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字面意思,就是让一个个士兵站到称上称量,一个月才进行一次,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李慢侯给每个士兵都建立了档案,包括身高、体重等等数据,身高已经定型,可体重是会产生动态数据的,有动态数据就需要管理,这让李慢侯找到了一些管理的方向。
这一路上,士兵的伙食极好。他们可不是普通士兵,他们是公主护军,护卫公主銮驾,地方政府必须供应。像平江府的孙觌这样的官员,那是想方设法巴结。即便是正直的官员,也会按照规矩提供补给。
李慢侯通过公主,要求提供大量肉食,不需要太高级的牛羊肉,鸡鸭鱼肉都行,鱼是最廉价的,有的地方穷,官员围一批渔民,逼他们捞一天鱼也就有了。鸡肉比较少,但许多地方的百姓都喜欢在水泽处养鸭子,鸭子都快吃吐了,猪肉也没少吃。
在没有官府,露宿的时候,李慢侯自掏腰包也给两千多人供应肉食。这些人每天大口吃肉,一开始日子过得痛快极了,体重是一个劲的往上窜,哪怕每天都训练,依然挡不住。
好处就是,仅仅过了一个月,李慢侯就发现,已经有一百多人可以披上重甲正常行军。两个月不到,几乎人人都能身披重甲。
可是体重还是在增加。于是李慢侯才下定决心给士兵们建立体重档案,标准很难定,不排除有的人就是体重容易增加,有的人即便体重增加,也不影响他们行军打仗。可体重跟身体素质对于大多数人,肯定是成正比的。
因此李慢侯就取所有人的平均值,每天照常训练。月底对照平均值,以都为单位,体重维持标准的算合格,体重在个位数浮动的,提出警告,体重下降和超标一成以上的,都予以惩罚,惩罚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扣军饷,超标多少扣多少,扣出的军饷,李慢侯也不贪,而是平均奖赏给维持最好的。
宋军的军饷发放,考虑的十分周详。由于大批士兵习惯并不好,经常会将军饷挥霍一空,文官们制定出发一半的办法,一半发到士兵手上,正面激励他们,一半发到他们家属手上,让家属可以糊口。
另外宋朝财政体系复杂,除了有现金收入外,还有大量实物收入,实物市价经常波动,聪明的文官通过定价,除了发现金之外,还给士兵发实物,从中有人能得到大笔收益。比如禁军的军饷,除了三百至一千文不等的月俸钱,还包括一石七斗至二石月粮,春冬衣的绢、棉、布。
李慢侯发军饷的思路要险恶的多,食物、军装和武器,都是免费发的。军饷发放就一个方式,发钱,也不通过地方政府给他们家属一半,全都直接发到士兵手里,让他们亲眼看着每个月他们都能拿到足够的钱,用这些摆在面前的金钱,硬生生刺激他们。至于他们会不会花掉,会不会输掉,会不会嫖掉,李慢侯根本不在乎。他就是要用金钱,最大程度的激励这些贫穷的士兵。
当然,目前大多数人都攒了起来,因为军中严禁赌博,他们也没其他花钱的地方。
每个月都能拿到足额军饷的士兵,士气自然而然就高,训练起来也比较听话,李慢侯抓的又紧。其实自从他建立了以体重数据为标准的训练指标后,都不需要亲自监督,那些已经由公主奏准,得到都统制官职的都头们,自己都十分严格。士兵也普遍比较认真,因为他们也不想因为体重超标被扣军饷。
结果一边是吃饭的时候大鱼大肉,感觉跟过年一样,吃完就懊悔又吃多了,玩命加紧训练,等开饭的时候,又忍不住多吃几口东坡肉。为了引诱士兵多吃多练,李慢侯还险恶的给伙头兵定制了对赌性质的制度,每个月跟上个月相比,如果士兵吃的多了,他们有奖,吃的少了,他们受罚。
李慢侯可谓绞尽脑汁,把各种现代化管理中折磨人的方法,都用到了这两千多人身上。折磨的他们慾仙慾死又慾罢不能。
对他们的遭遇,其他军队是既羡慕又同情。公主銮驾队伍里,可不仅仅只有这两千多人,平江府的孙觌硬是派来了以前平江厢军充作护军,并完全承担平江厢军的费用,他的这种阿谀奉承的行为,让湖州不得不跟进,毕竟公主是在湖州境内,他们硬着头皮也出了一千人,导致这只銮驾护军兵力将近五千人,加上一些护送的官员,仆役等人,不下六千,这出行的阵仗,别说公主了,给皇帝都不过。
护驾的官员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大太监冯益。可身份最高的,却是秀州(嘉兴)知州赵叔近,因为赵叔近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宗室。他不是宋太祖赵匡胤,也不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人,而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弟弟魏王赵廷美的后人。虽然是宗室,却是考中了进士后做了文官,在秀州任知州。他父亲是荣良公赵克类,算是继承爵位的嫡系国公之子,并不是落魄宗室,因此自幼富贵,没缺过钱,为官不太贪,官声不错,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很拥戴。
他来护驾,一方面是因为秀州跟湖州也是临州,离得近。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平江知府和湖州官员在护驾的问题上互不相让,官司打到浙东安抚使翟汝文那里也没有结果,翟汝文就和稀泥,让两州都派人护驾,可两地官员不许参与,而让赵叔近这个宗室伴架,人家都是赵家人,这理由够硬,于是,折中的情况就成了湖州、平江出人、出钱,秀州出代表,这份功劳三家来分。
上路之后,冯益不在催促,爱快快,爱慢慢,可是赵叔近隔三差五就对銮驾速度表达不满,他是地方官,地方上一大摊子事情,最近各地都不太安稳,主要是为了供应前线,南方抽调的物资太多了,导致民间压力很大,出现了许多抗捐抗税事件,许多老百姓都跑去做了水匪。
但只要起驾了,冯益的责任就小了。隔个几天,给皇帝上书汇报一下行程就可以。其实皇帝也并不是急着见妹妹,皇帝的头大着呢。要防备赵构这个手握重兵,又有一大堆河北官员依附的王爷,还要应付宗泽这样的死硬派,每天朝堂上都吵得不可开交,即便赵楷比他哥哥宋钦宗更有主见,他是一个从小就被他那心机深沉的母妃王贵妃教育要当皇帝的人,早就认为自己是天生的皇帝命,因此性格要比那个自幼死了母后,在皇宫里被郑贵妃和他母妃修理的很惨的宋钦宗强势很多。饶是如此,他也有些架不住臣僚的争吵,争吵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争吵中很难做出正确的决断。争吵的双方,分化为主战主和两派,不可避免的都走向了极端,此时没有一个极其有主见的皇帝或者大臣做决断的话,是非常危险的,朝堂很可能又演变成宋钦宗时候,一天急于投降,一天急于进攻的非理智状态。
因此皇帝知道公主在路上后,也不再催促,更不斥责冯益。
而公主銮驾缓慢也是有充足理由的,六千多人前行,能不准备周详?几乎天天都有人生病,公主不是以担心发生疫情为由停留,就是两个公主轮番不舒服,只要李慢侯觉得该休息了,两个公主总有各种借口拖延。
拖延的结果就是,军队的战斗力在纸面数据上是越来越好,两千七百重甲步兵,披着重甲能够急行军,这都要赶上战国时期的魏武卒了。而且经常进行实战对抗,分成两派互相冲击对方,除了手里的刀子换成同等重量的木刀之外,一切尽量按照战争条件进行。
唯一可惜的是,一路上竟然没遇到过不开眼的山贼土寇,让李慢侯试试这只军队到底能不能真的打仗。
直到宗泽病死的消息传来后,李慢侯觉得应该尽快赶到都城,他知道宗泽死后,金兵很快就突破各条防线,赵构一路难逃,他不知道赵楷会不会也这样。
但李慢侯决定加快行进速度后,赵叔近却不急了,原因是北方传来了坏消息。宗泽七月刚死,八月宗泽手下巨寇李成就叛乱了!
宗泽收拢了太多巨寇,这些人中不乏有野心之辈,想趁着乱世做一个枭雄。李成就是其中之一,他不是其中兵力最多的,但却是其中最有心计的。别的义兵首领,无非是裹挟一些手下,占山为王,投了宗泽,为的也是宗泽供应的粮饷。李成不一样,他除了聚拢部众外,还聚集了一批文人谋士。谋主叫做陶子思,是一个相面的道士,他投靠李成之后,给李成相面,说李成有割据之相,从此李成就做起了割据为王的美梦,十分重用陶子思。
宗泽活着的时候,靠着过人的威望,以及极强的原则性,很能镇得住这些巨寇。李成多次对宗泽表示,愿意带兵北伐,可宗泽始终无法说服皇帝。现在宗泽死了,李成立刻就反了,他不是去北伐,去占领残破的河北,而是直接南下,一路抢掠。攻占了宿州、虹县,距离扬州还有段距离,但切断了运河,让赵叔近不敢继续北上。
李慢侯考虑了一下,他也不敢带着这么庞大的銮驾北上,他提出了一个方案。赵叔近陪公主銮驾留在扬州,他带兵北上,为銮驾开路。
名义是开路,其实是李慢侯早想锻炼一下士兵,这种土寇正好拿来磨刀。
又跟赵叔近争论了一番,公主如同往昔一样,站在李慢侯一边。加上扬州城高池深,也有大批军队驻扎,赵叔近这才同意让李慢侯领着精兵北上。
(https://www.mangg.com/id72209/11731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