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规定晚辈在吃饭之前,先来饭厅入席坐好,恭候长辈到来一起吃饭。
礼教规定晚辈吃饱了,也不得先离席,要坐在那里,等晚辈也吃饱了,长辈先走了,晚辈才得走。
礼教规定晚辈在吃饭时,不得大声件话。
礼教规定晚辈在吃饭时,不得乱走动,就是你内急了,也不能随意跑去厕所,先去向身份最高的长辈报告,长辈同意让你走,你才能走去方便。
礼教规定同桌教子。长辈在吃饭时,一定要对晚辈训一番话。
礼教害得晚辈在吃饭的时候,小心翼翼,有屁不敢放,尿急了要忍。
这晚的晚饭,诸葛家的几个小字的几个儿女吃得极为的小心,极为的谨慎,极为的紧张,因为这顿晚餐是刚成为他们兄弟姐妹的后娘第一次同我们吃饭。也因为今天他们得罪了父亲,冒犯了父亲的尊严。如果他们不小心的话,惹得了父亲生气的话,挨揍是免不了的。
他们这桌晚辈坐的人都吃饱了,站在旁边为他们盛饭的丫环姐姐,三次问他们还吃不吃,他们都说饱了,不吃了。她就开始动手收拾桌上的餐具。
丫环姐姐端着碗碟筷子去了厨房不久,最小的诸葛均就坐在椅子上打起顿来。诸葛瑾怕他跌下地来,就将他抱如怀里来。本来抱小弟的工是丫环姐姐做的,但是,她不在了,大公子只好抱一抱小弟。
突然间,当爹的诸葛珪一声大喊:“子瑜,你搞什么小动作?”
诸葛瑾抱着小弟站起来说:“回爹大人,子瑜是抱阿均……”
诸葛瑾的话还没有讲完,当爹的就大声的骂了起来说:“阿阿什么?你要说小弟的字,用阿字放在名前面的,是那些没有教养人才这么的说法。在我诸葛家里,不准你这么讲的。”
诸葛亮回答说:“回爹大人,小弟诸葛均是还没有字的呢。”
诸葛珪不得转头去问诸葛玄说:“老幺这孩子真的还没有取给字的吗?”
诸葛玄说:“我还没有听到你给老幺取过字的呢。”
原来古代的男儿一出生,为爹的就马上给他取名,之后又要给他取字,这样一个男人的名和字才齐全。诸葛亮刚会讲话的时候,诸葛珪就马上给他取字为孔明。如今,小儿子已经3岁多的了,不知当爹的为什么忘了给他取字的呢?这大概是诸葛珪只顾得去跟**女相会,忘了给小儿子取字的吧。
当爹的是有错不认错的人,他没有给小弟取字,是他的责任,但是,他却一转口又说:“子瑜,你懂得你是我的什么人吗?”
诸葛瑾说:“回父亲大人,子瑜是爹的长子。”
诸葛珪指着大儿子说:“你讲,长子在家中的责任是什么?”
诸葛瑾说:“长子是家中的半个家长。”
诸葛珪说:“你半个家长是怎么当的?你明知小弟有了名还没有字,为什么不替我给小弟取字的呢?”
诸葛瑾低头不敢做声。
当爹的又说:“子瑜,你在孔府学院读了6年书,你的学业怎么样啦?人家聪明的孩子走几步就能吟出一首诗来,我给你走5步,马上给我想出两个字来给你的小弟做名的字。”
诸葛瑾脱口说出了“问君”两字来。
问君,就是问你的意思。诸葛瑾话的意思就是,我就是要问你当父亲的了。谁知当爹的误解是以为大儿子真的给小儿子的名取字了。于是,当爹的就追问大儿子说:“子瑜,你为何用问君两个字?意思是什么?”
父亲的问话,儿子不能不答。
诸葛瑾解释说:“问君就是向君主提出疑问。我给小弟取这样的字,就是希望他将来长大了,不单有了非常的学问,还有了非常的胆量,向皇上或君主提出他自己的疑问,从而得到的重用。”
当爹的有点高兴的说:“不错,诸葛均就用这个字喽。”
就是因为当爹的和大儿子的斗嘴皮,才害得诸葛均长大后用的名字变来变去,没有一定的固定。他给诸葛亮写的信。签的字是写着问君。后来诸葛亮当上蜀汉宰相后,拉他到天水郡那儿去当校尉,这样诸葛均给下级签字的就是签写文君两字,他给上级写的公文,末尾签的就是闻君。他怕在公文上签上了问君,而得欺君妄上的罪名。
由于诸葛均用的字,总是变来变去不定,所以,后来史官造册登记写官员名字的时候,也弄不清他到底用的名之字是那两个字为准,于是,史官干脆只写他的名:诸葛均,没有写上他的字的两个字。
原来是诸葛珪当父亲的不够负责任,才害的诸葛均在史书上只有名没有字。
诸葛珪又问道:“子瑜,你明知吃饭的规矩,你为什么还乱抱问君?”
诸葛瑾说:“回爹大人,子瑜见问君困睡打磕睡,怕他摔下椅子来,才抱他的。”
当爹的说:“你耍滑头!你就是利用小弟小妹的年小来跟我做针对。”
忠厚老实的诸葛瑾说:“子瑜不敢……”
当爹的大声的喝斥道:“住口!你想狡辩?你还嫩得很。今天中午,你刚教弟妹怎样做的时候,就有人去密告我了。”
接着,当爹的又讲,亏得你是跟我逗着玩,要是你真的跟君主这样玩的话,你就没命的了。我告诉你,凡事要做的都要做到密不漏气不漏水才行的呀。用计保密得好了,事情才能成功的。不然,就遭满门抄斩的了。
诸葛亮马上把爹这句话烙印在心中,时不时重温爹的话。他后来凡做的事都是秘而不宣,待到事情成功之后,他才告诉别人我是怎样设计的。
当爹的又说:“子瑜,你明天就马上离开这个家!”
诸葛瑾慌问说:“爹要赶子瑜去哪?”
当爹的立即讲:“我要赶你去京城。”
“爹想叫子瑜去做生意?”
“不是。我是叫你到京城去拜蔡邕为师。”
“爹,子瑜已在孔府书院读了6年书,所有的文理道德,治国安邦的书,子瑜都学过了,再去京城拜师读书,是浪费银子,子瑜不想去了。”
“你一定要去。我告诉你,你在山东读了书,只拿回来一张文凭,还没有文人名士给你做学术鉴定评语。你拿学业文凭去求职,那些有势力的君主会嫌你没有名气,不想见你的。即使那些君主收留下你了,也因你没有名气,不敢重用你,只安排给你一个小小的职位。这样的话,你不知到那个猴年马月才有出头之日的呀。如果你得到了朝中的一大臣的欣赏,你的名气就大起来了。到时候,那些搞军事割据的君主就认为你是个大能人,纷纷出高薪来争聘请你去当他的谋士大臣的了。那样的话,你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升当很大的官了。甚至还封你当他的第二把手的呢。那你不就是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的吗?”
当爹的稍停了一下,他又说:“我本来是有很大的本事的,只因为朝中无人,没有人推荐我上去当更大的官,所以我在这个小县城混了这么多年,还是当一个县长的小官员。为了你不再像我吃亏这么大,我要豁出去,出了大把的银子托人去帮求蔡邕收你为徒,让他作为你的导师,专门辅导你学文章,帮你修改文稿,点评你的文章,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京城里的名人大臣读,那样你就马上出名了。你一出了名气,就会有君主来聘请你去当他的谋士了。”
当叔叔的诸葛玄插口说:“这就是名人效应。是做官的最简捷之路。子瑜,既然蔡邕答应收你为徒了,你要珍惜这个极好的机会喽。你要知道,你爹为了你的前途,一年就得送给蔡邕二万两银子的呀。”
这时,诸葛玄才知道,大哥还是着重培养自己的儿子,没有重视他的前途。要是大哥重视培养她的话,那就应该给他找朝中大臣做他的导师,让他早点儿出名气,早点儿当上大官。现在大哥却直送儿子去京城,没有送他一同去。看来他只能靠自己去争官位的了。
当爹的说:“做父母亲挣来的钱财就是要花在儿女的前程上去的。为了你们几兄弟的未来,我是舍得花钱的。但是,你也要懂得孝顺父母亲才行。你要是真的孝顺我的话,你去了京都就要用心写文章,争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写出一篇文章,在蔡邕的修改之后,能在京城产生轰动效应,这就是证明你取得了成功的了,你就可以回家来了。也就是你为家里节减了好多的银子了。这就能证明你是一个大孝子的了。”
诸葛瑾说:“爹,子瑜就把以前写过的作文那去给蔡邕修改,让他老人家在我的作文里头拿出一篇去吹一吹,我一出了名就立马回来到东吴找鲁肃,求他将我推荐给孙权。看看能不能在那儿某到一官半职。”
当爹的说:“只要你拿到了蔡邕对你的文章做出很高很好的评语鉴定,再加上你又会吹捧孙权的话,孙权就重用你的了。你放心去吧,我给蔡邕的银子是不少的了,相信他会尽力而为来将你推出社会来的。”
诸葛瑾说:“蔡邕当上了这么大的官,他还是这么的贪的呀。”
当爹的说:“凡是当官的人都是冲着金银着想的。位官越大的人心里就越贪。现在我在你身上花了好多的银子,将来你就得捞回来才行。”
“爹,你`放心,子瑜一定把爹在儿身上投下的银子成倍的捞回来。”
当爹的又说:“以前在我们山东是文人名士云集的地方,但是,今天这地方战乱频繁,文人名士怕死,全都跑去南方避难了,很难找到他们,为了你的前途,我只好花重金找在朝中当大官的蔡邕当你的辅导老师了。你去了,就要用功写文章,争取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文章在京城里被人传阅。你一出了名,就可以回来结婚了。”
正在此时,丫鬟来抱走了问君小弟。爹又讲:“子瑜,今晚月亮很圆,你就协助叔叔一下,趁着有月光,就教孔明和公休两个弟弟的武术的基本功夫吧。”
诸葛亮和诸葛诞一听到大人要教他们功夫了,就很高兴叫好起来。
后人有诗云;
若想孩儿能成才,
家教应先早安排。
家教犹如锤锻铁,
千锤百炼器耀彩。
;
(https://www.mangg.com/id42879/23166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