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立鼎1894 > 第二零三章 杨浩的仇人遍天下

?    看到李经方的脸色变化,李鸿章就明白他心里头是怎么想的了。//

  

      知子莫若父。中堂大人焉能不知这个办了六年外交,视野早就开阔超人一等的大儿子,有着寻常人不可比的强烈企图心?若非他一直牢牢的拘着不让其乱动,恐怕此时已经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麻烦了。

  

      李经方,外人称之为“小合肥”。只有叫错的本名,没有起错的外号。于此可见其才能胆魄,非同一般。

  

      李鸿章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大儿子这是与杨浩起了惺惺之心,感到人才难得,不忍让自己下手收拾啊!

  

      当下微微一笑:“放心,现下他还有大用处。没见近日朝中清流一党呱噪的动静小了不少?却有一分是他的功劳。”

  

      李经方忍不住道:“也幸亏了他的真知灼见,才让天下人知晓父亲的苦心运筹,才有今天的局面。不必因为兵势的不利,就把一切罪责都推到您头上。”

  

      李鸿章摇摇头:“他也没那么好。其实就是一个比那些人稍微消息灵通些,胆子大些而已。骨子里头,还是在不断地揭开大清疮疤,早晚得把众人都逼急了,联手把他收拾掉!”

  

      李经方也无话可说了。

  

      若论拉仇恨的水平,恐怕天下间无人可比杨浩了。

  

      在商界,他的突然崛起,用大量的洋货冲击市场,让英法德美等国很是不舒坦。毕竟这时代的购买力就那么大,你弄来的东西不但多,价格低廉还质量好。让本来就陷入经济危机的列强连倾销的对象都没了。

  

      大清国蛋糕虽然大。却绝对容不下更多人插手进来分润。没看英国人对俄国美国严防死守的么?

  

      之后在金融方面。杨浩插手银行业和借款给李鸿章,又是一笔。

  

      虽然炎华商业银行不揽储,但却把四个大集团势力的资金给凭空拦截了上千万两之巨!随后的实业投资扶助工程,更是要断了英法的商业根基。这事儿首先就不能忍!

  

      然后,英国人都计划好了的,在中日战争中两头吃利息。以英镑对白银一比四的比例借款出去,以一比七来收账,基本金翻一番不说。利息也得翻一倍。这起码是几千万两银子的收益啊!杨浩插手先抢了几百万去,听说最近有意继续掺和,放贷更多!

  

      至于英国人会不会把他视为打破远东布局的额外力量,现在还没消息。不过李经方相信,以英国人的霸道,绝对容忍不了太久。

  

      之后是政治上。杨浩通过《国闻报》,把李鸿章的淮军派系,翁同龢的清流派系,甚至是李莲英的太监体系,全都连皮带骨的给揭开老底子。

  

      中日冲突以来的几个月。几乎每一次都把李鸿章的用人、政治判断和军事部署给批驳的不成体统。偏偏最后他总是能说对了,如今天下间无不将杨浩视作大军事家。大明白人。

  

      把翁同龢搞吐血,导致清流旗帜轰然倒塌,帝党措手不及,如今还没缓过劲来。他们不恨死杨浩才怪。

  

      把李莲英掌控的皇宫内部,和亲王贝勒们一起下手在修园子的项目中吃拿卡要,肆无忌惮的往自己兜里搂钱,也被《国闻报》捅出来。这笔账还要算到他头上。

  

      最后一样,杨浩把《钦定四库全书萃要》弄出来,狠狠坑了皇家一大笔钱。后来宫里头专人对照,发现什么特么收集整理的,压根就是唯一的一套翻版出来的!上面的印记都一模一样!

  

      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归根到底这事儿太敏感。满清辛辛苦苦搞了二百五十年文字狱,到今天却被杨浩一把掀开遮羞布,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这两个月来,不管满清怎么严防死守,全国各地依旧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非法出版物。其中就包括不成体系的《萃要》,另外还有《满清禁毁书目》之类不得了的玩意。

  

      但最最不能容忍的,还是几种造谣污蔑抹黑清廷的话本。

  

      因为《国闻报》连载《大宋豪侠传》带来的轰动效应,被说书人很快传播的天下皆知。后来出的单行本更是引起空前的武侠热潮,不少混不下去的文人如同发现新世界一般,纷纷投入到创作类似的当中。

  

      一开始清廷也没当回事,但没过多久,一本名为《书剑恩仇录》的悄然流传开来。里面竟然把乾隆说成是海宁陈家的后代,且以陈家有两块御赐之“爱日堂”、“春晖堂”牌匾为证。

  

      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典故。乾隆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

  

      还有一本《神剑惊天刺雍正》,干脆就是现成儿的评书文本,说书人照着背过了连掐高-潮的功夫都省了。可问题是,这书里写的是文字狱冤杀大儒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杀雍正皇帝割了他脑袋的戏码!

  

      雍正怎么死的,至今仍是清室密不外传的秘密。如今有人拿来胡说八道,活活儿的往满清脸上泼脏水,当真不能忍啊!

  

      这事儿若是放在五十年前,保不齐全天下一动员,立即就能给连人带书一块儿收缴抄没,杀他个人头滚滚。

  

      但问题是,如今满清皇帝积极向西方文明世界靠拢,正要作出一副政治清明、言论自由的假姿态来糊弄人。另外,全天下的各省督抚和军政大权,也因为天平天国的闹腾而重新回到了汉官手里。如果大肆剿杀,把他们给弄恼怒了,逼反了,怎么办?

  

      翁同龢若在,那必定是要主动请缨,上下号召,聚集起一帮忠心耿耿的清流来。心甘情愿当牛做马的去把事儿给办了。论凶狠歹毒程度。他们估计能比满清更胜一筹。

  

      如今他不在了。清流魁首老的要看李鸿藻张之洞,年轻的要看张謇。至于张佩纶,如今刚刚得到官位,一时半会儿还闹腾不起来。

  

      在中日合战大计的节骨眼上,他们谁也顾不上其他的。李鸿章管不过来,或者干脆假装没瞧见的话,其他人想管也有心无力。

  

      老百姓才不管那一套,先听个新鲜刺激再说。

  

      说书的大多数不敢弄太过头。自己的小命要紧啊。可架不住民间读书人太多,都喜好半夜三更看**的快感。看完了还忍不住要讨论一番心得,这下子消息就从民间慢慢的传播开来。

  

      两个月了,满清发现时,该知道的几乎都知道了。

  

      这种事儿还能是谁干的?自然是杨浩和他的“华兴会”一帮青年精英。

  

      他不光是干了,还在《国闻报》上假模假式的给了专题报道,肇事者目标却指向日本人。

  

      经过几个月的反日宣传,如今大清国主要城市省份,都知道东洋小鼻子不是好玩意,忘恩负义没有信誉。夹在东西方之间左摇右摆。两面讨好,却又狼子野心图谋侵吞中国。灭绝中华正朔。

  

      杨浩毫不客气的把日本人自己倒腾的那些文章转载过来,其中就有日本人认定“既然元蒙和满清能够统治中国,那么同样作为东方文化的日本一样可以,中国人很温顺,一定能接受日本的统治方式”。

  

      以此为基础,“日本人炮制了一系列丑闻谣言,暗中广为传播,其目的在于打击朝廷正朔,扰乱舆论民心,为他们将来的侵略乃至统治打基础”。

  

      日本人可不是想“入中华则中华之”的,他们是要把自己那套不伦不类的文明体系强加过来。杀掉不听话的,留下的人必须学日语,吃生鱼生肉,大冬天不穿鞋,男女一起混浴,父亲给女儿开苞上第一堂成人课……。

  

      要黑日本人,还有谁比杨浩手里的资料更多?本身日本人到21世纪,仍旧保留许多让外人难以理解的古怪习俗,在19世纪没有完全开化时,就更是数不胜数。

  

      这年头大清国不准私自出洋,日本到底什么情况,李经方这样的外交官都不一定能看到多少。平民百姓开始还能当奇闻来看,久而久之不免给潜移默化的产生巨大的排斥感。

  

      在此基础上炮制出来的“阴谋论”,相信的人数不胜数。加上两国正在开战,本来还没上升到后来那种程度的“国仇”,生生让杨浩给推动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日本人一连串的麻烦还没弄利索呢,连个抗议的渠道都没有。哪怕最厚道昏庸的清廷官员,这时候也没法替他们说话。

  

      谎言重复一千遍都可以成为真理,以《国闻报》如今的权威程度,相信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日本人固然跳进黄海也洗不清,清廷的耳目也被搅合的分不清东西南北。

  

      只有李鸿章,老奸巨猾,略微一分析,就照准了目标。在得知杨浩带人于洞仙岭阻击日军后,当即下令暗访,果然顺藤摸瓜的从沂州府日照县,把杨浩的根子给挖出来。

  

      到了如此地步,李鸿章还看不出姓杨的没安好心,那才是怪事!

  

      但问题在于,他查到的资料越多,疑惑就越多。杨氏崛起的速度太快太凶猛,那无尽的财源和先进到令列强都无法理解的技术实力,几个月就弄出来的庞大工业群体,都像是有一股不可思议的神力在加持,在扶助。

  

      李鸿章同样不排斥鬼神之说,孔圣人都“**之外存而不论”了,他岂能例外?

  

      太过诡异的状况,令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手。

  

      现在,北洋水师惨胜,陆军前途一片黑暗,他就更腾不出手来收拾杨浩---这大清国,毕竟还不是他李某人自己的。

  

      相反,李鸿章现在必须考虑一件事,那些遭受重创的战舰怎么办?列强为了平衡中日力量,连炮弹都敢卡着不给发货,更别提给他修铁甲舰了。

  

      唯一能够指望的,似乎只有杨浩!

  

      以前他还不能相信,但现在看到了东西,李鸿章信了。

  

      杨浩用实战向他证明,不但能弄来枪炮,还能弄到与定远舰一般大的钢铁货轮,还能弄到先进的大炮。如今杨氏出品的大大小小各种吨位蒸汽船,和各种功率的蒸汽机,不断地出现在沿海市场,其工业实力,已经不需要怀疑。

  

      静静地思考了许久,李鸿章问道:“有无消息,那杨浩几日回返天津?”

  

      李经方身子轻轻一震,低下头回答:“说是五日后。”

  

      李鸿章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淡淡的道:“等他回来,你去把他找来衙门,老夫有话要问他。”

  

      李经方不知父亲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杀人,心情异常复杂的应命:“是!”(未完待续。。)

  

      ps:    ps:字数少了写起来都不得劲,今天试试三千五的章节。u

(https://www.mangg.com/id37439/21386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