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同于其他诸子百家走极端,更不像老庄那样无为清静,
荀子是彻彻底底的使用主义者,帝王之术,屠龙之技!这让神魔之气对荀子忌惮不已,如果说这天下除了柏氏一族外,对神魔之气威胁最大的便是荀子,倒不是说荀子真有能力改天换日,通天彻地的本事,而是荀子的潜力无穷,因为他对柏氏一族理念的认同,更因为荀子创造出了帝王之术。
那时诸侯争霸世间早已无有帝王,荀子为何要创帝王之术,他不是为诸侯创造的,而是为将来秦国一统天下的那个帝王创造的,帝王之术说白了就是驭人之术,汉高祖曾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即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安定国家,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粮食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带领百万大军,攻打敌人,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够充分地使用他们,这才是夺取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所说的便是帝王之术,概括起来无非三点,知人善用,能听谏言,赏罚分明!
这是后世流传总结出来的帝王之术,也是最粗糙的帝王之术,真正的帝王之术绝非教导皇帝做一位明君这般简单,其中包括治国,策略等等诸多复杂的学问。
试想下,若当年秦皇嬴政得到荀子的帝王之术,秦国会是怎样的走向,那等于是秦始皇与汉高祖刘邦的集合体,一个知人善用,善罚分明,又兼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是何等可怕。
那时的秦皇嬴政将会摈弃自身所有确定,成为最为完美的君王……
就算不及上古人皇,其治理天下,凝聚民心的程度也会差太多,这种无限接近于人皇的雄主自然是神魔之气不愿让之存在的,夏启对神魔之气的所作所为还犹历历在目,又怎能再让一位与柏氏一族沆瀣一气帝王出现。
于是九州气运轮转,荀子郁郁不得志,最终客死他乡,死得不明不白,据说他是在著书立作途中突然暴毙,而史记中记载,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一代大儒死的说不上离奇,有理有据因担忧天下,悲愤过度而亡,可实际情况,秦皇嬴政也是在荀子死后才逐渐明白,荀子当时有感天下学术混乱,没有救世良法,考察儒家、墨家、道家的所作所为及成败得失,加以整理论述,准备完善帝王之术,交由后世一统天下的秦国君主,新的帝王之术,名叫屠龙技,屠的是那条龙不言而喻。
荀子著书途中突然身故,所留下的记载却不翼而飞,秦皇嬴政曾派人多方寻找过,却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不过荀子的帝王之术在其学生李斯和韩非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韩非与李斯同在秦国任职,他的法学观点在秦朝得以实施,并一直延续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直至现在。
这对荀子来说是件好事儿,但对秦皇嬴政来说,这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情。这还要从李斯这个人说起。
李斯拜师于荀子,学成帝王之术后,西入秦国,荀子的帝王术在李斯身上得到充分运用。首先是满足人的欲望,利用贿赂和暗杀,分化瓦解六国人士,讲权术,弃道义,推崇荀子的“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完全撕下了儒家的外衣,亮出了王术的利剑,比他的老师荀子更有血性。其二是明辩事理,抓住时机,创千秋之业,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其三是制定法令,倡立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荀子的帝王术在李斯身上得以实现,并自秦以下百世都行秦政礼,这是对荀子礼学的肯定。因此后世学者总结,秦朝历二世而败,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暴政,而在于内斗。
汉朝时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萧规曹随”无为而治,至汉武帝时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汉武帝提出罢躣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的豪强势力。这样帝王之术又完全派上了用场,这里所谓的“术”就是儒家的治国治人之术,不是整个的儒家之学,说是荀子的礼法更为恰当。因为萧何和陈平都是法家传人,治国以重法,似为必然。
荀子的帝王之术在汉朝前期发挥得作用也是很大的,贾谊先随荀子的弟子张苍学《春秋左氏传》,后又随李斯的弟子吴公学帝王术,他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帝王之术的范本,在汉朝都得以采用。荀子的帝王之术自战国到秦一统至汉中兴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一直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单从学术上来说荀子的帝王之术没有任何问题,若不然也不会被秦皇两代所推崇,并打造出两个强大的帝国,而有问题的则是李斯这个人!
同样是荀子的学生,将韩非与李斯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诸多疑点。
韩非子做为荀子的学生,化性起伪,解老喻老而成法家之言,因称法家为道家之别枝,司马迁也将老子和韩非子并传,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说是:于学术缘源最为明了。由此,历代都将君王南面之术称之为“老庄之学”,应是偏面,或者说是失其根本。而一心想成就帝王术的王闿运,在其弟子扬度帮助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急呼弟子南归,说要帮他补上“老庄一课”。
(https://www.mangg.com/id86791/67001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