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朱权他们这几个皇子的正是齐德,当然在后来,他被洪武帝赐名为“泰”。
洪武十七年应天府会试第一,洪武十八年乙丑科进士,之后便被任命为兵部主事。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位齐师傅是一个允文允武的人,因此洪武帝特命齐德担任宫中皇子的师傅。
当然教授皇子们的师傅远不止齐德一个,只不过今天正好轮到齐德而已。
在朱权来到皇子书房(也就是学堂)中的时候,朱植和其他的几个皇子已经到了。
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太子和皇子的区别,洪武帝为皇太子朱标专门兴建了一座大本堂,而朱权等皇子就读的则是另一座皇子书房。
看到朱权走进来之后,朱植问道:
“十七弟,怎么样,赢了沐昂那小子没有?”
“哪能不赢啊,十七弟的乌骓马乃天下良驹,沐昂的黄骠马简直就是萤火与皓月争光,岂有不输的道理!”
没等朱权说话,和朱权一同走进来的朱栴便开口说道。
听到朱权取胜了,学堂里面的几个皇子也是露出了喜色。
要知道他们这几位天潢贵胄最近在沐昂那小子手上可是吃了不少次的亏,而眼下朱权为他们出了一口气,自然是人人欢欣。
就在学堂之中,几个皇子纷纷开口询问细节的时候,只听到学堂门口响起了一声咳嗽声,然后只见齐师傅迈步走进了学堂之中。
“拜见师傅!”
虽然在这里的几位都是皇子,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尊师重道乃是大礼,因此在授课之时,齐德不仅不用向这几位皇子行礼,相反,这些皇子还需要向齐德行礼。
洪武帝对儿子们的教育是严厉的,因此对于教授这些皇子的老师,朱元璋也是给予了用戒尺处罚皇子们的权利。
而齐德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因在座的皇子们没少被齐德用戒尺处罚过。
虽说眼下快要过年了,但是显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寒假的概念,不过从腊月二十八也就是明天开始,皇子们便不用来上课了。
各个皇子迅速的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坐了下来,齐德黑着一张脸坐在了自己位于前方中间的位置上。
“首先恭喜卫王殿下、庆王殿下,还有十七殿下,说不得明年三位殿下便要就藩了。”
说着,不等三王说话,只看到齐德背诵道: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哪位殿下能够告诉臣,此文出于哪一篇?”
齐德的眼睛不停的扫视着书房之中的几位皇子,很快朱栴便站起来说道:
“回师傅,该篇乃是《礼记、礼运》!
“庆王殿下答得很好,那么能够请庆王殿下接下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边背着,一边朱栴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不过就在这时,齐德却是喊了停
“下面就不劳烦庆王殿下了,还请十七殿下接!”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当朱权背诵道而兵由此起的时候,齐德的眼睛之中闪过了一道精光,只听他突然开口说道:
“十七殿下,试问大道好还是不好?”
“自然是好的!”
“那么又为何,人们明明知道大道乃天下为公,同时能创建和谐盛世,但偏偏愿意为此而努力的人却是不多,很多人却都想着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齐德的话一说完,朱权的额头上快要冒出了冷汗。
“人性有惰、有私!”
“可,孟子说人性本善?”
这个时候朱权感觉齐德完全就是在故意刁难自己。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这两种观点在历史上争论了无数年,甚至以此为代表的儒家和法家也是一度水火难容。
“齐师傅,需知荀子也说过人性本恶!”
“那么十七殿下,您认为人性本是哪般?”
“回师傅,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尽管朱权没有明说,但是从他采用了荀子的观点便可以看出,朱权倾向的是人性本恶。
朱权说完之后,齐德的眼睛微微的眯在了一起,不过一会之后,齐德却是笑道:
“很好,看来十七殿下将《荀子》学的很透彻!十七殿下请坐下吧”
接着齐德继续说道: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坐下之后,朱权的神情有一丝恍惚。
荀子是法家的创始人,李斯、韩非子均为荀子的入室弟子。
相比儒家,朱权对法家更有一种好感。历史已经证明国家崛起的过程之中,严法起到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只有严法才能让国家延续的更远,同时也能让国家富强。
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朱权认为明朝灭亡最大的原因便是亡于明末的官僚和商贾之手。
国朝对于士人堪称是极其优待,虽没有宋朝一般刑不上大夫,但是对于官吏和缙绅依然是优厚有加。
其实齐德在今天教授礼记也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在齐德想来,明年卫王、庆王包括十七皇子都将就藩,这个时候复习一遍礼记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让这些藩王懂礼才能使其甘为为国朝屏障,不至于生出非分之想。
同时这三位藩王的藩国都在国朝的北方边境,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对于礼记的倾向,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国朝日后对于边疆的态度。
到了未时,齐德的授课便结束了,众位皇子一同起身恭送齐德离开。
“十七弟,怎么回事,齐师傅好似故意在针对你?”
齐德刚走,朱植便来到朱权身边说道。
听到朱植的疑问,朱权也是摸不着头脑,不过他还是显得洒脱的说道:
“或许齐师傅只是有感而发而已,这段时间是有些胡闹了!”
说完,朱权便和朱植等人一同走出了皇子书房。
书房外的地面上已经堆起了一层薄薄的雪花。
“好一场雪,不过始终觉得江南的雪没有北方的壮阔啊!”
“那是,前年,我们去北方,那地上的雪都漫过了膝盖,要我说看雪景还是要去北方,南方只会让人感到有些怠与安逸!”
在朱权感叹的时候,朱栴接着说道。
朱权又和其他几位皇子聊了一会,之后便返回了长宁宫。
虽然朱元璋并不喜欢大操大办,但是现在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因此该准备的还是进行了准备。
洪武帝定都金陵之后,大力推行对联,洪武帝规定,除夕前天下臣民不论贫富都要书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
之后,有几年功夫,洪武帝的确会在除夕前便衣出行然后观看百姓门上的对联为乐。
而在皇宫之中,每逢年前,洪武帝也会给亲近的大臣和太子亲自篆写一幅对联。
至于**之中,虽然也贴对联,不过除了皇后的寝宫是由洪武帝书写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由宫正司提供的。
不过今年却是例外,处于考校朱权他们三人的想法,洪武帝刚刚下令,朱权、朱植、朱植母妃寝宫的对联都要由三王自己书写。
而朱权也是在回到长宁宫之后才得知这个消息的。
长宁宫前殿已经摆上了书案和文房四宝,杨妃站在一旁眉头都皱在了一起。
**从来都是一个是非之地,而今年洪武帝让朱权等三位书写对联在某些好事之人看来更是事关三王背后母妃的颜面,而尽管杨妃一向都是比较淡薄之人,但却也不得不重视。
毕竟对联的好坏不仅事关三位妃子的脸面,同时也事关三王的才学。
在将朱元璋的命令说给朱权听之后,杨妃的紧张之情溢于言表。
“权儿的,对联一事虽小,却事关你的颜面和这长宁宫的上上下下,母妃知道你的字写得是极好的,但是这对联的内容,你且慢慢思量一下!”
朱权脑海之中想了一会,随即想道:
“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葩苑树相芬芳。母妃,您觉得如何?”
;
(https://www.mangg.com/id43087/234701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