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后殿的书房内,朱权正在奋笔疾书,他的桌案之上已经有了几封书信。
这几封书信之中除了一封是准备送往金陵的之外,其余的几封乃是写给辽王、庆王、谷王和代王的。
除了给金陵的信件上内容完全不同之外,朱权写给几个兄弟的书信上内容都差不多。
如果在外人看到这些书信,恐怕要大骇了。
这些书信之上,朱权联络几位边王,希望能够几位边王一起随他向金陵上表,除了对朱标之死致哀之外,最重要的是暗示朱标的地位应当由朱标一脉继承。
写好之后,朱权将手中的狼毫笔架在了笔架上,然后对着小成子说道:
“小成子,这几封信派快马送出去,另外通知胡长吏,请他午时五刻到王府西边的遵义门会合!”
“诺,殿下!”
...........................................
一个人影急匆匆走进燕王府书房之中,看周围燕王府侍卫对其视而不见的态度,显然此人乃是燕王府中老人了。
此人走进书房之中后,丝毫不言语而是默默的将一份资料递到了朱棣的面前。
接过此人递来的文件,朱棣眉头一皱然后便上下看了起来。
在朱棣翻动文件的过程之中,那个人影一直恭敬的站在朱棣的身边丝毫不言语。
此人约二十出头的年纪,脸型呈方,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其脸上的两道剑眉格外的神俊。
“马和,你做的很好,暂且下去吧,对了,金陵方面,这段时间要加强渗透特别注意对朱允炆和朱允熥的监视,另外派人去西北,给蓝大将军传达一下我的善意!”
“诺!”
若是朱权在场的话,听到这个年轻人的姓名恐怕恐怕便要大吃一惊了。
马和,生于1371年,昆明人,蓝玉平云南之战后,看中其天资聪慧,因此将其掠至南京而后阉割送入燕王府中伺候。
时年马和只有十一岁。
到了燕王府中之后,凭借其聪慧,逐渐获得了燕王府上下的看重,其后更是获得了朱棣的青睐。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去年,朱棣下令马和负责燕王府的情报机构,这对于二十一岁的马和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燕王府的情报机构系统不仅没有出现疏漏,相反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增长,这让朱棣对他更是看重。
马和离开之后,朱棣拿着手中的几张纸紧紧的捏着久久不曾放下。
这几张纸虽然很薄,但是对于朱棣来说,这却是承载了他的雄心。
若是让洪武帝见到这些纸张的话,恐怕连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这个四儿子居然已经在尽量埋下了这么多的暗子。
虽然说朱棣无法像洪武帝一般通过锦衣卫监视全国,但是他的情报机构在金陵却也是渗透的相当之深。
眼下的情况是朱标病逝,大明皇储之位空悬,而有资格登上那个位置的人又不止一个。
若从朱标一系来说的话,那么朱允炆和朱允熥拥有同样的资格,两者之间各有所长。
朱允炆在文官势力方面占优,但是朱允熥却拥有着军方的支持。
朱允熥的背后是蓝玉,而蓝玉却是在徐达、常遇春死后,大明将帅第一人,其势力遍布大明上下。
甚至这种军方势力,就连在大明北方边王之中堪称第一的朱棣都无法匹敌。
而如果不从朱标一系来选择的话,那么便是秦王、晋王两位嫡皇子,但是这两位皇子此前曾有不少的过失,而朱棣虽不是孝慈高皇后所生,却是孝慈高皇后抚养长大的,因此也算有半个嫡子名分。
从候选人来看,有能力竞争皇储宝座的有五人,但是实际上从朱棣和道衍一番谋划之后,朱棣便熄了争一时长短的心思。
毕竟这个时候太早跳上桌面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朱棣还将会因此成为各方势力的眼中钉。
而此前,朱棣授意自己一方的人马全力支持秦王,目的也正是在此。
当然,朱棣是清楚秦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机会,真正有可能登上皇储之位的其实还是朱标的两个儿子。
但是朱棣的目的正是通过此举让洪武帝以及东宫之中的一干人等知晓,自己并没有登上那个位置的野心,这样一来可以让不少人放心。
朱允熥虽然背后的势力较强,但是却并非绝对的,相反,拥有文官势力支持的朱允炆恰恰是朱棣担心的存在。
............................................
大宁宁王府西门遵义门处,胡宁已经等候在了这里。
胡宁知道朱权此行何为,不过他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千户一案之中牵扯的东西已是越来越多。
若是不快刀斩乱麻尽快将此事决断的话,那么军心动摇是板上钉钉的,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到整个大宁都司的军心。
“胡长吏,久等了吧!”
就在胡宁心中想着谭刚一案可能的种种后果之时,朱权已然来到了遵义门处。
此次出行,朱权特意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身上并没有身穿亲王的礼服,而是一袭普通的青衣。
另外跟在朱权身后的护卫也仅仅只有三人。
看到这一幕,胡宁眉头一皱便开口劝谏道:
“殿下,纵然您想要微服出访,但是护卫是否有些薄弱了?大宁归化未久,城内杂胡不在少数,白龙鱼服实非君子所为!”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朱权也了解了胡宁并非是一个古板的人,因此对于这位长吏,朱权还是颇为喜欢的。
因此,听完胡宁的劝谏之后,朱权脸上并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只是微笑着说道:
“孤就藩大宁至今,尚且未能好好体验一番民情,古语有云为上者当上体天下、下察民情!
白龙鱼服固不可取,但若依仗出行,如何能体察民情?”
听了朱权这么说,胡宁知道朱权已做了决定,因此不再劝谏。
看到胡宁这种态度,让朱权心中更加高兴了一些,毕竟没有一个亲王喜欢自己王府之中的长吏和自己是作对的。
当然朱权明面上只是带了三个护卫,但是实际上大宁中卫的一个百户却是已经先朱权一步行动了起来,在谭刚和秦云家中附近乃至是街道上都进行了一番布置。
大宁中卫的刘占乃是大宁都司之中的老资格将领,因此地位在五卫亲军之中算得上超然。
加上朱权此次出行只是提前告知了刘占一声,同样也叮嘱了保密。
料想刘占不应该泄露朱权的行踪,若是不然的话,只能说刘占此人不堪大用。
此次出行特意安排了一辆马车,本来朱权是准备直接骑马的,但是想到自己毕竟在大宁城中路过一面,若是有眼尖的发现了身份,岂不是不好。
一行五人上了马车之后便离开了王府,一直到出了内城之后,在朱权的吩咐之下,马车停了下来,而后朱权便当先跨下了马车。
此时还未过午时,但是街头上依旧一片繁忙的景象。
沿街的店铺鳞次栉比,纵然因为朱标之死,朱权下令大宁禁两个月的欢庆,但是街头上也仅仅是冷清了少许。
作为北部边关重镇以及重要的贸易城市,大宁城内从不缺少胡商。
来大宁交易的以蒙古人居多,当然其余的还有女真人和朝鲜人。
因为对蒙元余孽的提防,因此各边关重镇之中从来不允许私自交易盐、铁、茶等重要物资,至于丝绸等物却是不禁。
这不,在街道之上,朱权看到了诸多身穿各式衣物的胡商,这些胡商有的穿着自己部落的服饰,另外一些虽衣着汉服,但是其面孔却是与汉人迥异。
走着朱权便在一处茶楼边上停下了脚步,茶楼的规模不小,上下足有两层,诺大的招牌上拓印着“一品轩”三个大字。
不过因为眼下的时节,所以茶楼内生意略显清淡,从门外看去,整个大堂内只有三两个客人。
看到朱权一行人走进门口,眼尖的茶楼小二立即迎出了门外。
“公子几位,快里面请!我们店有上好的铁观音、碧螺春,都是从南边运来的新茶!”
朱权的三个护卫警惕的上前一步,看到三个壮汉向自己靠近,同时脸色还非常严肃,店小二吓了一跳。
看出了店小二眼神中的惊惧,朱权挥了挥手便让三个护卫退下了。
“小二,有没有雅静些的地方”
“公子,我们店二楼都是雅间,最是雅静不过!”
“嗯,前面带路!”
说着,朱权便挥了挥手走进了茶楼之中。
朱权等人刚走进茶楼便引起了茶楼之中人等的注意,毕竟朱权身边四个侍从,一看这排场便知不是凡人。
“公子,请上楼,小心台阶!”
说着小二领着朱权一行人便上了茶楼二楼。
小二推开了雅间,之后朱权和胡宁便走进了雅间,至于那三个护卫则守候在了门外。
没等朱权说话,胡宁便说道:
“来一壶碧螺春,再来几样茶点!”
胡宁说完之后,这个小二便应道:
“好勒,客官,请稍等!”
;
(https://www.mangg.com/id43087/23470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