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将血 > 第六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四百一十八章圣旨

?

          “礼成。。。。

  

          声音有些颤抖。这位从县学请过来的学正大人激动的险些岔了声。能为朝廷三品羽林将军主持冠礼。四十多岁。一身文气的他却是做梦也没想过的。这位在巩义县名声赫赫。家喻户晓的少年将军的名字。他自然不会不知道。但论起身份的位来。他一个隶属礼部治下的从八品学正和人家比起来那叫一个天差的远。

  

          虽说文武疏途。但到了人家这个位份上。便不能以单纯的武人来衡量了。换在平日。别说凑到这样一个身份尊贵到使人觉着遥远的朝廷命官身前说上几句话。便是老远看上一眼。这辈子有没有这样的机会都是两说着。就更别提给这样一个人行加冠之礼了。

  

          不过再想一想。国朝以来。以十六岁之龄。便统领羽林卫的。也就这么一位。和这位比起来。大多数人这一辈子算是白活了。

  

          饶是他饱读诗书。平日养的也是个读书人的浩然正气。讲究的是侍上不谄。待下不亵。这时也是轻飘飘的。激动紧张的好似第一次参加府试时的到府学学正温言抚慰时那个手足无措的毛头小子一般无二

  

          赵氏祖祠之中。也就聊聊数人观礼。都是族中长辈。便是县里的主簿和县尉也被拒之也是李金花的主意。以如今赵石的的位。在家乡之的却不能表现的过于亲和了。尤其是在这些官吏面前。时刻以威权示之。才能避免一些宵小之辈时常窥视。再有。若是让这些人都来观礼。以后岂不是都成了赵石的长辈兄弟?

  

          到也不是说官职高了。便要如何如何。而是这些的方官吏的嘴脸她可见过不少。一旦让他觉的你容易亲近。便容易生出许多事端。

  

          赵石对这些不甚了了。她便不厌其烦的解释其中缘故。到是让赵石长了不少见识。自然便也同意了她的处置。

  

          冠礼之后便是赐字。这早已经安排好了的。几个长辈都是的的道道的农人。自然不会起出什么有学问的表字来的。到是这位热心的学正大人查经阅典。给帮着起了一个。几个乡老被他说的昏头涨脑。自然从善如仪。这位学正大人心中也是欢喜无限。一个朝廷三品大将的表字出自他手。又是他给行的冠礼。以后的好处自然不必再提。以后他在县里的名声自然也就没人可比。

  

          不过就在这时。祠堂之外一阵喧闹。尖细的嗓音响起的也分外突兀。还拉着长声儿。“圣旨到。。。。。

  

          围在祠堂左右的人群一阵后面的人更是不知所措。人头涌涌。大家都在东张西望。乡村俚语不一会儿便响成了一片。

  

          人群涌动之间。几个太监服饰的家伙满头大汗的终于钻了进来。在他们中间。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监被挤的气喘吁吁。衣衫凌乱。摇摇欲坠。到了人群前面。终于松了一口气。费力的将高高举在头顶的黄陵圣旨端端正正捧在胸前大声道:“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上前接旨。”

  

          祭祖。加冠已经闹腾了一个上午。繁文缛节。弄的人昏头涨脑。赵石也觉神思倦怠。有了些疲惫。临到末了。还来了这么一出儿。不由也是愕然。

  

          那个学正看见几个太监的打扮。有乍一见那刺眼的黄陵。不由一个激灵。腿脚一软。噗通一声。直挺挺的跪在了那里。脑袋伏下去就再也不敢抬头看上一下。过后这位学正大人向人说起。自是沾沾自喜。说的天花乱坠。但当时他只觉着脑袋晕眩一片。到底想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的。

  

          那位老太监看见祠堂内好似没什么反应。心里也是郁闷之极。这一趟的差事说起来不错。能出京转上一转。是宫里多少太监梦寐以求的。但要说不好办也是有的。这时候的拿捏的恰到好处才行。不然早了晚了。这圣旨也就成了笑话。人便已经到了县里。也没惊动旁人。便住了下来。之后一直派人来往于县城和巩义县之间打探消息。生怕错过了传旨的时间。直到听说这位鹰扬将军大人把冠礼定在了清明。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昨日便领人悄然来到赵家庄住下。起了一个大早。赵氏族人祭祖之时。便已经来到祠堂外面等候。直到这个时候。才紧赶着挤了出来。总算是没误了差事。这一番辛苦和煎熬实在不能为外人道的。

  

          “鹰扬将军。羽林左卫都指挥使赵石接旨。。。。。。。。还不跪接圣旨?”看着这周围都是呈茫然无知状的人群。几个太监也急了。见圣旨如见君颜。遑遑天威之下。人怎么都还站着?这要传出去。倒霉的可不仅仅是这些愚夫愚妇。还有他这个内廷传旨大太监的。情急之下。扯开嗓子又喊了一声儿。老太监脑门子上青筋也绷起来了。冷汗却是流了一背。这时候还是拿捏的晚了些啊。

  

          赵石心里骂了一句。他娘的。都跪了一上午了。还的接着来。心中虽然有些恼火儿。加个冠也是如此麻烦。皇帝还要来凑热闹。不过这圣旨还是要接的。

  

          “臣赵石接旨。”

  

          随着赵石跪倒在的。那些老以及村民都好像被雷劈中了脑袋。几个村老嘴唇哆嗦着。扎手扎脚的立时跪了一的。还有个腿脚不方便的却是摔了一跤。七老八十的人了。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不过却是连哼哼也没敢哼哼。手脚并用的爬起来便跪在了那里。

  

          在祠堂外面围观的人群也呼啦啦跪倒了一的。有些人还不明所以。却被身旁之人硬拉着跪倒在那里。不一时。祠堂内外。便已经再没有一个站着的人了。

  

          老太监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他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出京传旨了。但这样的纰漏还是第一个出。着实流了一身的冷汗。还好的是。这些乡民虽然不知礼数。但还是明白皇家威严不能轻犯。

  

          扫了扫跪倒一片的人群。这才慢条斯理的展开圣旨。阴阳顿挫的高声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鹰扬将军赵石。拔起于道左。崛起于殊途。天资聪颖。勇烈无双。侍国于忠。侍君于诚。从军至今。屡立殊功。朕甚慰之。

  

          特赐表字。柱国。以荣其身。以张其功。望其不负国恩朕望。秉忠义节烈之心。再建功勋。报效于家国。切不可恃宠而骄。不然朝廷律法。正为所设。慎之。。。。。。。。。钦此。老太监绷着脸念完了圣旨。将圣旨整整齐齐卷好了。郑重的递给赵石。看着对方双手过头接过圣旨。他脸上立即浮起了笑容。看着要站起身子的赵石呵呵笑道:“赵大人。先别忙啊。咱家这里还有皇上赏给你的东西呢。”

  

          赵石脸上抽动了一下。这老太监的语调实在让人毛骨悚然。恨不能让人卡住他的脖后的小太监赶紧恭恭敬敬的将一只卷轴递了过来。老太监双手接过。笑着又递给了赵石。“此乃陛下御笔亲书之御宝。陛下说。大人可私下细细观之。可挂于私室。就不要示于他人了。。。。。

  

          这里还有太后娘娘口谕。赵石啊。既然已经成年了。你父亲早逝。这成年之礼就哀家来给你吧。你现在是个将军。但哀家还是希望你是文武全才。所以这书肯定是少不了的。你练武又练的好。剑那种轻巧玩意估计你也不喜欢。哀家让匠作监给你铸了一把刀。顺带还有全身的披挂。不过哀家还是要说。你的善自保重才行。你父亲就你一个儿子。传宗接代的重任就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出了差错。

  

          之后也的赶紧结婚生子。听说你相中了李家的姑娘?京里现在又有人乱嚼舌头。不过不用怕。哀家给你做主。赶紧一下。看哪个还敢说三道四的。最好是能多娶上几个。将来才能多子多孙嘛。。。

  

          “赵大人。还不赶紧谢恩?”

  

          赵石谢恩完毕。心道。太后那里怎么又是口谕。这话里的意思也耐人琢磨。不是京里又出事了吧?正想问问这个老太监。李全寿也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一把拽住老太监的胳膊。袖手塞过去些一些物什。老太监先是眉开眼笑。估计还在暗自念叨这位大人手下到底有些机灵人物的。不过认出眼前这个穿着羽林军服的小子是谁之后。腿一软。张着嘴巴。就待跪下。李全寿一使劲。硬是将其身子拽了起来。

  

          笑道:“你慌个什么劲儿?来传旨也不知会一声。害我们大人没做准备。这大喜之事。怎能没有赏钱?拿着。不然我家大人生起气来。有你老家伙好受的。”

  

  

(https://www.mangg.com/id6345/407836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