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就职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日),十七省四十五名代表开会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这十七省是: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西、陕西、云南、四川、河南、山东、奉天(辽宁)、直隶(河北)。
会场的上方悬挂着孙中山、黎元洪和黄兴的巨幅画像,气氛庄严肃穆。各省代表端坐在代表他们那一省的坐席上,等待着大总统选举的进行。
选举大会由后来的参议院议长林森主持。武昌起义后,他在九江响应起义,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
“我宣布,到会代表来自十七省,每省虽代表人数不等,但都以一票为限,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总统!”说完之后,林森把一张张选票,庄重地捧在手里,许久。
这时候,一位辽宁的代表开口道:“发票吧,咱们都合计好了,不就是仨人写一个人名嘛!”
林森没有理睬他。
另一位跟着起哄,喊道:“写袁世凯行吗?”
林森白了他一眼道:“那就成废票了。”
“为什么?”这位还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袁世凯是现任清廷的内阁总理,我们这里是中华民国的总统选举,所以总统提名没有他,举袁世凯则算废票!”林森庄严地宣布道,“请诸位全体起立,接受选票!”
众人虽然心中充满了不解,但还是纷纷起立。
林森举起选票,指着票端:“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选票,诸位自问,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我中华民族的历史,可曾有过,由众人投票选举一国之主?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革命的结果、共和之精髓,主权归民,请各省代表,不负民望,选择国家元首吧!发票!”
选票,一张张地放在各省代表桌上。
选票上印着鲜红题头——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选票。
代表们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不同代表的手,提起一支支毛笔,细细地掭着砚台的墨,认真地填写选票。
现场肃穆而安静。
谭人凤凝视选票,久久不能落笔,他的眼前不断地闪现出武昌战场上那位替儿上阵的母亲,以及诸多冒着炮火却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的革命战士。他捏笔的手微微颤抖着,泪水先滴落票面上,恭敬地书写上“黄兴”两个字。
居正则在选票上写上了“孙文”。
台上放着挺立的投票箱,两侧站着监票人。
谭人凤大步走上台去,把第一张选票投入票箱。
一个省的代表庄严地投下一张选票。一张接一张的选票投入票箱。
投票完毕之后,票箱内选票被当众倒出来。所有十七个省的代表们都露出关注的神情。
十七张选票均贴在一张大幅的蓝布上,赫然公开展示。
经过短暂的计算之后,林森庄严宣布:“投票结果,总票十七票,孙文得十六票,黄兴得一票,黎元洪零票。根据选举章程,孙文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当宣布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会场顿时乐声大作,欢呼声震屋瓦,经久不息。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人也都在关注着这一场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选举。
北京袁世凯官邸内,袁世凯的手里转动着阴阳球,脸色异常阴沉地踱步……
武昌都督府,黎元洪也正心纷意乱地举着望远镜看着门外随风飘扬的十八星旗……
北洋军的前线,冯国璋指挥着北洋战士将一发接一发的重磅炮弹推进炮膛,发出刺耳的钢铁撞击声……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在各省代表会临时议长汤尔和、副议长王宠惠及胡汉民的陪同下,乘沪宁专列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一万多人到车站欢送。专列启程时,礼炮声、欢呼声震天动地;途经苏州、无锡、镇江各大站,均受到当地军政官员、团体代表、各校学生热烈欢送。下午5时专列抵达南京下关车站,受到聚集车站的五万多人的热烈欢迎,南京炮台和停泊长江的军舰均鸣放礼炮二十一响致敬。隆隆的炮声、热烈的欢呼声和长江的涛声,和谐成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声,欢迎中国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第一任共和国总统的到来。
孙中山下火车会见欢迎群众的代表后,即乘彩绸马车赶赴总统府。
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门前,礼炮鸣响,军乐高奏。
当孙中山由林森议长陪同步入会场,拥挤的人们自觉地闪出一条道来,热烈掌声顿时如雷炸响,震动天地。
人们忍不住欢呼道:“中华民国万岁!”
咸马里今天也穿着一套威武的将军服,站在欢迎的人群里等待孙中山的到来,孙中山看到他,特意停了下来,与他亲切地握手。
咸马里正容道:“总统阁下,我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了。”
孙中山报之以感谢的目光:“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真挚帮助,现在你的愿望也成为现实,做共和国的将军了。”
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主席台上悬挂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巨大条幅。
孙中山走上主席台。
全场安静。
孙中山面向议长,举起右手,凝重庄严地宣读誓词:“颠覆满洲**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月3日,十七省代表于南京召开临时副总统选举会,选出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
同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以宋教仁为内务部总长,王宠惠为外交部总长,陈锦涛为财政部总长,伍廷芳为司法部总长,黄兴为陆军部总长兼参谋总长,黄钟瑛为海军部总长,章炳麟为教育部总长,张謇为实业部总长,汤寿潜为交通部总长。以上各部,分别以居正、魏宸组、王鸿猷、吕志伊、蒋作宾、汤芗铭、景耀月、马君武、于右任为次长。
部长的名单,经十七省代表讨论,提出修正意见,孙中山完全接受。于是,改任程德全为内务部总长,蔡元培为教育部总长。
这便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届内阁。
十七省的代表,代行“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所规定的参议院参议员的职权,代表会改称临时参议院。议长,公选为林森;副议长,公选为王正廷。这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派赴武昌的代表,于辛亥年十一月初十以后在武昌所拟定的。各省都督府联合会设在上海,曾经在九月二十五日(11月15日)举行第一次会议;其后,在十月初三日(11月23日),依湖北代表居正的邀请,除了每省各留一人在上海以外,全体去武昌筹备临时(中央)政府。南京光复以后,各省代表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于七天以内齐集南京开会。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一面致力于以和平方法,促成清室宣统皇帝逊位,一面督促临时参议院之内的革命同志,尽速促成临时参议院拟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实施,由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职权予以公布。这临时约法共有七章五十六条,是中华民国的基本**。
(https://www.mangg.com/id81928/63889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