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郡为蜀中腹地,刘备以麋竺之弟麋芳为太守,虽关羽看不起麋芳,刘备却极其信任。
因麋芳初受曹操征召,竟与其兄一起投靠刘备,出钱出力,多年以来,未有任何怨言。
刘备不知道,若其蜀中真正强大,任人唯亲自然没有人敢有怨言,但若不够强,想如此做,那便是自掘坟墓。
杨锡也没想到麋芳会命人来与自己联络,虽然自己不用任何内应,强势大军所至,也所向披靡,但能和平解决,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麋芳还是不了解辰河国,他以为可以献城投降换取利益,确不行。
杨锡只能计其献城之功,但这功劳,却不足以让其继续蜀郡太守之位。杨锡不相信其能力,能把《辰河法典》落实好,他没有经过考核。
麋芳顺便为傅士仁提出条件,傅士仁以三千兵马来投,其还想做营长。
这又被杨锡否定,既然来投,便得从新服从安置,想要上任,先要进修。
傅士仁与麋芳得了回报,暗中商议。
傅士仁道:“今蜀中兵马只有三四万人,汉中王虽在招募兵马,但在大战起来之前,能有五万人已是极限。辰河国中路、北路共三十万人,如此碾压之势,蜀中已然无可抵御。最后结果,定然是退入汉中。若杨锡继续进军汉中,便连汉中亦为辰河国地。你我投与不投,对于辰河国来言,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啊。”
麋芳道:“不行,必须投了,再晚,便成阶下囚。纵观辰河商会数十年征讨,降者并未受到歧视,但凡辰河国之人,皆公平待遇,机会均等。辰河国地域广大,据说便是连海外阿米尔帝国,都有领土被其占据。说不定他日,我们还可代表辰河国出征异国,建功立业。无论如何,也比被窝在这蜀中,还要奔逃好不知几倍。”
傅士仁自然知道情况,两人合计之下,便决定开城投降。
正月底,杨锡大军开着拖拉机至蜀郡,一路上所过县城,皆在麋芳与傅士仁安排与劝说之下,全部投诚。
正月三十,大军离成都尚有二十公里。
刘备早收到消息,盛怒,麋芳之兄麋竺得知弟弟反了成都,抑郁吐血。
虽然他自己知道,麋芳反与不反,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
诸葛亮建议放弃成都,领军北上汉中,刘备遂然其计,以赵云领军二万守剑阁,再派一万军马增援葭萌关张飞。
刘备则自领两万人,从成都、雒县退出,直往北逃,关羽、诸葛亮等成都官署,一并随其向北。
但许多原属蜀地官员,在刘备启程时,竟不知去向,刘备知道,这些人怕是早生了异心。
杨锡命大军三万人留守成都,又领军北上,取剑阁。
关羽知道不是杨锡对手,正犹豫间,刘备令至,命关羽尽起剑阁守军,命张飞尽起葭萌关守军,退入汉中。
若杨锡继续袭取汉中,则还有九万人可抵御。
但杨锡得了蜀中后,便不再北上,而是命毛峦北路军十五万把守关隘,同时修筑各地道路,准备贯通蜀中各县公路与秭归公路,让益州正式沟通荆州。
大战消息传至辰河国,举国欢庆。曹操在邺城得到消息,只长叹一声。
“天下大势,尽归辰河了!其国之强大,已然超出我等想象之外!”
的确,曹操何时想过,竟会有一个国度可达罗至辰河国。
蒋琬自不必说,早为桂阳总督,政绩不错,为人持重。
董允乃是南郡枝江(湖北枝江)人,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汉末,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
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
此时二人年轻,因家庭关系,才做了县中小吏,到了辰河城,两人便结伴而行,不与麋芳等人同道。
他们也没资格跟人搭上关系,地位相差太远了。
但是辰河国官员考核,却与原先地位无关,麋芳等人去玩那些新鲜玩意儿,这二人却从辰河港的批发市场逛起,又走过了城中大街小巷,包括各个镇区菜市场,公交总站等等地方。
麋芳他们不知道,这辰河国官员考核,除了死记硬背的各项法典,学校的文化课本外,竟还有社论一项。
这社论,却是要对此时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提出自己问题,并说出一些建设性解决方案。
年底的考核,可是按照综合评分来确定职位的。
谁也没想到,费祎和董允,在年底考核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坐到了蜀中重要职位上。
此时杨锡将所得蜀中地盘,东部划归巴郡,治所在江州,改名江州为重庆,巴郡总督为大磊。
而包括成都在内的西部各地,全部归为蜀郡,总督为慕容子轩。
定好巴蜀治理团队,杨锡并不停步,留毛峦引十五万大军在巴蜀二郡防刘备南下,协助两位总督稳定二地,自己则马不停蹄引十万大军南下,协助吕蒙来取余少阿、孙权。
至于大磊与慕容子轩所得投降的五万军马,则直接被拉去修铁路去了。
这些都是余少阿招募的新兵蛋子,最老不过一年多,没有多少战力不说,还不会使用步枪,辰河国可不需要炮灰。
(本章完)
(https://www.mangg.com/id56260/7759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