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树成吃惊道:“师兄和赵师兄比试过吗?”
清风老道和赵同道谁高谁低华山内外早要争论,论辈分老道士在华山派都是第一的,不过赵同道仅凭掌门名头剑走偏锋一走就是二十年,也压了清风老道二十年,这份手腕无人能及的。李树成自不会和别人说这些无聊的问题,但听师兄说在修为上也压不过赵同道就有些不能接受了。赵同道本来就厉害,到了四海堂以后听说长期闭关,两条腿因为打坐都给废了,现在都不知道厉害到了什么程度。
清风老道好像忘记了刚才有人闯山的事,摇头道:“这却没有。”
“那师兄怎知打不过赵师兄的”
清风老道忽然露出沉痛地说:“你还记得你宁师兄吧?”
李成听出师兄话里的责怪之意,清风老道知道自己师尊收徒很严,而且愈到晚年愈是如此。因次清风老道对这三个师弟特别的亲厚,凡事对这三个小师弟都多多照顾。罗星海性子木讷执拗,对清风老道这边并不热心,清风老道也由着他,包括后来罗星海夺位做了四海堂首座,清风老道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天剑院在清风老道这辈中李树成年龄最小,与众师兄的关系也是一般,倒是和他差不多大的那些师侄们关系不错。
宁不屈、罗星海,李树成虽然都是同一个师父,年纪也相差不大,但三人间的关系也是平平淡淡,也许骨子里的那份好强,让他们三人谁都不服谁,都在本能的拒绝彼此,清风老道很讨厌这种不团结。有时候老道士想:就是因为这份好强师父才会喜欢他们吧。
李成道:“宁师兄都死了好多年了,忽然提他做甚?”
清风老道哼了一声,李树成假装不觉。
“那时候宁师弟和赵师弟常混在一起,有一次我问宁师弟,他和赵师弟修行比较谁强谁弱。”
李成道:“宁师兄怎说的?”
“他说自己虽然不败,但终是赵师弟略占上风。那时候宁师弟已得师父真传,我与他比也高不过许多,由此也能看出赵同道的高低。”
李成道:“宁师兄的自然是不会差的,本来可有作为,不过师父对他过度溺爱。以至于宁师兄言行不羁,凡事随性而为,不过没想宁师兄竟偏激如斯,迷信邪说,以身铸剑,投了火炉。”
清风老道怒道:“那还不是让赵师弟给逼死的。”
李成看清风老道有纠结起这些往事,也是默默无语。
也时虚名所累,赵同道年纪轻轻就接任华山掌门,不管外人怎么看,宁不屈是不会羡慕的,当时有赵同道是华山第一天才的话语,宁不屈自然不服。赵同道五行俱全,宁不屈金脉精通,比试多次,没有生出心心相惜,反而暗中较劲越来越厉害。
道家认为阴阳五行才是修行本源,阴阳术传说能够看前世来生,段今世命运,更能穿越生死种种---,但此法禁忌颇多,十之七八都经不住诱惑坠入魔道,十之一二循规蹈矩的也摸索不出新的路子,再剩下的就看路边摆摊算命的,总之此道没落已久。
五行术发展到今天有点盛极而衰的意思,看现在的五行宗就知道。赵同道踌躇满志,提出副灵之法,以自身灵力变化出一个幻身,与人斗法时得以运用。这法子当时也就是一个构想,赵同道也没拿出具体的修炼法门,但不乏尝试者,世上修行法门千万种,归根究底都是在人身上有限的几条熟知的经脉内运用不同的真气变化。起初有人开辟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脉,来修炼副灵,但搞的走火入魔。后来有人干脆用炼符的方法,以自身为符,用符笔描绘出种种灵兽的模样,加入相应灵兽魂魄,没想此法可行,却遭反噬,一时乌烟瘴气。
宁不屈出生天剑院,以剑为尊的思想根深蒂固,相比赵同道这种改变人自身的副灵,他更提倡神兵利器的重要性,这种做法一直以来就缺点多多,但宁不屈性子野,赵同道那里又逼的紧,哪里管的了那么许多。
后来宁不屈深入苗疆偶然寻到一枚妖丹,赵同道亲自应援,也是希望改善两人的关系,但事与愿违,两人好像就根本走不到一起,修为上的比斗在那次的苗疆之行转到了感情上。
两人同时喜欢了同一个女人,最后宁不屈得了妖丹,赵同道得了女人。宁不屈因为妖丹被江湖人等觊觎,回到华山赵同道成亲之后就把宁不屈给派出去了。赵同道的这个夫人也是江湖女子,因遭到仇人追杀,赵同道恰巧碰见并施以援手,才有的这段缘分。有了赵同道的助力很快找到仇人,她急不可耐的想要寻仇,赵同道华山派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只能放她下山。
这一去就是两年,后来才知道是和宁不屈碰上了,他这个夫人下山时赵同道暗中派了罗星海保护着,这期间清风老道也通过罗星海给宁不屈传讯让他避避嫌,但宁不屈依然故我,况且那时候那个女人的肚子已经大了,清风老道一看如此就知道这事没救了。
以罗星海的能力自然没能让这些事传的江湖皆知,人人耻笑。但李树成作为清风老道的重点培养对象,对这些还是知道一些的,虽然是同一个师父的弟子又是同阵营师兄,纵然被挖墙角的是敌对阵营的赵同道,但对宁不屈用这种不厚道的方法打击赵同道还真是不耻:“宁师兄就真的那么喜欢那个女人么?”
“那时候宁师弟对我说他竟然会对修行以外的事情感兴趣。”
宁不屈踏过底线的勇气李树成也真佩服,宁不屈两人回山的时候,宁不屈手里抱了一个婴儿,就是宁智。赵同道当时的态度李树成一直视为榜样,喜怒不形于色,而且真的是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而后还能和夫人和美相处。
真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李树成忽然好像想到了什么,迟疑道:“师兄你说宁智师侄会不会根本就不是宁师兄的孩子。”
清风老到愕然,李成也觉得这个想法太过无稽,联想事后赵同道对这样一件任何男人不能容忍的事表现出来的淡然,貌似也能证明点什么:“会不会那女人下山的时候已经怀上了赵师兄的孩子呢?”
这不过是李成临时猜度之言,意在动摇清风老道而已,仔细一想这种猜测说的通也说不通。
果然清风老道似挣扎,面上有掠过一丝讥讽道:“哪有这样的道理。”
李成试探地问道:“赵师兄是五行全通,宁师兄是金行脉,但宁智师侄怎么会是火脉?”
清风老道不耐烦道:“这种脉行遗传之说本就做不得准的。”
宁不屈与赵同道斗了十几年,这是十几年天剑院慢慢的强大都是与赵同道的努力分不开的,这并不是赵同道把华山派别的几脉给打掉,天剑院没可比的对手。而是天剑院真的强大了,副灵的完善使天剑院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些都是清风老道做不到的。正因如此清风老道才在整个的大方向上和赵同道还是能保持一致的,最后宁不屈惨败收场清风老道也不能与赵同道搞的太僵。
对宁不屈清风老道是欣赏的,学艺时便被师父爱不释手的带在身边,爱屋及乌,宁不屈表现出来过人的天资,更使清风老道的这种欣赏近乎盲目,种种有意的纵容或许也促使了与赵同道斗争最后的败亡,惹来被少林、凌霄宫的发难,没能获得清风老道支持的赵同道只好收敛锋芒,也算两半俱伤。
清风老道后来想到宁不屈总觉得后悔,当初应该对他加以约束才对的。赵同道不常出头以后,清风老道对自己难以定位,所以干脆把心全放在了培养宁智上,琐事当然交给李树成办的。
宁智的情况清风老道是知道的,不是金脉,而是火脉,纵然现在宁智的修行确实能够兼顾五行,那也是因为当初赵同道施以血炼之术时混进宁智体内的木行灵力的结果。
如果宁智反而是赵同道的孩子,那血炼之术又怎会发生在宁智身上。清风老道想在心里找到一点能坚持的东西,总是内疚的觉得宁师弟太惨了。但是他越是纠结这种论调,就越是陷入对李成所说怀疑的挣扎。
李成还有兴趣问,但又怕清风老道发觉,暗暗却留上了心,这可说不定关系以后与赵同道的斗争要不要在宁智身上动脑筋问题。
最后清风老道也没有说起有人闯山的事情,李成心里也暗暗纳闷:师兄可不是藏着掖着的人呢。
山道上赵涛东张西望边走边看,很烦恼的样子。
赵涛资质虽佳,但没人引导,当然想到赵同道自然也没人敢。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赵涛被禁闭在玉女峰,玉女峰可是华山派专出掌门的地方,不提以前荣光,现今年轻一辈中的翘楚“华山三英”之首马秀龙就是玉女峰的弟子,先前赵涛用的御剑术就是从马秀龙那里套来的。
马秀龙心里有鬼,总想在赵涛身上捞点好处,赵涛涉世未深,但与之相处久了又怎能不知道,但他还是对马秀龙嫌恶的很,修行上有不懂的地方他也恶心的不想去问,这时遇上难处却有暗暗后悔,自己当初应该多学点东西的。
(https://www.mangg.com/id41546/223082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