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不再像中小学那样只是为了学知识,还有另外一层的意思。这种意思决定了考大学与古代科举有类似的一面。古代朝为田舍郎,墓登天子堂,摇身一变,地位就有天壤之别。考大学也像考科举一样,一旦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了,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毕业后名字列入干部花名册,就业、提拔任用、各种福利等各种事关个人前途命运的政策制度都与大考相配套,各个大门向大学生敞开,一旦迈进大学校门,命运就完全改变。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么就像古代科举落第的秀才一样,不被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一个个大门向其关闭。其实大学与知识之外功名利禄挂钩,是一种错误做法,大学本应该清清白白教学知识。但是这种错误的做法却被社会各界追逐,像雪地上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追逐功名利禄之风愈演逾烈,似乎要把学习研究知识之风踩在脚下了。
一切都靠分数说话,一个学生好不好,不看品德好不好,而是看分数高不高,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大学,不是看品学怎么样,而是看分数能不能超过录取分数线。分数过了录取分数线,无论怎样不孝双亲,自私自利,都稳定上大学毕业;分数没达录取分数线,无论怎样勤劳,尊老爱幼,无私奉献,都不能上大学。
大家都知道单纯以分数取人的弊端,但是连带在大学上的功名利禄太诱人,竞争十分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生录取比例只有10%左右,考生家长都在竭尽全力闯关,除了分数以外,很难找令大家信服的公平标准。如果除了分数以外,加上德能方面的分值,那么有权有钱的家长就会搞一些假的发明创造、品德证书,找关系、走后门,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子女走捷径,上好大学,造成更大不公平。尽管想尽种种办法防止考场舞弊,仍有少数能力通天人物可以替考,但是可以越过考场道道关卡的通天人物毕竟是少数,替考数量微乎其微,远远不足以影响以分数取人的公平性。
于是,大学以分取人,学生、学校、教师、家长都全力追逐分数,请家教,买考题,猜考题,一切为了分数,只要达到了自己想上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之前的一切都像一块敲门砖一样,变得无用了,随手扔掉了,以前做的千百道难题怪题再也不在脑海里存有踪迹了。
其实,只需剥除连带在大学上的各种功名利禄,使大学像中学小学一样,纯粹成为人生学习的一个阶段,把大学变成学习研究知识的场所,那么大学以分取人的弊端就会消失,连带在大学录取阶段的冒名顶替等违法犯罪行为也不会发生了。
(https://www.mangg.com/id37849/20670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