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学霸从改变开始 > 第516章 多学科的交叉艺术

  对于陈舟和弗里德曼一行人的到来,CERN这边是抱着无比欢迎的态度的。

  所以,在克罗斯先前抵达这里时,很轻松地就将相关事宜沟通好了。

  现在轮到正主陈舟和弗里德曼到场,CERN自然拿出了足够的重视。

  他们安排了专人负责接待陈舟一行人,并且根据克罗斯的沟通情况,将举办两个小型的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

  陈舟看着眼前的中年人,眼前的中年人也正看着陈舟。

  只不过,陈舟看对方的眼神是在猜测这人是谁。

  对方看陈舟的眼神,却显得有些火热。

  很明显,这位中年人对陈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约翰斯通教授,这次的学术交流,就劳烦你了。”

  弗里德曼的声音,拉回了米彻·约翰斯通已经陷在陈舟身上的眼神。

  别人可能喜欢看美女,但是米彻·约翰斯通喜欢看天才的物理学家。

  而陈舟,显然就属于此列。

  “弗里德曼教授,你们能够来CERN,是一件足够值得高兴的事,怎么能说劳烦呢?”米彻·约翰斯通微笑着表示。

  弗里德曼不置可否,他转而说道:“那我们就抓紧时间,去直线加速器实验室吧。”

  米彻·约翰斯通轻轻点了点头:“也好,我们带你们先去参观一下实验室,回头我们再好好交流。”

  有意无意地,米彻·约翰斯通在说这话的时候,又多看了陈舟两眼。

  陈舟虽然注意到了,却也没多在意。

  一行人跟着米彻·约翰斯通,朝着CERN的两个直线加速器实验室而去。

  这是CERN最基础的加速器实验室,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实验室。

  直线加速器的雏形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伊辛教授在1924年提出的。

  他在一篇名为《产生高压极隧射线方法原理》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直线加速器的设计图样。

  但是,由于当时电磁技术的水平所限制,直线加速器并没有被实现。

  直到4年以后,德国科学家罗夫维德罗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直线加速器。

  也是由此开始,物理学界进入了加速器实验的时代。

  许多高能物理的理论和预言,得以在加速器实验中验证。

  事实上,从加速器诞生至今,也不过百年时间。

  但其发展之快,确实证明了科学的进步之快。

  而且,随着直线加速器的发展,它也被应用到各行各业。

  尤以医学为重,直线加速器在医学上的应用,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

  “这是Linac2直线加速器,它或许和你们以前见过的直线加速器有些许不一样……”

  米彻·约翰斯通指着众人面前的加速器装置,开始介绍道。

  CERN在建设之初,是有一个被称为Linac1的直线加速器的。

  只不过,后来因为服役时间过长,维修费用较高,维修价值不大,便拆除了。

  这其实和SLAC关停对撞机实验室,是一个道理。

  在科学发展和探究的道路上,也存在优胜劣汰的法则。

  这个法则,不仅仅适用于人身上,也同样适用于研究设备。

  “加速器主要是由三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高柱,和它们中间的加速器管组成……”

  “加速器靠真空泵保持真空,外表流线型,可以防止从任何棱角或突出部分形成的意外放电……”

  “在加速器管中有金属圈,它们同高压发生器相连的方式,能使一系列金属圈的负压由底部向顶端逐渐升高……”

  “产生质子的离子源,安装在加速器管的上端……”

  “带正电的质子,由于受到带负电的金属圈的吸引,而顺管射下,同时由于下面金属圈的负电压不断增大,质子的速度也不断增加……”

  “在加速器管的地端的地板下面,有一间装有接收器的小室,质子能够在这里同物质碰撞,在此过程中,轰击能够引起原子核的蜕变……”

  米彻·约翰斯通无比认真地介绍着Linac2直线加速器。

  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也没有如此由浅入深地去介绍过。

  想到这,米彻·约翰斯通的眼神,不由得就飘到了陈舟身上。

  陈舟有所察觉,也看了米彻·约翰斯通一眼。

  米彻·约翰斯通似乎觉得这样时不时看陈舟一眼,有些不太礼貌,便立马又收回了目光。

  这反而使得陈舟越发有些奇怪。

  他不明白这位米彻·约翰斯通教授,老是看他干嘛?

  难道是觉得自己长得太帅了?

  虽然陈舟自己也觉得自己越来越帅,越来越有魅力了,可你是位大叔啊?!

  顺着加速器的原理,米彻·约翰斯通又介绍了直线加速器的一些主要特点。

  事实上,直线加速器因为束流的注入和引出很方便,而且束流强、传输效率高、束品质较好等因素,可由前至后分段设计、制造和调试。

  也因此,相较于其它高能加速器,直线加速器才能有更好的实际应用。

  同时,由于直线加速器不存在偏转束的同步辐射限制,可将电子束加速到很高能量等特点。

  直线加速器是下一代超高能对撞机的唯一候选者。

  陈舟不知道CERN是否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多半是跑不了的。

  如果可以有所接触,或者说有所“交流”的话?

  陈舟觉得,这将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

  想到这,陈舟反倒是多看了这位米彻·约翰斯通教授两眼。

  “那个,陈博士,有件事,请你如实告诉我,可以吗?”

  在Linac2直线加速器参观结束后,前往Linac3直线加速器所在区域的路上,克罗斯悄悄凑到陈舟身边,将陈舟“拖”离大部队一些,才小声地问道。

  陈舟奇怪的看了克罗斯一眼:“什么事?”

  克罗斯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就是,你来CERN是为了什么?”

  陈舟微微一愣,第一时间没理解克罗斯的意思。

  他诧异地说道:“我跟着弗里德曼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呀,怎么了?”

  克罗斯看了陈舟一眼,又小心地看了看周围,然后直白的问道:“我的意思是,你会留在CERN吗?”

  陈舟顿时恍然,原来是这么个事。

  他也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那位米彻·约翰斯通教授,会时不时地看自己一眼。

  想了想,陈舟轻声说道:“暂时会留下,学术交流嘛……”

  说完,陈舟也不过多解释,径直追上了弗里德曼等人的步伐。

  留在原地的克罗斯,楞了有三秒钟,然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明白了陈舟的意思。

  一上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陈舟和弗里德曼一行,也只是参观完了Linac2和Linac3两台直线加速器实验室。

  中午在CERN就餐时,米彻·约翰斯通就不再客气,主动凑了过来。

  “弗里德曼教授,陈舟博士,不知道你们上午观看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听到米彻·约翰斯通的话,陈舟和弗里德曼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笑了笑。

  弗里德曼说道:“约翰斯通教授,说实话,我有些羡慕你呐!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你们的配置,确实是最齐全的。这一点,不管是人员,还是设备,都是如此。”

  米彻·约翰斯通轻声笑了笑:“弗里德曼教授,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相信CERN的所有研究人员,都很欢迎你的到来。”

  弗里德曼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行咯,我老了,思维已经不跳跃了。”

  米彻·约翰斯通也不再多说,转而又问了陈舟一遍:“陈舟博士,上午观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陈舟想了想,说道:“我对CERN的了解并不多,如果单从这两个直线加速器来说的话,我觉得作为基础的加速器设备,这两台加速器的性能和实验性,都挺不错的。”

  “另外,对于直线加速器这一分类而言,我不知道CERN的实验计划是怎样的,有没有为超高能对撞机做准备……”

  陈舟说的很是直接,他想的就是,反正你要问,那我自然也没必要客气。

  米彻·约翰斯通闻言,微微一愣,旋即轻声笑道:“大概过两天,CERN就将开始下一轮的实验计划了,实验的内容中,也有你们刚发现的胶球。”

  陈舟轻轻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既然对方避重就轻,没有回答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陈舟也就失去了兴趣。

  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的米彻·约翰斯通,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关于陈舟博士所问的具体实验计划,我这边不方便透露,除非等到CERN主动披露相关实验计划。”

  听到这句话的陈舟,不由得在心里笑了一声。

  这样吊胃口的话,对别人或许有用,但对他,对有着错题集的他,还真没有太大的诱惑力。

  虽说他确实希望能够接触到下一代超高能对撞机的相关研究内容,但是时间上,也没有那么的迫切。

  而且陈舟的计划,游学期间,最主要的是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见陈舟和弗里德曼似乎说话的欲望不高,米彻·约翰斯通也不再多说什么。

  只不过,他也在默默地盘算着一些东西。

  说起来,陈舟和弗里德曼他们选择的时间,是真的挺凑巧的。

  CERN的对撞机实验室,刚好度过了休整期,将于近期开始下一轮的实验计划。

  而陈舟他们,如果感兴趣的话,CERN是很乐于欢迎他们加入的。

  这也是米彻·约翰斯通如此热情的原因。

  对于一支有着丰富对撞机实验经验,并且发现了胶球的团队,CERN有着无限大的包容。

  尤其是,这个团队中,还有着一位具有未来物理学领袖气质的年轻人。

  午餐过后,经过短暂的休息,米彻·约翰斯通开始带领陈舟他们参观质子同步加速器。

  米彻·约翰斯通一如上午一般,详细地给陈舟等人介绍着质子同步加速器。

  只不过,和上午的直线加速器实验室不同的是,质子同步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明显地就要忙碌一些。

  质子同步加速器实验室在下一轮的实验计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些研究人员正在为下一轮的实验计划,做着充足的准备。

  听着米彻·约翰斯通的介绍,看着眼前的质子同步加速器,眼睛余光里,研究人员的身影在不断穿梭。

  陈舟的思绪也渐渐由眼前的质子同步加速器,跑到了更远的地方。

  高能物理对撞机的加工精度,往往是比航天航空领域的产品要求还要高。

  对撞机要达到高性能,必须精确控制束流。

  这对加速器设计和设备制造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并要求在运行过程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在加速器内粒子对撞时,要实现六维精确控制,在横向位置精度达到微米级。

  大概也就是一根发丝的几十分之一的精度级。

  在纵向时间控制精度,则需要达到皮秒级。

  也就是万亿分之一秒。

  在这里面,就不仅是高能物理一个领域了。

  或者应该说,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需要其它学科领域的配合。

  除了对撞机本身,在对撞机实验中,也是跨越多个学科的。

  这一点,不管是CERN,还是以前的SLAC,亦或者其它的对撞机实验室,都是如此。

  就拿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来说。

  BEPCⅡ“一机两用”,成为华国众多学科的同步辐射大型公共实验平台。

  也因此,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还有一个名字,叫燕京同步辐射实验室。

  其不但长期为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多个研究所,提供高精度探测器标定,完成了大量X光探测元件的精密标定。

  也为华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某型号飞机发动机叶片验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

  想到这的陈舟,脑海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曾经在网上跳出的新闻。

  那还是他喜欢上网,热爱游戏的岁月了。

  因为好奇,点进去看了一眼。

  却没想到,如今的自己,居然能够站在更深的角度,去重新看这一新闻。

  那则新闻,也是关于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

  说的是沪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血液学研究所的研究组,利用燕京同步辐射1W1B-XAFS技术和定量拟合计算,揭示了癌蛋白PML-RAR是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直接药物靶点。

  这是医学科学的例子。

  想到这个新闻的陈舟,面色不禁有些古怪。

  他的脑海里蹦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如果从粒子加速器入手医学科学的话,也不知道是否可行?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直接绕过了生物学这一学科?

  微微摇了摇头,陈舟将自己的想法收了起来。

  陈舟就觉得,粒子加速器是和航空航天领域一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在这里,你不仅仅能够窥视到微观粒子的世界。

  你还能欣赏到多学科的交叉艺术……

  不过,陈舟并没有注意到的是。

  米彻·约翰斯通在他露出奇怪的表情后,就又多看了他两眼。

(https://www.mangg.com/id74427/67356547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