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阁老 >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上书弹劾(第二更)

言官杀人不用刀而用笔。

    一根笔颠倒黑白,炮制罪名。任你舌灿莲花也百口莫辩。

    崔禄便是这样一个人。

    身为兵科给事中,崔禄最重要的责任便是弹劾监察官员。

    不久前左通政赵文华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够弹劾闽浙总督朱纨。

    崔禄当然很乐意。要知道他费了好大的气力才巴结上了赵文华。这位可是严党嫡系,当今首辅严嵩的干儿子。

    崔禄急于表现,使出浑身解数写了一篇奏疏,端是把朱纨骂成了无君无父的贼子。

    便在崔禄志得意满,急于献宝时赵文华却找到他表示不要弹劾朱纨了,至少暂时不行。

    赵文华当然不需要说理由,崔禄也不敢问。虽然有些憋屈别扭,但事情便这么拖了下来。

    如今崔禄却是等来了机会。

    杭州刘、何、林、吴四大家族同时对朱纨发难,指使族中子侄上书弹劾。

    这四大家族皆是浙江豪族,朝中为官的子侄很多。

    一时间弹劾朱纨的奏疏都汇聚到了通政使司,身为左通政的赵文华自然嗅到了机会。

    赵文华之所以不敢弹劾朱纨,是因为有把柄攥在朱纨手中。

    若是强行弹劾,很可能落得个鱼死网破的下场。

    而现在形式已经大不相同。

    弹劾朱纨的官员无数,多出一份奏疏也不会引人注意。

    赵文华自然决定浑水摸鱼,趁机参朱纨一本。

    而他所托之人便是崔禄。

    崔禄本就是浙江人,自然明白朱纨为何会得罪这么多本地豪族。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浙江毗邻大洋,捕鱼走海便是最重要的营生。

    可大明祖训有一条乃是禁海,普通百姓别说经商了就是下海捕鱼都不被允许。

    但条律向来只对普通人有效,那些豪商巨贾,世家望族有钱有势自然不把大明律条放在眼里。

    他们不但与倭寇勾结走私,有时甚至劫掠商船做那无本买卖。

    浙江历任布政使、都指挥使对此都是心知肚明,可却没有一人得罪这些地方望族。

    他们对浙江望族的走私行为视若无睹,只抓一些捕鱼的渔民充作倭寇邀功。

    唯独朱纨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但造船练兵、整饬吏治,还真的派水师沿海巡视,遇到走私海船主动出击。

    若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朱纨变本加厉一举捣毁了双屿岛。

    这可是捅了马蜂窝。

    要知道双屿是宁波乃至浙江最大的走私海港,基本上这些海商九成的商品都要在双屿交易装卸。

    双屿被毁,短时间内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海港是不可能的。

    走海乃是暴利,耽搁一天都肉疼,何况数日一月乎?

    这种情况下这些损失巨大的海商自然恨不得将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朱纨千刀万剐。

    朱纨虽然是闽浙总督,军政一把抓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却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若是相安无事自然最好。但要真的触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不介意和朱纨死磕到底。

    这便是近期言官疯狂弹劾朱纨的缘由。

    崔禄觉得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首先这股弹劾风潮给了他很好的掩护。

    夹杂在众多奏疏中的一份并不会太过引人注目。

    其次他可以把本属于众人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只要朱纨倒了赵通政便开心了。

    赵通政并不会太在乎是因为哪份奏疏弹劾的朱纨罢官。他只会关注结果。

    还好崔禄还记得那份弹劾奏疏的大体内容。不然要是让他重新写一遍却是要了亲命了。

    崔禄踌躇满志的提笔蘸墨,挥毫疾书。

    这一战便是他扬名立万之刻。

    ...

    ...

    众正盈朝这四个字嘉靖皇帝大体是不信的。

    在他眼中,世人都是贪婪的。臣子们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何谈什么众正盈朝?所谓股肱之臣无非是一群追名逐利之辈罢了。

    在嘉靖皇帝眼中,这天下自然都是朱家的。所以每一粒米每一文钱也应该是朱家的。

    臣子们吃朱家的米拿朱家的钱,非但不知感恩,甚至还贪污钱财。

    这偷的可都是朱家的钱啊。

    所以嘉靖皇帝提防臣子就像提防贼人一样。

    稍有不合他心意的,便要捉拿审问。

    轻罪的责斥廷杖,重罪的杀头抄家。

    所谓君臣和睦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当然,嘉靖皇帝还是需要臣子来替他干活的。

    不然就靠他一个人就是累死也处理不过来繁杂的政务。

    用归用防归防,嘉靖皇帝分的很清楚。

    有时嘉靖皇帝甚至纵容臣子之间相互弹劾,如此一来他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此谓帝王心术,不可轻易为外人道也。

    最近弹劾闽浙总督的奏疏不少,嘉靖皇帝却并未放在心上。

    这是因为他刚刚看过一本名为《抗倭记》的书。

    这书中所写虽然有些偏激,但还是很引人深思的。

    其中对于真倭假倭的描写最是令嘉靖皇帝感慨。

    他一直以为穷凶极恶的倭寇都是日本浪人。

    现在看来却是错了。

    有不少倭寇竟然就是他的子民,是他的百姓!

    这让嘉靖皇帝心中五味杂陈。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假倭?

    这在《抗倭记》中说的很清楚。

    当地的商人和倭寇勾结走私,人手不够需要雇佣海员。这便有了假倭数倍于真倭的现象。

    嘉靖皇帝一番沉思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人性都是趋利的。

    走私的暴利让这些海商不顾家国大义,违背国策铤而走险。

    至此,嘉靖皇帝对这些海商的嘴脸看的透彻。

    朱纨捣毁双屿,利益受损最严重的自然是这些本地海商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这么多官员一起弹劾朱纨,可能是巧合吗?

    嘉靖皇帝又不傻,如何看不出这其中的关联?

    如今朝中除了江西籍的官员最多,便属闽浙了。

    闽浙官员都是家族的喉舌,这个时候一齐发声自然是有所预谋的。

    如此小伎俩,如何能够瞒的过嘉靖皇帝?

    他可是自诩重瞳亲照的圣君。

    嘉靖皇帝决定将这些弹劾朱纨的奏疏留中不发,先晾一晾这些“忠良”之臣。

    ...

    ...

(https://www.mangg.com/id71643/63136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