阁听政的。”

        “他?”李泰看了眼马周,道:“皇兄,我不是看不起寒门啊。这位马周我也听说过,寄宿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好几年了。他真有韬略,早就崭露头角了,何必等到今日呢?”

        马周脸色灰暗,道:“殿下说得对,马周才疏学浅。”

        “非也!”

        李牧摆摆手说道;“事情不能这么看,马周就是因为出身寒门,所以举孝廉也轮不到他,只能等着科举。如今参加了科举,是骡子是马,马上就有分晓。如果他真有能力,我绝对是不拘一格举荐。刚刚我不是说了么,内阁就要多样化。得有皇子,得有世家,也得有寒门。如此,当父皇问起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不会偏听偏信。

        李泰想了想,点点头,道:“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你大哥什么时候错过。”

        李牧说罢,打了个响指,人消失在了原地。

        “又显摆自己的儒术。”李泰气得牙根痒痒,看了眼旁边的马周,道:“他这招,你会不会?”

        “也会一点。”马周老实地说道。

        “那赶紧走,不走是在迁就我吗?我不用你们迁就!”李泰没好气地说道。

        “那……”马周犹豫了一下,欠了欠身,也消失不见了。

        “唉、”李泰长叹了口气,走了几步,喃喃道:“要不今晚我也研究一下儒术得了?我学武道进步一直也不快,而且还不喜欢,还是儒术好,不出汗也不累人,关键是,还很儒雅。”

        李泰拍了拍自己的肚腩,点点头,道:“对,必须得儒雅!”

        ……

        三日之后,科举结束,当日糊名,誊抄,考官们阅卷三日,第七日张榜,一共取进士一百人。

        之所以是个整数,是因为就是这么要求的,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

        这一百个人,会得到拜孔圣的机会,但能不能得到才气,还要看各自的缘法。

        但其实也都是在李牧的控制之下,他想让人有才气,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就都能得到才气。

        一百人当中,也包括李牧,李泰和马周,但三人都已经开窍得了才气了,有人建议再候补三人,被李牧否决了。一百个进士及第就是一百个,多一个都是坏规矩。

        最终拜过孔圣像之后,一百人都得到了才气。

        但此时,状元花落谁家还未有定论。

        李世民和左右仆射,六部尚书正在为此争执。由于事先知道李牧和李泰参加了科举,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人情分’,卷子都是糊名誊抄过的,也就是谁也无法从卷面上看出来这是谁的文章。

        但是由于之前李世民和李牧聊过类似的话题,通过文章所展现的观点,李世民还是认出了李牧的文章。

        不得不说,从内心的角度,李世民是想取李牧做状元的。不仅是因为私心,更是因为李牧的很多观点,都与他不谋而合。就像对待薛延陀的政策上,李牧指出,薛延陀内部并不团结。其部落,本就是薛和延陀两大分支合并而成,又吸纳了很多东突厥的遗民,内部经常为了草场而打仗。

        而且,因为薛延陀的首领夷男日渐老去,他的两个儿子为了继承汗位,也都互相使小动作。同时,他们也逼迫小部落站队,如今薛延陀已经分化成了两个集团,只等夷男一死,两边必定打起来。

        李牧认为,大唐应该主动出击。先册封两个王子,分化夷男的权力,最好把夷男给气死,然后扶持二人中弱势一方,让他们自相残杀,最终渔翁得利。

        此举得到李靖的认同,但也只有李靖认同而已。

        不同意的理由就太多了,像是房玄龄是个保守派。他认为,现有的消息,都是来往商队等等带来的消息,可靠性不是百分之百,而且,实行起来,可行性又不高,万一不如预想那般成功,就会变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而长孙无忌则认为,薛延陀目前并不是最棘手的目标。大唐最棘手的目标,应该放在西突厥身上,甚至东边的高句丽,都要排在薛延陀之前。而大唐如今国力有限,不能多面开战,所以应当采取怀柔手段,不适合主动挑拨。

        于是,李牧的这篇文章,最终被排在了第三位。

        而在前面的两篇策论,角度也各不相同。一篇是主要讲,大唐的内部问题,比方说阶级问题,固化的地方大族问题等等,这导致政令不能通达,故而即便国策十分的好,也不能贯彻下去,应当从这方面改善。

        而另一篇则是在讲,如果能发展商业,调动国内的资源流动,对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

        长孙无忌代表的是新崛起的勋贵,勋贵势力早就想取代原有世家的地位,所以长孙无忌大力称赞第一篇,觉得攘外必先安内,应当先着手打压世家。

        而房玄龄和唐俭管着国家财政,对这篇发展商业的策论非常看好,大力称赞。

        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还是第一篇阶级斗争的策论胜出,被定为状元。而商业的这篇,则是第二名,屈居榜眼。李牧的这篇定边策,则被定为第三名,探花。

        盖棺定论,张榜公布。

        状元,马周。

        榜眼,李青雀。

        探花,李牧。

        兄弟俩都是用的化名,李泰以字为名,而李牧则用了自己的本名李牧,虽然谁都猜得到他俩是谁,但是谁都默契地没说。反正最终,他们俩人也不会去抢官职,后面的虽然名次往后排了两名,但是什么都不影响。

        虽然没拿下状元,但是三鼎甲有两名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还是龙颜大悦。特在御花园,赐琼林宴,宴请百名进士以及负责科举的诸位考官。跨马游街,满城震动。

        李泰和李牧自然是不便参与的,兄弟二人坐在文学馆二楼,看着游街的队伍渐行渐远,都露出了一些羡慕的情绪。

        “罢了,就算我不是皇子,我也没脸去。”李泰长叹一声,道:“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落了个第二名。亏我还以文章自诩,看来那些人称赞我,也都不是真心的,只不过是畏惧我的地位罢了。”

        比凡尔赛啊?

        李牧挑挑眉,也叹息道:“我也没脸去,为了准备这次科举,我足足看了二十天的书,下了这么大的力气,最终才得了个探花,说出去都丢人。”

        一个十年,一个二十天,李泰瞪着一双眼睛看向李牧,咬牙道:“皇兄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你苦读了二十天,才比我苦读十年差一点儿么?”

        “也不一定是差一点儿。”李牧厚着脸皮道:“只能说是不合父皇和诸公的胃口吧,我可是听说了,李靖大将军觉得我的文章当取第一呢。”

(https://www.mangg.com/id87751/433803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