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不打雷都没关系,但事情办砸了老天的惩罚是一定会的,李智怕瘟疫,就是要赶在夏天提前下手,试试这样到底行不行,最起码能控制瘟疫大范围的流传。如果能有个明显的效果,那么自己也就算是尽心了,有了这个效果,以后的人们就会效仿,那才是目的。
所以事情必须办好,办好事情的关键就在验收,本着办好公益之事,参与的各方也能从中受益。使得撒出去的银子不白花,达到最大成效,以公理人心最大程度上规范势力庞大的把头们,所谓的验收正是个最好的选择,实际是一直思考着该怎样验收,谁来验收。
本来这事一定是要办的,但现在事情太多,工地也太广,况且没个现成的标准,这事李智一直在琢磨。自己已经被架空起来,至于工程的质量问题相信马上就会出现。他没有太多机会直接过问,一哄而起的事情就有这个缺陷,自己现在只剩掏钱的份。
不能让好事办不好,让银子打了水漂。
正想着这事该咋办,程砺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还不够,想打大和尚的主意。而这时宋平出现了,人才呀,到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宝贵的。只是他能不能经得住考验,有没有思想准备承担后果,还是就是个糊弄,就像有人肯定要糊弄自己一样。
说实话,李智没有信心保证宋平做这事后能不能活着,那可是得罪人的事,是砸人家饭碗。而且验收的对象是最不能招惹的一群,还有庞大的把头势力,谁都惹不起。相信程砺能干好,而且他还有大和尚的庇佑,而宋平就不可能了,自己罩不住他,因为宋平很可能得罪自己都要收服的那些地痞们。
能蹦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到底考虑清楚了没有。
宋平听了李智的说法之后立即跪下了。
“先生大才,料敌先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英明神武,我宋平无不佩服???”
“你能不能不说废话。”对这人的恭维,让李智真的快无语了。满嘴跑舌头,还不说正经事,虽然有才但对他也没太多信心。
但是,宋平除了说废话之外还真有想法,李智把人看扁了。
宋平说出他的方法让李智都大吃一惊,果真是个人才,按照他的方法不仅能很好的完成质量验收,而且让李智的担心都成多余。
他的方法中危险真不存在,李智完全是多虑。宋平把危险都按照利益关系巧妙的转移出去,果然是有备而来,不知他是如何这么有才。
他的方法就是:让下游的施工者验收上游的工程,一级级向上验收,而标准的制定在他那里,就是那献出了的几根竹竿。他没说的是:因为这里存在着相互的利益关系,如果上游没按照要求完工,下游必受影响,会冲到他的地块来,必会非常苛刻的验收。
如此就不用担心得罪人的事,而且受到这样的约束,所有人都必须严把工程质量。还别说,宋平还真提供了一个好办法。
宋平不简单,看他拿出的那些标尺,李智就想到他一定是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后来才弄清,宋平祖上就是搞河工的,但是他父亲被排挤失业,他也没处就业了。
但祖辈的知识还是有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
他也从父亲的挫折中得出一条教训,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他又多了一条拍马屁的能耐。可是没处可用,现在拿李智来练习。只是李智不吃他这套,这只能说明宋平的新学科还没毕业,没拍到正位上,尽往马蹄子上使劲。
至于在河道里使用他的方法,李智立即就想到可能的弊端:要是他们一起糊弄呢?从第一级就开始造假呢?所有的清理就都合格了。
或者中间的某个环节疏忽了,其后的也一样合格,还不是一样糊弄?
这个问题宋平没想到,立时愣在地上,跪着没想着起来。
但李智依然佩服想到这个办法的人,宋平是个人才,能想到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于是上前亲自把他扶起来,摁到桌边的凳子上,亲自动手给他斟了杯茶,一边倒茶一边想解决的办法。那宋平见此受宠若惊,立即站起来,直说受不起。
“你受得起。”李智倒完茶又把他摁到凳子上,说的很坚定,心里就打算把这人留在自己身边。
转头对程砺说:“还得程兄跑一趟,关于验收之事需得请来官府测绘人才,”这是李智能完善宋平的方法之一,还不够,接着讲:“来人必须是专业的,另外还得请街面的德行高洁者,还有你的师父,再加上下游的人,这样质量的保证就大了。”
“先生之才,果真不凡,再世诸葛,未雨绸缪、统筹全局???”
李智无语,对着宋平不是好笑,宋平滔滔不绝的佩服如黄河的口水这才停下来。
“不辱使命。”程砺一抱拳,神色郑重的起身离开,他当然明白这是一件大事,他的担子不轻。走到了茶馆门口又返回,从袖子里摸出一张银票,放到桌上,转身就又走。程砺一边走一边说:“这是主薄大人给的。”
桌上是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从程砺的表现看:这么大的善举,这么大的工程,官府才给这么点钱,他都不好意思。
但是李智不这么看,这是支持,就是官府的一种表态。有这个结果他程砺就不虚此行了,事情也绝不会这么简单,事实上官府还在看。
他李智是不是邀买名声,是不是就是个糊弄,花钱挣名声走个过场而已。现在李智让程砺去请官方的人来验收,足以证明自己是认真在做事,经得起他们的检验。
本来清淤之事一直是由官府在做,但是官府的工程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要是没出大事就算说得过去,至于怎么才算大事只有他们自己说的算,而且借口一大把怎么说都能说得过去。时间也是在冬初之后,李智想自己的行为算不算越庖代厨呀,他们会怎么看?帮他们做事是不会被他们掣肘的,这个应该能肯定。
如果马大总管知道这事又会怎么看?李智猜测不出。
事情是越整越大了,已经超出他的预料,超过了他的控制。本是一件善事而已,但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把头们还没摆平,官府又要插入进来,官府是此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城里的各种表面的势力都调动起来,本来势成水火的几大航运会首开始了首次合作,地痞流氓市井无赖都加入进来,散仙游勇开始聚集在他的周围???李智估计参与的人员已经超过两千了???
往后该怎么办?不知大和尚想没想过,李智猜测他们不会不想,暗着的势力会不会借此有什么动作也不肯定,其实那才是最可怕的,李智心里祷告上苍,别让他们来捣乱。
大和尚由程砺去请了,得到他们的帮助是肯定的,但是不知是如何的帮助。
那天傍晚离开茶馆之后,李智身边就只是剩下宋二,和他的马车。
李智没说,宋二居然没问,目的地居然和李智想的一样,是秦明的家,那里是他们唯一的共同去处。
忙碌了一天李智甚是疲乏,宋二也一样,李智提出主动要驾车,宋二说:“先生大才,怎敢屈尊,还是饶了我吧。”
说话文绉绉的,和宋平不学好很不习惯,还前后欠联系,不放心我赶车的技术你就明说,怎么也学会绕弯子了。
躺在座位上李智昏头涨脑,情绪起伏不定,非常想和别人说说,以缓解心中的压力,脑海中不知怎么立即就想起秦明的老娘。
靠在座位上还想起点别的,仔细回想着问程砺说过的话,那些在花船上的重要经历,关于自己被砸闷棍,以及和尚和九娘的奸情。但旁敲侧击的问过之后和没问一样,程砺比自己还糊涂,彻底放弃了从程砺那里获得有价信息的这个想法。
到了站都快睡着了,宋二摇醒李智,两人进了秦明的家。
秦明没在,他老娘说是为李智看宅院去了。
李智致谢,心想这应该不是秦明的主意,一定是他老娘的想法。李智只有感激,心里想是不是,他老娘已经料到他们必定回来。
一边想着一边掏出钱来,请秦明媳妇给准备饮食。钱却被秦明的娘给推回来,说:能来就是看得起秦家,云云。根本不提钱的事???
只有收起来,并致歉,接受人家好意。累糊涂了,心里知道钱不是这么送的,秦家和宋二不在一个档次上。
闲来无事等着开饭,李智就把事情一五一十都说给了秦明的老娘听。
他老娘听后平静的起身,走到李智身前居然要倒身下拜。李智立即冲上去扶住,他是当然不会让秦明他娘如意的,他受不起,真的受不起,坚决阻止老夫人这么激动的行为。
(https://www.mangg.com/id36855/201732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mangg.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angg.com