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灭宋之战,三年草原战争过后,綦业的第二个任期只剩下四年,经不起任何失败,他不想给自己的继任者留下一个烂摊子。
他发现蒙古人之所以无法灭掉,跟蒙古人背后的势力息息相关。
战争期间,即便蒙古人很能打,他们能从塔塔尔人、林木部劫掠牛羊牲口维持生计,但他们从哪里弄来那么多武器装备呢?
蒙古人也是有盟友的,那些不想看到大燕国在草原独大的势力,都在想方设法的帮助蒙古。克烈人自不用说,但克烈人自己力量有限,长期内乱之后,他们的实力连蒙古都不如。充其量是一个五十万人口的部族,被燕然山南方的白鞑靼长期压制。克烈人西部的乃蛮部跟蒙古人八竿子打不着,竟然也在支持蒙古人。战争期间,大量武器装备,通过克烈道,从乃蛮部进入克烈部,最后运送给蒙古人。
乃蛮部文化虽然比纯粹的草原部落稍微先进,他们建立了国家机构,任命官员,而不是由部落首领管理部民。所以在纷乱变化的游牧民族权力更替中,乃蛮部始终相对稳定。
可是乃蛮部依然是一个游牧部落,他们没有强大的生产力,百姓半耕半牧,缴纳钱谷,却没有发达的手工业。并且乃蛮部是契丹的属国,他们的大汗被契丹人封为大王。所以支持他们的肯定是契丹人。
綦业调查的结果差不多,西辽政权确实支持蒙古部,如今的西辽日薄西山。契丹人持续衰弱,汉儿也不在骁勇,更像是一个生产民族,而不是劫掠民族,统治区有不少富庶土地,开发的像模像样。费尔干纳盆地的手工业发达,黑海沿岸贸易兴盛,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还有东罗马帝国的贡金,严重缺乏进取精神。
西辽政权最怕的,是大燕平定漠北之后,会向西扩张。尤其是当几年前,李睿吞并西夏之后,西辽就一直担心大燕会从河西走廊西进。
西辽支持蒙古人綦业想得到,想得到的事情一般就不可怕。可怕的是,竟然还发现女真人在支持蒙古部。
如今的女真人也有些虚弱下来,生活在伏尔加河、乌拉尔河一带的女真人,在河流森林地区,开发了无数插花田庄园,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斯拉夫农奴劳动。这些山林女真贵族化,并且向西、向南扩张的道路断绝。往南是契丹人的西辽,往西则是新兴的白女真王国。
这些西迁的女真部族,已经繁衍到了第三代,富不过三代,他们的第一代、第二代为他们积累了庞大的家业,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奴隶主,每年都拿出大量真金白银,向燕国商人求购海东青。
留在伏尔加、乌拉尔一带的女真人并不可怕,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贵族后代,真正的有野心的女真人,那些无法继承家业的次子、庶子,早在几十年的西征中,迁移到了欧洲,成为骑士,并繁衍出了一个白女真民族。留在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的女真人,不是嫡长子,就是受宠的幼子后代,没什么进取心。
但女真人在乌拉尔地区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钢铁产业,一来这里有煤铁资源,女真人从宋人手里掌握了技术,二来长期战争,让女真人始终保持着规模庞大的武器制造作坊,大多数是官营。这些官营产业,在建立了比契丹人更直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女真人手里,依然保持了规模,虽然质量上越来越差,但产量能够保证。
所以蒙古人得到的铁器,大多数是女真人提供的。女真人的铁器质量不高,但对于蒙古人来说,能用就行。
女真人支持蒙古,恐怕是出于契丹人同样的担忧。大燕国当年灭掉蔑儿乞人之后,乌拉尔女真人跟大燕国之间,就直接接壤了。双方之间,是黠嘎斯和斡亦剌这样的林木部。乌拉尔、伏尔加下游的大量林木氏族,也都被大燕国接管,一条极北的森林商道,一直在运行。从苏武城出发,翻过乌拉尔山,可以直达瑞典、挪威北方的芬兰地区。通过这条商道,每年向疯狂渴望毛皮的欧洲人提供大量毛皮。
女真人不由担忧,一旦大燕国解决了东部蒙古人之后,会从森林道向西南发展。
但这一点,是綦业从没想过的,森林道,靠着耐寒的土豆支撑,可以保持小规模的商业贸易,但大军出击十分困难。他从没想过从这条路向西发展,事实上向北都只是为了解决南下的后顾之忧,中原王朝实际上没几个是真心关心西域的,汉武帝经略西域不过是为了断匈奴人的臂膀,唐朝是为了防备突厥。放着中原的大河平原,那个君主疯了才会去夺取西域的绿洲。
有女真人、契丹人支持,蒙古人就很难消灭,因为只要手里有刀,这个部族就能生存,强弓、弯刀就是他们的生产工具。
明白无法通过武力消灭蒙古人之后,綦业选择了怀柔。通过克烈人,告诉蒙古部愿意归还他们的不儿罕山城。这座城市,是蒙古人当年可以每年去西方发财时候,掳掠了大量欧洲工匠打造的一座特殊风情的城市,里面有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有哥特式的堡垒,也有中原式的庭院。只是蒙古人无法守城,不是他们守不住,而是守城的情况下,对他们的生存非常不利。当年被数十万燕军包围在不儿罕山城,蒙古人的死亡率比野战中还高,因为他们的牛羊牲口无法在城里长时间活着,汉人能守城是因为汉人有便于保存的粮食,所以第二年,蒙古人就放弃了不儿罕山城,将牛羊赶到了茫茫草原上,展开了游击和野战。
虽然无法坚守,但蒙古人也舍不得放弃这座圣城。面对可以长期围城的汉人他们无法坚守,但面对塔塔尔、林木部这样的部族,这座城市完全可以保护他们。尤其是他们的汗帐,如果扎在城里的话,是不可能被突袭的。最重要的是,不儿罕山城能帮他们抵御最残酷的敌人,草原上的寒风和大雪。以前每年冬季来临之前,蒙古贵族和战士可以进城修养,牧民和牛羊可以在山城外的山谷里避风和窝冬,如今散落在草原上,一场雪灾就能让一些小部族消失。
归还不儿罕山城的条件是,蒙古人必须向大燕称臣纳贡,要求每年进贡一百张山羊皮,三十匹骏马,十头骆驼,显然这是象征性的。至于其他允许燕国商人进入不儿罕山城贸易,停止劫掠狐狼道等条件,这些是之前蒙古人就欢迎的。
停战之后,商贸恢复。
但綦业并没有对草原放松警惕,他开始往草原上送人。漠北太大了,大到上百万牛羊马匹散落开来,甚至很难找到的程度。没有人,是不可能占据这里的土地的。
换做以前,綦业对这里的土地不会有任何兴趣,不管怎么开发,这里的土地都不可能比中原的土地有价值,甚至都比不上辽东,辽东尚且没有开发完全呢,谁会考虑漠北的土地。
可现在他却决定往这里移民,目的跟秦始皇、汉武帝一样,就是为了实边。还是老智慧有用,只有人在,地方才能安稳。
像秦始皇那样大规模迁移平民很难,移民的主要对象,还是囚犯。相比南方的宋朝,北方的燕国流放犯人规模一直都比较小,超过万人的年份屈指可数。宋朝的流放人口,每年高达三十万,低于十万的年份屈指可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宋朝的管理就真的那么糟糕,也不是宋人就那么爱犯罪,主要是宋朝以农业为主,八成以上人口生活在农村,人多地少的情况严重,农民起义平均每年两次。而这种叛乱,是最大的流放人口来源。
燕国的社会模式一直不太一样,农村人口基本上就是一半多。但燕国土地面积广大,黄河以北常年战乱之后,人口凋敝,还夺取了辽东、漠南这些更为地广人稀的地区。因此有的是可开发土地,农民得到土地相对容易,土地平均价格连南宋的一半都不到。
最关键的是,大燕国一直没有采取措施打击土豪,乡村地产主要控制在土豪家族手中。土地集中的情况,比宋朝尤甚。小土豪几百亩的土地,雇佣一两个长工经营,大土豪雇佣的人口不过稍多一些,这些土豪不但有经济优势,很多还是保长之类的乡官,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因此农村根本叛乱不起来。
但土豪经营大农业的方式,导致农村很难养活太多人口。都使用牛耕、马耕,人均耕种几百亩的情况下,人口很难在农村找到工作,也就很难在农村聚集。大量繁衍出来的人口,被迫进入城市,从事商业和手工业。这也是为什么燕国人口始终比宋国少的多,可手工业产出一直比宋国要高的原因。
进入城市的人口,就更叛乱不起来了,连农村传统的宗族组织都没有的情况下,只有小偷小摸,没有聚众作乱。但小偷小摸显然够不上流放这样的重罪。
缺乏可供流放的罪犯,傻子才愿意往漠北自愿移民,这是綦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但手握权力,办法总是会有的。
(https://www.mangg.com/id72209/85632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