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

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

    杨士奇沉吟一会儿,说道:“陛下聪慧远超常人,臣也听李时勉说过。讲义文章,一点就透,王直所讲,虽为春秋,实则通鉴。令陛下知古往今来,明君之所以明,昏君之所以昏。道理虽明,但是欲以此躬行之,却欠良师益友,臣以为陛下有而今的想法,乃是讲官之失。臣愿意简拔亲民官之中清廉干吏,伴陛下左右,让陛下知道民间疾苦。”

    杨士奇所言,其实也是老生常弹,任何时候皇帝都是没有错的。有错的都是皇帝身边的大臣。

    王直作为讲官未必有什么失当的地方,但是而今太皇太后觉得皇帝这样是不对的,皇帝的讲官就要承担起责任来。

    就好像是太宗皇帝对当时还是太子的仁宗皇帝不满,真正板子都是打在太子的讲官师傅身上的。

    太皇太后说道:“王先生讲得甚好,就不用换了,不过我也不想让皇帝当大儒。就请王先生隔日再来宫中授课。”

    “我欲调于谦入京。担任顺天知府,也为陛下之讲官。诸位先生觉得如何?”

    杨士奇三人对视一眼,顿时大觉诧异。

    将于谦作为讲官,这或许有些问题。但是太皇太后一心如此,也不是不能通融的。毕竟而今经筵制度,刚刚确立,之前为皇帝上课,其实并没有一定之规。

    在人选之中多选翰林,但却也没有形成潜规则。

    用于谦当顺天知府,也是可以的。

    于谦在外为巡抚,调入京师当知府。看似贬了一级,但实际上顺治知府乃是首善之地,是京官,也算平中有升。

    但是两个官职加在一起却是有问题的了。

    顺天府这个官可不是好当的。

    有一句话说,三生不幸,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而顺天知府,更是恶贯满盈中的穷凶极恶,上面不知道有多少个婆婆。但凡出了事情,总是要挂在顺天知府身上的。

    所以,这顺天知府是一个苦差事。

    不用想,就知道事务繁忙了。

    而作为皇帝讲官,也日日离不开。难不成将于谦劈成两半。

    杨士奇说道:“太皇太后,臣恐于谦分身乏术。”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说道:“我们都老了,于谦这孩子的政绩我一一看过了,的确是名臣之才。总要让他多分担掉。我让他来教皇帝什么?如果说教他学问,难不成京师之中,没有人能比得上于谦吗?就是让他带皇帝看看,这天下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今皇帝年纪好小,年纪大一点,总要让人带他出去,看看百姓是怎么过活的。皇帝心是好的,就是太想当然了。”

    让继承人见识民生疾苦,这也算是大明皇室的传统。最少太祖再教儿子的时候,就让儿子去寻常农家看过,而太宗皇帝教儿子的时候,也让太子太孙,沿着运河北上,考察民情,甩开大队人马,进入乡村之中。

    只是这样的教育,历史上从正统后就消失了。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期望很大。教育就越发严厉起来来。

    杨士奇听了,说道:“是。”

    只是他心中有一个问题,并没有问出来,那就是为什么是于谦。

    于谦在外放为官,但是在朝中并非没有靠山的,杨士奇等三人就是于谦的靠山。政治就是这样,于谦固然是一个好官,但是如果朝中没有人替他说话,于谦未必能做出很多事情来。

    只是虽然如此,杨士奇并没有将于谦引为他的接班人。

    反而当讲官的王直,更让杨士奇给予厚望。

    从杨士奇刚刚所言,就可以看出。

    朱祁镇的讲官从李时勉换成了王直,杨士奇并非不了解内情。只是他不做表态,甚至还有顺水推舟之意。

    这未必不是为王直铺路。

    最少于谦就没有这个待遇。

    不过,不管之前杨士奇怎么对于谦,从今天开始,杨士奇对于谦的价值,就要重新评估了。

    虽然他不知道,太皇太后为什么对于谦另眼一看。

    其实太皇太后也是如此。

    这个时期的大明朝,如于谦这样的地方官,其实还有不少,如钟况,周忱,都是非常好的地方官,各地百姓都称为青天。这两人比起于谦,从来不差多少。

    太皇太后之所以看重于谦,就是因为朱祁镇看重于谦。

    太皇太后更多是顺着朱祁镇的意思。

    其实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看似强势,其实弱势。就如太皇太后在朱祁镇面前一般。

    只是这一层,却不知道朱祁镇参悟透了没有。

    三杨出来之后,就安排于谦入京,加上路程上的原因,还要安排人却接任,等于谦入京之后,恐怕就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

    太皇太后回到慈宁宫,推门而入,却见朱祁镇直愣愣的跪在仁宗皇帝的画像之前。

    此刻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

    朱祁镇在这里已经待了好几个时辰了。

    太皇太后问道:“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朱祁镇说道:“孙儿知道,孙儿太自以为是了。”

    太皇太后令左右掌灯,让朱祁镇坐下,说道:“你还小,对很多事情,都一知半解,而你身边的那些人都应和你。”

    “即便你错了,谁又敢说出来?”

    “兵者生死之地,国家大事,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只要一出兵,从来没有不死的人。动则万千将士,死在边疆,他们都是有家有小的。”

    “你仅仅凭借想当然的事情,就让这么多人丧命,你心中就安心吗?”

    朱祁镇心中也有几分惭愧,心中暗道:“的确,在规划大计上,我有一些太轻浮了。这不是一个即时战略游戏。”

    “所有士卒,并非鼠标一点,就能重生的。”

    朱祁镇正要说些什么,却被太皇太后打断了,说道:“好了,不用说了,知错就好,不过你说有一件事情是对的,就是瓦刺的事情。我已经交代给杨荣了。杨荣会将这一件事情安排妥当的。你就不用担心了。”

    随即太皇太后将杨荣的方案给朱祁镇说了一遍。

    朱祁镇听了,说道:“孙儿还是经验浅薄,却不知道杨荣先生有如此妙招。”

    朱祁镇口上这样说,心中却不已为然。

    杨荣的办法好不好?不动一兵一卒,让敌人分裂。草原纷争不断,九边自然安如泰山。

    不过,在朱祁镇看来,却有一点想当然耳,最少他印象之中,瓦刺最少在正统十四年之前,还没有分裂。

    其次,真正让九边稳如泰山的是,九边士卒。而不是这种看似高明的手段。

    太皇太后心中也有一些反省,觉得对朱祁镇,不能来硬的。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你毕竟年纪还小,等你大了。这朝廷大事你自然知道怎么办了。你不想让于谦入京?我答应了。今年冬天,于谦就能入京作为顺天知府,等你大一点了,我就准你出宫。看一看民间到底是怎么样的?”

    “只有真得知道百姓到底是怎么活着,才知道民心之所向。”

    朱祁镇心中微喜。这意味着,朱祁镇有更多的自主权,更意味着今天这一件事情,就过去了。他连忙说道:“谢过娘娘。”

    “政事今后就少参与,好好学习。”太皇太后的目光在灯光之下,带着无数感情,说道:“你的时代总就是你的,而今你的任务,就是多读书,多看,多想,少说话。尤其是一些话,不能乱说。”

    朱祁镇也深有同感,说道:“娘娘,孙儿明白。”

(https://www.mangg.com/id71857/5312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