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士彟的二女儿武媚娘拜师慕珊,成为云麓仙居第十九代二弟子的消息,不出意料地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整个大唐高层传播。
太极宫,甘露殿。
最先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李二看着手上的密报,眼神耐人寻味。
“武媚娘……”
身旁的长孙皇后看着李二好奇地问道:“二郎可知道这个武家二女是个怎么样的人?”
李二摇了摇头,对于这么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女孩儿,李二之前可是从来不曾听说过,即便他的父亲是大唐的应国公。
长孙皇后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疑惑地说道:“说起来,之前还没有发现,现在这个武媚娘拜师慕仙子后,妾身倒是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李二看着身旁娇艳的妻子。
长孙皇后轻声说道:“这只能算是个猜测,不知道二郎有没有发现,无论是慕仙子,还是丽质和媚娘,他们都是女子。”
李二似乎捕捉到了什么,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你是说……”
“嗯。”长孙皇后点点头,“莫不是这云麓仙居只收女子?”
听到长孙皇后的话,李二心中有些不舒服。大唐,至少现在的大唐,到底还是一个男人说了算的社会,如果这么一个仙家门派只收女子不收男子的话,无疑会给大唐带来一些令人想不到的变化。
这个变化,显然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见到的。
只是让李二就这么跑过去向慕珊询问是否云麓仙居只收女子也不太可能,左思右想之下,李二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叹了口气,放下密报。
“也许将来慕仙子会收几名男弟子的。”
==========我是收不收男弟子才不关你的事呢的分割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如今几乎所有的长安人士都已经知道了这片城北翠竹林已经被化作了禁地,原因无他,自然是这里居住着大唐真正的仙子,国师慕珊。
因为被布下了许多阵法导致仙雾缭绕的翠竹林在寻常长安百姓眼中已经彻底变成了仙家福地。再加上曾经有胆子大的人试图进入结果怎么也进不去最后莫名其妙地转回原地的事情被传开,让这片翠竹林在一众百姓眼中越发的神秘了。
曾经进入过翠竹林的武士彟在得知这些消息后显得非常自豪。
也因为自己女儿拜师慕珊的关系,原本有些门可罗雀的应国公府最近这段时日倒是有些热闹起来,不时有一些大小官员上门拜访。
当然,武士彟是一个谨慎了一辈子的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赌博便是当年散尽家财支持李渊起兵,虽然那一次赌博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这并不能改变武士彟谨慎的性格。
他知道自己的二女儿虽然拜师慕珊,但自己依然是李二的臣子,因此谨守着臣子的本分,对于这些上门的大小官员们纷纷显得客气而疏远,丝毫没有表露出跋扈的迹象。不但如此,他还越发严厉地对待两个儿子,因为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在得知自己的妹妹有了莫大仙缘之后得意忘形,以为自己在长安城有了大靠山便胡作非为以至于差点惹出了大麻烦。
这两个小家伙差点触犯了宵禁令!
吓了一大跳的武士彟狠狠训斥了两名儿子,并勒令他们不得出府半步,每日更是亲自教导,让两个纨绔们一时间苦不堪言。
受到武媚娘拜师慕珊的影响的不止是武家两纨绔,便是武媚娘的姐姐武顺娘也是如此,这些时日来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让武顺娘好是烦恼。
她才不想这么早就嫁人咧!虽然年纪尚小,但武顺多少也带着几分自己妹妹的聪明劲头,她很清楚那些来求亲的人看上的不是她武顺娘本人,而是她的身份——神仙弟子武媚娘的姐姐。
不只是武顺娘,就算是尚在襁褓中的三妹武碧娘也有人求亲,让武士彟和杨氏一时间哭笑不得,他武家的女儿什么时候成了香饽饽了?
不管应国公府如今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情况,武媚娘倒是在翠竹林中专心地学习着。
由于只有两三岁,因此慕珊便亲自出手帮武媚娘打通了全身的经脉,让她体内元气自成一体自行运转之后,便不再传授更高深的仙法,转而从最基本的女书开始教起。
顺便也让丽质这个丫头也开始学习。
在这之前小丽质一直在筑基,如今筑基已完的小丫头本来兴高采烈地以为自己可以开始学习那些神秘莫测的仙家法术了,却没想到自己的师师尊要自己同小师妹一起学习女书!
“女书,是我云麓仙居一脉特有的文化传承,这种文字脱胎于上古字体,飘逸洒脱,形简而神不简。”
竹屋外的凉亭中,慕珊正给两个弟子讲述了女书的来源。
“不要觉得学习女书无所谓,这种文字是在天道的管辖之下诞生的,内中蕴含天地至理,一个字往往能够让那些悟性高的人体悟出大道理,从而修为一日千里,远胜苦修数载。”
“而且,仙居历代典籍全是由女书所写,若是学不会,你们怎么查看那些典籍?”
小丽质和武媚娘两个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原本大荒时期,云麓仙居教授弟子女书等基本知识的时候采用方法是用法术直接将这些东西印入学习者的脑海中,让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学会,但那种方法有个要求,就是受术者本身的元神要足够强大,否则无法承受法术的冲击。
大荒时期元气充沛,加之整个世界依然处在天道管辖之下,大荒子民即便是普通的凡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元神都强于现在的人,因此自然可以无所顾忌的使用这种方法。
但是现在不行,别说武媚娘,就是筑基成功的小丽质元神强度也达不到要求,无奈的慕珊只能选择最基本的教授方式。
在教授小丽质和武媚娘两人学习女书的过程中,慕珊发现了一个让她之前忽视掉的问题。
女书虽然脱胎于上古文字,和现在大唐使用的楷书相对独立,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而且女书的难度远远高于现行的楷书,因此想要将女书学会,小丽质和武媚娘两个人必须先将现行的文字给学会才行。
于是问题来了,小丽质因为生于皇家,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在如今这个七八岁的年纪便已经识得几乎所有常用文字,但武媚娘显然不是。
那两个儿子还好,对于女儿,武士彟并没有让她们识字,况且现在的武媚娘才两岁。
于是慕珊不得不又从头开始教导两岁的武媚娘识字。
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孩童的启蒙教育,用的一般是两字相切的方法。显然,这种方法在效率上远远不如后世的汉语拼音。
但是慕珊并不准备将汉语拼音给弄出来。
诚然汉语拼音在帮助后世国人识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时代不同,很多字的读音也不一样,如果用后世汉语拼音来作为这个时期孩童的启蒙教育工具,那么历史上还会出现灿烂的唐诗宋词吗?
显然,唐诗这种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就这么消散在历史长河中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武媚娘的启蒙教育,目前慕珊能够找到的唯有《千字文》。
起源于南朝时期的《千字文》在它诞生之后便一直是汉民族启蒙教育的必备书籍,有唐一代,也是使用的千字文。
不过在教导武媚娘《千字文》的同时,慕珊准备写出另外一部影响中国七百多年的书来帮助武媚娘的启蒙。
《三字经》。
号称“三百千”之一的《三字经》在孩童启蒙之上,无疑比《千字文》更优秀一些。
后世的《三字经》分为六个部分。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于孩童成长的重要性。
从“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孩童要懂礼仪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孔融和黄香的例子便在其中。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则是介绍生活中一些名物常识,其中包含了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的是汉民族历代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原本列举的书籍中大部分是儒家典籍,不过慕珊将其做出了修改,加入了墨家、道家、法家等其余诸子百家和先秦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明清时代的朝代变革,慕珊在写到这里的时候将唐代之后的一切全部略除,并在之前加上了大荒时期的种种大事,包括十大门派以及大荒和幽都之间惨烈的战争。
至于“口而诵,心而维”到“戒之哉,宜勉力”这最后一部分,则是在强调做人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的学习,将来才能够“上致君,下泽民”。
在教导了武媚娘近一个月之后,慕珊也终于将大唐版本的《三字经》给写了出来。
无法想象这一本看似简单的《三字经》在交给李二时,李二和大学士孔颖达两人激动的心情。
太极宫中,看着被李二传唤过来手捧《三字经》老泪纵横的孔颖达,慕珊突然觉得这个顽固的孔子后人变得可爱了几分。
“扑通”一声,在李二和慕珊两人惊讶地眼神中,孔颖达直接跪在了慕珊身前,三百九叩行了一个大礼。
慕珊右手一挥,一阵柔和的力道将孔颖达给扶了起来,看着激动莫名的孔颖达,慕珊轻声说道:“此书原本是为了更好的为我那二弟子启蒙所著,不过既然写出来了,我也将其交给圣人,想来对于圣人会有大用处的。”
“这岂止是大用处啊!”孔颖达感叹一声,看着慕珊的眼神显得极为崇拜,“有此巨作,大唐启蒙将事半功倍!”
说罢,孔颖达转身对着李二深深拜下,说道:“臣请旨圣人大加印制此《三字经》,老臣定鞠躬尽瘁,为圣人教导天下学子!”
李二闻言,有些犯难。
无他,印制书籍消耗太大,而大唐这个时候,很穷。
(https://www.mangg.com/id39013/21332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