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孔子帝国 > 第三章 弦歌声 22 长歌破晓,君子于役 壹

?

  得知真相的匡地人明白自己已经无处可逃,那他们只能迸发出无穷的勇气,拼尽全力的去反击。

  对匡地百姓和樊迟来说,这是最漫长的黑夜,也是最熬人的破晓时分,或许就在下一个破晓,晋国人的军队将出现在太行山谷的豁口,匡地的面前。

  这些天唯一的好消息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原本有些畏手畏脚的卫国君主,何以突然态度转变,有了些或明或暗的支持。虽然他目前也只是默许,但这已经让樊迟的担心纾缓不少。熟悉卫国政局的人,当看到端木家族的金钱力量,和蘧伯玉四朝宰相在其中发挥的影响。

  既然身在楚丘的卫国国君已经允许樊迟便宜行事,那樊迟便豁出去放手干,看似木讷只知农事的樊迟,原来也还有头脑经济的一面,他用官仓多收的粮食做置换,来向范姝“租用”精良的弓弩、戈矛盾甲等;并重金招募能筑垒却敌的才杰之士。

  租用兵器可比购买的成本低多了,不知范姝何来的通天本事,源源不断运来鲁国和卫国出产的精良装备,虽然鲁国整体实力并非强国,但鲁国军府的兵器之精良天下闻名,而卫国又多能工巧匠之士,同时应该还有卫国政府默许从自己军府中“租”来的精良武器,顿时从东方和北方通往匡邑的大路上,运送兵械的车辆络绎不绝。更有些愿意效命获取赏金的豪侠人士,乡里浪子,前来投奔,这其中,也有脱下卫国军队军装的“义勇”,看来国都楚丘的卫国国君,并不仅仅是消极的听凭樊迟和匡邑自生自灭,而是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巧妙施力支持匡邑的战局。

  “如果说在此后时代里,子贡的雇佣兵制度是一项创举的话,那樊迟在他的“桑濮之役”中,已经和楚丘的卫国君臣们达成了巧妙的默契,战争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杀戮的技术,但更是以一生十、无中生有的魔术!”

  ——《孔子帝国战争军制考》

  幸亏樊迟早作打算往太行山一带部属了谍候,且成孙东廓阴谋的败露也导致阳虎里应外合出其不意进攻的计划流产,所以匡地军民赢得了这宝贵的十天备战时间。但阳虎知道内应成孙东廓覆亡的消息后,依然按计划行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另一支奇兵在匡地,那个人可比成孙东廓要精明多了!决战时刻胜利的天平,此刻依然在他阳虎这边。

  最后的决战已经要来临。

  后世将记载这场战争为“桑濮之役”。那是在产生诗经《卫风》这样歌谣的地方发生的一场战争,那是产生“桑间濮上”这样浪漫成语的地方诞生的抗击外敌入侵的史诗。

  ……

  像任何一场大事件即将到来的时刻一样,现在这一切是安静的。

  大战在即,樊迟和成孙复席地而坐在桑林边的濮水畔,身边石上是一壶浊酒,两只粗陶杯。他们身旁安静的能听到流水湍石的声音。

  “记得初见大人,听大人在沿袭上诵的是小雅《鸿雁之什》,却不知大人到卫国做官这些日子,对这卫风怎么看?”成孙复看着桑林道。

  “桑间濮上,郑卫之音,亦是乐而不淫,无邪之曲,非世人所说那样淫奔不堪。击退外敌,我当致力为政,以重现这青年男女在濮水边歌唱传情的景象。因为那样美好的歌声,是不该被打断要永远唱下去的。”樊迟叹道,他亦猜到成孙复的发问必不仅仅是问他对卫国民歌的观感这样用意简单。

  “我曾听过一阙歌,就吟唱在这桑林边、濮水畔,只是这歌声中断在一场变故里,不知大人是否愿意听?”成孙复笑道,那笑容神情复杂。

  “若我没猜错的话,当年公孙戍叛乱,他家有个女儿因为国君平叛,而无辜被牵连,对吗?”樊迟问道。“那长夜里的歌太过悲伤,为何不将它忘却?对死者也未尝不是告慰。”樊迟他并非不知道那夜晚在濮水边被发行歌的人是谁,而以阿宁的八卦,也告诉了他有关成孙复的不少事情。虽然此事极其隐秘,而阿宁只是将公孙戍一女死于叛乱,以及叛乱之后成孙复失踪数年,归来后常常在濮水边被发行吟的事情告诉了樊迟。若照其他人,或许无法猜到其中关联,而阿宁最是懂其中细微处,一语点透了成孙复的奇怪歌唱,或许正是因此事。才有了后面樊迟对成孙复的怀疑戒备,弄鬼一事不再通知成孙复。

  “可那歌声曾无比美妙,谁听了都忘不了,只是那歌唱的女孩再也找不到了,从此那失群的孤雁只能独自在夜晚歌唱,你说,这如何能忘?”成孙复看着樊迟道。

  “若是非如此不可,由我来替夫子当年背盟一事领罪。”樊迟道。他已经大略猜透成孙复亲近他的动机,和那场悲剧的来龙去脉。

  “和她的事,我爹在世的时候也不知,更遑论其他族人,然而我们却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我在那生死诀别时刻,却没能也不敢救她……我只恨自己当时的懦弱……而我也是因此而和族叔成孙东廓反目的——他自己当然不知道因为什么惹了我,他占了公孙戍的封地蒲乡的大部,在她的死上,也是直接间接责任都有一些,这次我也算报了仇,可以无憾了!”成孙复仰天长叹道。

  “我之前的仇恨太盛……此前曾在楚地之极南,连你孔门的子羽也不知我身份……返回卫国后的确有计划通过你向孔门寻仇的打算,起初接近大人你便是为此,可后来这些日子,我也想明白了:是蒲地背叛在先,夫子背盟,建议国君平叛,只是为诛不义,他又岂知道公孙戍有这样一个无辜的女儿?所以罪不在孔门……当然,让我想法改变的原因里,也有你唱的那首《鸿雁之什》的功劳!”

  成孙复此前对孔门背盟公孙戍导致自己挚爱女子死亡有莫大仇恨,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逐渐了解樊迟为人进而对孔门态度改观,看到他在匡地为民疾苦的殚精竭虑,被其感动。才逐渐平息这复仇的毒火。但对成孙东廓,他却仇恨未减。

  “子返兄过誉,阿宁在匡城装鬼,我支开你,其实已经知道了些端倪,但我此战后若能捉拿你,也必将替那惨死的十几个成孙东廓家的族丁讨还说法。”樊迟盯着成孙复的眼睛道。狱中十余名成孙东廓族丁暴亡,人人皆以为可能是成孙东廓心狠手辣灭的口,但樊迟却猜这事极有可能是成孙复所为!

  “那我看,你是要没有机会抓我了!”成孙复星目如电笑道:“我敬你一杯,这杯后,你我就此别过!”

  “敬受命!”樊迟举杯一饮而尽,毫无迟疑。

  “你就不怕我像毒杀那十几人一样毒杀了你?因为这样,我就能逃过被你捉拿归案。”成孙复诧异道。他本以为樊迟知道自己毒杀了那十几人,该对自己奉上的酒食无比戒备才是。按照他和那个人的原定的计划,刺杀樊迟本是最近要实行的事。

  “樊迟樊迟,凡事必反应迟钝,天生德于予,我莫之奈何!”这里樊迟套用孔子的话,只是此“德”非彼“德”,他归咎于自己“反应迟钝”的德性,没有提前猜测到成孙复会拿毒酒对付自己,这自然是自嘲之词。

  “大人磊落慷慨有古君子风,此战若胜了,请将这慷慨之歌教给匡地父老吧!小子再敬大人一杯!”成孙复满饮而尽,起身摔碗,朝桑林西边方向走去。风吹衣袂飞扬,如九天之上的玉垒浮云崩落凡间。

  “子返兄,请留步与我同在这里与晋军决战吧!此后一切是非,再以道义国法裁断!”樊迟起身挽留道,其实对这样一个杰出磊落之人,他樊迟也未尝不想曲违国法,抹去他用毒杀害十多人的死罪。

  “我才不留在这里,等你胜了将我捉拿归案?”成孙复狡黠笑道,一如当时头一次拜访樊迟时候的表情。

  “临走多说一句废话,这次战事,我料你心中亦无十足胜算,你意取胜之道在何?”十数步外,成孙复回头问道。

  “我的确无甚把握,只能更多依靠前来的义勇,他们毕竟当过职业的军人。”樊迟默然道。

  “大人行礼乐仁义,难道还不相信它的力量?取胜之道,正在匡民!有你之前的教化,他们自是无敌的!君其信之毋疑!”说罢,成孙复头也不回的继续朝西走。

  那西边是桑林外边的开阔地和几道战线和工事,他将绕过这战线工事,去一个地方做了结,就像飘落在濮水里的桑叶,将无人知道它飘向何方。

  “分析桑濮之役的战史学者,往往注意到这是第一次雇佣军登上了孔门乃至后来帝国的舞台,但他们对这些雇佣军的价值有所高估。事实上,战争之前,樊迟虽然相信自己的战阵动员做的很充分,但对这些临时征调的民众是否能打败强大的晋国军人,他心中没底,因此一度打算主要依赖职业雇佣军来作战。成孙复的话给予了他信心:那些用礼乐弦歌教化武装出的民众,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氓夫,他们迸发出的力量将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孔子帝国战争军制考》

  但此刻的樊迟,并不知道数百千年后这些学者史家的分析结果,因为他对面的驻扎的的确是一支强大兵力,这强大并不仅仅在人数,更在于让列国敬畏的晋国军队的可畏战力。虽然这个国家已经因为卿大夫干政而整体实力有所削弱,但历来私兵族兵强于国家军队,来自晋国第一权臣赵鞅的族兵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

  ……………………

  感谢江北兄勉励,小子行川匪敢懈怠!

(https://www.mangg.com/id39244/22075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