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明明如月之燃烧的战旗 > 平台巨变

?

  袁崇焕在左安门打了胜仗之后收兵回营,心里美滋滋的,就等着再过一阵子把皇太极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带领天下勤王兵马去把他干掉了。那么一阵子是多久呢?对于袁崇焕来说是四天。十二月一日,朝廷发话了:让袁崇焕和祖大寿进城商量事儿。那么商量什么事儿呢?是广大员工同志们最喜欢的事儿——发工资(议饷)。

  袁崇焕和王彦路一接到这个消息都乐了。王彦路心想跟皇太极打了这么多天仗,可算是能见到干货了!袁崇焕心想皇上终于知道谁是挑大梁的了,自己来之前跟弟兄们把愿都许好了,打好了赏钱大大地!现在已经打了皇太极一个2:0了。弟兄们打得挺好,钱也得跟着到位啊。可是自己哪有钱?还是得指望皇上出啊,自己正要写奏折跟皇上商量这个事儿呢,结果皇上挺主动,好事儿!

  但是两个高兴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商量发工资的事儿为什么一定要叫上祖大寿呢?这事儿直接跟一把手说不就完了吗?

  可是袁崇焕忽略了这个重要的信息,所以他毫无准备的就去了。再补充一下,他是被城上放下来一个筐,钻到筐里吊上去的。发工资为什么要这样?连城门都不让走!

  好了毕竟咱这也不是侦探小说,说正事儿。袁崇焕进了紫禁城直奔着平台就去了。一年前他就是在那里被崇祯皇帝召见,走上人生巅峰的。而在今天,他将从这里掉入地狱。当然他自己并不知道,知道的话就不去了。

  袁崇焕带着祖大寿急匆匆的来到了平台,到那一看,好家伙满朝文武都在那儿等着呢,并且满桂也到了。袁崇焕一看到满桂,顿时又是生气又是得意。气的是在这么严肃的场合居然碰到这个老对头;得意的是从这些天的表现来看自己明显是那个更出色的,尤其有满桂做对比。

  袁崇焕来到玉阶前,向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拜了下去。崇祯皇帝这回对他的态度跟以往可不一样了。没有亲手去搀他,更没有笑模样,而是冷冷的质问了一声:“袁崇焕,你可知罪?”

  袁崇焕听皇上这么一问,一下子就愣住了。他心说我有什么罪?我为了罩着你,跟皇太极拼了两仗,我自己都差一点儿挂了!皇上你今天抽风了不成?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崇祯皇帝并不是抽风,他只是爆发了,抽风式的爆发。因为忍了太久了!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厉声质问道:“袁崇焕!你为何要斩杀毛文龙!皇太极竟然能率军直逼京师,你与他到底有什么密谋!还有,你为何要打伤满桂将军!”

  这三个连珠炮似的问题就向三颗炸弹一样把袁崇焕当场就炸迷糊了。他沉默了半天,没有说话。这也正常,因为这三个问题都太无厘头了。

  为什么杀毛文龙自己不是写奏折说过吗?你不是也说杀得好吗?而皇太极为什么能打到北京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我总不能告诉你我就是想拿你当鱼饵引他过来,然后关门打狗再收拾他,你这连个战略地图都没有啊,这怎么讲得清楚。至于打伤满桂就更扯淡了,他在德胜门受伤的,当时我在广渠门,炮兵是你的又不是我带来的,你不问放炮的那小子你问我,你问得着吗!所以袁崇焕只能沉默。

  但是崇祯皇帝心里可不像上面那段写的那样想,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你袁崇焕不说话老子就当你默认了!于是当面命令满桂脱衣服让袁崇焕看看他身上的伤。

  满桂遵旨把上衣都脱了下来,要说这老哥确实比较惨,身上全是伤疤。但是袁崇焕看在眼里却很莫名其妙,他心说你有话好好说呗,脱衣服干什么?我看什么伤疤啊,又不是我打的。这不有病吗!所以他还是没说话。

  可崇祯皇帝看袁崇焕还是保持沉默,心想袁崇焕这回你无话可说了吧!于是他做了一个十分脑残的决定:锦衣卫!脱下袁崇焕的冠服,将他拿下!关起来听后发落!

  这也不奇怪,谁十七八岁的时候没当过脑残啊,崇祯虽然是皇帝,但是他当时只是个十八岁的皇帝,没活明白而已,不能怪他。而且崇祯皇帝还是做了应急准备的,不然叫满桂和祖大寿来干什么?

  他又重新坐到龙椅上,下达了命令(圣旨):满桂接替袁崇焕为明军总指挥,祖大寿统领关宁军,就这么定了!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袁崇焕带着祖大寿来了吧。才十八岁啊,这心计,说他脑残似乎冤枉他了。

  祖大寿在袁崇焕身旁站着,亲眼看着老领导被抓了起来。但他毕竟是武将,而且是身经百战非常能打的武将,什么阵势没见过啊。所以他的表情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化,只是他的手在不住的发抖……

  他的这个细微的举动被一个细心的人发觉了,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各位请记住这个人,这是个不简单的人。

  处理了袁崇焕,崇祯皇帝宣布散会,众大臣纷纷散去,祖大寿也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紫禁城,他心里只盘算着一个想法:督师完了,我可怎么办?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平台的那一刻,余大成找到了一个人,预测出了即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余大成找到接替孙承宗的新任兵部尚书梁廷栋(孙老头儿上通州打仗去了),对他说了一段话:“大人,如今敌军兵临城下,关宁军若无主帅,一定会发生骚乱的!”梁廷栋却并不相信余大成,他说:“只要有祖大寿在就不会出事,放心。”余大成立刻坚定的对他说:“作乱的必定是祖大寿!”梁廷栋听了之后不置可否,转身就奔内阁去了。因为他也拿不准主意,所以他要去找一个能给他拿主意的人——周延儒。这也是个不简单的人,不简单到他可以在崇祯朝当三年的首辅。

  好了介绍下未来的周首辅吧。

  周延儒,1593年生人,字玉绳,号挹斋,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那一年他差一点儿追平了一个记录:连中三元。

  他的状元牌坊在家乡宜兴一直立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会元状元!可惜后来被拆了。据说遗址离当地的实验小学不远。

  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要知道这兄弟入阁当大学士的时候才36岁啊。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副总理了,才36岁。我32了,还跟个苦逼似的码字儿混饭呢,唉!人跟人不能比啊。

  当然,这位仁兄最后还是进了《奸臣传》跟严嵩作伴儿去了。但是我觉得他进《奸臣传》是比较冤的,因为他真没怎么干过坏事儿。也不知道谁那么缺德还给他编了个顺口溜: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缺不缺德啊!

  周延儒不愧是状元,梁廷栋把余大成的话跟他一学,他立刻就警觉了。于是他赶紧找到余大成问他:“你认为祖大寿会作乱吗?”

  余大成说:“那必须的!”

  周延儒又问:“他什么时候会作乱?”

  余大成说:“三天之内。”

  这就好办了,周延儒立刻去找梁廷栋,让他密切关注关宁军的动向,随时汇报。

  要说余半仙儿的预测真的很灵验,到了第三天,真出事儿了。

  祖大寿回去把事情跟何可刚与吴襄一说,本想让他俩帮着出出主意,结果俩人听了之后也蒙圈了。他们三人心想这皇上不是有病吧?敌军兵临城下,京城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居然把军队的总司令给抓了,那还打个屁啊!

  但是袁崇焕毕竟还只是被抓,没有定罪,三人商量了一下,再等几天看看结果吧。于是他们率领着关宁军在城下连等了两天。这两天王彦路都难受死了,他心说干爹不是进城商量发工资的事儿吗?这怎么就进号子去了!他不是在朝堂上跟皇帝骂起来了吧?

  结果到了第三天,城上突然有人冲着关宁军喊话,说是奉旨来的。王彦路陪着吴襄,跟祖大寿、何可刚一起在下面听着,只听城上面的人喊道:“袁崇焕身犯谋叛大罪!已被擒获。然只罪其一人,与众将士无关!”这就算废了。

  王彦路听完之后第一个就跪在地上失声痛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袁崇焕冤枉。他一哭就连带着周围的大家伙儿一起哭,吴襄、祖大寿、何可刚、曹文昭、吴三桂,这些在刀枪丛中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硬汉也全都落泪了。那场面就像开追悼会跟袁崇焕遗体告别似的。

  众人痛哭了多时,这时候祖大寿忍不住了。他大喝一声:“都别哭了!督师无辜蒙冤下狱,我等还守这京师做甚!大家回辽东!”说完上了马领头就走。何可刚是将领中第一个响应的,他上了马就追祖大寿去了。吴襄一看他们俩都走了,自己留着也没用啊,于是带着吴三桂率领亲兵也走了。王彦路一看一个干爹进去了,一个干爹走了,自己还在北京这待着喝风啊?于是他找到曹文昭,哥俩一商量,全都走了就自己不走,太不合群了!咱也走!

  于是乎由于袁崇焕的无辜下狱,关宁军失去了斗志,由祖大寿带领着回辽东去了。可各位要知道在朝廷中有人盯着他们呢!梁廷栋接到消息第一个就找到周延儒,俩人一商量:情况太严重,得赶紧向皇上汇报!于是一个内阁大学士加上一个兵部尚书匆匆忙就一起找崇祯皇帝去了。

  见到皇上之后俩人把情况一说,崇祯听了之后就蒙圈了。他心说我抓袁崇焕而已,关宁军跑什么?你们还知道不知道自己是给谁打工的啊!这关宁军是那袁崇焕的私人武装力量不成!跟谁嗮脸呢!?

  但是由于他的想法在“私人武装”那方面上跑偏了,所以他立刻做出了指示,让袁崇焕给祖大寿写信,把关宁军叫回来!

  周延儒和梁廷栋哆哆嗦嗦的令了旨意,叫上其余的内阁大学士和各部的尚书以及各种官员,这么说吧,六部里面科长以上的官儿都去大牢里劝袁崇焕去了!好家伙这么隆重的探监团把看监狱的狱卒都吓着了。这头一回来探监的人比里面的犯人还多!

  阴冷潮湿的牢房之中,袁崇焕穿着囚衣,披头散发的盘坐在地上。见到众大臣组团儿来看他来了,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他心说当时皇帝下令抓我的时候你们怎么不帮着我说话呢?现如今这么屁颠屁颠的来找我,肯定是城外出事儿了。关键时候想起老子来了,一帮熊玩意!

  于是他故意闭起双目,给众大臣来了个视而不见。

  袁崇焕这边淡定地坐在地上,闭着双眼跟一尊佛似的,众大臣那边进来就开始拜佛,不是,是说好话。要知道求人办事儿可不能向给人下命令似的,当然,这确实是皇上的命令。不过这次参加探监团的都是在朝廷里混了多年的老油条了,心里清楚这毕竟是来求袁崇焕的,要是不让这大哥心里痛快了,这事儿没法儿办。于是大学士们作为国务院的代表就率先发言了。他们先是吹了袁崇焕一顿,之后才开始说正事儿:祖大寿带着关宁军跑了,你给他写封信把他叫回来吧。

  袁崇焕心说活该!当初老子被抓的时候你们全装哑巴,现在没辙了想起求我来了,你们爱死不死!关我屁事儿!于是白了众位大学士一眼,冷冷的说道:“众位可有皇上的旨意吗?若是皇上下旨,袁某必当奉诏。”

  大学士们互相的看了看,全都成哑巴了。因为他们手里没有崇祯皇帝的圣旨啊。关键时刻周延儒出场,他一抱拳,对袁崇焕说道:“袁大人,皇上自然也是这个意思,我等虽然没有圣旨,但还请袁大人以大局为重。”

  袁崇焕心说屁的以大局为重,你们还知道以大局为重啊!那为什么皇上下令抓我的时候你们都不说话!皇上是个小屁孩儿,他不明白业务我不怪他,你们也不明白事儿吗!不把我抓起来能出这事儿吗?你们有能耐别来找我啊。

  于是袁崇焕看都不看周延儒一看,随口说道:“并非是我不想写,只是写了也没有用的。以前只是因为我是督师,那祖大寿才听我的,现在我已经是阶下之囚,祖大寿是不会再听我的话的。”

  周延儒心说袁崇焕你继续忽悠,这在座的哪个不是在朝廷里混了十几年以上的?你这话糊弄糊弄那不懂业务的皇上也就行了,我们可不吃你这一套啊。什么叫你是督师那祖大寿才听你的?崇祯还他娘的是皇上呢!祖大寿不一样带人跑了吗?但是他心中虽然这样想,却苦于没有办法说服袁崇焕,一时之间也是一筹莫展。

  要说关键时刻还得是指着人才,谈判专家余大成出场!那么为什么说余大成是谈判专家呢?人家口才好啊。

  余大成一看众位大学士被袁崇焕揶在那儿说不出话来了,心想自己别卖萌了,赶紧上吧。余大成走到袁崇焕近前深施了一礼,对袁崇焕说道:“袁公之忠义,天下人皆知。今日蒙冤受此屈辱,我辈未能仗义援手,本来是无颜面前来求助大人的。但是正所谓君要臣死,臣又岂能不死?还望大人以国家社稷为重。”看着没?这就叫口才!

  袁崇焕被余大成的一番话打动了,因为这是他入狱以来第一次有人大大方方的说他是被冤枉的!于是被感动的袁崇焕含着泪对余大成说道:“国家有难,袁某又岂能坐视不理。请大人拿纸笔来,袁某这就修书一封与祖大寿。”

  众人一看袁崇焕点头儿了,都像死刑改判了死缓似的深深舒了一口气,立刻吩咐准备纸笔。袁崇焕拿起笔,颤抖着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告诉祖大寿带人回来继续守北京。话不多说,信写完了,众位大人纷纷对袁崇焕千恩万谢了一通,之后拿着信回去交差了。

  崇祯皇帝见到这封信,立刻传旨赶紧用快马给祖大寿送去,让他回来守城。但是这么一耽误,加上送信的是快马,不是Email,信使一路猛追,都快追到山海关了,冒着被射死的风险才把祖大寿追上。

  那位看官说怎么还冒着被射死的风险呢?因为祖大寿毛了。他以为皇上派追兵来杀他呢,于是喝令一声准备放箭!亏了信使一边跑一边大喊“队长别开枪,我就是个送信的,督师来信了!”这才平平安安的见到祖大寿。

  祖大寿接过书信打开一看,是袁崇焕写的。于是他一边看一边哭,看完下了马来跪在地上大哭!周围的众士卒一看他哭就都跟着哭了。一是哭袁崇焕平白无故的叫朝廷给抓了,二是哭自己千里迢迢的从辽东跑过来跟皇太极拼命,拼到最后不但一毛钱赏钱没得着,居然还被骂成是叛军了,实在太憋屈!

  一片哭声之中,祖大寿的母亲出场了。(祖大寿打仗带着老母亲)老太太走到祖大寿身边,苦口婆心的对祖大寿说道:“儿子啊,这本来咱们是以为督师必遭不测,这才反出关来,但是谢天谢地督师他还没死,咱们现在还是赶紧回去打几个胜仗,也好用军功为督师向皇上求情才是。到时候皇上一高兴说不定就赦免了督师的罪。如果咱们就这么一去不回,岂不是连累了督师吗?”祖大寿一想老娘说得对,还是得回去,就这么直接走了不是把督师坑了吗?于是点头答应了母亲,翻身上了马,对众人大声说道:“弟兄们!督师平安无事,咱们还是杀回去保卫京城,打退了鞑子也好替督师开脱!也好为咱们自己正名!咱们不是叛军!”说罢带领着关宁军就向京师开进了。

  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明明是为了不坑袁崇焕才带人回去的,结果这么一回去,恰恰把袁崇焕给坑了……

(https://www.mangg.com/id44648/255296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