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西风吹我心 > 十七 影自娟娟,心自恋恋。

?

  (十七)影自娟娟,心自恋恋。

  临近期末了,学校要安排下学期的课程,选修课需要提前报名。我到系办公室去登记,一看开列的选修课名单,没有什么令人感兴趣的课程。人气第一的牛教授,今年升了职位,不带课了;好评如潮的哲人王龙教授今年到政府部门高就去了;貌美容娇的张讲师嫁了一个大款老外,到米国给人家生孩子去了。还有四大名嘴、八大山人都纷纷转投他处了,据说是因为“被管理”够了,才另谋高就的。鲁迅就说过,“再怎么努力做,也总有皮鞭在背后抽,问他为什么抽,他说你做得很好,今天天气哈哈哈??????”没想到今天的学者和鲁迅当年的处境何其相似。据说有教授晒自己的工资单,区区四五千元,怎么看病?买房?养家?教授也得吃饭,也得生活。他们被逼出走,这是怎么了?

  那些可听的课都成了传说,那些名师的言传身教都成了掌故。大师已去,讲台谁站?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那些精英非一时一地之所有,不是头衔政令所能聚起的,更不是裙带关系糟糠秕谷所能支撑的。如今的大学大楼虽存,且渐高渐新,但到处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在逼人的环境里,可怜得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只能靠回忆获得那片刻的温暖。

  大一刚来时,什么都不懂,看那学长们都在整日哄哄着某某的课得选,某某的课得逃,某某是最受欢迎的,某某是极度难缠的。我都哂之以群犬吠月,徒自聒噪而已。可没想到转眼我们也这样了,而且大家不约而同会得出一些似非而是的答案。真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啊。其实多知道一些课情也是很有必要的。选好课,找好老师,本是人之常情。孔子弟子从四面八方汇于夫子门下,竟有从南方不远千里投师的。那可是在纷争不断路途坎坷的春秋时期,其中况味很值得后代的学子仔细玩味。时代虽变,向学亲师之心是基本相同的,尤其是在今天名师多而真师少的大学里,要有火眼金睛才能从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一百零八个山头中选出一个站队、安身、立命的专业师长来,谈何容易!

  选来选去民国史是我比较中意的选项,见授课教师写着张某某,也就稀里糊涂先选上再说吧。可要选时,管理员说名额已满,得另行选择。真是点背,众里寻他千百度,却是一瓢冷水当头浇来。于是我打了个电话想问问老三他们都选的什么。虽然我不愿意和他们同选一门课,我想单独待会儿,也想获得点与他们不一样的见闻。不过,知道他选什么课也好有个比较,听听他的建议也没什么坏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先生和瞿他秋白之间的友情佳话真是让人羡慕。我私底下是愿意把老三同怀视之的。只是没有想象过如古人那样八拜金兰,祸福与共,山盟海誓。何必呢,现代社会现代人需要把那些封建糟粕都丢到爪哇国里去才好。本来以前选课我都是愿意和老三同来同去的。逃课时代为请假,缺的课也好不上,有什么事相互关照,都是从前常有的职责和情分。但是,这一次我真的想选一门与他选的不一样的课去上。“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真想冷静在课堂的沙洲上了。

  不知怎的,我打的电话无人接听。正当我要随便选一项课程时,管理员笑着说我运气好,有同学退选了,我可以补上。我一看,还真是,不知哪位同学发高烧退出了。这电脑真是魔爪无处不在,把触角伸到每一个小角落,让那些眯缝着睡眼的人点错了键,把挤进去的机会又让了出来。难怪银行的提款机还有取一百给一万的时候呢,谁赶上谁高兴吧。真是落寞之人上天也垂幸。选不了意中人,还选不了一门课吗!“切,切,我手拿钢鞭将你打!”这小小的胜利也是值得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我总算理解了阿Q为什么总唱的话的意思了。

  就在我要在选完课的签字表上签字时,随意扫了一眼选课的同学名单,本想看看那各成面目的手写体中有什么创意可供一览,结果没想到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两个字上:“烟洁”,两个闪着金光的娟秀的小字正向我抛着媚眼。犹如那开光的佛像一般,瞬间得见真颜,我真有点喜出望外了。不会是同名同姓的人吧,天下同名同姓的人本也太多。只是这烟姓既少,《百家姓》上都不知道排了没排,更以我平生所知所遇,烟姓之人仅此一人而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在私下里好像也背过课,想搜集一些关于烟姓的资料,但是大脑一时短路,没个头绪。“烟”,自然有那人间烟火的意思,也仿佛有不着人间烟火的涵义。据烟姓来源记载,当年女娲造人时,造一人便以一名呼之,当造到烟姓时,娲神看到补天之处青烟袅袅,又见新造之人面目清秀、眉黛淡远,恰似轻烟一抹,便以烟呼之。

  姓既少闻,名亦罕见,想那清雅脱俗之人,必然有清雅脱俗之名了。再看烟姓配以洁名,仿佛天造地设一般。也许是其父母取名时别有寄托,非只供人呼叫区别而已。冰清玉洁,取其字作名,真是大有“人如其名”的感觉了。据DNA遗传基因组研究证明,人的姓即天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命理。名即声名,都与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关系。这用中国人的老话叫作与生俱来的先天夙缘。比如那曹操,姓曹读破时为“朝”,即朝廷之朝。操,意为操纵。姓名之意相关互补,合二意为“朝廷操纵”。历史上的曹操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再看那汉献帝刘协,刘且不多说,单看那协字,协读音同挟,那么一来刘协被挟,果真系名字中注定的孽缘,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这就有待姓名学的专家去考证了。一操一协,演绎出的那段历史,真的是让人感叹良多。

  不由得联想到烟洁的经历,一段天生丽质的传说,一副清水芙蓉的形象。怪就怪上天,情人眼里出西施,怪就怪缘分,你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边想边走,走到电梯口要下楼去,因为是十八层的高楼,透过楼梯口的大窗户向外张望,远处苍山起伏,青黑如龙,难得伟人用“山舞银蛇”去形容山,对照眼前情景,真是感觉舞字用得好,舞得妙,舞得切,舞得蜂迷蝶乱人逍遥。

  选完了课,我又到图书馆去泡了一会儿。看看日色渐暗,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于是我就去到食堂抓了几个包子,边走边吃,无甚滋味,聊以充饥而已。那圆乎乎、白胖胖的,五毛钱一个的大包子,真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馒头,面条,烙饼虽好,只是少了些搭配。唯有包子,既经济又花色,既美味又方便,既营养又健康。比起什么汉堡、三明治、麦当劳、肯德基之类更接胃气,更能代表中国特色了。包子的大肚能容,无所不包,犹如《西游记》中神仙的大口袋,什么都能装。中国文化产生了中国包子,舌尖上的包子,真可以品咂出些许的中国味道来。比如,“狗不理”包子,指的是包子卖得快,那姓苟的卖包子的人顾不得和每一个客人打招呼,而不是狗都不理的包子。你想想哪里会有狗都不理的包子,那“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话,国人说了几千年,也没听说过有“狗不理”这回事,实乃“苟”不理之误也。以讹传讹,总之是传开了,传到了皇宫了,慈禧都馋了,要吃狗不理包子,这一来,狗不理包子就成了御膳,非比寻常了。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包子发迹史。

  饥饿了想到包子,不能不理。

  孤独了想到烟洁,不能不理。不理就成了一个土包子,土包子就成了不招人喜欢的角色了。唉,烟洁可不是包子,她是包子中的狗不理,天下只此一家。看看我手中的学校食堂的包子,也白也胖也十八个褶儿,但这不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两者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边吃边想,循着旧味儿来到小湖旁。万点金波夕阳里,依稀水气扑鼻来。这样的时节这样的人这样的地点这样的心。湖畔有一溜长椅,供人休息坐卧。我选那极边缘的一角上的一张坐下来,看看书,看看湖光水色,看看人影人身。正是暮春天气,湖中点缀几点荷萍,还有些不知名的小水草,都在水中随风荡漾。岸边确有金柳如夕阳中的新娘,艳影也时时在波光中起伏。想那徐志摩当年坐在康桥边,大概也是如许光景。只身,枯坐,美景,美女在身旁摇曳,徒有内心的春水皱乱无比。他可以因之而挥洒成一首小诗以作吟抒,方才得以解脱。而此时的我何以解脱?不由得人马上就想到了烟洁。想到了老二给我的那张小纸条,我以把它收藏在身,还有那张玉照也时时伴随着我。不知不觉,我又将它们拿出,发呆出神起来。

(https://www.mangg.com/id44391/258315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