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末日幸存者在晚清 > 第二回 新安县令

?

      与此同时,新安县衙内也是一片慌乱。

  

      时间回到半小时前,新安知县黄光周正和往常一样准备吃午饭。黄光周是福建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人,生于清朝嘉庆庚午年,年少聪明好学,知书达礼。道光壬辰(1832年)副榜元,癸卯(1843年)科举人,乙巳(1845年)科进士。此时他人已过知天命的年纪,所以讲究个少食惜福,午饭只有三两个清淡的小菜外加一碗糙米饭。

  

      饭后原本打算午休,因上午刚收到儿子从家乡寄来的信函,便吩咐仆人泡了壶雪峰高山茶,坐在书房里慢慢读信。

  

      家书的内容无非是报一下平安。此次洋人来犯,对福建影响甚小,几个还未出仕的儿子都在家中安心读书,准备来年的科举。只是乡间有些读书人嚷嚷着要投笔从戎,进京勤王,搞得乌烟瘴气。

  

      看到这里黄光周叹了口气,如今大清内忧外患,已经几无一片净土。正在长吁短叹之际,就听见外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就听到有人高声叫喊:“大人,大事不好,洋兵进城了!”话音刚落就听到院子里一阵鸡飞狗跳。

  

      黄光周心中一惊,手中的茶盏脱手掉在桌上,然后落地摔了个粉碎。顾不得被打湿的衣服,他站起身向门外望去。

  

      报信的人一阵风一般冲了进来,却是县里捕头史国安。平时挺注重仪表的一个人,此时却灰头土脸,衣衫不整,帽子也不见了。他冲进书房,抓起桌上的茶壶,顾不得烫就往嘴里倒。待缓过劲儿来,他才看到一脸惊怒的知县大人就站在旁边。“大人,大事不好了,大批洋兵已经从南门进城,如何处置还请大人速速定夺!”

  

      “当真是洋兵进城了?”黄光周目眦欲裂。

  

      “小的怎敢胡言乱语!洋兵已经占了南门,黑鸦鸦的一大群,怕是足有好几百人马,还望大人早做定计才好!”史老七语气愈发焦急。

  

      好半晌黄光周都没有说话,与他平静的表情不同的是,心里已经翻起了惊涛骇浪。广州城高池深,兵多将广也没能守几天,这小小的新安县城又如何能挡得住洋人的兵马?巡抚柏贵不顾廉耻去做了洋人的伪官,难道自己也要学他奴颜媚敌?可如要拒敌,又恐县衙内的家小玉石俱焚;如要忍辱事敌,事后少不得身败名裂,那样岂不是比死了还惨?一会儿是忠君守节的豪迈,一会儿是家破人亡的恐惧,几番衡量,知县大人始终下不了决心。

  

      旁边的史老七等得心焦,不得不再次催促。黄光周一咬牙,决定听天由命。“你快去叫人打开大门!待本官更换官服,再去大堂与那些洋人交涉。”

  

      等史老七走后,黄光周叫来管家黄安。黄安是黄光周从福建带来的老家人,从小就是他的书僮,是最贴身的心腹之人。黄安进门之后未等他请安,黄光周就一把拉住他的手。“安仔,我有大事相托!”

  

      黄安大吃一惊,“安仔”这个称呼,老爷已经十多年没有叫过了。刚才史老七的叫喊,他也听得清清楚楚,洋兵进城,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心中忐忑,口中还是应道:“还请老爷吩咐!”

  

      黄光周叹道:“你我从小一起长大,名为主仆,情如兄弟。此番洋兵入城,吉凶难料,老爷我自幼熟读圣贤之书,今日说不得就要舍生取义;乡里诸子皆已成年,无需我为之操心;唯有跟在身边的幼女让我放心不下。如我今日有什么不测,你便带她返乡,交与她兄长,想必洋人也不会留难一个小姑娘吧!”

  

      黄安听到老爷交代后事,两行浊泪就涌了出来。“老爷!老爷春秋正盛,怎可轻言生死?”双膝一软就跪倒在地。黄光周心中悲苦,叱道:“哭哭涕涕的做什么?还不下去准备!”

  

      黄安跪行两步,还待再劝。黄光周一甩手自回卧室更衣去了。

  

      因为城门矮小,街道狭窄,东风猛士开进来想要掉个头都做不到,所以大家只得步行进城。虽然之前未对城内进行侦察,但在原时空南城门和新安县衙都保存了下来,很多人都去南头古城游玩过,轻车熟路也不至于找不到方向。

  

      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在城里行进,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几只野猫跑过。沿途家家关门闭户,不过马少校知道那一扇扇门窗后面都是惊恐和警惕的眼睛。

  

      站在敞开的县衙大门前,几军官都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意思?摆空城计吗?不止一个人心里在这么想。来之前大家设想过好几种可能,或者大门紧闭做缩头乌龟;或者聚众死守负隅顽抗;或者摇尾乞怜卖身投靠。现在这种情况却不在预案之中。

  

      “不会是都跑了吧?”大威向前走上大门的台阶,想往里面瞧瞧,可惜照壁阻挡了所有人的视线。

  

      “不可能,他们没那么快的反应。而且地方官守土有责,跑路就是杀头的罪名。再说我们的人已经去占领另几座城门了,他就是想跑又能往哪里跑?”队伍出发后就分出三个班去占据其它城门,所以申政委否定了大威的猜测。

  

      一名拿着支79式狙击步枪,二十多岁的中尉仔细的观察着县衙大门及周围围墙的环境,马少校对他扬头示意了一下,前者立刻会意,马上招呼几个人靠墙搭上人梯,把他送上了房顶。观察了一会儿,对讲机里传来他声音。“院子里没有人。大堂上坐着个穿官服的老头,周围没有发现有威胁的目标。”

  

      “很好!韩嘉朗你继续监视,我们进去之后你负责压顶!”说完一挥手,两名机枪兵打头,余下的士兵们紧随其后从照壁两边涌进了县衙。

  

      黄光周看着冲进来的洋兵,心中一阵紧张,面上却波澜不兴,仿佛当这些人都不存在。这份镇定的功夫,让偷偷观察他的马少校和申政委暗自佩服。

  

      双方对视了一会儿,都不打算先开口说话。过了十分钟,黄光周渐渐在对视中败下阵来,毕竟被上百人盯着看不是什么好体验。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件事,这些一身洋人打扮的“洋兵”都是一副华人面孔。难道是从夷附逆的汉奸?他也不能十分肯定自己的这个判断,只得咳嗽一声,“尔等洋夷兴兵犯我县境,意欲何为?”

  

      他那一口福建口音的官话,听得下面的一干人一头雾水,好在在场的人多数都是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的人,连蒙带猜也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于是大威上前一步,反问道:“你就是新安知县黄光周?”

  

      官话,正宗的北京官话,起码比他说的官话标准。这也坐实了他的猜测,这伙人是投靠洋夷,卖国求荣的汉奸。看着这伙“数典忘祖”之辈目无尊卑、趾高气扬的样子,知县大人只觉得胸中气血翻涌,浩然正气喷薄欲出,文天祥、陆秀夫等一干英烈的形象在他脑海里打转,于是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放肆,本官名讳岂是尔等随便叫的吗?”说着站了起来,盯着大威厉声道:“尔等身为大清子民,卖身洋夷,祸国殃民,不知抬头三尺有神明吗?尔等今日为虎作伥,死后必坠阿鼻地狱!”

  

      大家看着这老头一副义正词严的样子,只觉得好笑。作为主抓政治思想工作的申政委,觉得必须驳斥他的谬论,以此打击他这个反动官僚的嚣张气焰。“那你充当满清的走狗就不是汉奸?死后就不会永坠阿鼻地狱吗?”

  

      “一派胡言!”申政委的话成功的激怒了知县大人,“前明无道,致使生灵涂炭,烽烟四起;我朝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立国定鼎,众望所归。其后历代先帝历经图志,与民修养生息,方有煌煌‘康乾盛世’。圣祖仁皇帝拒罗刹于漠北,破郑逆于海东;平三藩、复台湾、疏运河、治黄患,两征准噶尔,四夷宾服,文治武功,旷古绝今;世宗宪皇帝勤政爱民,整饬吏治……;高宗纯皇帝文武全才……平大小和卓,修四库全书,仁德泽被四海,土扈特不远万里来归,十全武功,人所共见;仁宗睿皇帝诛除巨贪和绅……;大行宣宗成皇帝勤俭……。如今大清朝满汉一体,君明臣贤,岂是那君暴臣庸,民不聊生的朱明能比的?”

  

      一干现代人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出口成章,从康熙到道光,每人皇帝在他嘴里都成了圣人,一些人被黄光周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演讲唬得一愣一愣的。不过这里不包括申政委,平时喜欢看历史书的他可是知道这一群“九五之尊”是什么德行。作为一个长期混迹各论坛的网虫,他对自己的辩才还是有信心的,但是还没等他开口,有人就采取了行动。

  

      马少校用手势止住了准备发言的申政委,然后大步走到了公案后,突如其来的行为让黄光周吓了一跳。刚才站在大堂里,被人居高临下的俯视让他一种成了被告的感觉。现在站到知县大人的面前,因为身高的缘故,换成了他俯视后者。肩上背的步枪和一百多全副武装的士兵给了他强大的自信,后者在他的逼视节节败退,口中却不肯示弱。“尔欲何为?我乃朝廷命官,尔等敢杀官造反乎?”

  

      此时俩人彻底换了位置,马少校站在公案后,注视着退到大堂中间的知县大人。“黄先生,我们今天来,不是为了和你辩论大清朝廷的功过;而是来通知你,新安城已经被我军占领城。作为伪清的官员,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弃暗投明,加入我们一方,为光复中华将功赎罪;二是执迷不悟,然后到牢里去继续效忠大清朝廷。”

  

      “你们……你们是要……”黄光周只觉得五雷轰顶,那两个字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现在的情况比洋兵入城更严重,洋兵入城最多割地赔款,这造反可是要大开杀戒呀!

  

      马少校看着脸色灰白的父母官,以胜利者的口吻说道:‘你猜得很对,我们就是要造反,就是要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祸国殃民的朝廷。我们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我们的军队叫做中华光复军,而我就是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光复军陆军第一营营长,陆军少校马当归。”

(https://www.mangg.com/id6582/41298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