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政客 > 第三百九十二章 余音袅袅

?    朱由检的震怒是无以复加的。

  

      流寇遭遇重创,眼看着剿灭在即了,谁知道,却遭遇了如此之大的惨败,前去救援的大军,两万五千余军士,冲出来的不足四千人,其余两万一千多军士,悉数阵亡。

  

      若是对阵后金,遭遇如此大的损失,朱由检还不至于如此的生气,满洲八旗和蒙八旗的战斗力,确实很不错,实话实说强于明军,可流寇接连遭遇重创,特别是中都一役,精锐损失殆尽,如今大都是一些乌合之众。

  

      正是这些乌合之众,竟然歼灭了朝廷两万多精锐的军士。

  

      洪承畴和贺人龙,悉数被押解到京城,流寇围魏救赵的战略部署,他们不能够洞悉,身为剿灭流寇的统帅和重要将领,难辞其咎。

  

      朱由检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严惩洪承畴和贺人龙,可任命谁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却令他为难了。

  

      苏天成是很好的人选,但刚刚就任河南府知府,若是突然总督五省军务,资历肯定是不行的,朝廷里面也通不过。不管苏天成立下多大的功劳,他还是太年轻了。

  

      朝廷里面,难以选拔出来这样的人才了。

  

      原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使杨嗣昌还是不错的,自崇祯元年开始,巡抚永平、山海关等处,以知兵闻名,他在巡抚山海关期间,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有效的抵御了后金的入侵,可惜其父亲杨鹤去世,回家丁忧去了。

  

      杨鹤同样是著名的将领,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曾经提议招抚流寇,后来失败,被朝廷免去了职务。

  

      孝道重于天,就算是朝廷里面有大事情,朱由检也不敢随意招杨嗣昌进京。

  

      兵部提出来了好几个人选。朱由检都不是很满意,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张凤翼甚至提出来,亲自去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

  

      这些都不是好的选择。

  

      思来想去,朱由检甚至准备做出来决定,训斥洪承畴之后,继续让洪承畴统领剿灭流寇事宜。

  

      可这一次的损失太惨重了。

  

      被歼灭的两万余军士。都是身经百战的军士,属于朝廷的精锐军队了,为了能够早日剿灭流寇,朝廷也是花费了血本的,不管需要多少的银子,都是保证拨付的。而且严令各府州县供给粮草,有大臣提出来弹劾,意思是剿灭流寇的大军,存在军纪败坏、杀良冒功的事宜,朱由检都是睁一眼闭一眼,蒙混过去了,想着剿灭流寇之后。好好的安抚百姓。

  

      这等的结果,谁都是难以接受的。

  

      此等的情况下,提议洪承畴继续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肯定是不合适的。

  

      可洪承畴打战确实不错,曾经取得西奥大捷,而且很早就认识到,对付流寇不能够手软,首要的是剿灭,接着才是安抚,这样的认识。与苏天成的不谋而合。

  

      剿灭流寇的事宜,决不能松懈,流寇这次歼灭两万余朝廷大军,士气高涨,肯定是想着扩张的。若是不能够重创,气焰一定是越来越嚣张的。

  

      面对两难的境地,朱由检陷入了彷徨之中。

  

      苏天成看着暗线送来的情报,沉默了接近一天的时间。

  

      遭遇如此重大的损失,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两万多军士被杀,形成的震动是巨大的,肯定打击了明军的士气,而且,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北边的后金,也会蠢蠢欲动的,趁机占便宜,是后金最擅长使用的手段。

  

      朝廷再一次的陷入到了危机之中。

  

      当然,这一次还不是灭顶之灾,毕竟流寇只是在陕西一地活动,尚未四处扩张,再说了,流寇十万人,围攻两万五千人,据传自身也损失了近三万人,冲出去的军士,接近四千人,这充分说明,流寇多强的战斗力。

  

      渠清泽赶到了洛阳。

  

      他已经知道了消息,感慨苏天成的判断。这一次来到洛阳,他也有小心思,江宁营可能要出征了,他想着,能够再次进入江宁营,跟随大军出征。

  

      王大治带着他,进入了府衙的三堂。

  

      “老渠,你来了,坐吧。”

  

      “下官刚刚听王大治说,大人一整天都在这里啊。”

  

      “没什么,我在考虑一些事情,对了,正是秋收季节,你不在陕州督阵,跑到府衙来干什么啊。”

  

      “下官想到了一些事情,特意来给大人禀报的。”

  

      苏天成看着渠清泽,没有说话。

  

      “大军遭遇如此重大的失利,朝廷的震动一定是很大的,洪大人和贺千户已经被押送朝廷了,下官觉得,江宁营一定是要出去剿灭流寇,大人您看,下官一直都是在军中的,这突然到陕州,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原来你是想着回到江宁营啊,我以为是什么大事情,这件事情,你暂时不要考虑,做好陕州知州,江宁营这次不一定出去剿灭流寇。”

  

      渠清泽大为吃惊。

  

      “大人为何如此说啊,下官以为,大军遭遇重创,朝廷一定是要一力镇压流寇的,下官甚至以为,大人会统领五省剿灭流寇的事宜啊。”

  

      “哦,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啊,详细说说。”

  

      “也没有什么详细的想法,就是觉得,大人多次重创流寇,一定是能够胜任的。”

  

      “原来如此,今后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了,我不会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更不会统领五省军务的,若是我这等的年纪,坐上如此的高位了,朝廷里面那么多的大人,颜面摆到什么地方去啊,这没有可能,至于说剿灭流寇的事宜,我个人的认为,如今的情况下,还是不要着急,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冷静,剿灭流寇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

  

      “大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啊,下官觉得,朝廷一定会有大动作的。”

  

      “你说的不错,不过我已经上奏了,建议朝廷不要着急,流寇虽然取得了一次大胜,可并不能够证明他们就强大了,这样的时候,朝廷最需要做的事情,还是稳定军心,你应该还记得,我曾经说过,剿灭流寇,不纯粹是军事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民生方面。”

  

      “这下官是清楚的,在江宁县那么长的时间,下官跟着大人,已经学到不少了,陕西流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民生的事情没有抓好,老百姓没有饭吃,所以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了,若是一味的剿灭流寇,不能够斩草除根的。”

  

      “是啊,不过也不是说,因为这样的情况,就任由流寇发展壮大了,必须要双管齐下。”

  

      渠清泽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有些不够用了,一方面要发展民生,一方面要剿灭流寇,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啊。

  

      看着渠清泽疑惑的表情,苏天成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含糊了,其实不仅仅是他说的含糊,他的内心,也是含糊的,朝廷究竟会如何的处理这件事情,他不是很清楚,不过,他已经提出来了自身的建议,是否采纳,那是皇上考虑的事情了。

  

      “老渠,其实我也有些疑惑的,所以说,一时间不能够说清楚,朝廷若是派大军征缴流寇,江宁营一定会出动的,陕西、山西境内的卫所军士,也可能出动的,但这样做,是不是有些适得其反了,流寇习惯于四处流动,经历了这一次的大胜,恐怕他们的士气正旺,巴不得朝廷大军剿灭他们。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他们岂不是能够有着更大的活动空间了。”

  

      “大人的意思,以前坚持的战略,还是没有错误的。”

  

      “对,总体的战略是没有错误的,必须要稳扎稳打,一步步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流寇既然飘忽不定,朝廷大军以不变应万变,巩固城池,逐步向村镇渗透,同时,各省要联合协调,情报共享,在交通要道驻扎大军,逐步堵死流寇的活动路线。”

  

      渠清泽总算是明白意思了,原来苏天成的意思,还是要压缩流寇的活动空间,朝廷大军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将流寇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流寇大规模的转移,各省的卫所,按照这个要求,压缩流寇的活动区域,如今的形势下,跟在流寇屁股后面追着跑,效果恐怕不是很好的。

  

      “老渠,意思你都明白了,还是赶快回到陕州去,秋收一定要抓紧,不能够耽误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关心百姓的生活,万万不能够出现偏差。”

  

      有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苏天成暂时没有告诉渠清泽,他已经向皇上推荐了统领剿灭流寇的大帅,那就是孙承宗。

  

      孙承宗虽然年纪大了,但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抗击过后金满洲八旗,孙承宗最大的优点,就是稳扎稳打,不会急躁冒进,更不会冲动,而且孙承宗善于发现和举荐人才。

  

      中兴学社的影响已经出去了,完全走上了正轨,这样的条件下,孙承宗没有必要继续牵头了,毕竟中兴学社从事的,主要是理论研究方面的事情,让孙承宗一直都在中兴学社,颇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了。

  

      苏天成在奏折里面,也为洪承畴和贺人龙说话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看是怎么吃了败仗的,不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否定整个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https://www.mangg.com/id6486/45823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