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五十七章 让人捉摸不透的刘焉

刘表欲在豪族中征粮秣,必须找蔡瑁和蒯良。

    毕竟蔡、蒯两族是南郡诸望族之首,他们若是肯带头捐粮,则此事必成。

    当刘表将征粮的事告知两族族长之后,蒯良和蔡瑁的第一反应……是犹豫不决。

    就立场来说,他们肯定都是站在刘表这一边的。

    刘表到荆州后,一直对待荆州本土的望族颇有优待,让以蔡,蒯为首的望族在郡中的利益大幅度提升,协助刘表,他们本责无旁贷。

    但还要看刘表的需求是什么。

    若是为了发展荆州,或是抵御外敌,哪怕就是出兵攻打桂阳郡的张羡,蔡、蒯也定然没有二话,全力资助。

    但若是让他们资助刘表上雒护君,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说白了,这是他们汉室宗亲自家之事,与荆楚士族没什么直接的利益关系,胜利了,最终得利的是刘表父子,蒯家和蔡家完全是白扔钱。

    虽然刘表也承诺了一些利益和职务给他们,但这买卖在蔡瑁和蒯良看来,怎么都是费力不讨好,因而方才犹豫不决。

    在两位家主犹豫期间,一个关键的人物站了出来。

    是蒯越。

    蒯越力劝其兄长蒯良资助刘氏出兵上雒。

    不过作为交换条件,蒯越让蒯良向刘表提个建议,就是让他随同刘琦一起上雒护君。

    此等扬名之事,蒯越自然不会任其溜走。

    这当中的厉害关系和利益前景,蒯越深层次的对蒯良进行了一番剖析。

    让蒯氏一门从荆楚一门望族中脱颖而出,成为名满天下的世家门阀,眼前这不就是一个良机吗?

    刘表父子成功了,支持他们的蒯家父子便也算成功了!

    虽然当中有风险存在,但为何不赌上一赌?为何偏要将目光放在荆楚一隅之地?

    蒯越言之凿凿,凭借其秦仪之功,终于说服了蒯良。

    按照蒯越的提议,蒯良同意出资金和粮秣供应上雒,只是请刘表允许其弟蒯越随同刘琦一同前往。

    蒯良有了动作,蔡瑁便也不能装傻了。

    事已至此,他纵然反对,也决计是不可能的了,唯有支持刘表,尽量为族中多捞些好处。

    他也同意了从族中出粮饷资助上雒兵马,但也仿效蒯良,请刘表让其弟蔡勳一同随行。

    事情终于是定了下来。

    ……

    刘琦在平了南郡宗贼、张虎、陈生后,为刘表收拢了兵卒六千人,后文聘从南阳那边带来了一千七百县卒,刘表又在南郡招募了五千余本土士卒,刘磐带走了两千前往长沙,眼下南郡归属刘氏父子直接统领的军队尚有一万余。

    这几个月来,这万余兵马,一直由黄忠和文聘日日进行操练,进境倒是颇为神速。

    刘琦与刘表谋划了一番,由刘琦率领一半兵卒北上,剩余的则留守襄阳。

    为了防止蔡瑁再次暗中夺权,刘琦将黄叙留在了襄阳,并嘱咐他一定要紧握襄阳防务。

    黄叙虽然不太情愿,但刘琦能够选择留下的人,只要他一个。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手很强。

    北方各牧守的兵将,大多为新招的兵卒,当然也有精锐善战的泰山军等众,但毕竟都是少数。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董卓一方的强兵。

    毕竟他麾下,有号称虎狼的西凉军和并州军,以及何进遗留的雒阳南北以及禁军。

    其中,西凉兵常年在边塞与羌胡作战,且骑兵数量极多。

    反观荆州军的五千人中,只有两百是骑兵,二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其余的都是步卒,远远不能和西凉军相较。

    兵卒的质量已经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将领绝对马虎不得。

    非得有黄忠和文聘这样悍将坐镇不可。

    如此,那就只能把黄叙留下了。

    其实在刘琦看来,将年轻的黄叙独自一人留下执掌襄阳防务,对其来说也是一个锻炼。

    其实,这次上雒之行,对所有人来说,都犹如一次大考,包括刘琦本人。

    ……

    整个襄阳都在整兵布武,征调民夫打包粮秣,颇有些全民皆兵之势。

    而伊籍也终于在这个时候从蜀中赶了回来。

    他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

    但伊籍不曾停歇半分,抵达襄阳后,便立刻去见刘表。

    “使君,刘益州答应从川中出五千川军,与使君的兵马会和,共同北上,联盟护君!”

    听到了这个消息,刘表和刘琦都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大事定矣!

    刘琦露出笑容,夸赞伊籍:“多亏了先生从中斡旋,才有今日之局面!此番上雒若有大成,先生当居首功!”

    伊籍赶忙施礼:“若非公子指点,伊籍也不可能这般轻易的劝动刘益州。”

    刘表闻言很好奇:“伯瑜,汝指点机伯什么了?”

    刘琦自然是不方便跟刘表说,他让伊籍去走刘焉姘头的后门……

    “孩儿闲暇之时,曾与先生交流了些秦仪之术,并不曾帮上先生什么忙,先生适才所言,不过是捧高孩儿……真是惭愧!”

    伊籍呵呵一笑,心中自晓得刘琦之意,便将这茬一带而过。

    “使君,您猜刘焉此番派何人统兵?”

    “何人?”

    伊籍忙道:“刘焉命益州从事贾龙督军,其三子刘瑁为蜀郡都尉为主帅,率五千兵马从江关出川,与使君之军会于秭归县。”

    刘表闻言一惊,道:“益州从事贾龙督军?”

    “正是,听闻此人用兵颇为强横,昔日在益州大破马相十万贼众的,便是此人,此人出川,诚可谓是吾军一大臂助!”

    “这倒是有点意思……呵呵,这个刘君郎,心中又打的什么算筹?贾龙?居然是贾龙。”

    刘琦也是皱起了眉头。

    若是没有记错,这贾龙一开始应该是迎接刘焉入蜀的蜀中代表,后来却被刘焉压制过甚,以至反叛,最后被杀。

    如果时间估算不错的话,他现在跟刘焉的关系应该是有些水火不容吧?

    伊籍见刘表不但不喜,反倒是颇为质疑,随请示道:“使君,这领兵之人,莫非是有什么不妥?

    刘表缓缓言道:“刘焉昔日入川,老夫在朝,颇知刘君郎在川中所行的制衡之法。”

    随后,刘表便开始给刘琦和伊籍做解释。

    刘焉入蜀之时,已经是六旬高龄,比刘表还要大的多,他信奉谶纬。

    刘焉入蜀后,雒阳有传言说,刘焉是在听了当世极有盛名的谶纬大师、侍中董扶言益州有天子气后,方才从交州改道入蜀,那董扶亦是随行于刘焉。

    此言之身之假,谁也说不好,毕竟都是刘焉入蜀之后,才在雒阳传开之事。

    然可以确定的是,刘焉入蜀确实是因为有董扶的支持,因为这为年过八旬的蜀中谶纬大师,其实也代表了益州本土豪强对刘焉的态度……即益州本土人士愿意拥戴刘焉为主。

    至于益州本土豪强为什么想拥立刘焉为牧,刘表没有明说,但刘琦心中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其实跟刘表在荆州的境遇差不了多少。

    刘焉既是宗亲,亦是名士,名气不小,而益州本土豪强们有兵有粮有钱,唯独缺一面镇得住场面的招牌。

    而刘焉虽有名望,却无兵马,高矮肥瘦正合适,空降至益州正好和本地豪强们做互补。

    正巧当时益州黄巾马相叛乱,杀了刺史郄俭,致使州郡大乱,益州豪强们也正需一个外来的名士和有官方背景的人出面,来整合他们的力量稳定各郡县。

    说白了还是互惠互利……

    刘焉到任后,任用了益州本土的豪强领袖,州从事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整合各豪族的资源,并由贾龙率兵平定了马相之乱,替刘焉夺取了益州权柄。

    但在平乱之后,刘焉并没有像是刘表一样,与蔡瑁,蒯越等荆州本土望族和平的互惠互利。

    相反的,他开始大力打压益州本土豪强,剥夺他们的利益,并找借口相继杀掉了王咸,李权等十多名益州豪强。

    纯纯的卸磨杀驴。

    当然,刘焉也不是毫无防范的打压益州本土豪族,毕竟益州豪强都是本地户,势力强大,而刘焉这名空降的刺史,凭自己的战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于是,刘焉为益州豪族找了三个对手。

    一是从宗教方面入手。

    刘焉重用了天师教系师张鲁和米贼张修,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天师教在蜀中传承三代,教众无数,刘焉将两教师君纳入麾下,这就等于攥住了蜀中人的信仰之心。

    二是从执政方面入手。

    自黄巾后,蜀外各州战事频繁,不少望族为了避祸,纷纷举家迁移入蜀,其中以三辅之豪族为众。

    这些人昔日在本州是大族,到了益州便是外来客,一直都受蜀中本土的豪强打压,有人称其为‘东州士’。

    刘焉便在这两年时间,大批量的起用东州士,并从他们的族中招募东州兵,扶持东州士集团成为一股可以和益州豪强相抗衡的政治势力。

    其三是从精锐兵马入手。

    除了招募的东州兵外,刘焉还与蜀中的青羌联合,招募羌民入军,建立了一支战斗力相当凶悍的青羌军。

    有基于此,说明刘焉为了打压益州豪族,一直不遗余力。

    但此番上雒护君,他却派遣益州从事贾龙领兵,这就很奇怪了。

    需知贾龙乃是益州宗族之长,其在川中犹如蔡瑁于荆州一样,这样的人,刘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为何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付于他?

    刘表心中有疑惑,刘琦心中也有些忐忑。

    按道理来说,这个贾龙是阻拦刘焉彻底掌控益州的最大障碍,按时间算,不久之后他应该就是在蜀中造反,然后被刘焉联合东州士和青羌平定……

    但如今,他居然成了蜀军的督军,将要随自己一同上雒。

    益州的局势,看来已经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了。

(https://www.mangg.com/id79269/67584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