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帝王 >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二月辛丑(二十二),锁厅式前的第三天。流内铨衙署内外,就已经数不清的官吏,围的水泄不通。

    虽然,流内铨只是大宋铨曹三院中官职最低的。(前面的资料有误,今天查《宋代官制辞表》发现在太宗淳化四年,考课院已经被并入流内铨了,而后来的北宋铨曹四院,则是在神宗时才出现的)

    但毫无疑问,却是权力最大的!

    因为,审官院管的京朝官,而且直接从属于政事堂,受中枢大臣节制。

    至于三班院,则是由官家直接指派三衙官统领。

    只有流内铨,属于吏部,但吏部现在名存实亡,只有个空架子。

    故,流内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非常强,权力自然也是极大。

    毕竟,宰辅执政官们,若无必要,是不会插手和干涉区区流内铨的选人磨勘之事——审官院的京朝官磨勘转官任免注阙就已经够他们忙的了。

    也正是因此,官署之外的官员们,大都是忐忑不安的。

    尤其是那些新人以及年年来此的老人。

    新人忐忑容易理解。

    老人忐忑更容易理解。

    因为大宋官员太多了!

    但,位置却就那么几个,更关键的是祖宗有法度规定,每一个官员只能在一个职位上最多做满一任。

    这一任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三十个月,也可能是二十个月或者更少。

    但,不管多久,任期一到,这个官员就得收拾包袱,来汴京铨曹待选。

    政绩足够或者人脉强大或者钞能力强大的,自然是有惊无险,可以顺利除授新职,有时候运气好还能越过本身资序,理为更高级的官员。

    但……

    若既无政绩又无人脉,也没有钞能力,运气也欠佳的话。

    那就有的等喽!

    因为,官员太多,而大宋立国又已百年。

    所以,陈陈相因,官官相加。

    于是,一个官员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他来到这铨曹,顺利的交付文字,办完除授手续,铨曹官也给他画押用印了。

    然后,他就会发现,自己被除授的那个职位上现在有人!

    所以,只能是要么选择换一个官职,要么等着那个人卸任,自己再替补上去。

    换一个职位的话,铨曹官可能就会不乐意了,而且,即使重新选择,结果恐怕也差不多。

    由之,大宋官场上出现了奇观。

    通常,一个官职上,通常前任离任了,但他还没有在新岗位上就任,所以他的头衔依然是某某某官,但这个位置上,已经来了新官人了,然后,还有一个在等着接替的。

    这三个人,在理论上都是某某某官。

    只是只有在任在工作的有俸禄和料钱可以拿,其他两个,就只能吃自己。

    这就是冗官。

    发展到如今,一些热门的官职上,排队等候接替的人,有些时候可能多达十几人。

    换言之,有人就算等到死,恐怕也等不到上岗的那一天!

    所以,前些天,中书发布赦命,从州郡有司招募九品、八品的干吏前往沿边,为弓箭手屯田指挥,愿意去的且选上的,每任减磨勘一年,有功及考绩上上者,中书予以堂除。

    于是,大宋二十二路州郡的幕职官,一下子就热情似火。

    短短数日,报名者竟达千人之众。

    甚至还有人写了万言书,向中书表达自己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

    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待机的官员。

    是故,这些按照制度来到这流内铨中的官员,除了少数人外,大部分人都是心事重重。

    于是,就三三两两的凑到一起,闲聊着各自的见闻,来打发时间。

    “听说了吗?”一个穿着绿色官袍的低阶文官悄悄的说:“就昨天,枢府堂除了陕西延州指挥狄青为延州钤辖,本官升为西上阁门使!”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炸掉了。

    从指挥到钤辖,这可是跳级了啊!

    更不提本官直接拔擢为西上阁门使,这可是正六品的武职,而且是京朝官!

    而那个叫狄青的之前的本官是什么?

    殿直?侍禁?还是干脆是个无品的小家伙?

    换而言之,那个叫狄青的幸运儿,一夜之间就鲤鱼跃龙门,成为了国家未来的大将种子!

    “诸公是不知道……”有消息灵通的官员小声的道:“这狄青的举主都是谁……”

    “破白的是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希文……”

    “其后联保的是陕西转运使庞醇之、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稚圭和环庆路副总管知庆州任佑之,给他合尖的是陕西经略安抚使夏子乔……”

    “啧啧啧……整个经略司上下文武重臣,一起联名作保啊……”

    “这是要上天啊!”

    其他人听了,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吾闻沿边立功,升迁奇快,除授及时,果然名不虚传啊!”有人叹道:“如是此番,吾能除授陕西官职,哪怕要等上几年,吾也是愿意的!”

    其他人纷纷点头,然后想到了什么,就又不自信的摇头起来。

    现在,大宋官场上最热门的官职,就是陕西的官职,重点则是麒延路、秦凤路、泾原路和环庆路沿边州县的职位。

    现在,沿边的一个监镇,只有空缺下来,都可能有十几个人竞争。

    许多有前途的官员,甚至宁肯放着现成的职位不去,也要守着沿边的一个位置。

    没别的原因,就是升官快,而且转官快。

    尤其是对选人们来说,沿边官职的优势,简直堪比进士。

    没办法,大宋选人要经历四阶七循,靠熬是熬不出头的。

    只能是想方设法的找这种捷径,哪怕拿身家性命去赌,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愿意的。

    不然,前段时间,中书募人往沿边,还要转武职,但为何应者依然是络绎不绝?!

    甚至还传出了有上界乙榜进士和学究出身的官员,也参与了报名。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人心里面是清楚的,自己是没有指望的。

    旁的不说,这次流内铨能够拿来选官、转官的沿边官职,最多也就一二十个。

    但,在这流内铨外候着的人却足有上千。

    僧多粥少,没有足够强硬的底气,那里能得选沿边?

    能有一个可以上任做官的位置就不错了。

    甚至,对大部分人来说,能过了今天的身言书判试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不敢多望了。

    在这忐忑不安的气氛中,流内铨的正门,被几个官吏推开了。

    于是,大宋庆暦元年春铨的帷幕正式拉开。

(https://www.mangg.com/id69907/8540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