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78章新旧对比

刘远桥不喜欢早朝,不搞早朝,所有事情都是在当值时间,开会决定。

    基本都是涉及到哪个部门的,就叫哪个部门的人来开会,或者是大事情,就多个部门,联合会议决定。

    为了更多的利用这时间,他们又安排了在中午的时候,召六部侍郎级以上的官员,在一起吃饭,大家一起吃饭,也可以趁机开一个碰头会,也简称为午餐例会,这样的一个会议,主要就是一边吃饭,一边说事,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

    这与子曰:食不言,寝不语相悖,许多人为之扼腕。

    这样的做法,令官员们感到开心舒服,毕竟不用大清早就摸黑起来赶去上朝,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平时还好说,如果遇到了刮风下雨或者是酷寒的天气,真心的要人命,这也就意味着当官的不用大清早就睡觉了,夜生活多资彩矣。

    不过刘远桥这般的做法,又被许多前朝的老臣们讽刺。

    他们讥讽刘远强,主要就是贪图享乐,这是为在后宫中玩女人,君王不早朝。

    这一点刘远桥懒得跟这些人扯淡,懒得跟他们争论,他自己也就发现,即使取消了早朝,也不见得降低了工作效率,朝廷依旧是运转,而且效率还更高。

    刘远桥在掌管朝廷以后,他力图在做的就是,树立新的规矩,也都在精简部门,提高效率方面做功夫,以前的明朝官员,虽然出勤的时间非常的长,但是却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很多明明半天就能够完的事情,非得折腾几天。

    刘布就是在午餐例会上跟刘远桥说起了这些,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们父子主要谈话时间就是在午餐例会之上,早上的请安,只是单纯的请安,不会谈及公事。

    说起了自己长女出嫁,刘远桥是有些感慨的,他说道:“想不到颖丫头也到了出阁之年,这事就由你这兄长负责吧?出多少的钱,走内帑的账。”

    刘远桥不喜柳氏,痛恨于她,恨乌及屋,对刘颖也都没有什么好脸色,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不能不闻不问,该给的礼仪还是有的,但是关怀和亲情,却是给不了。

    刘布此上心,刘远桥不好说什么,就随他去好了,就给他一些钱粮,把这婚事办好就是,有道是天家无亲情,估计就是这样子吧?

    刘布微笑的说道:“这点嫁妆钱,我这当兄长的,还出得起,也心甘情愿,谁叫我有言在先呢?现在主要是礼制的问题,该采取什么样的礼制?”

    刘远桥说道:“既然你提出了,肯定有计划,有什么事,你拿主意好了。”

    刘远桥对于这儿子,还是非常满意的,可以说大半个天下,是他打回来的,而且他也都十分的聪明和识相。

    在拿下了京城以后,就主动的交出了兵权,乖乖地缩在他的养心殿之中,也都在处理公务,却是不再掌兵权,令他十分满意。

    刘布毕竟是他的嫡长子,在这年代,这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且刘远桥也对他寄予了厚望,他也不负刘远桥之望,父子相得,对于该给刘布的权利还是给的。

    比如说毫无疑问的封他为太子,居文武百官之首,阁老和六部的尚书见了刘布,都得磕头行礼,所有的仪仗,也就是比刘远桥低上一级而已。

    而且刘远桥也都亲自的教他治国的方法,虽然他自己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并不妨碍,他借着这样的名义对刘布言传身教。

    刘布虽然低调,但是也显出好学的一面,皇帝教什么,他就学什么。

    拒绝的就是皇帝给他聘请老师,教他子诗经集,给他开经筵。

    要知道前朝的皇帝,即使已经是贵为天子,但是都要请翰林院的学士们,教他们读书,教他们学问,皇帝在百忙之中都经常的召开经筵,请鸿儒名师讲经说道,这一好学的精神,可是获得其他大多数官员的赞扬。

    前朝的熹宗皇帝,则根本不吃这一套,有空就玩儿去,就前去吃喝玩乐或者是做木工,根本就没心思读书学问,这一点是被朝廷大臣们集中的批评,非常的不愉快。

    刘布是不愿意再读书了,他现在读书也考不了科举,也不想学那些什么高深的学问,天下都打下来了,还学了这么多的学问干嘛?最多只是为看懂奏折而已。

    而且刘氏负责当权以后,许多奏折和军报,他们都尽量要求用白话文来,越简单越好。

    对此!刘远桥也无可奈何,以前的刘布,就无心向学,现在更是无人逼她下水了,他不愿意,别人还真拿他没办法,总不能都到了这时候了,还逼着他读书吧?

    关键是刘布懂得分寸,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向皇帝请示,并不擅专。

    这一点刘运桥是十分满意的,读不读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做人,会做事,并且知进退,刘布不愿意,刘远桥也都没有逼他的意思。

    只是刘布这样子,不免令这些大臣们痛心疾首,皇帝不好学,不愿意学圣人之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不懂圣人之道,不懂仁恕,又如何治理天下?令天下苍生万民受苦。

    对于这一点,大臣们是毫不犹豫的,马上就上书皇帝,指出纵作为皇帝,也应该学圣人之道,学圣人的仁恕之道,这才能够造福苍生。

    前朝的皇帝,即使是再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敢说不开经筵,不学圣人之道。

    现在好了,刘氏父子坐了天下,即原形毕露,丝毫不尊重圣人,这样的人治理国家,治理天下,天下的百姓,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只不过今日的华夏帝国,已经不是往日的大明,今日的华夏帝国,言官的权利,没有以前的那么大。

    而且因为是改朝换代,掌权者的改变,也令这些文人们,在皇帝跟前的影响力,也都大大的下降。

    现在的皇帝和太子,他们更注重于实际的利益,更注重于谁能搞到钱,谁能搞到更大的好处,而不会在乎那些圣贤之道,这令大臣和道德君子们哀叹不已,君王重利不重仁义,这是天下将要遭殃的开始啊!

    不过不管大臣们如何批评,刘布父子就是不鸟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我是皇帝,该怎么做,是我说了算。

    现在这些大臣们,最没有底气的地方,莫过于前朝的崇祯皇帝,对他们言听计从,结果国家都灭亡了。

    刘布父子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凡事对你们百依百顺,凡事都听圣人之言,国家还是灭亡了,这该如何是好?

    皇帝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即使这些大臣们再能言巧辩,也都说不过他,事实就摆在眼前,多说就是狡辩了。

    刘布就定下了规矩,公主可以在王公大臣之中选夫婿,选中的夫婿,就是六品驸马都尉,终生享受朝廷的俸禄,同时如果驸马都尉有本事的,可以当官,可以从军,其亲族中人,也都可以当官和从政,没有任何的阻拦,这一点跟前朝的大明,完全的不一样。

    知道前朝的大明朝,自从制定了这一条以后,就让那些有野心的世家公子和有本事的才子,都不愿意做皇家的女婿了,因为做了皇家的女婿,这就意味着再也没有办法当官,家族也都没有希望了,驸马都尉的职位,只适合混吃混喝等死的人。

    刘布他这样子,做并不知道以后会带来什么麻烦,但是他认为这样子,即使会有麻烦,也是有限度的,既然是皇帝,就必须给自己的子女最好的东西,而不是连普通的人都不如。

    而且刘家父子也在讨论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这就是以后的华夏朝,该实行何种制度。

    前朝的大明朝是实行分封的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有种实行分封的王朝,历史上实行分封的王朝,基本上都轻易的带来的动乱,明朝也都不例外。

    在第二代就发生了靖难之伇,其后虽然对其藩王制度进行了改良,让地方的藩王不再掌握兵权,不再管政权,但是依旧成为了地方极大的负担。

    大明朝但凡是有藩王驻守的地方,该地方的赋税,基本上都竭力的供应藩王了,没有能力再供应朝廷,令朝廷苦不堪言。

    大明收入的众多赋税之中,要拿出好大的一部分来供应众多的藩王的俸禄,许多人都在说,如果朝廷不用拿出这么多的钱来奉养这些藩王,日子会好过上许多。

    但是这种话,皇室可是不爱听。

    这整个天下就是皇族的,你就拿整个天下的资源来供奉皇族中人,这都是应该的,说什么供应皇族艰难这屁话?连皇族都不供奉了,那还供奉于谁?

    所以刘布父子他们也在讨论,以后他们的皇子,该实行分封制度,还是实行别的制度。

    当然这一个问题,并不是很急,他们可以先放一放,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度,那是因为他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有十几个儿子,而且还在不停的生,而刘氏父子则是不同,刘氏家族里面,只有三个男丁而已,说到分封,根本就有点多余,估计他们是烦恼,有没有继承人的问题。

(https://www.mangg.com/id86656/60532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