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七年 > 八四九 黄琬的计策

?

  

  

  

  

      雄城巍然屹立,在得胜堡周围不远处,更有另外三座城堡,构成了一个相当强大的防御体系。{}.{c}{c}以得胜堡为主,其它三座军堡为辅助,到了战时,一旦那座城池被围,其它几座便要互为奥援,逼得围城之兵前后受敌,不得安生。

  

      当然,城池是够雄伟了,设想也是很好的,但还得里头的人得力才成。

  

      黄琬显然算不得什么得力的人手。

  

      他手下的兵额将近三千,但实际上他麾下去掉家丁之外,只有七百余兵力而已,这些兵力用来镇守一座得胜堡都有些捉襟见肘,更别说在战时支援其它几座军堡了。

  

      而且他手下的军兵战斗力也很是一般,这一点,看都能看出来。

  

      春末夏初的大同镇,风是暖暖的,吹在脸上温温热热的,很是舒坦,风不大,旗子也没有猎猎席卷,而是有些无精打采的耷拉着旗面,偶尔才会动一下。这旗子,也正如城墙上站着的那些士兵一般,蔫儿得很,也是半死不活的。

  

      白莲教起事的消息早就传过来了,因此城门也关了,城墙上的守备也加强了,但下头的士兵却没人当回事儿,都觉得白莲教肯定不会攻打这里。那些逆贼,活腻歪了才会往这儿来!

  

      是以虽然戳在城墙上,这些军兵却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或是低声聊天或是嬉笑怒骂,有的甚至直接寻了个比较隐秘的所在——比如说躲在敌台上那门硕大的千斤铜炮的后面——开赌了。也没人管,因为这赌局直接是军官们开设的。

  

      整个得胜堡,似乎都笼罩在一股暖洋洋,懒散散的气氛之中。

  

      正在肆虐的白莲教,似乎离他们非常遥远。

  

      得胜堡参将府,黄琬的府邸。

  

      书房中,黄琬正自斜靠在墙边那张宽大的罗汉榻上,看着手中的文书。

  

      他穿着一身皂色的宽袍大袖,头发束着,斜插着一根黄玉簪子,仪态很是休闲。再加上他长的颇为秀气,瞧着根本不像是佣兵上千的大将,分明就是个儒雅文士。

  

      罗汉榻是用上好的黄花梨木制作的,不但用料考究,做工也很是精美,一看便知价值不菲。但在这书房中,却算不上什么遮奢的用具。书房中的这些家具,从多宝架,罗汉榻到书桌,乃至于琴桌,胡凳,太师椅等等,都是上好的木材打造的,做工也没有差的,而且其中不少还是上了年岁的古董,表面的包浆很是漂亮。

  

      很不少,四壁上挂着名家字画,琴台上还摆放着古琴,虽然集齐了这么多豪奢家具,但这书房并会给人一种堆砌奢侈物感觉,而是很典雅,让人觉得很舒服、

  

      把那文书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黄琬冷笑一声,低声自语道:“这会儿想到我了?我被那刘若宰如此欺辱,却还要给他擦屁股?凭什么?我不干!”

  

      “你娘的,你去西边儿立大功去了,还把董策、白添福他们都带着,就是不带老子!嘿,后院儿失火了吧?哈哈,你当初走的时候,可曾想到有这一日?老子就是不管,就是座山观火,他们把冀北道给打的越烂越好,事情闹得越大越好,最好朝野皆知,天下震动!到时候我看看你姓刘的倒不倒霉!”

  

      黄琬嘿嘿一笑,嘴角露出一抹恶毒。

  

      只是不出兵,总也要有个不出兵的借口,他当然不会直截了当的说,而是要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好是那种谁也挑不出错儿来的。

  

      想了一阵,黄琬眼睛一亮,坐起身来,下了罗汉榻,坐到书桌前,开始写文书。

  

      明末天底下的武将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就不多——他们大部分是让幕僚替自己写文书的。

  

      明朝末年的武将,之所以被文官瞧不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官们认为他们粗鲁不文,其实这还真不算是太冤枉他们,因为明朝末年的武将,大部分确实都是没怎么读过书,有许多甚至连字都不认识。

  

      不过并不包括那些出身将门世家的武将。

  

      他们家学渊源,也是从小读书的,学问也未必很差。

  

      黄琬就是这种出身。

  

      有书房的武将不少,书房里面摆了许多书的也不少,但真正会看的却不多。黄琬这书房中也有许多书,但他还真不是附庸风雅。黄琬世家出身,家中延请的师傅学识是极好的,黄琬也颇为聪明,书读得很好,他师傅曾说,若他去科举的话,中秀才不在话下,举人也未必拿不下来。这可算是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大明朝这些读书人里头,一百个里头能有一个中举人的都算不错。

  

      而且黄琬所学驳杂,甚至琴棋书画都还不错。

  

      他的书法是学的祝枝山,颇得神韵,但此时回复上官的文书,他用的却是馆阁体。

  

      写这种东西,无论如何,用馆阁体是不会错的。

  

      少顷,洋洋洒洒一封文书便即写就。

  

      文书中,黄琬并没有说自己不出兵,也没有寻任何借口,恰恰相反,他先是慷慨激昂的表达了一番他对白莲教逆贼的愤慨和痛恨,然后又对巡抚大人的真知灼见表示了极大的佩服,最后则是很明确的表示,坚决遵从巡抚大人的命令,立刻整军备战,准备出征,收拾那些白莲教逆贼。

  

      黄琬看了,自己都觉得有些感动。

  

      他低笑一声:“我实在是太深明大义了,只怕巡抚大人看了,定会拍手称赞吧!”

  

      不多时,一骑快马便带着文书,直奔大同城而去。不出意外的话,最晚后天,巡抚大人就能收到这封文书了。

  

      几乎在这骑快马出城的同时,黄琬命人招孙铜去花厅候命。

  

      这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汉子,肤色如古铜一般,身量不高,却很粗壮,看起来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的眼神儿有些阴鸷,嘴紧紧地抿着,显得有些冷峻。

  

      孙铜是他手下的心腹,乃是他的家生子儿出身,当初黄琬家里使了气力,让年仅十五岁的他就当了一个百户官的时候,孙铜就跟在他身边当亲兵了。

  

      数十年如一日,一直追随直到现在。

  

      所有手下中,他最信任的就是孙铜,有什么要紧事,也都是他去办。

  

      孙铜等待了没多久,黄琬便过来了,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孙铜点点头,只是应了一声,没多说任何话,也没多问任何问题,沉默的告辞离去。约莫一刻钟之后,他便带着一队骑兵出城了,说是要去巡逻边墙。当日傍晚,负责出外巡逻边墙的孙铜带着人回来了,但是只回来了一半的人,而且几乎人人受伤,身上不少血迹,一个个狼狈不堪。甚至就连孙铜,胳膊上都被割了一刀,伤口极深,几乎能看到骨头!原来,他们撞见了入寇的鞑子,一番恶战之下,他们寡不敌众,损失惨重,不敌退去,而鞑子也折损颇多。

  

      !^!一更。--by:dad0u0|16197|13735735-->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崇祯七年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https://www.mangg.com/id41925/235094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