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玉和房玄龄两人联袂走出房间,两人往前走了一段距离,魏叔玉却停下来。他转而看向房玄龄,正色道:“房伯父,您先前不曾说话,是心中认为,大唐已经挡不住了吗?”
房玄龄看了眼魏叔玉,有些意外。
魏叔玉竟找他说话。
且以房伯父称呼。
很显然,这是私人之间的聊天,否则魏叔玉不至于如此。
房玄龄是谨慎之辈,他微笑道:“贤侄,我之所以一言不发,不是认为挡不住夏国的进攻,是因为当下面对夏国的进攻,老夫无计可施。如果老夫有其他的办法,不至于沉默寡言。”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只说房玄龄自己没有策略,却不说挡不住,这是不留下半点的把柄。
魏叔玉笑了笑,他自是明白房玄龄的意思,魏叔玉却不介意,摆手道:“伯父,我们借一步说话。”
房玄龄略作停顿,便点了点头。两人径直来到魏叔玉居住的屋子中,相对而坐。魏叔玉给房玄龄倒了一杯茶,道:“伯父,请!”
“请!”
房玄龄端起茶杯轻呷了一口。
这茶叶,是夏国的茶叶。
味道极为纯正。
只不过是去年的陈茶,味道喝起来,还是比新茶差了一丝。
房玄龄搁下茶杯,说道:“你单独把老夫请来,必然是有要事。说吧,所为何事?”
魏叔玉也是搁下手中的茶杯,不急不躁的说道:“房伯父认为我们撤军到韶州,如今广州也差不多是掌握在手中,最终能否挡住夏国的兵马?”
房玄龄依旧是极为谨慎,说道:“能否挡住夏国的兵马,老夫暂时难以论断。老夫如今能做的,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不管最终如何,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魏叔玉缓缓道:“房伯父,当着小侄的面,何必说这样的官面子话。如今是什么局势,您老慧眼如炬,肯定一清二楚。既然房伯父暂时不说,我就先抛砖引玉,说说我的看法。”
“如今的夏国,已经占据天下九成的地方。毕竟李承乾、李恪等人率领的各路军队,都已经被灭了,我们如今也只是龟缩在韶州和广州这偏远之地。要抵挡夏国的强势进攻,凭借眼下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办到。”
“值此之际,我虽说提出了诸多的安排,实际上不过是负隅顽抗而已。”
“这抵抗,没有太大的意义。”
魏叔玉神情严峻,脸上再无笑容,郑重说道:“所以我认为在当下,即便要抵抗夏国的军队,还是要准备退路。如果不安排退路,一旦夏国的军队兵临曲江县,后果会很严峻。”
房玄龄听到后沉默下来。
魏叔玉的话,是他内心给出的判定。如今的夏国占据绝对的优势。最关键的是,夏国的武器更是无比的厉害,大唐眼下是全方位的不敌。
魏叔玉见房玄龄不说话,便继续道:“我认为是挡不住夏国进攻的,所以我准备建议陛下,再度安排一条退路。确保我们挡不住时,能够从容撤离。”
房玄龄问道:“如何撤退?”
魏叔玉道:“我的打算是,安排人准备船只。一旦玉山这里挡不住,便先一步南下广州。如果广州挡不住了,再乘船出海,往倭国方面撤退。如今的倭国,和大唐来往频繁,水路上已经成熟,能出海往倭国去。凭借我们的兵力,以及军队的武器,足以踏平倭国,再建势力。”
房玄龄心中琢磨一番,缓缓道:“这样的退路,老夫赞同。只是陛下这里,他是否会同意呢?陛下不同意,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魏叔玉道:“总要试一试。”
房玄龄沉默一番,便说道:“既然你有了决定,那就劝谏一番,竭尽全力。我这里,需要老夫做什么?”
魏叔玉道:“稍后我就会前往劝谏,不过当下,还是要把后续的安排布置完。等我见到了陛下,我会请陛下通知房伯父,听取房伯父的建议。届时,请房伯父支持我。”
房玄龄没有立刻回答,反倒是问道:“你认为陛下会不同意撤军?”
魏叔玉道:“陛下在长安时,避开了杜启的锋芒。陛下在江都时,也忍辱负重,撤军离开。可是陛下率军退到玉山后,儿子接连折损死亡。时至今日,陛下内心充斥着怒火,早已经是失去了理智,也没了再撤离的心气儿,所以不会同意撤退。故而,需要房伯父劝谏一番。”
房玄龄道:“没问题,只要是陛下询问我的意见,我会支持你的。”
魏叔玉道:“多谢伯父。”
房玄龄忽然说道:“贤侄,如今陛下的军队驻守玉山,肯定是挡不住夏国进攻的,我大唐一方,必败无疑。你如今还如此忠于陛下,为什么呢?”
魏叔玉轻笑两声,缓缓说道:“原因无他,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一介士子,身份卑微,陛下却是器重我,拔擢我,我自当效死力报答陛下。”
房玄龄郑重点头不再多言,毕竟皇帝待魏叔玉,的确是恩重如山。魏叔玉只是一州刺史,李世民却是不吝提拔,让魏叔玉在朝廷中枢做事,甚至于是魏叔玉随时能见到李世民。
这待遇,极为罕见。
尤其魏叔玉统帅不良人,论及官职其实不高,却在朝廷中是显赫存在。
这是李世民的恩典。
房玄龄起身告辞离去,魏叔玉也是跟着起身去安排,等到把一切的事情安排了妥当,魏叔玉再度往李世民的房间去。
这时候已经夜色降临。
山寨中,四处有火把燃烧。
魏叔玉进入了房间中,恭敬向李世民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道:“叔玉,你这大晚上的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魏叔玉回答道:“回禀陛下,臣晚上来,是因为夏国方面出兵杀来,臣认为除了当下我们所做的准备之外,需要考虑退路。”
李世民眼眸眯了起来。
他暂时不曾说话。
房间中的气氛,一下就凝重了起来,仿佛透着肃杀之气。
李世民的目光更是打量着魏叔玉,但魏叔玉自始至终,却是泰然自若,显得无比镇定。李世民好半响后,说道:“说吧,你是怎么考虑的?”
魏叔玉道:“臣认为考虑退路,可以考虑前往倭国。毕竟倭国的实力不怎么样,而我们退往倭国,可以再度崛起,卷土重来。当然如今杜启南下,如果挡住了夏国的兵力,我们就继续留在岭南道发展。如果不行,那就撤离。所以臣认为,要多做考虑。”
李世民眼眸中掠过一道精光,冷冰冰道:“叔玉,这话搁在另外的人嘴上说出来,朕已经是一刀伺候过去了。”
魏叔玉道:“陛下慧眼如炬,圣明无过与陛下,故而臣才敢斗胆说话。臣请陛下,能布置退路,以便于做好应对。夏国来势汹汹,即便臣有所准备,但未必能守住。”
李世民道:“朕不会再撤离。”
说到这里,李世民面露狰狞神情,道:“杜启杀我儿子,更使得父皇自刎,还间接害死长孙无忌。除此外,朕和杜启之间,还有无数的仇恨在。朕不杀杜启,誓不罢休。事到如今,焉能再继续撤退。朕就在玉山这里,组织所有的兵力,和杜启周旋到底。”
魏叔玉道:“陛下,不妥啊!”
李世民道:“没什么不妥的。”
魏叔玉说道:“陛下是征战沙场的老人,自然知道夏国来势汹汹。我们准备后路,那是极为正常的事情,请陛下三思。唯有如此,才能和夏国周旋到底。”
李世民蹭的站起身,直接道:“朕昔日在西域时,和杜启数次交战,都饮恨撤退。后来杜启杀到了长安,朕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带兵撤退。朕之所以撤退,是迫于无奈,又不得不撤退,所以退到了江都。”
“此前朕立足江都,是因为所有人都还在。所以在江都,一直备战。等到杜启杀到江都,朕又是不战而退,从江都撤退到曲江来。”
“朕一直都避而不战。”
“这不是朕的风格。”
李世民的声音,愈发慷慨激昂,更是透着浓浓的怒意,他说道:“事到如今,朕膝下的儿子都死了,朕焉能再撤退。叔玉,朕知道你一片忠心,所以不怀疑你,也不处置你。你要劝谏,那就不必。朕如今,不会再撤退。即便死,朕也要和杜启一较高下。”
搁在此前,如果李承乾等人还在,李世民还有一个盼头,而且他继续撤离能吸引杜启的兵力。可如今他的儿子死了,他再无盼头。
李世民堆积了满腔的怒火,要和杜启死战到底,决不罢休。
魏叔玉道:“陛下,兹事体大,还是应该听一听下面众人的意见。故而臣建议,请陛下召集唐俭、房相、魏相,以及其余的众人来议事。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一听下面众人的意见,不是什么坏事情。”
李世民大袖一拂,道:“不必了。”
他说道:“朕乏了,你退下吧。叔玉,你如果不愿意随朕死战,可以离开,朕不会勉强。你魏家一门父子,尽皆忠臣,你父亲为朕效力,你没有必要一直跟着朕送死。”
扑通!
魏叔玉直接跪在地上。
他以头叩地,道:“臣,誓死追随陛下。若非陛下提携,焉能有臣今日。若非陛下赏识,臣焉能一展抱负。不论逆境还是顺境,不论是什么情况,臣都誓死追随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枉费他如此器重魏叔玉。
李世民摆了摆手。
魏叔玉心下叹息一声,他知道劝说不了了,甚至即便他做了准备,已经做通了房玄龄的思想工作,只要李世民同意房玄龄来,就有房玄龄加入劝说,可李世民主意已定,所以当下根本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黯然退出。
李世民望着魏叔玉离去的背影,心下喟然叹息。他何尝不知道布置退路,是当下最合适的安排,但李世民如今已经不想撤退。
他要破釜沉舟一战。
他李世民,是曾建立赫赫功勋,是驰骋疆场无敌的人。他不是李跑跑,一遇到杜启就跑得快,所以他这一次不再撤退。
(https://www.mangg.com/id71325/10077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