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猫耳山下
严茂达站在猫耳山的山顶。这座山有400米高,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很难攀登。严茂达之所以要爬上来,为得是能居高临下的看一看这一带的地势。
猫耳山是鸿基海边的一座标志性小山。据说有个“真祖皇帝”在这里赋过“诗”,后来就有一群所谓“名士”、“英雄”、“豪杰”之类的在这里赋“诗”,所以本地又美曰其名叫它“诗”山。这座山在旧时空50年代还和越南革命有关,据某些“革命回忆录”所提,在法国统治越南的期间,山顶上有一根旗杆。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每年的“五一”和“九二”,都有越共分子爬上山去,在山顶的旗杆上挂上“国旗”。
“这里不用挂国旗,可以搞个灯塔。指示船只靠港。”严茂达身边的秘书说。他俯瞰着大地和海洋。猫儿山是是一座石头山,一半突入在亚龙湾里。海岸线上到处是丘陵和小山,只有在这猫耳山的脚下沿着海边有一条二三公里长的长条形的狭状平地。旧时空的鸿基市就在这里。而鸿基市又是在法国人设立的鸿基煤矿公司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来的。
“那条是什么河?”严茂达指着一条在几公里之外入海的宽阔的大江问道。
“这是北塘江。”贝凯说,“又叫白藤江。据说元军就是这个入海口被陈兴道击败的。”他因为学习越南语,对越南历史也了解了不少。
“喔,原来还是古战场。看来武装商站也有很大的风险。”严茂达望着滚滚的江水。江面宽阔,到处点缀着沙洲。这会正在涨潮,海潮上涨处是黄色的水,江流是青绿色的水,在江中心明白的分出界线,很是壮观。
“商站设在哪里比较好?”严茂达问。贝凯作为勘探队的一员专门带队到这里来勘探过,对周边的地理环境很熟悉。
“最合适的地点当然就是在山脚下,旧时空的鸿基市了。”贝凯说指点着,“这里有平坦的土地,可以修建房屋和堆场。建港条件也好。还可以就近引北塘江水用来洗煤和提供生活用。”
“防御呢?”严茂达很关心这点。
“既然是商站,防御工事的规模得适度。免得树大招风。再说真得搞得太大太坚固,不但要铺很大的摊子,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兵员。”贝凯压了下头上的帽子,“尽量用和平手段吧。现在执委会的意思是不想在这里大打出手吧。”
严茂达点点头:“的确是。我们下山吧。”
山下,镇南号的海兵和水手已经动手在岸上修筑临时性的土围子,外面环绕着栽满标准竹签的壕沟、用预制件搭建起来的哨塔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
土围子中间的空地上,是一座预制件搭建起来的木房子。这里就是贝凯的住处兼办公场所。担任保卫工作的海兵住在另外一侧的木结构营房内。
贝凯想着自己要在这土围子里办公主持开发实在有点心惊胆战――除了30个海兵和1门12磅山地榴弹炮之外,他最可靠的东西就是一部硅2瓦电台,由他的女仆负责操作。一想到自己就要孤零零的待着荒凉的海岸线上,这种恐惧感难以言表。但是眼下没法下软蛋――这种独当一面的机会溜走了以后就想混上方面大员就难了。
“你先暂时克服克服。”严茂达大约也觉得这设施实在有点简陋――要真个一万越南大军贝凯非交待在这里不可。“我回去马上安排船只运送建筑材料、工人和守备队都给你过来。”
贝凯硬着头皮充英雄:“没事,有30个海兵1门炮,抵挡本地土匪海盗足够了。北黎朝不会吃饱了没事发动大军来对付我们的。”
“用不着三四天就把扩建基地的物资都给你送来――从临高过来海路很近!”严茂达竭力使他放心,“我一回到临高就让镇南号回来,以后就一直归你使用。张大疤拉这人对越南情况很熟悉,会是个得力助手。”
“这太好了。”贝凯喜出望外,有镇南号还有张大疤拉在这里就让人放心多了――至不济还能上船逃命,嘴上说:“张大疤拉对这里海路陆路都熟悉,很有用的人才”
严茂达东张西望:“这里的露天矿坑在哪里?”
“猫耳山这里不是露天矿区。”贝凯上次到鸿基来亲自主持的打探测坑的事务,对煤矿分布有第一手资料,“广安这一带地下几乎全是煤炭,但是露天矿区就那那么几个,最大的露天矿在锦铺――在内陆,离这里有15公里。”
“这么远?我以为就在海边。”
“海边也有煤。”贝凯说,“上次我们打过探坑。”
探坑的结果是这一带的小山丘下到处是煤矿的矿脉,缺点的是大多埋藏比较深,需要打竖井才能开采。当时花了差不多一周时候,贝凯才在距离猫耳山3.5公里外的小山丘下找到一处露天矿脉,采掘面很小,最大直径不到400米,但是埋藏很浅,覆土层只有2米。是他们在猫耳山周边5公里内勘探到的埋藏最浅的矿脉了。
两个人在海兵的护送下,在杂草丛生的荒地上走了20多分钟――幸亏这里是海边,海风很大,植被不算茂密,草也不高。严茂达还能依稀看到以前被开辟出来的小路的痕迹。紫电手推车深深的车辙印在某些地方还能勉强辨认出来。
走到小山脚下,可以看到这里已经被挖掘出一个不大的环形坑,坑底积着水,成了一个死水潭子。矿坑周围杂草丛生。显然自从贝凯他们离开后就没有人再来过这里。
“我们给这里取名叫猫屎一号坑。”贝凯笑了一声,“煤质很好,全是上好的无烟煤。几乎没杂质。当时我们大鲸号上的人用一周时间就挖了一百吨煤。可惜这里开发起来非得大动干戈不可。当时没这个实力投入,后来老常又和武家谈了以糖换煤的协议――武玉甲的庄园里也有许多煤矿带可以开采的。”
“这么说现在我们使用的鸿基煤其实不是鸿基产得喽?”
“鸿基煤只是个商业称呼。”贝凯在勘探队待过不少日子,又到鸿基来过,对来龙去脉了解很多,“意思是从鸿基运出去的煤。其实就是广安――本时空叫广宁――出得煤。要说真正的鸿基煤应该是出自锦普――鸿基矿区最大的露天矿。”
严茂达看了看,从这个矿坑到海边有4公里,得弄个小铁道之类才能提高运煤效率。最好是就地洗煤――这里有现成的江水可用。他考虑再三问道:“这个坑能出多少煤呢?”
“白国士看过我们的勘探资料,说起码有四五万吨可以开采――这是保守的说。”
“五万吨!”严茂达想这个数字在旧时空不值一提――20万千瓦中型火电厂,一小时的峰值消耗煤炭就在40吨以上。五万吨全开采出来不过是2个月的消耗。但是对临高的工业体系就是不得了的资源了。特别是鸿基这边全是高热值的无烟煤,比现在用得广东产的劣质褐煤在热值上也好很多。在煤化原料上也能起到很大的填补缺口的作用――目前化工部的煤焦化联合厂的运转效率不高,只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的40%――缺少足够的煤炭保障是一个瓶颈问题。
“这个矿坑一天开采100吨,一个月就是3000吨。能开采七八个月。”严茂达计算着。
“一天100吨太低了。邬德肯定不满意。”贝凯说,“如果能使用推斗车和小铁轨,即使没有畜力和其他工具设备,每个矿工每天可以完成1~1.2吨的采矿量。100个工人配备铲子之类的简单工具就能干完。我觉得至少每天200吨。这样执委会才会觉得开发鸿基有充分的意义。执委会说不定还会调拨些机械化的设备过来协助采煤,这样每天500吨都可能。”
“就按照每天200吨算,这样猫屎一号只能开采三个月了。以后怎么办?深入内地?”
贝凯早有盘算:“三个月时间可以继续勘探。广宁这一带地下到处是煤炭,我相信还是能在这附近发现其他露天矿坑的,再者猫屎一号的五万吨是露天储量,如果愿意继续深挖下去,还有煤带可采。就是建设的投入大了。”
“长远看,我们迟早要彻底控制鸿基-锦普地区的。”严茂达坐在矿坑边上的一块石头上,望着坑底的黑水,“矿工你准备怎么解决?”
“先送一批归化民的矿工过来当基干,再招募一些当地人。”贝凯说,“朱福元说这里的农民日子很苦。鸿基这一带可更耕地少,都种旱稻。产量偏低,黎朝的赋税也不轻。两造旱稻一造杂粮还不够吃,年年饿死人。应该能招到不少工人的。只是我们对北圻这边了解的太少了。”IO
(https://www.mangg.com/id6004/400258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