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是大圣师 > 第119章 名垂史册

“秦叔父,三娘,吾家托于你了,”刘昌郝拱手说道。

        去年天冷了,那怕刘昌郝各种食补,谢四娘也开始犯病,她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每次犯病时便忍着痛,强作笑颜。刘昌郝看到了,但能说什么。不能将“冲喜”一棍子全打死,但冲喜也不是办法。

        去年最后一批鞭炮结束后,刘昌郝委托朱三在京城打听“神医”,京城神医多,谁知道实际是什么货色,不但要打听神医,还要打听他们治过的具体患者,是不是有不少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被看好了,后面不易打听到了,一直拖到前段时间,才确认了一个大夫,那时家里开始忙碌,谢四娘不愿意去京城看病。

        刘昌郝劝来劝去,谢四娘最后同意,等甜瓜上市,价格定下来,她才会去京城。

        不但谢四娘,盖氏病情没有谢四娘重,也一直好不起来,顺便带去一道看。

        家里没有人了,只好将苗苗也带上,但家里还有一些钱,刘昌郝只好委托秦瓦匠妻子艾三娘带着大刚兄弟,暂时住在自家。

        别看秦瓦匠性格暴躁,在家里选择可以托付的人,秦瓦匠则是第一人选。或者再将他武艺夸大一点,便是一个活脱脱演义里的英雄好汉的原型。

        二妹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盯着刘昌郝。

        未到明年的元宵节呢……刘昌郝想了想,去对四叔说了一声,也将二妹带上。还要分瓜,即便是淘汰下来的,也不比刘梁村人种的甜瓜差,虽然没有上船的甜瓜品相好,甜度是差不多的。虽淘汰率比较低,放大到这么大面积的瓜田上,数量也不少,足有千余个甜瓜,瓜是零食,不能当饭吃,况且三天后又要摘第二批瓜。

        每家每户拿走几十个,还余下不少,刘昌郝让大刚带着几个孩子,挨家挨户地送,不是每一家都送,只要是有人在鞭炮作坊做工的,便送上几个。他们家也有瓜……瓜甜么?

        又将韦小二与武兆麟叫来,安排明天的活,忙忙碌碌的,天就黑了,不能再耽搁,刘昌郝立即上船。这时白天天气长,夜晚则短,又是逆风,四更天必须抵达戴楼门,在刘昌郝叮咛下,三艘船皆用了大橹,以保证最快的船速。

        二妹上了船,船已重载,离水近,二妹开心地用手捞起水,刘昌郝说:“二妹,你不会游水,莫玩水,苗苗,你也不准玩水。”

        另个时空,刘昌郝生于水乡,不能说是游泳健将,但那怕是狗刨式,也能刨几百米。这个身体不大好说了,二妹更不行,此乃惠民河,已经是一条“像样”的河流,掉下去就不大好玩了。

        二妹吐了吐舌头,又问京城是什么样子?

        她去过最热闹的地方便是乌头渡墟市,连县城也未去过,对京城自然万分地向往。

        朱三用手摸着驴子,刘昌郝雇了三艘船,皆不小,驴子不是马,勉强站在船头,但有些惊恐,朱三只好不停地安抚着。

        他一边又问:“刘有宁,如果让你种庄稼,能否高产?”

        “能,凡是常见作物、花卉、蔬菜、瓜果,我都能让其高产,然而其收益不值。如粟,多我不好说,每亩三四石是能做到的,然其投入与收益相比,入不敷出,不值,除非我有意制造祥瑞。”

        在宋神宗时代搞祥瑞,是有很大风险的,刘昌郝也不是那种人。

        “甜瓜可否于冬天种出?”

        朱三有这个想法很正常,仅是早瓜便如此之贵,若是放在冬天,会值多少钱?

        “冬天种甜瓜?”刘昌郝想了想说:“不妥,成本高,也不甜,欲隆冬种甜瓜,不如种蔬菜。”

        想种隆冬的甜瓜,也不是不可以,然而有几个缺陷,刘昌郝不能解决,首先是适合的种子,五色瓜肯定是不行的,其次是光照,本来冬天光线就比较暗,加上用的是纸膜,光线更不行,即便种出来,味道多半不是甜瓜,而是梢瓜。

        不但宋朝,后来种植业如此发达,也没有人种隆冬的甜瓜,隆冬的甜瓜西瓜是有的,海南瓜,新、疆瓜,冷库瓜,外国瓜。

        不是种不出来,而是口感差,种出来也卖不掉。

        “蔬菜也可以。”

        “三郎,蔬菜是可,然而你不知,想于隆冬出产新鲜蔬菜,其成本不知多少,你看到育瓜苗的大棚吗,想于隆冬出产蔬菜,需两层膜纸,必须是白绵纸,每天更需烧掉大量木炭,还要做反光板,反光板需要大量木材,木匠工,锡,以及工钱,肥料,每亩成本恐需七八十缗钱。”

        去年看到了韭黄,刘昌郝也想过真正的反季蔬菜。

        虽然在宋朝,只要本钱跟上去,照样能种出反季蔬菜,但刘昌郝将其成本粗算了一下,便立即息了心思。

        “反光板何用场?”

        “瓜果蔬菜需水、土、肥,以及精心照料,也需要光,无光便无光合作用,无法生长。”

        刘昌郝以前便说过光合作用,虽然朱三听不懂,但能听出来,光合作用对作物极其重要,他又问:“产量如何?”

        “豆类蔬菜产量不高,约为千斤左右,生菜、莴苣、茄子、瓜类蔬菜产量或与甜瓜相比,有者略高,有者略低,约相仿佛之。”

        “其产量也可。”

        “三郎,你只知道韭黄价格高,然不知物以稀为贵,一旦我种之,几十万斤蔬菜倾倒下来,价格就不大好说了。”

        甜瓜卖给果子行是十六文钱一斤,还有一个十六送一,实际只有十五文钱一斤,会卖多少钱一斤,多半在二十几文钱,与猪肉相当,仅能称为贵,京城物价本来就十分贵,许多人家是能买得起的,换成隆冬蔬菜,上百文,数百文钱一斤,那不是贵,而是奢侈物,有多少人家买得起?

        以及路。

        去年节气迟,平常一般腊月上旬,惠民河就渐渐进入冰封状态,只好用车。

        刘梁村东边也有一条出山的路,出去便是小姜村的后面,但到了隆冬,冰雪交加是不宜出门,太阳出来,冰雪融化,道路又会泥泞成浆湖,驴车骡车也能行,但这几十里的路,想抵达京城,可能需两三天时间,那能行么?

        只好修路,一直修到朱仙镇,刘昌郝小姨家边上,才能与真正的大道相连,到了大道,不用修了,但这一修,便是四十里的路,不提花多少钱,还要侵占别人家的一些耕地,更头痛的是,还跨了县……

        若是能种,刘昌郝早想到了,那会轮得朱三去想。甜瓜蔬菜虽苦,刘昌郝愿意要这苦钱,至少不用提心吊胆的。

        刘昌郝将路一说,朱三什么话也不说了。

        “三郎,莫要多想,甜瓜下市后,你们也有许多事做。”

        “请吩咐。”

        “便是上次我说的三种基质矿。”

        “刘有宁,你如何知道它们在何处?”

        “你莫管,我让你们寻,必然能寻到,”刘昌郝手中的矿藏分布图都放大到20000:1的份上,还有什么矿寻不到的:“此外,秋后还要去南方寻一作物。”

          “南方何处?”

        “乃是真正南方,或福建路,或岭南。”

        “如此遥远?”

        “远是远矣,然你们若寻到,或能垂名史册。”

        “何物?”

        “隔些日子,我对你说。”刘昌郝说道,不种便罢,一种面积也不能少,这无妨,正好用来轮作,不过轮作也不是随便轮的,需买地,得看买地的情况。这种作物,刘昌郝是不打算谋利的,过年时二妹舍不得脱那件二手裘衣,让刘昌郝心痛了,才生起的念头,但还是很麻烦的。

        “名垂史册?”

        “若能成,广而植之,一件百文钱衣服,可抵一件裘衣。”

        朱三倒吸了一口冷气,连谢四娘、韦小二在边上都惊讶起来。刘昌郝说的是裘衣,不是皮袄子,一件裘衣得多少钱?即便是以前的刘家,同样也买不起。这事若是办到了,岂不垂名史册?但也不容易的,大幅度推广后,才能有这效果,另外,不知得花几年时间才能育起适应北方天气的种子。

        刘昌郝不再说了,他闭上了眼睛,这段时间太过辛苦,卧在舱壁上便睡着了。朱三继续在想,是什么东西能起到这么重大的作用?想了半天想不出来,只好对谢四娘说:“三郎,刘家宁是你家麒麟子,未来不可估量。”

        “不知也,”谢四娘温声答道,不是朱三一个人说,自家的客户说,薛勇他们说,梁三元也说。山狸子与燕子不大好说,梁小乙才是真的,刘昌郝如何教梁小乙的,谢四娘看到了,梁三元夫妇看到了,刘昌郝不像是种植,用了许多新名词,让他们听不懂,刘昌郝对梁小乙所说的,基本上能听得懂,原来仗是这样打的,根本不是“说话”里所讲的那样。

        之前,刘昌郝说的对不对,大伙不清楚,梁小乙从军,才知道刘昌郝的传授起了多大的作用,若是没刘昌郝这段时间教导,梁小乙不要说十将,上禁兵便登天了。

        但家中数年来连遭大变,谢四娘同样地有些不自信。

        未来的事如何能得说清呢。

        她扭头看着船外。

        三艘船无声地在惠民河前进着,偶尔舱底会传来细微的清脆的破浪声。夜晚的惠民河充满着一种静谧的美,凉风习习,渔火点点,无数高大的杨树似是黑巨人守卫在两岸,夜空更是星光璀璨……

          PS:说话,唐朝叫俗讲,元朝叫评话,今天叫评书,有说有唱。一说小说,正文是说,诗赋时是唱,所以今天看到唐宋小说里面有着大量诗歌。一是讲史,但讲的不是正史,而是一些评书,如三国志评话,薛仁贵征东事略,五代史平话等等。

        宋朝喜欢在河堤上植杨柳,汴水、蔡水、黄河……

(https://www.mangg.com/id67531/4763834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