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颖一统乘泗后,忙着安置开垦荒地,打制农具,训练士兵等工作。
一个月时间转眼便过去了,万历四十八年结束了,大明朝迎来了一个新的年号——天启,新的一年,便是天启元年。
去年,公元1620年,八月以前叫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叫泰昌元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影响最大的便是,短短两月月内大明帝国完成了从祖到孙的三代皇权交替,神宗朱翊钧和光宗朱常洛先后驾崩,大明帝国的江山交到了朱由校的手中。这一年在位的实际上有三位皇帝,年号不好定,朝臣伤了一番脑筋,于是便有了一年之内出现两个年号的事。
朱由校但凡有一点勤政爱民,节制群臣,大明的江山,也不至于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然而他却只是一个木匠,一个优秀的木匠,不称职的皇帝。
※※※
在万历皇帝在位的四十八年里,发生了很多事件,万历中兴(张居正改革)、万历怠政、万历三大征(平哱拜之乱、平播州之乱、平倭奴侵朝之乱)、萨尔浒之战、国本之争……
这四十八年,是纷乱的四十八年,张居正靠着政治斗争,搞垮了对手高拱,一展平生之志,实行改革,这也是自商鞅之后,中国改革史上少有的成功之作,他改革吏治,压制豪强,丈量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曾一度将破落的王朝推向中兴。然而他死了,于是他的形象被推入深渊,他的政绩也被逐一抹杀,人亡政息。
张居正倒了,争斗继续,国本、妖书、梃击、萨尔浒、京察……每一个事件,都是一场新斗争的契机,不管忠奸黑白,不管是非功过,每一个事件过后都有无数官员的落马,最后,朝堂之上主要剩余了四股势力,东林党、齐党、浙党、楚党,而无党派人士,则了了无几了。
万历皇帝将群臣的心思和动作都看在眼里,然后他却无力干涉,反而还屡屡受臣权所欺。很多时候,他想干点什么事,都会立马跳出无数官员反对,这些官员,后世对他们的行为送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邀忠卖直。这些人,当皇帝强势时,他们是很少见的,但当皇帝懦弱时,他们便如过江之鲫般层出不穷。他们专干触怒皇帝的事,一不如他们意,便要用以头抢柱,血溅五步来作要胁,仿佛反对皇帝,对抗君权,他们便能博取无限的清名,仿佛被皇帝怒而杀了,便是他们一生最好的归宿。当然了,他们敢于这样,是因为吃定了皇帝不敢杀他们。
万历皇帝无疑是属于偏懦弱的那一种,他斗不过群臣,又见群臣之间你死我活,一声轻哂,“我有绝招”,于是为期三十年的万历怠政开始了。你们不要我办事,那么你们要办的事,我也不配合,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尤其是群臣们激烈所争的官职,万历总是不批,于是乎造成了一个啼笑皆非结果,部寺官员,十去六七。以万历三十五年为例,原额应为五十人的六科给事中,只剩得四人,原额应为百余人的都察院十三道御使,只剩得五人,中央六部,部长副部长加起来,只有四人。群臣与群臣之间,群臣与皇帝之间不停地争斗着,可最终谁都没有得到好处,只是将一片大好的河山败坏地一片狼藉。
虽然万历皇帝与群臣之前进行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抗议,但是朝政大事,他依旧是在默默关心,所以他依旧出色地完成了万历三大征,及萨尔浒之败后的善后工作。
然而,在万历皇帝怠政之前,也就是在张居正死后,他最初亲政的那几年,万历皇帝还是兢兢业业、恪职尽守的。
举一个小例子,万历十二年八月至十三年五月京师大旱,万历帝决定亲自祭天祈雨。祈雨当天,他亲率百官步行十余里来到天坛,经过一番冗长而繁复的祈雨仪式后,又不顾劳顿,坚决拒绝乘辇,再次顶着烈日步行回宫。尤其是,为了表示祈雨的虔诚,他特意要求免除清道,破例让沿途百姓争相一睹天颜。
此情此景,令群臣百姓无限感动,不少人甚至潸然泪下。
万历朝四十八年便这样在斗争、斗争、再斗争中度过了,而留给后人的,却是一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泰昌帝秉政,然尔御极方一月,便撒手人寰了,他来得及做的事并不多,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件,其一人事补缺,其二废除矿税,其三兑现辽东军饷。他如履薄冰地苦熬了三十八年,正是壮志踌躇之时,却是突然崩殂了,他死在了八个女人、一副泄药和两颗红丸之上。
八个女人,是郑贵妃送的。
按理说,万历帝死了,他的老婆,应该称为太妃,但是郑贵妃有点例外,万历死前立下遗嘱,要立郑贵妃为皇后,这样一来,泰昌帝即位后,她便可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后。但是这件事,却被礼部尚书孙如游卡住了,数十年前,群臣对郑贵妃的德行一清二楚,孙尚书的不仅把事情卡住了,还写了封奏书,明确地说这件事不行。后来泰昌帝不提,郑贵妃找到孙尚书,孙尚书根本不买账,于是郑贵妃的封号便这么僵持着,尴尬着。
郑贵妃是福王朱常洵的生母,在争储一事上,与泰昌帝朱常洛暗斗了几十年,此时,她送这八个女人,居心不甚明了。
对于这份礼物,朱常洛欣然接受,或许他是将之视为郑贵妃服软的表现。
三十八年倍受父亲冷落,遭受内宫庭白眼,与生母分离而不得相见,朱常洛的心中一直压着一股火。而那一天,他退朝回宫,群臣间的挤眉瞪眼,言官的唇枪舌剑,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其父的那种辛酸和无奈,心中又窜起了另一股火,两股火汇在一起,遇物则噬。于是,两股火烧在了那八个女人身上。
或许那只是他三十八年谨小慎微后的第一次放纵,但是,从那以后,他却再也没有放纵的机会了。那一夜,他吃了数颗丹药,那一夜,他圣容锐减,那一夜,他卧床不起。
按理说,皇帝病了,便应该找太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次,宫内没为他找太医,反而找了一位太监,这位太监名叫催文升,是司礼监一名秉笔太监,同时掌管御药房。催公公诊断之后,说皇帝服用了太多丹药,需清药泄火,于是开了一副泄药,有人说,他是一位“蒙古大夫”,他的医术如何我不清楚,反正他那泄药的份量很大,皇帝陛下吃了之后,一夜之间如厕了三四十次,后来便直接昏迷了。
崔公公,曾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便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他的诊断对不对不知道,但是在皇帝精尽气损、神元虚耗之际,他那副泄药的用量,恰是一颗份量不轻的稻草,不知道其与那八个艳丽女子的出现,是不是有点过于巧合了。
接下来,另一位小人物出场了,这人叫作李可灼,官居鸿胪寺丞。
李可灼称有仙丹欲进献皇帝,仙丹的名字叫作红丸。李可灼先是找到内阁,被当时的首辅方从哲赶走了,他不死心,又找到了崔文升,于是在崔文升的宣传下,李可灼最终见到了大明天子,病榻之上的泰昌皇帝朱常洛。
泰昌皇帝当着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众官员的面,强行吃下了一颗,当场便觉病情稍缓,暖润舒畅,于是对李可灼连呼了两声“忠臣”,令内阁首辅方从哲赏赐李可灼,方从哲按旨赏李可灼银五十银,李可灼辞而不受。泰昌帝觉红丸有效,又吃了一颗,结果第二日凌晨五更便暴毙了。
这次事件,史称红丸案。
接下来,大明江山的接力棒,便交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手中。
但是,在朱由校登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小波折。
(https://www.mangg.com/id38001/218161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