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台湾娱乐1971 > 771 公信报

?

      梅园**大厦18层,王梓钧与宁海并肩走进一间办公室。

  

      《壹周刊》以前跟汉麟出版社挨着,都在牯岭街那边,不过自从王氏大厦建成以后,两家都搬进了王梓钧的**大厦里,租金算得很低。

  

      如今王梓钧要办报纸,报社的总部自然也设在王氏大厦。

  

      宁海今年已经年过七十,早已卸去了《壹周刊》的总编之位,不过仍旧主持着杂志社的经营发行等工作。这次王梓钧想要办报纸,也把他找了来,让他负责带人将报纸的新闻采集、发行等网络构建起来。

  

      办公室里已经来了几个人,留着八字胡的中年叫秦新鹏,是《壹周刊》副总编之一,王梓钧这次把他调过来担任新报纸的总编。其他几个,有《壹周刊》的老人,也有从其他报社挖过来人才。

  

      见到王梓钧跟宁海进来,这些人纷纷站起来问候。

  

      王梓钧压了压手说:“大家都坐下,今天随意一点,你看我都没有让诸位去会议室!”王梓钧将一张用镜框嵌好的纸张拿出来,笑道,“我们的报纸许可证拿到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过来围观,因为从实行报禁以来,台.湾已经有快30年没发过报纸许可证了。

  

      “好了,大家都坐下,今天随便聊聊。”王梓钧笑道。

  

      眼下已经是1988年1月,距离美国股灾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1月1日那天,报禁正式解除,王梓钧第二天就拿到了办报许可证。

  

      其实,报禁解除以后,许多人没证也办起了报纸,只要言论别太过分,警总也睁只眼闭只眼。就像如今台.湾一共三家电视台,但地下的有线电视台却有好几十家,主要播放一些色.情片、电视剧、戏曲节目等等。地下电视台在台.湾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也没新闻局真正彻查取缔过。

  

      “咚咚咚……”办公室门外传来。

  

      “请进。”王梓钧说道。

  

      秃顶的林清玄对门而进。这位先生两个月以来也在一直帮着筹办报纸。王梓钧本想让他来负责报社,不过林清玄事务太多,只愿做个负责审稿和评论的副总编。

  

      王梓钧见林清玄进来,笑嘻嘻地说:“许可证批下来了,不过名字不是《公报》,而是《公信报》。上面说公报文体术语。不能用来做报名。”

  

      “哈哈。《公信报》就《公信报》,反正都是报纸。”林清玄大笑道,看他那样子是非常兴奋。

  

      自昨日当局宣布正式取消报禁之后,台.湾许多知识分子都很兴奋。因为当局取消不仅仅是报禁,还有言论自由,从此以后报纸新闻不用再事事都要通过审核。

  

      眼下开放报禁,各种报纸必将泛滥,阅报率不增反降,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王梓钧跟眼前这些人早商量好了《公信报》的方方面面。办报的方针就是“不党不私,执中公信”。

  

      要做到这八个字很难,不仅仅是因为办报之人必有私心,还有办报环境的问题。

  

      为了的几年,台.湾民众对于政治的狂热,是二十年后的年轻人不可想象的。政治压抑几十年后。猛地一开放,普通平民近乎痴迷地热衷于谈论政治,往往一家人就有分为蓝绿两派,甚至因为政治理念的分歧,造成夫妻大打出手乃至离婚的都有。这种狂热,要快到2000年才慢慢降温。

  

      报纸也渐渐分为蓝绿两方,各自讨好自己的读者群。甚至为了销量,大肆诋毁对方阵营。在这种气氛下,一份报纸要保持公平与中立,那是非常艰难的。

  

      王梓钧的打算。也是想要做一张泛蓝的高端严肃报纸。

  

      如今,台.湾最大的两家报纸是《联合报》与《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这两年发展极为迅速,勉强排在第三位,不过仍跟前两份报纸差距很大。

  

      王梓钧的初期目标,就是让《公信报》的销量超过《自由时报》,与《联合报》、《中国时报》三足鼎立。

  

      这个任务很艰难,因为该死的《自由时报》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不但免费向读者发放,反而还有高额赠品。也就是说,读者看报不仅不要钱,反而还有可能收到价值不菲的礼物。

  

      这一招实在厉害,短短三个月时间,《自由时报》销量就超过了《中央日报》等报纸。

  

      不过真正认真做报纸的人,都对这一做法深恶痛绝。因为报社要赚钱生存,报纸免费的那部分就得转嫁到广告上,最后搞得一份报纸广告比新闻还多,读者往往要到广告的夹缝中去找新闻。

  

      1988年1月5日,在无数记者的闪光灯中,王梓钧高高举起第一张印刷出来的《公信报》,宣布《公信报》正式公开发行。

  

      《KMT解除报禁,国际大导演进军报界》

  

      《报业自由时代的来临》

  

      《王梓钧办报被批不务正业》

  

      《……》

  

      不管如何,王梓钧办报纸是件大事。就算是现有的各家报纸,将王梓钧的《公信报》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也都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

  

      《公信报》发行的第二天,便有《自由时报》发评论称《公信报》稿源不足,内容单薄等等问题,王梓钧也只能置之一笑。

  

      办报纸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事情,最重要的有两个要素,一是新闻来源,二是发行市场。王梓钧为此,甚至不惜花费五百万台币到其他报社挖记者,还打算以后三年内,耗费两千万元在台.湾各地及香港建立新闻通讯站。

  

      总的来说,第一天发行的《公信报》,确实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不过,这些不足的背后,又有许多亮点。

  

      首先,就是王梓钧为了吸引读者,在副刊上连载了一部全新的武侠小说《英雄志》。这一点也被《自由时报》批评为走歪门邪道,说王梓钧是想仿效金庸办《明报》,用小说来代替新闻。

  

      不过嘛,王梓钧的粉丝和武侠迷则是大加追捧。甚至有人听说之后,专门为了去看王梓钧的武侠新作而专门买《公信报》。

  

      除此之外,《公信报》副刊上还有林清玄最新的散文,也吸引来一些林清玄的书迷。再有就是《公信报》的娱乐版,因为后面有王梓钧在撑着,各种娱乐新闻资源远胜其他报纸。

  

      这结果让王梓钧哭笑不得。他本来是想办一份严肃高端报纸。结果却不得不用娱乐版和副刊来吸引读者。

  

      《公信报》第一期卖了3万份,这对于一张新报纸来说,算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第二期猛涨到5万份,这些增长的销量,基本上是王梓钧的新作《英雄志》带来的。一直到六期,《公信报》的销量迅速突破十万份,然后就平稳下来。

  

      十万份的销量,若是换成香港那些小报的老板,那绝对会笑得合不拢嘴。但王梓钧怎么会只满足于这么点销量?他的目标可是《联合报》跟《中国时报》。《中国时报》如今的发行量是120万份,《联合报》也过了100万份。

  

      报纸销量的大增有各种方法,一是像《自由时报》那样,靠独特的营销方式增加销量;二则是要靠某种契机,比如独家报道某个大新闻。

  

      《公信报》的契机很快来了。

  

      1月13日这天晚上,王梓钧正在陪家里的几个小娇妻看电视。突然间。电视画面一转,从琼瑶片变成蒋经国的遗像。

  

      小蒋,去世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台.湾地区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电视和报纸的颜色全是黑白的,连电视剧都看不了。

  

      小蒋一死,人心纷杂。台.湾政局混乱不堪。李灯辉虽然有小蒋的遗命,临时用“总统”身份安排治丧,但却有人拥戴蒋纬国当“总统”,而宋美龄也准备安排俞国华当KMT“代主席”。反正保守派倾向于蒋纬国和俞国华。而少壮派则支持李灯辉。

  

      1月18日,李灯辉串联少壮派39名KMT立委联合发表申明,拥护李灯辉出任“代理主席”。一时间朝野上下全是“拥李潮”,俞国华眼见事不可为,主动退出竞争。

  

      就在此时,《公信报》突然头版头条,爆料李灯辉曾为共X党,后来又出卖党组织,然后换取公派留学生资格的消息。不仅如此,新闻还附有警总当年的调查资料,可谓是证据确凿。

  

      此新闻一出,顿时间舆论哗然,“新总统”居然是一个共党叛徒!

  

      这消息自然是蒋三公子跟王梓钧串联起来发的,王梓钧是想要提高报纸销量,而三公子则是对“总统”的宝座抱有幻想。

  

      蒋老三自从三年前起,就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照料蒋经国。说是照料,其实相当于蒋经国对外的总联络人,各种事务都要经过蒋老三之手传递,因此被人称为“地下总统”。

  

      做了两年多整个台.湾政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蒋老三心里会一点想法都没有?那他就是圣人了。

  

      可惜的是,蒋老三想要当总统,资历实在不够,他从没有担任过什么拿得出手的职务。

  

      王梓钧一找到他,说想查李灯辉的黑历史,蒋老三犹豫了一番便答应了,并安排警总尽量配合,于是才有了这一出好戏。

  

      在爆料了李灯辉的叛徒历史后,《公信报》又接连头版报道李灯辉与台.独教父是至交好友,李灯辉是亲日派,并取有日本名“岩里政男”等等。

  

      一个接一个的猛料爆出,《公信报》的销量从10万份迅速猛增到80万份。同时,也将最有可能继任“总统”的李灯辉得罪得彻彻底底。

(https://www.mangg.com/id5755/31884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