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旗 > 第七十一章 不吉之兆

?兵部,自从尚书邝埜随同皇帝亲征瓦剌后,一应公务便由右侍郎于谦处置。

  于谦早年为御史时曾随宣宗皇帝亲征谋反的汉王朱高煦,待朱高煦不战出降,宣宗皇帝便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结果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堂堂汉王朱高煦竟在这位年轻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自称罪该万死。

  宣宗皇帝看了叔叔这等表现,自然是大喜过望,对骂人的于谦更是青眼有加,于是班师回朝之后便让于谦巡按江西,此后平步青云,官至兵部右侍郎,为大明朝正三品的高官。

  可谁知,此后十八年,于谦竟然一直呆在兵部右侍郎的位子上不得晋升一步,十八年前是兵部右侍郎,十八年后,他还是兵部右侍郎!

  整整十八年,于谦这位侍郎就没有升过官,留在京中的日子也屈指可数,大多时候都是以兵部右侍郎衔巡抚河南、山西两地。

  以侍郎之高位却十八年不得晋升,如此经历,于谦也算是大明立国以来的奇例了。

  不得升官也就罢了,三年前于谦因为得罪王振,差点把命给丢了,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方才复任。王振慑于藩王之势,也不得不对于谦退避三尺。此后于谦除了短暂巡抚山西外,便多数时间留在京中任他的本职工作——兵部右侍郎。

  算起来,这是于谦首次执掌兵部衙门,在此之前,兵部这座本职衙门对他来说,倒陌生得紧。

  自从皇帝亲征以后,兵部的公文便多了起来,于谦已是连轴转的在兵部呆了三天。这三天,他都没有回过家,饿了有家人送来的饭菜,困了则是在隔壁小吏的值房躺上一会,为的就是不耽搁事情,毕竟如今兵部主事就他一人,他若不在,很多事情便要耽搁。其他地方的还好,若是耽搁了宣府、大同和御营的公文,却是要命得很。

  今日事情也多,武选司又安排了六个新任武官等着于谦这个事实上的兵部堂官见面训话。

  对那些武官,于谦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也看不惯,总觉得一帮武人穿着朝廷的命官袍服着实剌眼,恨不得把这些武夫身上的官服都扒了才好。

  奈何,这些武官是五军都督府备了册的,这会由武选司领过来只不过是在他兵部走个过堂,真正的任免权力是在五军都督府那边,他于谦又只是代行本兵事的侍郎,休说他无权干涉五军都督府的人事任免,就是邝埜这个尚书也是无权干涉,因此心中就是一万个不满也得捏着鼻子认下来,勉强训了那几个武官几句后便叫人领了他们下去,连他们的姓名都记不住一个。

  紧接着,各司主事又来汇报今日职司,打发走了这帮主事后,一帮兵部的书办小吏便捧着一堆的公文请侍郎大人批阅办理了。

  前面几人的公文都办得极快,于谦只是扫了几眼后便提笔批了,不能批的也让这些书办将公文送至内阁,轮到一个姓郑的书办上前递上公文后,于谦手中的毛笔却失手掉了下来,在那公文上点了个大大的黑圈。

  郑书办一惊,不知于侍郎何以如此失态,难不成这公文上有什么大事?他知于侍郎自打回京上任以来,对他们这些衙门里的书办小吏便凶得很,从不假以颜色,动辄就是训斥,因此也不敢探头去望,更不敢开口询问,只老实的站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一下,唯恐惹了于侍郎的火来,平白无故的遭了板子。

  正疑惑着,耳畔传来于侍郎的声音,“这份公文是何时送来的?”

  “回大人话,半个时辰前送来的。”郑书办小心回道,不敢有半点怠慢。

  一听是半个时辰前就送来了,于谦顿时大怒:“半个时辰前送来,为何现在才呈上来?”

  “小的...”

  侍郎大人冷不丁发作,郑书办却是不知如何作答,这份公文只是寻常公文,并非急报,他只是按程序处置,并无错处。却不知这公文内写了些什么,惹得于侍郎如此不快,连带着他也要跟着遭池鱼之殃。

  “哼!”

  于谦扫了一眼正头皮发麻的郑书办,倒也没有再去为难他什么,只将这份公文拿在手中,反复来看,众人等了许久,也不见侍郎大人动笔下批。

  一旁另一个书办见状,仗着自己和于侍郎关系稍近,便上前小声询问道:“是不是送内阁,请阁老们商议?”

  “不必了。”

  于谦却是摆了摆手,道:“先放着吧,容本官再想想。”

  “是,大人。”那书办不敢再言,悄然后退下去。

  于谦又看了眼郑书办,抬手道:“你也先下去吧。”

  “是,大人。”

  郑书办如蒙大赦,慌忙直身退下,直身那刻,眼睛却无意瞄了眼桌上那份公文,具体内容自然是看不清,但公文下的署名却看得清楚,却是宣府杨洪。

  郑书办下去后,于谦又接连处置了十几份公文,感觉实在是有些累,便挥手叫那些书办小吏暂且退下,又要人上了清茶于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打算歇上一会。

  外面天色越来越暗,却是要下雨。

  饮了一口茶后,于谦抬头朝外面看去,面有忧色。不一会,雨滴从天而落,打在屋外的石板上,砰砰作响。

  却不知大同那边如何了?

  于谦正忧虑着,屋外却有人急步而来,进得屋内时,浑身已是淋得湿透。抬头看去,进来的却是自己的女婿朱骥。

  “岳父大人!”

  朱骥正要见礼,于谦却已抢上一步拉过他,也不顾女婿浑身上下都湿着,便急声问道:“情况如何?御驾如今在哪?”

  朱骥知道岳父的性子,也不以为意,随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便回道:“御驾已到大同,小婿回来时听说御驾准备到阳和口。”

  “阳和口?”

  于谦闻言一惊,下意识的朝书案上看去。案桌上的右角落里,放着一本大同参将郭登数天前发来的急报,上面详细叙述了西宁侯宋瑛在阳和口惨败的经过。

  “皇上为何要到阳和口,难道也先退出边了?”

  于谦很是奇怪,不明白御驾为何放着大同不呆,而要到四万大军惨败的阳和口去,难不成也先得知朝廷大军杀到,跑了?

  “说来也是奇怪,御驾一到,本在大同境内出没的也先突然不知所踪,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朱骥皱了皱眉又道,“不过我听人说,邝大人他们不同意皇上去阳和口,可是王振那阉贼却极力怂恿皇上去,皇上不听首辅曹大人和本兵邝大人之言,对王振是言听计从,一意孤行要去阳和口,大臣们谁也劝不住。”

  闻言,于谦叹了口气,说道:“皇上轻信王振,未探明也先行踪便擅出阳和口,恐酿大祸,前番西宁侯便是在阳和口大败的...”说完,顿了一顿颇是后悔道:“为父只悔当初没有力谏皇上诛杀王振那阉贼,以致今日之事发生,这阉贼视军国大事为儿戏,当真是该杀!”

  见岳父神情落寞,颇是自责于心,朱骥忙劝道:“岳父大人,你也别自责了,你已尽力,是皇上听不进你的忠言。王振这个阉贼多行不义必自毙,且容他嚣张一时,日后自会有报应。”

  听了女婿的话,于谦苦笑一声,没有说话,示意朱骥坐下说话。这时才想起女婿身上还是湿的呢,忙要朱骥先去值房换身干净衣服来。

  朱骥却是没有急着去换衣服,而是带有几分忧虑说道:“以岳父所见,皇上若是去了阳和口,会不会和也先打起来,若是打起来,胜负又如何?”

  于谦怔了怔,沉吟片刻,道:“大军仓促出兵,皇上又轻敌,再加上王振这阉贼根本不知兵,胡乱指挥之下,恐难有胜算。况眼下连日阴雨,大军长途跋涉,到了大同早已是疲卒羸兵,而瓦剌却是以逸待劳,若也先便在边口,这仗……这仗恐怕是凶多吉少了!”说完,又忧心忡忡地看了眼屋外,外面的雨下得更大了。

  听岳父说得如此肯定,朱骥也有些黯然,想到在外面听到的流言,忍不住便说道:“皇上此次出征,朝中文武大臣差不多倾巢而出,我听百姓们议论,说皇上要是打了败仗,朝堂便是一锅端,这天子说不定就要易人了。”

  一听这话,于谦心猛的一跳,勃然大怒道“胡说八道,是什么人在蛊惑人心,传播这等流言!”

  “这....小婿不知。”

  朱骥吓了一跳,有些后悔自己不应该说这话,毕竟自己这岳父可是眼里进不得沙子,也听不得胡话的人。

  看着女婿诚惶诚恐的模样,于谦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女婿什么都好,也擅于刑狱,却拙于官场生存之术,那等市井流言也是你这朝廷官员能随意说出口的?

  他看着朱骥,默然无语。

  此时,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便是一声炸雷。

  朱骥被惊雷震动,失声道:“深秋时节,哪来的响雷?”

  再看岳父神情,也是凝重无比。

  “不吉之兆,不吉之兆啊!”于谦喃喃自语道,脸上忧色重重。

  .........

  晚上去出人情,今天和明天都只一更。国庆节办事情得多啊,呵呵。;

(https://www.mangg.com/id37295/20152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