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七年 > 五四六 宵禁

?

  

  read336();

      世风日渐没落,小打小闹纯粹是扬汤止沸,而且就算是朝廷的力度再大,决心再强,但内部的官员大部分却是荒于职守,导致京城内外盗贼猖獗,流氓恶少充溢市闾,地棍无赖横行乡里,官府屡禁不止,难以尽绝。

  

      而在这种窘境中,皇帝的反应却是很无力的。

  

      “京畿多盗,命都察院锦衣卫各遣官擒捕,仍命都察院揭榜,禁约官校扰民。”

  

      “命锦衣卫指挥佥事陈端捕盗于顺天、保定二府,时京城内外多盗故也。”

  

      “‘京师属有一人杀一家三人者,又有日中杀人者,今尚不不获,乞严为之禁。’上命停巡城御史及巡捕官俸,现限捕之。”

  

      “召锦衣卫官于日升,刘侨跪槛外,上曰:‘京城内外盗贼,严行缉捕是尔等职掌,如再玩忽,当即处治。’”

  

      “帝以‘城内劫杀屡闻,城外道路梗塞,锦衣卫东西司房,巡捕五城衙‘门’职掌安在?乃令盗贼充斥至此。’责令回话”

  

      反正吧,皇帝训几句话,下面的人吃顿挂落,这治安就能好点儿,但是没多久,就又恢复原样儿了。

  

      而明朝中后期之所以这么多的盗贼,跟其兵制还有关系,明朝的士兵,待遇极差,地位极低,逃亡者甚众。而偏偏明朝的户籍管理制度,路引制度又是非常之完善,他们这些逃亡的军户都是黑户口,进程不敢进,到了乡下也能让人给拎出来。

  

      偏偏他们又是有些武艺在身,胆子比一般百姓大得多,所以干脆就啸聚为盗。

  

      京城内外,迩来‘奸’恶之徒日滋月盛,三五成群,日则在于行凶害人,夜则荒‘淫’赌博,甚至占人妻‘女’及为人报复‘私’仇,为害不可枚举。强窃盗贼多起于此。”

  

      就连都御史王公也“恐盗入其室也,终夜防守多至废寝”。

  

      正德年间:大学士杨廷和等言:“近日武清、东安等县……,俱有盗贼生发,少则四十人,多则百余人,披甲盔兵器,……,烧毁房屋,杀掳人口,抢夺财物,往来公差内外官员悉被其害,道路为之不通,而京城之内,东直‘门’及大时雍等坊,强贼白日剽杀,”

  

      万历年间:“京城内外盗贼生发,各该巡捕后备官,虽不系本管地方,有能协力捕获者,纪录擢用。”

  

      宣德年间:“严京城捕盗之禁。时京城多盗,都御史刘观等议于五城兵马司各增官军一百人与同捕捉,每五十家置巡更捕一,遇夜以十人守之,有盗贼有违夜禁者皆听捕以闻。上从其议,命英国公张辅同五军督府按坊遣军助之。”

  

      天顺年间:“以京师内外多强盗,命都察院出榜申谕诸人擒捕,若得实其原捕及首告人,赏钞二千贯贼赀,官旗、军校升一级,民匠加赏银十两”(《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七,天顺二年十一月壬寅);

  

      弘治年间:“先是,京师‘奸’民马纪,夜聚诸恶少马聪等,持刀入民‘妇’家,‘逼’而‘淫’之,劫其财,为逻者所获。”

  

      嘉靖年间:“盗入杨威营把总指挥采雄家,杀其妻并子‘女’四人,巡按御史以闻。诏下所司缉捕。”

  

      天启年间:“巡视皇城御史徐杨先、王一中、主事黄文星目击疏虞,且盗贼生发,议‘欲’严启闭以防‘奸’盗。”

  

      恶‘性’事件频发,甚至就连官宦人家都不能幸免。那些暴徒便是对当官儿的也是没什么敬畏,若是寻了空子,照样是杀人不误。

  

      而到了明末,比之明朝中期又是差了许多。甚至就连谋反、大逆不道、僧人悖道这种事儿也是屡见不鲜。按明代规制,直房内官与司房宫人稍有紊‘乱’,即以“‘淫’佚”罪治之,而在晚明,宫中的太监不但与宫‘女’结为对食,而且还经常光顾坊曲与娼妓‘交’好,并成为当时一种风尚。在民间一些不轨子弟,将眉脸绞剃,分作三柳,妆作‘妇’人身首后,亦学描剪‘花’样、扣绣鞋顶等项,以帮工为隐,或哄说喜允、或以‘药’喷‘迷’、同歇行‘奸’。

  

      社会风气已经到了无法整治的地步。

  

      其实明朝时期,北京城的治安衙‘门’不可谓不多,人数不可谓不充足,京城内外的巡察缉捕等务,由五城兵马司及巡城御史承担。又有锦衣卫也奉皇帝旨命,专理捕盗‘奸’事。

  

      其实在明末,法律制定极为严格,十分细化,规制可谓是繁杂冗多,单单从制度上,绝对是够了。但问题是没人认真做事啊!官场风气日渐败环,人浮于事,是以就算《大明会典》《大明律》中的规定及惩罚可以说是已经相当完备细致了,但还是问题频出。

  

      就拿宫廷宿卫来说,《明会典》中‘侍’卫人员明确规定:凡宫禁宿卫及皇城‘门’守卫人应值不值者,笞四十,以应宿卫守卫人,‘私’自代替及替之人,各杖六十,以别卫不系宿卫守卫人,冒名‘私’自代替及替之人,各杖一百……皇城各‘门’,各铺上直守卫该管官旗,钤束不严及容情故从,所管军人离值,点视不到,十名以上者,各杖一百,……。凡各处城‘门’应闭而误不下锁者,杖八十,非时擅开闭者杖一百,京城‘门’各加一等,其有公务急速,非时开闭者,不在此限。若皇城‘门’应而误不下锁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非时擅开闭者绞,其有旨开闭者勿论。

  

      宫禁如此森严,其实多半是摆设,吓唬人的。

  

      万历年间三大案之一的“‘挺’击案”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个不明来路的汉子,手持一根枣木棍,竟然冲进二道宫‘门’,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试图加害于太子,幸好被人及时发现将之捉拿,移‘交’东华‘门’守卫监收。一人一棍,独闯深宫,竟能冲破几道宫‘门’直入殿檐,‘挺’击太子,难度简直堪比荆轲刺秦!

  

      其中固然有人在背后‘阴’谋策划,暗自布置放水的原因,但宫禁之空虚,也可见一斑。

  

      这简直就像是一个大耳刮子,狠狠的扇在了朝廷上下的脸上。

  

      世道如此‘混’‘乱’,由不得谢升谢老大人不小心。

  

      出了‘门’,已经是天‘色’黑透,两个走在最前头的家丁,手里各自打着一盏灯笼,上面却是没写什么字号官位。

  

      若是在地方上,知县老爷晚上有时候兴致来了,出去走走检查一番,打的灯笼上便会写上‘正堂’二字,威风凛凛,人人见了都是避退。但那是地方上,在京城,等闲不会如此做。

  

      你一个五品官儿,在地方上,在一州一府里头,那就是顶儿尖儿的人物了,但是在京城,真真是不算什么。你要是打了官灯,未免就会被人觉得是太过张扬。

  

      还是低调行事的好。

  

      碰上巡夜的,不过是着人费些口舌,上去解释一番罢了,也没什么。若是惹了麻烦,则未免不美。

  

      一行人出了府‘门’,朝西往积水潭的方向而去。

  

      这会儿街面上静悄悄的,除了他们这一行,一个人都没有。

  

      已经到了宵禁的点儿了。大明朝不

  

      叫宵禁,叫夜禁,更简洁明了了,反正本质是一样的。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允许商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板子,京城是五十板子。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板子,京城是四十板子。为了实施宵禁,每个驻有官府的城市一到晚上,就要锁上城‘门’,禁止出入。城‘门’的钥匙也要‘交’到地方官的内衙。同时在大街‘交’叉路口上也要拦起栅栏,栅栏开有‘门’,‘门’口有关卡,设有类似于后世岗亭的“卡房”,由官府的衙役看守,不准通行。

  

      []

(https://www.mangg.com/id41925/231738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