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杜启早早的,便和长孙顺德吃过早饭,带着队伍启程南下。不过南下时,杜启却请李大恩安排人,诊治俘虏的突厥人,避免再出现更多的死亡。杜启的安排,李大恩自是依言应下。
而早上的早饭,是刘坚准备的,肉粥加上一些小菜。
没有肉食,味道却极好。
长孙顺德、李大恩倒是熟悉了这样的口味,问题是,什钵苾是跟着一起吃的。当什钵苾吃过后,他对杜启的生活,已然无比震惊。
杜启太会享受了。
饭菜太好吃了。
即便什钵苾一直在北方,都是吃肉食。问题是,当他尝到这肉粥后,大为赞叹。尤其一行人启程南下后,这一路上,什钵苾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舌尖上的享受。不论是中午,亦或是晚上的饭食,都是美味佳肴,是他从未尝过的美味。
什钵苾这一路南下,连续吃了一段时间,从未吃到重复的饭菜。
以至于,他都有些乐不思蜀。
他还没有见到大唐的皇帝,就已经被这味道征服。只是在什钵苾和杜启一行人南下时,李大恩派遣的哨探,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已经先一步返回,进入长安境内。
一抵达长安城外,哨探便是一边奔跑,一边高呼道:“雁门关大捷,雁门关大捷!”
他高呼声传出。
尤其当他来到长安城的北门外时,因为哨探的高呼,驻守城门口的士兵,不敢阻拦,直接就任由通行。
这种战报,没有人阻拦,必然要火速送入宫中,而且门口已有骑兵,先一步把消息送回宫中,以便于李渊提早得到消息。
李渊得到消息后,心中很好奇。代州雁门方向,是李大恩率领大军驻扎的。问题是,李大恩和突厥之间并没有战事发生。
朝廷方面,对北边的战事,任何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什么雁门关大捷呢?
李渊当即吩咐了下去,等哨探一抵达就立刻接见。所以当哨探一抵达皇城外,就有人接引入城,来到了甘露殿中。
哨探这一路赶回,即便骑术精湛,可连续快速的奔跑,双腿因为不断和马背摩擦,已经有些伤痕,所以走路时大腿无法合拢,姿势有些怪异。
进入大殿,哨探取出了战报,双手捧在手中,恭敬的行礼。肖离走过来接过战报,便迈着小碎步,来到李渊的面前,把战报摊开。
李渊埋头看去。
虽说李渊也上了年纪,可李渊却也看得清战报上的字。他一看到后,陡然震惊,因为战报上的消息,太让人震惊了。
雁门关一战,斩杀近四万突厥人,俘虏两万多突厥人,还有四万多匹战马。这样的功勋,简直是赫赫功勋。远比大隋时期,对外作战的功绩都更强。
李渊神色震惊,手撑在案桌上,陡然就站起身。他直接走下来,来到哨探的面前,目光灼灼盯着哨探,质问道:“朕问你,雁门关当真取得了大捷,斩杀了无数突厥人吗?”
“是!”
哨探笃定回答。
好歹,哨探也是参与了雁门关一战的,所以昂着头底气十足。
李渊点头,这才放心。
事实上李渊看完书信,几乎已经相信战报的消息。因为李大恩的战报上,把整个战事的谋划,以及整个战事的过程,都写得极为详细清楚。
没有半点的遗漏。
李渊摆手,让哨探退下休息。
李渊看向肖离,笑吟吟道:“肖离,雁门关大劫,斩杀突厥人近四万,俘虏两万五千多人,掳获到的战马都有四万多匹。大唐立国数载,竟取得了如此大的功绩,大唐威武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肖离一直跟在李渊的身边,自是知道大唐立国的不容易,也知道边境将士的不容易。如今雁门关大捷,所取得的战功,堪称恢宏无比。
如今的大唐,需要这样的大捷。
李渊脸上乐呵呵的,整个人在这一瞬仿佛是容颜焕发,双目明亮,年轻了好几岁一样。他背负着双手来回踱步,内心无比的欢喜。
只是李渊来回踱步时,忽然间,想到了战报上的内容,他又坐下来。
李渊再度仔细的浏览了一遍。
“哈哈哈……”
李渊看完后,忽然大笑起来。
肖离一副疑惑的样子,问道:“陛下何故发笑?您又看了一遍战报,莫非这战报上,竟然有什么隐藏的特殊之处吗?”
实际上肖离站在一旁,他眼力好,也能看到战报上的内容。他也看出了古怪的地方,所以开口询问,这是为了配合李渊。
李渊解释道:“肖离啊,来,来,你且过来看一看。”
肖离立刻凑了上去。
李渊伸手指着战报,解释道:“你仔细的看这里,战报上的记载,主要是李大恩排布兵力,调动代州的兵力参战。”
“可是在后面,却提及了杜启,李大恩说杜启负责整场战事的谋划布局,定下了和突厥的各项布置。由此可见,是杜启负责的这一战。”
“李大恩还说了,杜启不愿意露面,让李大恩减少他出面。由此观之,这一战之所以能取得大胜,杜启才是关键人物。”
李渊道:“你认为呢?””
肖离附和道:“陛下英明!”
李渊继续道:“杜启这小子,的确厉害,借助李大恩的兵力,以一己之力,撬动了整个边境的局势,更重创了突厥。当初朕,见他就知道这小子不凡。”
肖离笑呵呵道:“杜启小小年纪,能授予七品宣义郎,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合适的。毕竟杜启的年纪,太小了。”
“是陛下力排众议,一力提拔杜启。所以,才有杜启的今日,杜启才能一展才华。从这方面说,也是陛下圣明。”
“更何况,杜启能完成这一战的谋划,实际上也是因为陛下大胆放权,授予杜启在北方便宜行事。如果没有陛下的信赖,不可能有这一战的大获全胜。”
肖离的话,每一句都说在李渊的心坎上,让李渊听得喜滋滋的。
李渊捋着颌下的胡须,很是自得。
李渊想了想,道:“李大恩的战报上,虽说能大致推断,但也是含糊其辞,很多细节的地方,并不清楚。按理说,雁门关大捷,长孙顺德应该有密报送回了吧。”
肖离道:“陛下圣明,应该快了。”
“踏!踏!”
就在此时,有一小太监进入。
小太监进入后,向李渊行了一礼,取出一封密报,递到肖离的手中。
这封密报,是长孙顺德送出的。
也恰是长孙顺德送回的密报,肖离才安排了太监立刻送来。至于其余的一些消息密报,不可能直接送到甘露殿来。
肖离递到李渊的面前,正色道:“陛下,这是长孙大将军刚安排人秘密送回的。这一战的细节,应该都在里面。”
李渊忙不迭的拆开书信,一目十行快速的往下浏览。只是李渊看到书信的开头,顿时就皱起了眉头。因为长孙顺德的这封密报,是从离开长安开始撰写的。
长孙顺德有密奏的权利,身边也始终有人负责传信。他可以沿途送信,只是北上时,一开始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自始至终,都没有安排人送消息。
如今雁门关大捷,一切抵定,不需要再记录消息,长孙顺德便撰写了一封完完整整的密报送回。送出密报的人,也仅仅比八百里加急的情报晚一点。
而这书信开头的内容,赫然是长孙顺德一行人,刚进入蒲州就遭到伏击的事情。
这事情,得亏有江泉生率领的一百玄甲精骑救援,否则,长孙顺德、杜启都得死。最关键的是,长孙顺德阐述了刺客认识杜启的事情。
等李渊看完后刺杀的整个过程,坐下来背靠着龙椅,面色阴沉。
李渊道:“肖离,长孙顺德和杜启一行人,刚出长安不久,一进入河东道蒲州,就遭到伏击的事情,你可知道?”
“奴婢不知!”
肖离摇头回答。
这事情,他是真的一点消息都没有。
李渊一巴掌拍在案桌上,沉声道:“最关键的是,刺杀的人,竟知道杜启的名字,明显是直奔杜启去的。你说,这能是怎么一回事?”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在大唐当侯爷》,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https://www.mangg.com/id71325/34890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