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杏花飘满山岗 > 第十三章

?

  (二十三)

  小敏最近陷入了很难做出决定的窘状,这不是,那也不是,纠结着。

  男朋友在本学期,算上开学初来的那一趟,私自做主租房,再就是十月一来了一趟,除此之外,没有来过。电话,还是小敏打得次数多一些,男朋友的电话渐次地少了。小敏有一种直觉,都不敢去想。在夜里,睡不着的时候,那种直觉纠缠着她,梦里便会是出现各种情节,多的是以分手的形式结束,极少的是大团圆的结局。

  而这种直觉,就在12月初,应验了。

  男朋友在一天晚上,打电话,遮遮掩掩的,说了一些毫不相关的话,能够感觉到那都是言不由衷的,也不是本次打电话的主题,是在兜圈子,然后,找一个时机便会单刀直入,切中主题的。

  小敏太熟悉男朋友了,那是三年多的由相逢到相识最后达到了相知的男朋友。人相处久了,彼此就会自然生发出一种灵犀,即使想隐藏着,对方也会暗暗地感知到,虽说不一定是那么的精确,却也是八九不离十的概率。

  小敏知道男朋友将在这次打电话的过程中,说出有关他们二人最重要的决定的。不是才有这种感觉,而是在来到学校一个月后,小敏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些问题。男朋友打电话的频率渐渐地减少,就是有些时候,小敏打电话,男朋友接的次数也不多;有时,即使接了电话,也不会如先前那样粘糊糊的聊着,而是很不耐烦地说几句,就推脱工作忙,陪领导检查工作等,挂掉电话。

  尤其是小敏想在十月一黄金周,到男朋友家里看看去,毕竟自从与男朋友相处,一次也没有到他家看望他的父母。男朋友不同意,说他来,父母出去游玩了。很不巧妙的搪塞!小敏明确地认识到。

  最后的一次电话,男朋友绕来绕去兜了很大的一个圈子后,对小敏说,他父母的意思是希望小敏能够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先到他们那里去,找一个工作先干着,等有机会,再考公务员。这样,就解决了两大分居的问题,也强于小敏当一个教师。男朋友的父母不知道为什么对小敏当教师很是反感,小敏不理解。

  小敏是喜欢当老师的,尤其是在这一学期的实际工作,更加激发了她从事教育事业的坚定的决心,与孩子们在一起,为孩子辛苦工作,得到的是多份的快乐。没有人,也不允许有人以各种借口,来剥夺她当老师的权利!小敏是铁了心,当老师,绝不是冲动。一个女生,当老师很适宜的,避免了身处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远离了那些污七八糟的人渣,亲近的是天真,接触的是未来,多好啊!

  可是,现在,处了三年多的男朋友以最后通牒的方式与她对话——分手,老师,二选一,没有一丝的含糊。

  二者都舍不得,舍得哪一个,小敏的心都是极大的疼痛。然而,又必须得选择其一。

  男朋友看到小敏难以作出决定,就说:那好吧,我给你一段时间考虑,我等你的电话。然后,就放下电话,连最起码的“再见”也没有说,或是忘记了说,小敏在想,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以前,打电话前,是一定要先体贴地问:老婆,还好吧?我想你了!挂电话前,也一定是要在那头,响亮地来一个飞吻,并甜蜜蜜地说:小宝贝,拜拜!晚安!我的小宝贝!而现在,竟然是这样的了!小敏伤心,无语泪流。

  爱情,自己虔诚相信的爱情!

  爱情,自己忠贞崇拜的爱情!

  爱情,自己昼夜祈祷的爱情!

  而今,我的爱情,即将渐行渐远了!小敏困惑着,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值不值得。事业,爱情,为什么竟这样的矛盾着呢?

  所以,这一阵子,小敏很少关心学校发生的那些事情,无论是兑现中考、抽考奖励、带班代课费用,还是年度优的评选与考核名次的前后,她都麻木着了。一天到晚,尽可能地在班级,与学生相处,与学生在一起,她能够忘记一切的不快,也会勾起她与男朋友那些美好的过往。双刃剑,不时地割着她的神经,血,流淌在心底,隐忍着,不动声色,复习、监考等。

  辛福、郎君明显地感到小敏找他们吃饭的次数增多了。就在这个月,小敏就主动地约了他们三次,都是在老地方,账单,辛福好容易抢着结了一次,剩下两次,都是小敏结的。郎君说要结账,却总是挨不上槽,一喝就多,多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等醒来的时候,账单已经算完了。

  这时的郎君便会一再不好意思地说:你看看,真不好意思,不胜酒力,又让你们破费了,下次我来,下次一定让我来啊!而到了下次,他几乎还是喝多。

  说是喝多了,回到宿舍,辛福是一挨枕头,就呼呼大睡;而郎君则马上就清醒了,偶尔坐在老九的小卖店,再来几瓶啤酒,折腾到半了夜。

  小敏对辛福、郎君二人的认识越来越透彻,不说什么,一切尽在心里。小敏将自己的初恋给了男朋友,而到现在,看来必将是一次失败的爱情了。小敏不会因为这样,就不再相信爱情。爱情,是神圣的一种情感,我们不能因为一次或几次的失败,就亵渎了她,说什么不相信爱情,或是滚他妈个蛋,狗屁爱情。爱情,永远是美好的;只是你遭遇到的人,有问题。不能因为遭遇了一条疯狗的撕咬,就否定旅行的惬意风景的优美。走出泥潭、沼泽,美好而神圣的爱情,依旧在站在拐角处,等着你,给你一个惊喜,给你一份持久永恒的幸福。

  在这学期,郎君在忙着找对象。他的父母说了,最好找一个当老师的,他们看中的就是老师有假期,小两口能够共享假日,休息也好,出去游玩也好,同步。在他父母的意识中,二人的世界同步,就是比较稳定的一个架构,很少会出现问题。

  辛福是一个犯有桃花运的人,很会讨女生喜欢;花边新闻听说不少,却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固定的人选。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小敏好,似乎不是因为爱情,却也超越了友谊的成分。

  小敏知道找这样的对象,不太把握,花心太重。所以,在没有彻底与男朋友吹灯前,与辛福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二十四)

  小敏与学校的其他老师在学校班子的带领下,开始了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下面是小敏家访回来后,写得一篇文章:

  1、家访纪事之家长素质决定孩子未来

  今天家访的地点是长安村。这一站,我陪同小学四年班主任走访。四年级的学生本村有三个,不多,用时需要半小时左右。这里的学生,我不熟悉,班主任也不怎么熟悉,好在看见了同事的老父亲,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找到了第一个学生家。铁大门封闭的很严实,看不到院里的情形。班主任敲了几下,没有回声;又尝试着开门,还是没有开开。最后,同事的老父亲从远处踅了回来,照着小门踢了两脚,小门不情愿的开了。我们进院,老人家对我们笑了笑,顺着路走了。

  这是很典型的农家小院落。烧柴堆积在西面,南面是一个马棚,拴着两匹枣红色的大马;马棚的旁边,是一个低矮的狗窝,一只狼狗吠吠的冲我们叫着。北面临街是住屋,房门向南而开。也是有北方普遍具有的塑料大棚,只是手艺比较的粗糙了些,塑料已经灰暗色了,不如头两年那么透明光泽。

  进了屋,学生先出来了,看是老师,不笑了,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喊着:爸爸,我们老师来了!家长在里屋,我们被让到了里屋。炕上,是一床被,舒展开了;地下,是凌乱的凳子,桌子上的麻将散乱的排列着。

  学生的爸爸在家,妈妈出去玩牌了。他,不算大,按照正常的计算,我应该教过他。可是,却记不得;想必是没有上初中。我暗自猜测着。

  “请坐!”家长让座,并不住的揉着他的熬得通红的眼睛,想是又玩了一个通宵。“不好意思,这几天闹肚子,就倒在炕上,家里造的破乱不堪的。”

  “没有关系。”我们说。

  坐下后,班主任与家长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然后,与学生要寒假的作业,老师要当面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

  班主任从数学到语文挨着检查,不时的指点着。那个我比较熟悉的学生,则乖巧的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凝固了笑容。

  作业做的不好,有漏却的地方,而且大约有将近十页,班主任一一的折了个记号,要求学生在今后抓紧补上来。

  班主任温和的对家长说:“对孩子要进行学习上的辅导,不能不管不问;作业做得不好,你们是有责任的。”

  “没有办法啊!我们也不会啊!”

  “不会?不能吧?这才是四年级的知识。”我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上心,不能忽视不管,要经常的检查孩子的作业,看看做得怎样,做好了,我们自豪;不好了,我们要尽力督促。”

  家长即使哼哈的答应着,却还是不忘记辩解,什么没有时间啊,农村忙啊,爷爷奶奶呵护着啊,孩子还小,不能打,不能骂的啊等等。

  从这个学生家里出来,我就说:我们现在更加需要对我们农村的家长进行相应的教育;没有对家长进行的良好的教育,那么农村学生的教育势必滞后,而且会成为制约我们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的瓶颈之一。其他的同事也比较赞同。

  在走向下一个学生家里的时候,我想起了昨天看到的钱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不妨引摘几段文字供我们老师以及学生家长深省反思:

  “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

  “请别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

  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是“接了个鬼”。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2、家访纪事之留守家庭

  家访的地点是欣弄村。这个村的学生比较多,而且东西方向各有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供家长与学生选择上学。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前几年很好,所以,村里的学生全在我们学校上学。后来,走下坡路了,陆续的有学生转走,毕竟我们学校距离这个村子远些。即使村子里有一个教学点,三个老师,也只是招收学前幼儿,八、九个孩子,象征性的办班,以免人员不好安置;另外,又都不爱到中心校上班,嫌恶中心校的工作紧张、劳累、正规等。

  到了村口,下了车,我看到教学点的院子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听随从的老师说,院子里已经开办了木材削片厂。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很惊愕,学生上课怎么办呢?机器轰鸣,灰尘横飞,教学环境又怎么保持能够良好呢?

  我默默的想到自己看到的一篇博文,作者是土城布衣的《严肃的事(微言)》,写到:“津门老人白芳礼蹬三轮车十几年,将所挣三十多万元钱全部用于资助贫穷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自己却从来不买新衣服,捡别人吃剩扔掉的馒头和香肠充饥,住简易茅棚,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他曾二度入围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名单,却两次落选。我琢磨他落选的原因,不是不感人,而是丢人。他丢了政府的脸。”而他的另一篇《读鲁杂感》写到:“许多人对这样一个假设很感兴趣:假如鲁迅活到共产党执政时期,他的命运将会怎样?据说有人拿这个问题问过毛,毛的回答是:要么闭嘴,要么在牢里呆着。回顾清算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残酷的五六十年代,许多研究者也普遍承认,鲁迅若活到建国后一定不会有他好果子吃。”

  我不想做一个口无遮拦的人,却还是禁不住在写文章时要大鸣大放的议论。钱文忠说他做到了季羡林老先生所说的“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而我做不到:假话,有时不能不说,真话也有时不能不说。如此说来,说话方面,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最准确的量度。人家怎么做都可以,你是不能随便说的;而且言论自由的背后,是夜黑风高的杀机。

  既然想也无益,还是务实,进行家访吧。

  村子很大,而且我们并不熟悉学生家的具体位置,自然走访就颇费了时间。前几个学生的家,都还好,没有贫困的,即使家里凌乱些,却还是很温馨的。

  此时,天飘起了雪花,落满了我们的头顶,好在还剩下最后一家。这一家在村子的大东头,我们沿着小巷寻找,问了几次,才找到。到了地方,才知道,其实很好的找的:村东头,新瓦房,刷着红色的涂料。站在门口时,我是这么想的,也闹笑话似的埋汰着为我们领路的那个老师。大门,铁式的,崭新的对联鲜明、炫眼。推开大门,走进院子,很清洁,没有残留的雪,也没有杂物堆积,整个院子真的是干净利落,让人充满了好感;就像这家的那个女学生一样,洁净而又雅致。

  我喜欢这个女学生,学习好,有礼貌。得知她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后,我不止是喜欢,而且又多了一些关注与祝福。

  这是一个留守的家庭,家里一老一小,老的是学生的姥姥,已经年近花甲,却精神矍铄;小的就是我们的学生了。学生的父亲多年就不知道去向,也难以开口向学生问起,这已经成了一条界线,谁也不想穿越;学生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支撑着家庭。

  房子是新盖的,塑钢窗,明亮而又宽敞。老人将我们让进了屋,学生也随着。落座后,先是看寒假作业。其它学科完成的很好,就我的数学学科还差点,我叮嘱抓紧补上。然后,就与家长进行交流介绍,而且也随机观察着。屋子设计的也好,与众不同。正门进来,是客厅,有十几平米,顺着东西方向打了一道间壁墙,并排并排设计了两个门。我挨着打开,知道一个是卧室,另一个是厨房;两个门一律的玻璃拉门,上绘着美丽的图案。

  我知道,这个留守家庭缺的不是钱财,缺的是父母亲所给予孩子的家庭之爱。

  “开学了,希望家里不要多给孩子钱,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请我对学生的姥姥说,“上学期,每周你们给孩子的零花钱太多了,这样不好;这学期,一周给十几元就可以了。”

  我的余光中看到了女学生的多少有些不情愿的表情,微微地在示威。我笑了我笑了说:“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能乱花钱。”

  老人笑着说:“不还是怕孩子受委屈吗?寻思给点钱,别坑了嘴。”我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从学生家里出来,我看着手机报刚来的一则消息:

  24日,一条”网曝安徽‘官二代’横行霸道,恋爱不成将少女毁容”的微博在网络上疯传。该微博称陶汝坤因追求少女周岩不成,将其烧成重伤。记者24日联系到受害者周岩的家属及其DAI理律师李智贤。李智贤称,目前陶汝坤仍被羁押,22日下午,当地警方已对周岩进行了伤情鉴定。

  我禁不住愕然。

  是的,我们的教育不能再对孩子让步了,要适当的加强惩戒教育与挫折教育。留守家庭的老人怕孩子因为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而想多给些钱来加以弥补,未尝不是对孩子的让步;而这样的让步,将怎样的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家长也许并不清楚。前一篇纪事,我说过,教育学生的家长很重要,就源于此。

  我们的教育真的是重任在肩啊!而我某一时又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死要面子’且‘死不要脸’”的教育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访问学者石毓智语)。

  我的尴尬,我的无奈以及我的纠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类似这样的留守家庭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走得踏实走得好。

  我将我的祝福送给千千万万的这样的留守家庭,让我们更多地关注留守家庭以及那些留守的孩子们!因为在我的理念之中,孩子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即使他们不可能成为未来的国家主席、总理,哪怕他们永远是一个普通的公民,他们之于我们也是无比的重要。他们以及我们,没有高官贵人等裸官们以及其裙带亲属们所持有的外籍,所以,将永远的留守在我们的这个国度,并荣辱与共。

  3、家访纪事之酸涩的渺小,苍白的泪垂

  家访地点是爱林村,到学生家没有人,便叨扰了一下夏哥,喝了一口茶水。家访的下一站是一道花园,恰逢已经中午,领导亲自安排了饭菜,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简单的吃饭。早已饥肠响如鼓了,不慌不忙的,我吃了四两饭。饭后,马上出发,上长坂与继工村。继工没有我的学生。随七年级的班主任待学生家。她与学生要来了寒假作业,检查的语文学科的,比较好,除了有几处需要弥补,其它都可以。班主任老师看到了学生家里的电脑,主动与家长商谈,征求了家长的同意后,为电脑设置了密码,以防学生没有限制的上网。这个班主任的工作很负责,关注的方面比较多,而且全面细致扎实。

  然后,顺路到长坂村。这里有我们小组的两个学生,一个是女生,一个是男生,居住地一上一下。长坂村所在地是一个陡坡,来时上坡,回时下坡。村民的房屋也是这样的依着地势而建,凌凌乱乱的,没有秩序的。

  我们决定先上那个女生的家里去看看。路,不好走,有积雪,而且她家还在村子最南面的半山腰处。学生的家长姓季,有两个孩子,一大一小,都在我们学校上学。大的,是女孩子,上初三;小的是男孩子,上小学二年级。

  四下里,尽是清一色的瓦房,而且还镶着瓷砖;只有半山腰上的那间屋子,远远地望去,就很破败不堪:后墙,用几块大大的绿色的苫参农膜从墙根到屋檐,严严实实的遮着,几根木棍支撑着房屋,给人的感觉是生怕房子一不小心就坍塌了似的。

  没有来的时候,我就了解到知道家庭很是不幸,家里的男人有病,是脊髓坏死,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到现在病没有治好,还外欠着一大堆的饥荒(外债)。妻子也有病,经常的吃药打针,而且还担负着照顾娘家八十岁的老爹与患有精神病的兄弟。

  走近了后,房屋的山墙也是用绿色的苫参农膜遮着的,前脸即使也遮着农膜,却稍微好些。进了屋,黑黑的,如果不开着屋门,没有外面的光透进来,很难看见什么。男人在家,正拄着一副拐在烧着炕,儿子在炕上。他把我们让进了屋,倚着间壁墙顺手打开了电灯。这时,屋子里亮了起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这个家庭是很确切的。处在这样的屋子里,人会很压抑;即使有一个色彩已经斑驳的电视剧在播报着国家的扶贫助学的节目,我也还是欢快不起来,因为我知道阳光不能洒遍每个角落,总有被遗忘的地方。

  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检查着小男孩的作业,家长打电话将女儿从媳妇的娘家叫了回来。我问了几句作业的话题,还可以,就没有再问其它的。从屋里出来,那个放在门边的拐差点将我绊倒。我将拐重新放了一个地方,就黯淡地站在了院子里。

  他的家里饲养了不少山黄鸡,还有飞鸭,在篱笆边的空地上,瑟缩地拥挤着。没有正常家庭的柴禾垛,零散的新茬的柈子,堆在院子的一角。我站在房屋正面,仔细的看着这个破败的房子,联想到刚才进屋看到的情景,真的为这个家庭的未来而焦虑,也更加的为那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的求学之路而惴惴担忧。

  小学的班主任带着她的小组的人走了,离开了这个家以及这个院子。我,还有初中部的主任,依旧站在院子里。我问这个家长:吃什么药?病情怎样?他说:已经吃不起药了,只是靠着,慢慢地吧着;能恢复最好,不能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他说着,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无奈,也感到了他越来越走进的那份酸涩苦痛的绝望。

  此时,我只有沉默。又与家长说了什么,我似乎都不记得了。

  后来,与家长告别,走出了很远,我还是禁不住回头遥望着山半腰处的那几间破败的房屋。若干年前的杜老夫子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是否此时此刻也按捺不住了这样的呐喊了呢?而他家的情况是:房屋破败是次要的,疾病才是导致这个家庭逐渐走向贫困的主因。

  而我,除了以后更加关注他们的孩子,多给予精神上的慰藉,适当的物质补贴,以及偶尔的洒一点同情的眼泪,我还能够做什么呢?

  在面对我的学生饱受着疾病的折磨,与贫困的煎熬时,我真的感到了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而又无奈;即使在这个时候,勉强抑制着情感的潮水的汹涌,写了些许文字,也还是那么的凄美苍白啊!

(https://www.mangg.com/id46124/242316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