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第一城 > 第34章 雨打风吹去

清理了内奸,荀奉去了议事厅,这里也有一群人在等候,都是秦王一系的重臣。

        经过荀奉的秘密调查,都是可以信任的人。

        荀奉派人请来世子柴源,请世子上座,众人见礼。

        待众人落座后,荀奉缓缓地说道:“各位,废太子在金陵称帝,年号永熙,国号依然是周。”

        众人互相看了看,没人愤怒,也没人说话,连日来的退却、战斗,早已磨粗了他们的神经。

        “据可靠的情报,闽省巡抚自立为王。”荀奉说道。

        陈天寿皱眉道:“那废太子只怕会撤兵。”

        自关训杀了秦王、勾结鞑子入关,荀奉便刻意向各省巡抚传播了这些消息。太子获知后,大怒,倾江南之兵北伐。

        和秦王不过是兄弟之争,皇位最后都是柴家的,可现在竟然有可能是关家的,太子怎能不怒。

        太子在南,秦王世子在西,不约而同地夹击关训,一度围困京城。

        可惜双方不能拧成一股绳,彼此戒备,甚至发生小规模的冲突。

        鞑子入关后,汇合宣大的兵力,从背后袭击秦王系,荀奉等人败退汉中。

        太子孤木难成,也退到了豫省。

        但是他们对关训的威胁依然在。

        尤其是切断了南方的漕运,京城的粮食已经是去年的十倍,还依然在涨。

        荀奉点头:“废太子只怕要巩固自己的大后方,撤兵在所难免。”

        “咱们怎么办?”有大臣问道。

        这也是秦王一系人马的困惑,太子占据金陵,江南膏腴之地,已经稳固了统治。关旭占据了京畿之地,势力还延伸到了草原。

        唯有秦王一系,像无根的浮萍,一阵猛烈的风就可能吹散。

        荀奉淡然道:“入蜀地。”

        陈天寿一拍大腿,“有道理!蜀王和老王爷素来亲厚,咱们去投奔他。”

        “老夫已经派人联系过蜀王,王爷极力邀请世子入蜀。”荀奉道。

        众人大喜,蜀王和秦王是一母同胞,更关键的是,蜀王没有子嗣。

        荀奉道:“不过,去之前,咱们把世子的登基典礼先办了。”

        登基?众人疑惑地看着荀奉。

        有人反对道:“先生,为何不先进蜀地,再办登基?现在的条件太简陋,未免委屈了世子殿下。”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如果可能,谁不想办的体面一点。

        “诸位,想一想,是世子入蜀之后登基好,还是现在登基好?”荀奉意味深长地说道。

        众人先是楞了片刻,才恍然大悟,现在登基,好位置自己人先占着。如果入蜀再登基,肯定要分一部分官帽子给蜀地的官员。

        荀奉看到众人的反应,便道:“那咱们来讨论一下,世子登基的一些具体事宜。”

        世子柴源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他木然地坐在上首,看着大臣们讨论的热火朝天。

        私下里,荀奉已经给他和王妃分析过,为什么要先登基再入蜀。

        因为世子以什么身份入蜀地,至关重要。

        直接入蜀,和蜀王之间有叔侄的辈分;蜀王是朝廷册封的王爷,得位很正,而世子还没有被朝廷册封为王。

        那么,入蜀再登基,蜀王的人就会不满意,为什么不是蜀王坐龙椅。

        还没合作,就会先有了裂痕。

        如果先登基,后入蜀,蜀王一系就不会有多大的怨气。

        毕竟秦王被害死了,世子带兵血战,转战千里,也是柴氏子孙,这个皇位世子还是有资格坐的。

        登基后,明确和蜀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借着这个大势入蜀,省却太多麻烦,新政权可以更快稳定下来。

        ~

        三日后,秦王世子柴源被荀奉披上龙袍,年号圣武,国号秦。

        他没有继承大周朝的内阁制,而是恢复了丞相制,荀奉成了秦国第一位丞相。

        登基大典后,秦国的人马从剑门关入蜀。

        同时还裹挟了汉中的士绅、工匠数万人。

        据传,蜀王出城千里相迎。

        柴源登基的同一天,关训在京城扶持老皇帝六岁的皇子柴盛登基,年号崇正,国号也是周,自称是正朔。

        尊称老皇帝为太上皇,拜关训为摄政王。

        自此,京城的周朝,史称北周;而金陵的周朝,史称南周;定都蓉城的秦国,史称蜀秦。

        华亭无唳鹤,衰草隐铜驼。

        自此,大周朝褪了颜色,进入了历史,成了传说。

        中原的鹿长肥了!

        ~

        鲁省,济南府,巡抚衙门。

        打败关训的军队,已经过去七天了。

        叶铭申召集众人,论功行赏。赏赐多以钱财为主,也提拔了不少官吏。

        其中周子贤最为高兴,因为叶铭申扩兵了,任命他为行军司马。骑兵扩大到一万,步兵三万。

        众人喜气洋洋。

        夏天快到了,黄河的水势越来越大,这道天险阻隔了来自北面的威胁。

        敌人要再进攻,至少要等到冬季。

        现在,该是大家排坐坐分果果的时候了。

        知府李俊奇站起身,大声道:“秦王世子已经在汉中登基,年号圣武,国号秦。咱们大人被封为青州节度使。”

        众人,纷纷上前道喜。

        叶铭申拱手谢过同僚,然后正了正衣冠,带领众人,肃容向北,三跪九磕,山呼万岁,恭贺新帝登基。

        年轻的官员心如火炭,叶铭申当了节度使,那意味着又多了一堆的官帽子。

        年老的官员却在偷偷抹眼泪。昔日的大周朝,终被雨打风吹去。他们成了旧国遗臣。

        ~

        送走了属下,叶铭申回到后衙的公房,点上一支香,不知为什么他想起了当年殿试的情景。他是榜眼,皇帝还亲切地鼓励他。

        现在他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大周朝没了,青年的激扬、中年的奋斗,都随着大周朝进入历史,这些岁月似乎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当一支香燃尽,他已经泪流满面。

        起身净了面,让下人送上一杯浓茶。

        人,还得面对现实。

        世子登基了,自己就全力辅佐吧,以尽这场君臣之谊。

        白天的论功行赏,没有提一个人,就是田禹。

        即使如孔廷赞这样的耿直老哥,也似乎忘记了有个田公子,帮助他们完善了火牛阵烧了敌人的粮草,制造了敌军的混乱。

        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秦王一系的,不,是秦国,而田公子的大伯田衡却是南周的重臣,传闻被拜兵马大元帅。

        给田禹赏赐,容易落人口实,鲁省本就是新朝的一块飞地,再结交敌国重臣的子侄,这明摆着不让新皇帝睡安稳。

        可如果不赏赐,让人觉得赏罚不明,不知道知恩图报,也容易来投奔的人才寒心。

        所以大家没提,叶铭申也没提。

        叶铭申看看一旁新鲜出炉的节度使关防大印,沉吟了片刻,铺开纸提起笔,刷刷写了两份谕令,亲手盖上节度使关防大印。

        将谕令交给幕僚,叶铭申道:“尽快送往莱州府!”

(https://www.mangg.com/id74996/5055668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