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大唐仙庭 > 第五章·李二与颉利

?

  “圣人!”

  众臣大惊,纷纷阻止,长孙无忌急声劝道:“圣人!留在长安城至少还有城墙可用,出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看着想要阻止自己出城会颉利的一干臣子,李二朗声笑了起来。

  “你们不了解颉利,这个家伙,若是朕一点余地也不留给自己,那个多疑的家伙反而不敢动弹了!所谓奇则正之,正则奇之!”

  群臣见状,再起齐声劝戒。

  “圣人!您出去了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臣等如何向天下苍生交代!”

  “圣人不可,不可啊!”

  “还请圣人三思!”

  李二看着臣子们死活都不让自己出城,无奈摇了摇头,随即眼睛一亮,高声说道:“仙子有言,天命在朕,此事玄龄、克明等人皆知晓,朕不会有事!克明,你布置三千精锐在渭水河畔列阵,朕意已决,不必再劝!”

  群臣无奈,纷纷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见状,朝众人点了点头。房玄龄说道:“确如圣人所言,之前我等前往云麓殿面见圣人之时,正好遇上仙子显灵,说天命在圣人这边,若是渡过此番劫难,则会迎来贞观大治!”

  “贞观大治?”

  “贞观?”

  众人疑惑,此时还没有定下明年的年号,听到房玄龄这样说,一干人都起了一番小心思。

  “就用贞观做年号……似乎也挺不错的样子?”

  李二看着沉默下来的臣子们,满意地点了点头。

  “臣不阻止圣人出城,但请圣人允许臣随圣人一同前往!”

  高士廉突然朝着李二请求道,不但如此,杜如晦,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向李二请求随同出城。

  李二微微犹豫了一阵,说道:“克明,你身体不好,便留在城中,和辅机一同处理城中事物,玄龄,士廉,你二人随朕出城!”

  听到李二下令,群臣无法,纷纷回道:“臣等遵旨!”

  李二最终还是北出玄武门,前往渭水南岸了。

  仅仅带了三千精骑。

  渭水北岸,颉利看着远方摆开阵势的三千唐军,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李世民究竟要做什么?扣押了执失思利,还只带三千骑兵出城,难不成他以为这三千骑兵就能击败我十几万大军吗?”

  “大汗,请也给我三千兵马,我为大汗取下李世民人头!”

  一旁的一名将领一脸傲然地看着远处的唐军,眼中满是不屑的神色,自南下以来,除了与尉迟敬德那一场恶仗,他们一直打得顺风顺水,使得唐军在他们眼中早已如纸糊的老虎,不堪一击。

  颉利闻言,却一反常态地摇了摇头拒绝说道:“勃铁,李世民狡诈,恐有埋伏,这里毕竟是长安城外。右翼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骑兵策马奔来。

  “报——”

  颉利一看,正是右翼突利的士兵。

  那骑兵来到颉利跟前,翻身下马跪下说道:“报告大汗!二汗遭遇唐军柴绍部!现如今双方正在激战!”

  “柴绍?他们有多少人马?”

  那士兵眼神闪烁了一下,回道:“柴绍君有十万人马!”

  “十万!?”

  颉利眼神一凝,狠狠盯了这名士兵一阵,看的这名士兵冷汗直冒,差点就忍不住说出实情。

  收回视线,颉利看向远方三千唐军,神色复杂。

  “十万,好一个突利……”

  此时,又有一名骑兵策马来报,说左翼遭到唐军侯君集部,双方已经纠缠起来。

  颉利突然感觉近在咫尺的长安城却是那么遥不可及。

  人心不齐,各部落统领各怀鬼胎,他大可汗的命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用。

  突然,颉利发现对面唐军中,李二居然仅仅带着四五个人策马朝着便桥赶来。

  “呵,李世民的胆子不小!”

  说罢,颉利便也仅仅带着数名亲卫朝着便桥行去。

  “本汗也不能落了下风!便让本汗听听这李世民究竟要对本汗说些什么!”

  当双方来到便桥上时,颉利看着对面不远处的李二,嘿嘿笑了起来。

  “李世民,怎么着,等不及投降了?”

  李二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颉利心中烦闷,他说道:“颉利,你我曾有盟约,如今为何背信弃义,引兵来犯!?”

  颉利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看着李二嘲讽道:“对于你李世民这种弑兄杀弟的人来说,背信弃义又有何妨?”

  李二面色一凝,颉利居然毫不犹豫地揭开了他的伤疤,然而李二依然面不改色地哼道:“这是我大唐家事,与你何干?再说了,天命在朕!你敢逆天而行!?”

  “天命!?”

  颉利大笑,一指身后绵延十数里,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军。

  “天命是我身后这十几万铁骑!不是你那长安城!”

  李二看着颉利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居然带着几分怜悯,让颉利心中一阵恼怒。

  “你若要自寻死路,朕便在长安等着你!”

  说罢,李二不管颉利有何反应,直接带着人策马返回了三千军阵。

  颉利看着远方的长安城,挣扎了一阵,咬牙哼道:“退兵!后撤二十里扎营!”

  看到颉利最终因为顾虑重重后撤二十里,李二为不可察地松了口气。

  “圣人!颉利退兵了!”

  房玄龄和高士廉看着后撤的颉利大军,激动不已,眼中甚至闪过一丝泪花。

  李二眼神闪烁,确信颉利真的退兵后,便率人返回了长安城。

  虽然颉利暂时后撤,但李二观其阵型不乱,便知道这一场危局依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且因为颉利南下之事,如今大唐境内冒出了许多反叛之人,有之前隋末战乱剩下的军阀,也有隐太子的势力。

  各地告急的文书犹如雪片一般向着长安城飞过来,让李二一时间忙的焦头烂额。

  然而坚信天命在他的李二始终保持着充足的自信,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慌乱之色,让一干大臣心中大安,处理事情来也更加尽心尽力,这才使得大唐没有彻底乱成一团。

  转眼又过一日,此时已是八月二十九日。

  太极宫,两仪殿。

  李二正和一群重臣们商议着如何化解此次危局。

  当听到下方有人提议尽出府库钱财以换取颉利退兵的提议之时,李二先是大怒,随即便是一阵深深的无奈。

  打不过,有什么办法?

  在隋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如今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问题太多,根本没办法和突厥打仗。

  “圣人,颉利如今并没能够将草原各部落彻底统一,诸如突利,薛延陀等部族与颉利乃是面和心不合,观两日前突利面对不过区区万人的柴绍部族都能够止步不前便可观之一二。而这些草原部落,南下无非便是为了钱财,若尽出府库,则长安便是一座没有肉的骨头,颉利本人也许是个枭雄,但他手下的那些人却不是,对于一座没有了财物的长安城,这些人是不会有兴趣的。”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颉利想打,他手下那些部族头领也不会想打!”

  听到下方一些臣子的建议,李二深深吸了口气,心中大恨。

  李二也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但他就是不甘心!

  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跑进了两仪殿跪下说道:“圣人!云麓仙子……云麓仙子又显灵了!”

  ————————————————————————

  扫个盲,古代的帝王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自称朕的,在有唐一代,皇帝私下里依然常用“我”“吾”等自称,只有在大朝会等正式场合,或者接见外国使臣,祭天等大型仪式以及下达诏书的时候才会以“朕”自称,另外,有唐一代,皇子公主们也不是以“父皇”“母后”来称呼皇帝和皇后,也不是自称“儿臣”,“臣妾”这个词更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皇帝的妃子口中,只能说,这些年来无良的编剧们弄出来的漏洞百出的历史剧害人不浅

(https://www.mangg.com/id39013/20870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