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卫民从没学过饭店管理。
他的学历,不过是上一世半工半读,在一所野鸡大学混下来的,其实跟张废纸差不了多少。
但他有心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生存能力、投机手段。
还有这一世从康术德身上学到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大学问。
以及不知不觉中因为收藏,对我们的民族遗产,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爱好和兴趣。
这些东西,远比大学里的知识更实用。
何况他还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搞活初期,千载难逢的黄金商机。
在当下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真正的高档餐饮企业没有几个,国内人力技术成本十分低廉,旅游和餐饮市场需求却在飞速激增的大环境下。
他能够打着国内第一家外企的招牌,依靠皮尔·卡顿公司的资源作为后盾。
甚至获得了重文区服务局和天坛公园两个有权、有地、有关系的官方合作伙伴鼎力支持。
更有“张大勺”、庞师傅、常静师傅、艾师傅、罗师傅、常玉龄、刘永清这样各行各业的民间技艺高手真心相助。
可以说他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堪称千载难逢的美好。
他所占据的商业优势,同样是得天独厚,前所未有的。
要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所创办的饭庄仍然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那可真的说不过去了。
完全成了一种极其不符合逻辑,完全违反市场规律的事儿了。
发生这种匪夷所思状况的概率,恐怕跟他在洗脸盆里淹死,吃块豆腐噎死相差不多。
所以实际上,1983年8月27日举行的那场几近完美的开业庆典的确预示着伟大的成功。
靠各路媒体朋友的帮忙,报纸、电视上一通儿扇乎,效果斐然。
简直如同在京城上空放了一个响彻云霄的二踢脚,宁卫民几乎于一夕之间,就顺利的把“坛宫”饭庄的招牌打响了。
敢情就在开业庆典的第二天,也就是“坛宫”正式对外营业的8月28日这天。
不但京城电视台于晚间18点30分《京城新闻》节目播出了“坛宫”饭庄开业的消息,让京城老百姓看到了庆典上的热闹场面。
京城数家本地报纸,《京城日报》、《京城晚报》、《京城青年报》、《光明日报》,同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重要版面报道了这则消息。
随后的日子里,《时装》、《现代服装》两家与皮尔·卡顿公司联合举办模特大赛的杂志又刊登了“坛宫”开业庆典上,采用了T台秀的照片。
和宁卫民联合举办雕塑艺术展的《美术》杂志也把“坛宫”的内部装修和部分摆设的照片,作为传统艺术实用性应用的优秀范例刊登宣传。
再加上京城电视台为天坛公园拍摄的纪录片里也加上了旅游商店和“坛宫”饭庄的镜头,很快在电视上播出。
京城广播电台还为“坛宫”做了一期专访节目,由宁卫民亲自上阵,为听众介绍“坛宫”的详细情况,科普宫廷饮食文化。
于是大部分的京城市民,通过这种立体的、轰炸式的新闻软广告,不但都知道京城有了第三家专营宫廷菜风味高档饭庄,而且还大致了解到这家新饭庄与众不同的经营特色。
比方说,“坛宫·御膳官席”是以明黄和孔雀蓝、孔雀绿为主色调的,饭庄内的装修摆设也是异常华丽精致。
不但宫灯、壁画、瓷器、古典家具和各种精致的民族工艺品随处可见,处处流露出奢靡精致的艺术气息,不似饭庄倒似一座艺术博物馆。
而且还有皇室祭天的礼器和黄胄的《福禄寿喜图》为镇店之宝。
再比如说,“坛宫”不但尽可能的复原了旧日的宫廷宴请的气派和享受,成功的营造出了一种“笙歌归院落,灯火上楼台”的贵族氛围,而且经营内容和方式也与其他的饭庄不一样。
这里居然可以先吃饭后给钱。
从宴席程序上看,其他饭庄经营的便席这里有,便民小吃这里有。
但流程复杂,菜品多样的正式“官席”,可就是这里独一份了。
从菜式上看呢,山珍海味此处虽然也有,可“坛宫”并不以此为主要卖点。
这里主打的,其实是别家所没有的花果菜、烧烤大菜,和纯正的满族风味。
就连点心、小吃、茶食,这里也与别家不同。
追求的依然是风味纯粹,有典可依,有据可查。
别的不说,在这里是能吃到葡萄糊条、玉露霜、水团子、奶食饽饽、拉拉、玻璃粉、鸽松菜包的。
真正的满族人,真正对宫廷生活有所了解的人,或者是研究宫廷生活的人,都懂得。
这些早已在市面上见不到,很少有人再提及的东西,才是货真价实的宫廷小吃。
远非什么豌豆黄、艾窝窝、肉末烧饼和栗子面的小窝头可比。
甚至此处,都不卖老百姓吃的“驴打滚”,而只卖达官显贵吃的“打面仓”。
(前面菜单二等席里写了驴打滚,疏忽了,已经没法修改,因此只能在此注释,更正一下)
什么意思?
其实本质上说,两样东西差不多是一回事儿。
但从材料和制作上看,区别在于“驴打滚”是蒸制的用黄豆面,“打面仓”则用煎炸和熟芝麻。
另外名字的寓意也不一样。“驴打滚”注重的是拿仿生调侃的民间情趣。
而“打面仓”所体现的是“仓也满,粮也多”,上层统治者所渴求的吉祥寓意。
总而言之,由宁卫民所创造的“坛宫”饭庄,将宫廷饮食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尽可能的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复原努力。
并且还相当超前的、务实的,构建起了一个淡化山珍海味,不以食用野味为美,只以烹饪水平为贵的饮食理论和“奢侈味道”。
算是比较成功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宫廷大菜后起之秀的印象,成为了体现故都的古貌和古韵的又一标志性的代表符号。
因此也被许多老百姓挂在嘴上,成为了这一时期不少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
比方说,那些也同样有志于开办饭馆,想杀入餐饮业的创业者,他们就不禁为“坛宫”的创新拍案叫绝。
像早在1980创办的京城第一家个体饭馆,翠花胡同悦宾饭馆的郭培基和刘桂仙夫妇就合计上了。
“嘿,这哪儿哪儿看着都不像饭馆啊?吃饭的地方要是这么高级,那谁还有心思放在吃上啊?不过,这地方弄得还真漂亮啊,没想到传统的玩意摆在一起,看着这么上档次。这不比西方的高级大饭店差啊……”
“那可不,你看人家这桌布,西方人老用白的,他们这用明黄的,补花的,这绝对比外国人的高级。我看,咱们其实也能学学,这铺上了桌布就不一样,确实看着高级多了。倒是这先吃饭后给钱……你说,他们怎么就不怕客人吃完趁乱溜了呢?”
三天之后,悦宾饭馆也铺上了桌布。
半年之后,这里开始照方抓药,同样改成了先吃饭后给钱的规矩。
尽管为防脏,少更换,他们在桌布上又压了一层玻璃板。
尽管怕跑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提心吊胆盯贼一样防着生客。
但这些改变都是原本历史中未曾发生过的,影响可谓不小。
当然,更多的人关注的重点还是在于这里一席“官席”的价格,以及那些宫廷大菜的滋味。
要知道1983 年普通京城人生活的伊始,是早上起来,花七分钱买一根油条,五分钱买一碗甜豆浆。
这一年,西瓜卖七分钱一斤,国光苹果卖四毛七一斤,鲜鱼和鸡蛋都是一元一斤,甲级牡丹烟七块八元一盒,沪海牌男式机械手表七十元一只,当时有名的燕山牌自行车零售价是一百六十五元。
而据宁卫民在广播节目里透露,“坛宫”只有一搂的点心店采取惠民政策,保证百姓能消费的起。
如果现在“坛宫”二楼用餐,那是很昂贵的。
一桌酒席大概的标准是一等官席每人二百元,二等官席每人一百二十元。
便席的价钱大致在一等席人均百元和二等席人均六十元左右。
这也就是说差不多一顿十人的正式官席,就能吃掉十块手表,便席也得吃掉五块。
这自然让每个月工资才几十块的老百姓咋舌不已,态度也呈现两极化。
有人就说,“这饭庄子也太黑了,压根就不是为人民服务的,物价局怎么也不管啊。应该让老百姓吃的起才对嘛。我看这破饭店路子不对,这么贵谁吃去啊?很快就得黄了……”
而更多的人则充满向往。“哎,也不能这么说。当官的能公款消费啊。所以人啊,还是得走仕途。咱们要什么时候,也能去这样的饭馆吃上一顿,这辈子都不亏了……”
尤其是那些认识宁卫民的人,更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比方说扇儿胡同的街坊们,背后里都在羡慕宁卫民。
几乎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认为他开了这个饭庄,那他这辈子都是足吃足喝的命了。
于是谁要见着宁卫民,都得好好问问,今儿吃的什么山珍海味,宫廷大菜?买卖怎么样,都是些什么人去光顾这样的地方?
而宁卫民过去那些在重文门旅馆上班的同事们,既有动了心思想要让宁卫民请客的,也有人琢磨外企工资高,动了想抱宁卫民这条大腿要换工作的。
反倒是真正受到邀请的张士慧和刘炜敬两口子,在深思熟虑过后,拒绝了宁卫民的好意。
他们的理由也很合理,打算要孩子了,不想让两口子都跟宁卫民绑在一起,过上整天忙碌,连花钱都没空的日子。
还有宁卫民安排在建国门专卖店的那四朵花,他们对宁卫民办饭庄的事儿多少有点恐慌。
生怕他们的经理与她们越发疏远,不把专卖店当回事了。
为此,几个人情绪一来,干脆自己花钱当了一回客人,跑到“坛宫”摸底,外带秀存在感。
想借这个机会跟宁卫民好好谈谈她们几个的未来前程。
但不巧的是,她们没能见到宁卫民,倒是被这里的美食征服了。
至于曲笑的父母,看到新闻的反应,是既惊奇又兴奋。
谁都没想到几个月没见,宁卫民居然悄没声的办出这么件大事儿来。
尤其是曲笑拿回来四百块宁卫民送的消费券。
这让夫妻俩不免又猜忌上了宁卫民和曲笑的交往程度。
只可惜这种事实在不好启齿询问,天知道女儿对他们的话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何况曲笑最近训练和参赛任务也越来越重,他们也不愿意让女儿情绪波动,因此分心。
也就只好把探究的迫切都硬按了下去,等待更佳的时机才好询问。
刚刚从国外出差回来的霍欣,得知这个消息也相当高兴。
虽然她因为争吵之故还没消气,没有给宁卫民打去电话表示祝贺,只等他来主动跟自己开口。
但也在父母面前忍不住把宁卫民好一通夸。
只是霍司长夫妇却没有爱屋及乌之心。
他们的眼里一个饭庄经理的前程太有限了,还没萤火虫的那点光亮耀眼。
所以对此也只能是表面敷衍,背后为女儿的眼界暗暗发愁。
而蓝岚一家,对这件事应该是反应最冷的人了。
尽管蓝岚为宁卫民的事业进展和成绩感到高兴。
但碍于父亲和哥哥不屑一顾的因素,母亲甚至是反感厌恶的态度。
她也只好把自己心里的高兴劲儿都隐藏了起来,不敢触及。
米晓冉一家则恰恰相反。
米婶和米师傅给米晓旭的信里,说起了这件事,把宁卫民好一通夸。
但米晓冉却心有芥蒂。
这封信只看过一遍就不愿意再看了。
而且给父母的回信,她还着重要求,说今后不想再知道有关宁卫民的消息。
当然,有格外想疏远的,就有格外想亲近的。
比如说江浩、李仲、吴深那伙子人,他们就越发认为宁卫民是个应该格外重视起来的朋友了。
很显然,宁卫民手里握着这么一个大饭庄,那能带给他们的好处简直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他们已经开始考虑该怎样利用起这样的资源。
还有和宁卫民有业务来往的那些工艺品厂的头头脑脑,由于利益相关,也同样为“坛宫”不同一般的声势而高兴。
宁卫民的开门红,坛宫的欣欣向荣,都是他们乐于见到的。
(https://www.mangg.com/id71925/10030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