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极品状元郎 > 第二百五十四章 道家准备下海了

???

  

      众人离去后,房乔被那一群掌柜子们磨的没办法了只如走进来为他们探探牛安的口风。这谁叫他是牛安的得意弟子呢!虽然牛安老是有意的在淡化这种关系,可是在这个年代师徒的关系并不是你想淡化就能淡化的得了的。

  

      而房乔在得到牛安的回答之后,不禁犹豫了一下之后对牛安道:“老师,学生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牛安笑了笑道:“你这家伙这才几天不见,这说起话来怎么也学着人家那么不通快了。老早就跟你们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只有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是不是这些日子,你的大掌柜子当出威风了,把这话给忘了?”

  

      “学生不敢,只是在老师面前,学生不敢失礼。”

  

      “行了吧!有事说事,别说那些没用的。”

  

      房乔斟酌了一下后道:“学生认为,既然现在有了本钱就没必要再大老远的跑回长安去采办货物。我们可以就地取材,上秦州府足以能采办到足够多的日常用具。学生在路过秦州府时,除了咱们自家的百粮液之外,其余的一些日用品跟秦州的一些特产其实远比长安要便宜的多。”

  

      牛安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由于这个地方的交通落后,大大的影响运输业的发展,这就很难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中形成批发贸易市场。因为商人们的千里迢迢运到的货物还不够那些大城市的居民消耗的,又哪里来更多的货物去做批发呢!所以往往商人们的货品往往都是被各地的商行提前预定,或者跟本就是他们自己的商队不远千里去亲自采办的,因为这个时代跟本就没有物流这个行当,同时也没条件发展这个行业。

  

      除非牛安有生之年能搞出蒸气机,做出火车头还要有实力铺好铁轨,不然物资集散地怕是永无也不可能出现。

  

      有了房乔的提义,牛安自然是挑不出半点毛病。因为对到经商一道,要不是自己比他们多出了上千年的智慧,那自己还真是拍马也不及他与红伊那丫头。

  

      第二在牛安他们拔营回家里,就将单雄信与他的骑兵营给留了下来,由他们充当商队的临时护卫,跟着商队一起去将彩办好的货物运回洮州。

  

      而对于大军扒营在这个地方,也算得上一件大事。可是牛安他们拔营回家时,秦州的太守跟刺史明知道大军扒营时自己做为地方的地头蛇该去送行的。但是洛门城里的大火却不得不将二人给留了下来。谁叫牛安将这若大的洛门城当成了他试验火器的试验场了呢!各种炮弹,在洛门城里炸开,又多半都是木质建筑这想不起火都难。更何况牛安在洛门城里试验了他的放火弹,这火势之大就更不用说了。

  

      洛门城里的大火只到牛安扒营回家时,才得到控制。这个时候正是灭火的关键时刻,稍一懈怠,好不容易才扑灭的大火就会死灰复燃。所以做为秦州地头上的地头蛇的牧一方跟石忠坚,是更本抽不出时间去给牛安送行了。

  

      当然牛安也不是在意那些虚头巴脑的人,二人没有来给自己送行,反而还让牛安对他们的产生了一丝好感。至于秦州地界上让圣教滋生了一万多人的教众,但这也只说明是牧一方他个人的能力不行,但是本心还是没得说的。至少在他的心里,还给百姓留了一席之地。对一个心中装有百姓的官员来说,牛安真的没理由再去找他麻烦,不过他欠自己的那十万两银子,自己是不能就因为这点改观而不要的。一马归一马,是自己的就不能少,大不了再下笔业务上少收一点就了。

  

      商人们在房乔的带领下去了秦州府,而孙思邈跟他的五个师侄却跟着大队一起去了断梁塞。一路上除了去检看下冷嫣的情况之处,孙思邈就会来找牛安聊天,打听洮州的情况。在他的话语间,牛安似呼听出这个对祖国医学有着惊人天赋的道士,是要打算在洮州大展拳脚一翻。

  

      牛安开始还很纳闷,这个一心只能医术有兴趣的人,怎么突然间对布道产生了兴趣。只到孙思邈将一封袁天罡的亲笔信交到牛安手上时,牛安这才终于想明白。原来当初自己第一次从冷嫣的口中接触到圣教那个庞大无比的体系之后,就给远在长安的袁天罡去过信。信上曾提到过信仰侵略这么个东西。

  

      道家身为大齐本土的宗教,在信众问题上本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反而被一些外来宗教,比如佛教大肆的分刮信众,只到老袁这一代要不是他有个帝国国师这么一个花坏撑着,说不定在这个时空的大齐道教早就流落到下三流的位子上了。在给袁天罡的信上,牛安给他分析了道家之所会沦落到这个地部的原因,本意是想让他替自己去分化圣教的教众,削弱圣教的实力,就算道教的实力不济达不成这一战略目标,但至少总对圣教的发展起到一些仰制作用吧!能拖拖他的后腿也成。

  

      只是没想到的是,自己信上的内容不知道怎么回事完全被袁天罡那个神棍给误解了。而他看到的却是中兴道家的良方,更是地牛安这个道家的记名弟子的智慧佩服的无以复加。力挺牛安所说的道家应该改良清静无力这一教义。于是他们将他的五个得意弟子还有他的师弟孙思邈给派到洮州来了。

  

      打算在洮州这个百废待兴的地方,来做他改良教义的试验地。而他自己本来想亲自前来的,但由于他这两年不断的探索化物这门神奇的奇术之后,深感此奇术中隐藏着自然之奥义。这与道家修身问道,简直有不某而合之感。深信只要将此门奇术的体系建立起来,这门奇术定能成为道家的擎天巨柱。有了这根擎天巨术,道家在宗教这片大森林里将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一味药材的药效必定有限,想要医好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的道家,就必须得用虎狼之药。然而世间的虎狼之药往往都是多种药材一起熬练才成的。所以他的另一味药材便是改良教义。

  

      教义如果得不到改良,就算道家有了擎天巨柱,那也只不过是让道家能够不灭,但要想壮大,就只能依靠改良的教义了,也就是改变道家的自生。这可不是一简说干就能干的事,其中的难度与凶险不比他自己想要创出一门新智慧容易。

  

      所以这改良教义之人,必须就得具有大智慧,还得通晓道家的精髓所在,对道家的思想无比了解,于是以袁守城为首的改革班子就这么满怀斗志的情况下产生了。虽然袁天罡的计划里没有明着将牛安也划进这个改革班子里,但他于今将改革班子的试验地定在了牛安服役的洮州。这当中的意思就有些不言而喻了。

  

      看完了袁天罡的信,再回头看看连吃饭都不忘做笔记的孙思邈。看来袁天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想通过道家的医术来给世人施恩,好以此为契机从高深莫则的神龛里走下来,进入人们的生活里,从而吸纳更多的人进入道门。其实说白了,道家准备下海了……

  

      刚刚给冷嫣做完体检之后,孙思邈觉得这个不知是何因一直不能醒来的女子,让自己对人体的经络又有了新的认知。于是趁着这吃饭的空档自己得抓紧时间将刚刚的感悟给记下来,免得自己想用时又给忘了。

  

      可是写着写着吧!孙思邈的第六感就告诉他正有人在注视自己。于是抬头一看,正好看到了牛安那双不大但却精光外放的双眼,不知何故正在自己身上扫来扫去。孙思邈不禁就要问了:“道友,贫道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被孙思邈发现自己正在打量他,牛安也不觉得尴尬反而笑了笑道:“老袁的信我刚刚看了,放心吧!等到了洮州,我就在断梁寨里给们盖一座最气派的道观。再给你们拉一项庄严而又神圣的业务,这样你们也好早日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里。”

  

      “走进人民群众?”孙思邈一脸疑惑的问道。

  

      牛安点了点头道:“是啊!老孙你难到就没听说过,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句哲言吗?”

  

      孙思邈想了想,最后朝牛安拱了拱手道:“恕贫道粗陋寡闻,还请道友指教!”

  

      牛安笑着摆了摆手道:“指教我牛安是愧不敢当啊!这说出来就当咱们两兄弟共同勉之吧!”牛安想了想自己上辈子翻过的党史随后组织了下语言后对着写满了一脸求知欲的孙思邈道:“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愿望、要求和经验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使之系统化,从而对教义进行相对的调整,而后又回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贯彻执行,化为群众的诉求,得到群众的认同。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改善后的教义是否正确。人民群众的实践,便是检验咱们教义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移动阅读请访问:  品文吧-精选好看的小说

  

  

(https://www.mangg.com/id45967/26676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