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豪商 > 第941章 殖民帝国的雏形

?    崇政殿召对正在进行的时候,武好古则在距离崇政殿不算太远的军机房内和张叔夜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沿海市舶制置司整理改制的事情。

    说实在的,这个沿海市舶制置司发展到如今,早就变成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怪物了,和大宋朝廷下辖的其余二十余个安抚使路完全不一样。这根本不是一个安抚使路或是转运使路,也不是两者的合体,更不什么类似唐末五季的藩镇一样的组织,而是一个殖民帝国的雏形!

    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名字完全是错的,应该改成大宋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省)就对了。

    这个衙门干的就是海军和开拓殖民地的事儿,而且做得还相当的成功——没有竞争对手啊!

    三佛齐海峡那边一堵,以东的半个地球一直到美利坚大陆就是大宋沿海市舶制置司一家独大,妥妥的垄断殖民帝国。再不成功也别玩了!

    而这个沿海市舶制置司的运作和基础,也和历史上大航海时代中兴起的资本主义殖民帝国一模样——依靠海军为基础,先占据海运节点,控制海上运输线,以此攫取财富,支持海军的发展和殖民事业。

    在这种模式下,殖民帝国运行的就仿佛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海军),优先占据利润最丰厚的市场(海运节点和要道),能够产生稳定而充沛的现金流(通过贸易和拦路收费),而且并不盲目扩大投资(不会盲目发动大规模移民)。

    另外,在拥有强大制海权的情况下,沿海市舶制置司也可以充分放权给下面的“殖民地总督”,使他们可以拥有充分的权限去开展殖民拓展。同时还会辅以大博士团的传教活动,以控制殖民地的思想。

    而沿海市舶制置司,也的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适应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事实上的大宋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

    为此,武好古准备在出任河北宣抚使后,将界河防务和界河商市的防务,从沿海市舶制置司分离。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没有必要统辖本土的陆军——界河防务和界河商市的防务应该由河北宣抚司直辖。

    这样河北宣抚司也就能拥有一点基干的武力,而武好古恁多年来在界河蓄养的武力,也能名正言顺的整合成为大宋的经制之兵。庞大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总军机房也可以变成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

    同时,有了正确定位后,新的沿海市舶制置司也可以名正言顺建立海军,委派殖民地长官,开展殖民地外交,并且从殖民活动中取得收益。

    可谓是一举而多得!

    武好古正和张叔夜聊得兴起的时候,军机房就来了一名传旨的小黄门。

    “两位军机,天子在崇政殿有召,请二位速速前往。”

    武好古和张叔夜领了口谕,心中都有些吃不大准。也不知道赵佶会不会让武好文执掌沿海市舶制置司?这可是上阵亲兄弟了!虽然本朝多得是兄弟、父子同殿为臣的例子,可是沿海市舶制置司和河北宣抚司仿佛也不是一般的衙门啊。

    崇政殿中,两府的宰执和一部分重臣还有拟招的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人都还没有离开,朝议仍然在进行之中。

    赵佶看上去情绪不高,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朋友米芾的过世?

    待武好古和张叔夜行过礼,赵佶就连声说着:“武卿,你且说说沿海市舶制置司在来日北伐中的用处吧。”

    武好古心说:赵佶的眼光还是太近了,只看到北伐,没有看到沿海市舶制置司本身就是一个殖民帝国啊!

    想到这里,武好古道:“沿海市舶制置司下属的海军可以替北伐大军输送粮秣,也能运输大军前往辽东上陆,扰敌后方,牵制契丹北面大兵。”

    “陛下,输送粮秣,以船舶运兵,都是漕臣的份内之事。”知枢密院事郑居中道。

    赵佶望着武好古,武好古道:“不过是个名义,将沿海市舶制置司改成海路发运使也可啊,反正就是这点事情……一个是海路发运,一个是海路经营,再一个是海外商市辖地的经营,最后当然管辖海军了。”

    “海军?”苏辙问,“这是厢兵还是禁军?”

    武好古答道:“既不是厢兵,也不是禁军,应该算新军吧。”

    “那该由安抚使路管辖,岂可由发运使路统辖?”苏辙抚着大胡子道,“而且海外商市辖地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会有年入100万缗那么多?”

    “是啊,海外荒岛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收入?”

    “三佛齐国怎么肯把那么好的岛屿献给咱们?”

    “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兵马是不是和三佛齐国开战了?”

    在场的宰执们跟着苏辙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这帮人本来以为海外荒岛都是一个铜板都捞不着的穷逼地方,至少不会比之前失陷给西夏的那点土地更好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随随便便一个三佛齐海峡一年就能刮到100缗……这还是上交给官家的,下面人私分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00万缗?”武好古一笑,马上引导起了话题,“不会运那么多铜钱回来的。”

    什么?

    假的?

    忽悠人的?

    在场的臣子和官家赵佶同时都是眉头一皱。

    武好古接着又向赵佶奏道:“陛下,铜钱虽好,但却不是国家必须的。对于来日的北伐用处也不是很大。所以臣想让南洋巡检使司在占城、爪哇、真腊筹集米粮运回国内。耗费上百万缗的金银应该可以从占城、爪哇、真腊运回两百万石以上的稻米!”

    啥?200万石稻米!?

    民以食为天啊!

    200万石稻米可比100万缗铜钱有价值多了……不对,200万石稻米本来就比100万缗铜钱贵多了。即便在海州这个靠近粮食产区的商埠,200万石稻米的价值也不会低于200万缗铜钱啊!

    “武崇道,你说的话作数吗?”右相张商英的脑子转得快,已经算清楚了,“你这不等于平白无故从海外运回了200万石稻米?那么多米,能喂饱多少升斗小民啊?”

    儒家官儿嘛,就是这样俗不可耐,一天到晚就把吃饭问题挂嘴边,好像天下间的事情就是吃饭最大了。

    如果能从海外平白无故搞到200万石稻米,至少能喂饱几十万人……好像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怎么是平白无故?武好古心道:他苏辙不知道也就算了,你张商英是纪忆的后台,难道还不知道这厮在三佛齐干了多少坏事吗?不仅打垮了蒲家水师,从三佛齐国手中抢下了“新加坡”,还发兵攻陷了卡着克拉克海峡的迦陀诃国,还恶狠狠的洗劫了一遍,把周围的大国小邦都吓死了。

    真不知道纪忆是相信光明神的还是相信黑暗神的?

    “张相公,”武好古当然不能和张商英说心里话了,“200万石稻米其实不算什么……只是海船的数量有限,要不然上千万石也能运回来的。”

    “上千万石!?”赵佶乐了,“武卿,你这可是吹牛了,上千万石得多少钱啊?沿海市舶制置司上哪儿搞那么多钱啊?即便占城、爪哇、真腊等地粮价便宜,没有个三四百万也买不到一千万石米粮吧?”

    什么?买?买什么啊?

    赵佶该不会以为沿海市舶制置司准备向占城、爪哇、真腊买粮食吧?

    有没有搞错,万恶的帝国主义殖民强盗向饱受压迫的亚非拉人民要点粮食还用给钱?殖民强盗好意思给,亚非拉人民也不好意思拿啊!

    那100万缗是付给船东的运费!稻米是不要钱的,是占城、爪哇、真腊人民出于对大宋皇帝的尊敬和热爱,自愿奉献的。

    武好古偷眼看了下赵佶,好一副仁义之君的模样儿……一点都不像万恶的强盗,还是不要告诉他真相了。

    “陛下,”武好古笑道,“是臣疏忽了,钱还是要给的,一千万石粮食运回来至少要花费五百万缗,哦,给绢帛和瓷器也行。不过却不是给了绢帛马上就能运来的,毕竟这个船要一艘艘的造,水手要一个个培养,米粮也得开垦土地,好生播种……如果朝廷能赐给占城、爪哇和真腊国一些铁质的农具就更好了。那些国家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气候温暖,稻米可以一年几熟,而且人口不多,根本吃不完。多了要不到,一年两千万石还是可以办到的。”

    又变成2000万石了!

    真的假的?

    崇政殿中的君臣都一愣一愣的。

    虽然大宋并不很缺粮食,但是用绢帛瓷器换回2000万石粮食还是非常划算的。因为2000万石粮食起码需要上千万亩土地才能保证种出来。而要获得价值2000万石粮食的绢帛,只需要最多200万亩桑田——按照宋朝的丝绸和大米的比价,大约1.7亩桑田养蚕织绢获取的收入相当于11亩良田的收入。

    如果大宋能每年从南洋获取2000万石粮食,那么就能多出1000万亩桑田,农人的生活可就能大大改善了……哦,其实不是所有的农人都能得益,而是沿海的农人能够得益,而内陆的农人将会因为绢帛跌价而受损!

(https://www.mangg.com/id57207/119611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