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杨家将泣血千年第二部 > 147

?旌旗漫卷,金鼓争鸣,汴梁大街小巷都挤得人山人海,百姓争先恐后地看大宋扫北军出征,曹彬,高怀亮等人骑在高头大马上,神采飞扬,尤其是左右先锋,更是引人注目,靠近北门的唐宣坊住的很多市贾商人,万福米店的门口,一个肥头大耳的胖老板正在低声和周围的人们议论:“瞧见了吗?那马上最精神的两个青年将军就是杨家大少爷和三少爷!”“英武无比!”“嗨,真没见识,杨家的六少爷,那才叫英武呢,年初他领兵剿灭南匪,回京时我正在那儿,那叫一个英俊!看得大姑娘,小媳妇,恨不得人人嫁了他”“长得好有什么用,命不好,听说这个杨家六少爷被和祥公主看上了,结果闹了一场桃花大劫!”“哦,怎么回事?我是南省人,没听说过,快讲讲!”“是这么回事,听说那杨六郎自幼定了麟州王怀的女儿,结果和祥公主想要他,这杨业和他那六郎偏偏生了个倔脾气,就是不从,结果听说。。听说是上边派人结果了王怀全家呢,就为了给公主让路!”“啊,官家这么狠?”“可不是,这也是后来杨六郎自己发现的,结果就更不要公主了”几个布衣百姓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谁也没注意一个身着土布上衣的脚夫汉子悄悄地向皇宫的方向溜了,更没人注意到万福米店的老板脸上狡黠的笑意。。。。。。

  听完铁盾内卫的禀报,皇上久久不语,过了良久,突然问道:“你没看清说这话的是个什么人?”“就是一个穿布衣的普通米店顾客!”“该杀!”“陛下,臣以为这些小老百姓,就是我们把他们抓了,也不能堵住人的嘴,关键是要尽快结案,给天下人一个结果”“哼,朕是说最先造谣的人该杀!”皇上说罢,拂袖离殿。。。

  大理寺的会客房里,八王看着六郎的脸:“六郎,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发现是叔皇干的?”

  “千岁,您说哪里话,我一直在京里,怎么可能知道王家大伯的事到底是谁干的?”六郎澄澈的双睛直接迎着八王的目光.

  “那会不会是你的哥哥们?”

  六郎摇头不语

  八王四下看看周围没人,接着又说:“六郎,你听我说,不管你们哥儿几个谁发现了实情,都对你杨家最不利。本王太了解叔皇了,他真的干的出来。可是你们却绝不能知道这个秘密”

  六郎点点头:“多谢千岁提醒,杨景感激不尽”

  “陛下,大事不好了”慌慌张张随着太监跑进宫来的九城巡查使,皇上的亲表弟,生母卞太后的侄子卞方,一见到皇上,就跪了下去。

  “起来说吧,什么事把表弟你这么个老实人急成这样?”深知卞方习性的皇上很诧异,这个表弟人不聪明,但是非常老实,不耍花招,所以才委任他重要的小官--京师九城巡检。作为自己可靠的耳目。

  “陛下,昨天今天,发生多起饥民哄抢官仓事件,控制不住啊”

  “怎么会抢官仓?”

  “听说市面上的米店全部空仓了,刚立冬,就把存米全部售完,小老百姓甭说买不起今年高价的冬米,就是买得起,也没有货了。”

  “哼”皇上冷哼一声

  “还有,陛下,有上千百姓正跪于午朝门外,请求皇上给他们做主呢”

  “他们要干什么?难道要造反?”

  “不。。。不。。他们只求皇上秉承大宋律法,严惩私自烧毁南城大粮仓的罪魁祸首。。。还说。。。”

  “还说什么?”

  “臣不敢讲。。。”

  “赦你无罪,快讲”

  “还说皇上庇护的。。是。。自己的女婿。。所以。。才让本该明正典刑的。。罪犯至今逍遥。。”

  “知道了”皇上冷笑道。。。

  八王急匆匆地赶进宫里,来到西暖阁,等太监传报之后,随即入内,“叔皇!您这么晚了宣招侄儿有什么要事吗?”

  “德芳,找你来,是要商量一下潘,傅,杨三个人怎么处置,这事拖得太久了”

  八王环顾一下,见在座的还有老臣王延龄和大长公主驸马曹彬

  “陛下,证据不是已经很明确了么?杨景保卫汴京功勋卓著,潘傅二人有投敌之心,虽然还未有投敌之实就被延昭救下,但也是犯了大宋律例中的通敌死罪,这还有什么可商量的?”

  “千岁爷,您还年轻,这事要像这么处理,不是把从龙老臣的心都伤透了?如今各府的公子们谁有过那水里火里的艰苦日子?被俘了,心思活动,也很正常,以老夫看,既然还未成实,不如重责一番,让他们想起来后怕,就行了,起到以儆效尤的功效,还给足了老臣们的面子,不知陛下以为如何?”曹彬慢条斯理地说

  “是啊,我大宋现在最需要的是君臣一心,和气为贵,不能大动刑狱伤了大家的心”和事老般的王延龄摸着白胡子说。

  八王见他们都这么说,气闷在心,只好悻悻地问:“那两位老大人的意见是?”

  “将他们三人每人廷杖一百,小惩大戒,又给文武百官,世家子弟个警醒”王延龄话音刚落,曹彬就连连附议

  “皇上,这太不公平了,您要宽恕那潘傅二人,侄儿无话可说,只是杨景为我大宋立下不世奇功,怎么也陪着他们受罚?”

  “德芳,私用皇家仪仗,忤逆公主,可都是太祖皇帝亲制大宋律中的死罪!朕也不敢轻易违制,念在杨景保卫京师的功劳,朕是真想保他,就为了保他这些死罪不死,才也赦免那两个犯死罪的蠢材,这样御史们就无话可说了。还有一层,如今汴京百姓对今冬粮食奇缺民愤极大,屡次发生民众聚集午朝门陈情的事,朕以为王卿此意甚妥,当众在午朝门廷杖,不仅可以震慑百官,也可以安抚百姓之心。又保了延昭不伤性命。。此为一石三鸟,朕知你与杨府关系好,还望你将此等回护延昭之心传达给杨业。”

  

  ;

(https://www.mangg.com/id46640/247129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